-
1 # 寶寶抱抱me
-
2 # 可愛的嚶嚶醬
愛惡作劇的孩子,除了天性比較頑皮以外,往往得到家長關心較少。工作忙,常常成為許多家長不陪孩子的理由。其實,無論多忙,爸爸媽媽最好每天都留一定的時間給孩子。這個時間不需要過長,半個小時就可以,但貴在堅持。如果你讓孩子明白,你隨時隨地都在關心他,他就不會用“惡作劇”來尋求你的注意了。
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孩子不是成人,沒有那麼明確的理智,他們的一切都以好玩為出發點,有為數不少的惡作劇沒有創造的因素,也沒有思考的成分,其中一些必須堅決制止。到底如何對待,需要針對具體情況區別對待。
面對這些情況,媽媽不可以這樣做:1、惱怒訓斥,體罰痛打。家長不問緣由不論場合,聲色俱厲,嚴辭呵斥,甚至拳腳相加,讓孩子飽受皮肉之苦。
2、溺愛袒護,輕描淡寫。家長明知孩子的做法不對,可是卻以孩子還小,大了自會好為理由不做批評教育,只想息事寧人地告訴孩子“不要再這樣”了事。
3、不認真對待,甚至曲解誇讚。有些孩子惡作劇的物件是別人,因此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點子多”,“機智能幹”,而把它作為一件好事加以誇耀。
讓孩子不再惡作劇的妙招處理妙招一:弄清情況冷處理
喜歡惡作劇的孩子一般比較機敏,大都具有強烈的表現欲,通常他們並無惡意,僅僅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或逗人一笑。所以,面對孩子的惡作劇,家長不妨試用一下“冷處理”,不要和孩子計較。一段時間以後,孩子自己感到無聊,慢慢就會改了這個毛病。
處理妙招二:分清原因,對症下藥
孩子都有著渴望被重視、被關心的心理需要,惡作劇有時便成為他們引人注意的手段。所以,關心孩子,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糾正孩子不良習慣的一種好辦法。
處理妙招四三:體驗後果,讓孩子增長記性
讓孩子透過親身經歷,懂得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正像他不願成為被戲弄的物件一樣,別人也沒有理由去接受他的惡作劇行為。孩子從此收斂多了,現在再也不捉弄同學了。有的孩子之所以愛搞惡作劇,是由於孩子往往在有意無意地捉弄別人的行為中體會到了所謂的“有意思”、“好玩”。教育孩子時,讓孩子適當體驗一下被捉弄的感覺,這比單純說教的效果有時要好一些。
處理妙招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處理妙招五:換個角度看待孩子的惡作劇
孩子四五歲就可以學漢字了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總之功能是比較全的。
-
3 # 俏媽育兒心經
首先你要明白,孩子為啥喜歡惡作劇,他是無心的還是有意的。當然針對不同的情況,要有不同的措施。有意的情況比較嚴重,這個情況一旦發現,就要從嚴處理,在問題出現後要當場讓他看到,這個後果是多麼嚴重,比如受傷流血了,人家別的孩子都大哭了呀!讓他看著別人因為他的惡作劇,所受到的苦難。而且打傷別人要賠錢,這下子家裡沒錢了,他想要的東西,都不再給他買了,就算之前講好的也不可以,直到他把這毛病改掉為止。
其次,如果孩子是無心的,就從講道理入手,實在講不通。可參照上面的方法。很多時候孩子在一起玩,會有受傷磕碰是難免的。我們最主要的就是區分自家孩子,究竟對於惡作劇是個啥概念。孩子調皮可以理解,可是下手無大小,甚至大展拳腳的情況,就是故意而為之了。這種情況的孩子,一般人際關係不太好,可能是某些方面做得不好,被大家自動遮蔽。他為了引起他人注意,所以採用了惡作劇的方法。
初衷是不錯,關鍵是用錯了方法。家長知道情況後,多和孩子溝通,多交孩子如何交朋友,甚至可以給孩子買些好吃好玩的,讓孩子帶去分給別的小朋友。而那個被他惡作劇弄傷的孩子,更要誠信的去道歉,並贏得別人的原諒。說不定還能變成“不打不相識”的好朋友呢?
