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川31

    相片在做影調調整以前,必須備份原始檔案,然後另存為一個新檔案,再進行後期處理,絕對不能在原始檔案上直接做後期工作,這樣PS的基本常識,也是鐵律。

  • 2 # 檸檬愛旅遊

    一、高調高調給人以光明、純潔、輕鬆、明快的感覺。比較適合於表現婦女、兒童的形象。風光照片中的恬靜,商品攝影中的素雅潔淨,高調攝影一般採用較為柔和的、均勻的、明亮的順光。有時會覺得它空虛、肅穆、素淡、哀怨,有時又會覺得如同輕音樂、抒情詩一般,根據內容的不同,傳達給人們的感情色彩也會不同。二、低調低調的作品有時讓人感到堅毅、穩定、沉著、充滿動力,有時又會覺得黑暗、沉重、陰森森。低調錶現的感情色彩比高調更強烈、深沉。它伴隨著作品主題內容的變化,顯示著各自不同的面目。低調作品通常採用側光和逆光,使物體和人像產生大量的陰影及少量的受光面,有明顯的體積感,重量感和反差效應。在人物表現中通常用在老人,威信很高的長者,當然也可以表現性格深沉的年青人等等。表現物像的有雕塑群,紀念碑,古建築中的廟宇等。三、灰色調(中間調)灰色調有其獨特的魁力。基調的性格特徵不很明顯。但畫面層次豐富、細膩,它往往隨著畫面的形象、動勢、色彩、光線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感情色彩。它講究用光,一般為多光源綜合配置。用灰色調來表現大自然的景觀是很理想的。灰調善於模糊物體的輪廓,造成柔和的、恬靜的、素雅的秀美,它又有表現雨、霧、雲、煙的專長。擴充套件資料攝影術語1、像深景深前界和景深後界分別共軛的兩個成像平面之間的距離。像深與景深相對應,像深越大,景深也就越大。確定景深的標準:135相機可允許的模糊圈直徑一般為 1/30 mm,即0.033 mm。2、超焦距:當鏡頭聚焦在無限遠時,位於無限遠的景物結成清晰的影像,同時在有限距離某一點上的物體也能達到清晰的標準,近於這一點的物體就模糊起來,那麼,這個物體到鏡頭之間的距離就是超焦距。3、焦距(Focal length):透鏡中心到其焦點的距離。焦距的單位通常用mm(毫米)來表示,一個鏡頭的焦距一般都標在鏡頭的前面。如f=50mm(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標準鏡頭”,因為其視角於人眼視角相同故稱標準鏡頭),28-70mm(我們最常用的鏡頭)這個焦距段是最適合拍人像的、70-210mm(長焦鏡頭)等。4、光圈(Aperture):用於控制鏡頭通光量大小的裝置。光圈用F表示,有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44,f64。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攝影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3 # 蔡大俠

    人類的歷史和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乏這樣的事例,那就是真相容易被扼殺,精心編造的謊言卻千古永存。 —馬克·吐溫

    照片的歷史作用在於不斷髮現過去的真實影像,於用歷史影像材料的話,那就是攝影造假,改變本質的真實,這些都屬於攝影造假行為。大家應該尊重歷史,還原真實。

  • 4 # 仼我行

    首先是尊重歷史,儲存歷史的本來面目,其次是真實客觀地展現當時的歷史場景。所以攝影作品經後期處理過後,就不可能真實客觀展現當時的歷史場景,也就失去成為影像資料的意義了。

  • 5 # 時光vfx

    現在的後期修改幾乎可以做到以假亂真,這個問題要分兩個維度來看,第一,從歷史史實的資料的真實性來看,這樣後期修改過的影像當然不能算作是歷史影響,但是從觀眾還原場景更好地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的角度來看,現在有很多紀錄片也開始採用影視後期和特技的方法來完成,這樣的畫面使觀眾能夠更好地理解歷史的真相,並且也使紀錄片更具觀賞性,這樣的方式,還是可以使用並且可以被支援的。

  • 6 # 勇者遠山i7

    在不更改畫面內容只改影調的情況下完全沒有問題,許多人把改照片影調也被算成是P 圖那是不科學的。所謂影調調整就是在不更改畫面內容的情況下,調整畫面明暗、色差等。我們如今在電腦上調整照片的影調,就如同洗印照片時操作員操作他們的機器一樣,他們洗印照片時也會對一些照片顏色、曝光不足或曝光過度進行調整。因此,照片更改影調能成為歷史影像資料,這個話題沒毛病。