-
4 # 香港若曦媽媽生活vlog
為什麼孩子會惡作劇?
為什麼孩子會進行惡作劇呢?一個老師說,一般聰明愛表現的孩子、經常被父母和他人忽視的孩子、父母過於溺愛和放縱的孩子、喜歡模仿的孩子以及個性偏激喜歡攻擊的孩子喜歡惡作劇。這些孩子喜歡進行惡作劇,主要有四個原因:
首先是好奇心:兒童1歲以後,開始有了自我的覺察,同時對外界社會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慾,喜歡去探索和嘗試。
其次是模仿:兒童成長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在學習和模仿的過程,當看到一些“好玩”的行為的時候,兒童就會有想要模仿的衝動。
再次是獲得關注:兒童都有希望獲得父母和他人關注和讚美的需要,透過一些“惡作劇”行為,能夠讓其他人關注到自己,認可自己的“能力”。
最後是滿足感:愛玩也是兒童的一種天性,一些兒童認為“惡作劇”是一種遊戲,覺得很好玩,在遊戲的過程中獲得快樂感和滿足感。
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來看,每個人的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構成。本我遵循的是快樂原則,自我遵循的是現實原則,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則。喜歡“惡作劇”的孩子的人格特徵是自我很突出,超我很缺乏,因此導致其行為完全由自己的喜好和快樂所決定,忽視別人的感受,不考慮是否符合社會的道德準則和法律法規,不考慮其行為的社會後果。可見,喜歡“惡作劇”的孩子主要的問題是其社會化過程滯後,這與家庭教育有直接的關係。
支招
家長怎麼辦?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家長扮演著第一引導者的角色,要擔首要責任。此外,家長還具有對孩子進行安全意識教育的責任。姚老師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這名5歲男孩的家長早早對他進行安全教育,他就會意識到把一個兩歲的小女孩困在電梯中是多麼危險的一件事情。”
那麼當孩子喜歡惡作劇時,家長如何做呢?姚老師表示,大多數頑劣孩子的行為養成,都是家長缺乏安全教育和過度溺愛的結果。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家長一方面要遮蔽掉充斥在孩子身邊的不良資訊,排除孩子對危險行為進行模仿的隱患。另一方面要以身作則,對孩子進行切實有效的安全教育。
(1)不要給孩子貼標籤。既不要認為自己的孩子很聰明,很能幹,這樣會縱容孩子。也不要認為自己的孩子心理和品行上有問題,是壞孩子,這樣會打擊孩子。
(2)要多給孩子關愛。兒童期也是一個人的人格形成的關鍵期,作為父母,一定要抽出時間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獲得足夠的愛和安全感。
(3)要對孩子有意識的進行品德教育和行為規範。家長可以透過言傳身教讓孩子懂得什麼是正確的行為?什麼是不正確的行為?做任何事情要考慮到其他人的感受,要考慮到後果,既不能傷害自己,也不能傷害別人。家長總為孩子收拾惡作劇後的殘局,只會讓孩子分不清是非黑白。
-
5 # 讀少年心事
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大了。
如果還小,只有一兩歲的話,他傷害別人時不知道下手輕重,別人痛苦他還樂。完全可以用“以牙還牙”的方式在他身上“試驗”幾把。在他出手以後,馬上以同樣的方式還回去。比如小孩喜歡揪大人的頭髮,家長也用差不多的力道去揪一下他的頭髮,把他揪到齜牙咧嘴他才知道別人被揪頭髮會很痛的。他若伸手打人,也即時打回去,並且告訴他為什麼打他。下回他就不敢了,因為他知道傷害了別人讓別人很痛,同時別人也可能會還擊他。
如果小孩子大些了。先要跟他講道理,讓他知道他這樣傷害別人的後果:別人會痛苦,別人的家長也會生氣,把別人打傷了要賠錢等等。
真把別人打傷了,家長要把孩子帶上一起給人家賠禮道歉並且賠償。下次再不聽話也以他打別人的方式打他一回。
一般情況下我是不主張家長打罵孩子的。但這時候必須狠心一點。準確地說,這種“打”不是體罰,而是在理性狀態下采取的合理措施,目的是讓他親身體驗到他的行為帶給別人的傷害是怎樣的。