  • 7 # 河南喜子2019

    謝謝邀請。關於“一些攝影作品都把影調在後期更改,是否能成為歷史影像資料”的問題,這個“都”包含了所有,試問,您哪兒得來的“一些攝影作品都把影調在後期”結論?按理說,昨天的、今天的攝影作品,若干年後都是歷史影像的紀錄,其區別在於有的影像歷史價值大(如中國航母山東船入伍入列、澳門迴歸祖國20年等重大事件),有的歷史價值小,有的價值可以忽略不計,並不是說把攝影作品影調後期更改了,就能成為歷史影像資料,不更改就不能歷史影像資料。

    歷史影像資料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這是最基本的原測,若是攥改塗抹更改,就是弄虛作假。個人粗淺看法,僅供參考!

  • 8 # 三十二樓看風景

    作品只管最後呈現,資料儲存最初資訊。

    PS的作品等同洗印出來的紙張,獲得者可留以紀念,如有歷史價值,會索取原件入庫,以備反覆檢視,按需呈現。

  • 9 # 夏禹影視

    作為攝影人都知道攝影有題材之分,不同的題材有不同的意義。新聞注重真實性,大多以原片為主。藝術類的可適當加大後期幅度,以滿足創作要求。旅遊風光照比較隨便,為的是留下一個紀念。記錄歷史變遷的檔案類以原片為佳,可以為若干年後留下一當初的真實記錄。風光攝影創作以保持原貌的基礎上少量修飾以期達到效果。但是即然稱之為“攝影作品“,那麼,拍攝只是手段和工具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純粹目的。以拍攝為主還是以後期PS為主,都為目的服務,攝影是為達目的過程,其中的手法手段或工具越多越好。如果單純從拍攝來講,攝影師的前期已經可以運用各種技術手段(燈光、濾鏡、曝光、白平衡 、鏡頭、視角、景深、構圖等等拍到各種“面目全非”的圖片。就算在沒有當前快捷便利的電子PS工具的時代,後期也會做一定的人工處理,比如在膠片時代就有很多的手法和工藝,衝片開始就可以增感,負衝等,衝完後的“底片”上更可以動刀動筆來修版,上色,印照片時各種合成遮擋等等,而現代PS其實一直是攝影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在這裡再還可以這麼理解,按下快門只是攝影的一部分,後期同樣是攝影的重要部分,只有照片(成品檔案)才是攝影的產品、完成品!只按快門不做照片(pS)是半拉子攝影,可能合適稱呼為拍照。沒有暗房(後期)的攝影師是不完整的,主動放棄暗房(後期)是藝術創作手段的缺失。對所謂“作品”才是真的要討論的目標。比如新聞攝影怎樣才算不P圖。喜歡人文拍攝的朋友可能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在拍攝主體人物的時候,確實因為當時環境條件或時間限制,拍出主體可能會顯得昏暗,無法表現出想那達到的目的,我們會不會放棄當時的拍攝,我認為一般拍攝者都不會放棄,那麼我們得到影象後需要對影像中想要表達的部分做一些調亮,而這種單純調亮並沒有違背真實表達的意圖,這類的影像仍然是可以作為歷史影像資料的。其實新聞攝影工作者遇到的這一類問題可能相對會更多,而新聞是即發性的,有些鏡頭稍加猶豫就會錯過,並且再也無法重現,那麼後期做一些相應的技術性的調整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些相對正規的攝影比賽是不允許對照片做過多後期的,但還是會允許簡單調整亮度、對比度等後期處理的。當然,如果把攝影以後期PS為主,把影象處理的面目全非,這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攝影作品,這類作品更準確的定位或許應該算是藝術作品吧。所以前期精美構圖、明確主體、選好角度、並且定位好優越光線的機位,對拍攝出好的作品非常重要。但前提是拍攝一。當然,如果把攝影以後期PS為主,把影象處理的面目全非,這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攝影作品,這類作品更準確的定位或許應該算是藝術作品吧。所以前期精美構圖、明確主體、選好角度、並且定位好優越光線的機位,對拍攝出好的作品非常重要。但前提是拍攝事件時能不能有一個這樣的環境或允足的準備時間。所以由此來看,在不影響事件的真實性情況下,後期調整仍然可以作為歷史影像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魯迅全集》?為何能成為傳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