當孩子能聽懂故事的時候,可以買一些兒童繪本回來,讓他從故事中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
-
6 # 育知知也
如果發現你的孩子有惡作劇的行為,作為寶媽要恭喜您首先,孩子的惡作劇行為是孩子思維發展的階段,他的想象力和創造性都得到了提升。其次,有研究表明惡作劇的孩子更加聰明。看到這裡,寶媽就要為自己的寶寶會惡作劇而感到高興了。當然,惡作劇雖然是孩子思維發展的過程,但是由於孩子的規則還沒有完善,還處於建構期,對於哪些惡作劇會帶來不好的後果,孩子們並不是很清楚,所以這個時候寶媽們要對孩子做出一定的引導:
1.大人語言的負強化:寶寶,不要跑。你會發現寶寶一定跑。這就是告訴家長們提要求一定要清楚正面,比如寶寶,慢一點。從正面去跟孩子溝通,讓孩子從家長這裡得到一個正面的示範。
2.陳鶴琴《家庭教育》中的兒童心理特點中提到孩子是好奇的,幼年時處於探索期,好奇心比較重,他就想知道我做了這件事爸爸媽媽會怎麼樣。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冷處理,千萬不要成為孩子的觀眾,面對孩子的惡作劇一定要冷靜處理。
3.孩子都喜歡得到關注,當孩子發現爸爸媽媽忽略自己時,就會想更多的辦法去吸引別人,這個時候就有了我們說到的惡作劇。這就要求爸爸媽媽們多一些親子陪伴時間,讓孩子感受到你是關注她的,陪她讀本繪本,陪他一起看他喜歡的動畫片。這個時候的陪一定是放下手機,全心全意的陪伴。
在此,我們一定要明確一點,糾正孩子的惡作劇,只是為了建構孩子的規則,提升孩子的認知。惡作劇不是品德行為問題,家長一定做到心平氣和,公正合理。
-
7 # 瑛涵萱
孩子愛搞惡作劇,這和他的成長經歷和養成的習慣息息相關。
有的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就會出現攻擊傾向,並且喜歡使用暴力。嗯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偶爾會打長輩,長輩因為寵愛他們總是哈哈大笑,甚至表揚他們的行為。這使他們產生了錯誤的認知。
如果在家庭中父親或者母親有暴力傾向,夫妻之間或者親子之間經常使用暴力。那麼孩子也會具有暴力傾向,容易欺負他人。
心理學認為,社交暴力現象的發生,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欺負人者和被欺負人者有著不同的心理特徵。欺負人者往往是自以為是,相對強勢,復仇心理很強、而被欺負者則是膽小懦弱,逆來順受。因此能夠忍受欺負,這也在無形中縱容了欺負人者,讓其更加放肆。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首先,要重視這個問題,這不僅僅是孩子之間的嬉笑玩鬧,這是有暴力滲透在深層次的社會心理。
其次,要對他們開展心理干預,幫助樹立正確的社交心理,幫助他們增強自信心。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消除攻擊心理變得能夠包容他人。
最後,
引導孩子們和諧友好的相處,這樣才能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不至於對他人充滿嫉妒仇恨和憎惡。
回覆列表
孩子經常惡作劇傷人,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愛搞惡作劇並達到傷人的程度。究其原因,無非以下兩種:
一,父母之前的家庭教育不到位,說白了就是缺少父母高效關愛導致現在的用傷害別人的惡作劇的行為來吸引父母家人的關注。
二,不明白惡作劇傷人的後果。說白了就是害人沒得到應有的懲罰,越發有恃無恐!
作為家長,現在知道在這上面發提問的話,說明家長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家長不算熊家長,孩子暫時還有救。因此,有針對性的去解決以上兩條原因所導致的行為。
家長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一定是有效不敷衍的陪伴。進行心理交流,溝通,讓孩子意識到惡作劇的危害。
和孩子一起制定實施並幫助,督促其改正的獎懲計劃和措施,言出必行,讓孩子嚐到惡作劇帶來後果,並因此付出的代價!千萬不要等到別人家的家長幫你教育你的孩子,到時則為時已晚!
碼字不易,若覺得回答有點幫助,期待您的關注。相互交流更多育兒知識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