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即後周世宗(954年—959年在位),是五代時期後周皇帝,在位六年。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祖父柴翁、父柴守禮是當地望族。柴榮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開始復甦。他又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4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在商議取幽州時病倒,不久去世,年僅39歲,廟號世宗,諡號睿武孝文皇帝,葬慶陵。
9
回覆列表
  • 1 # 駿程體育sy米粒英雄

    不好說,柴榮當時觸碰了大地主階級的利益,才得以恢復經濟,柴榮即位前期,也和五代其他皇帝一樣大肆尋求統一連年征戰,隨著經濟越來越差,柴榮意識到再一味打仗不行了,所以發展經濟,在這個過程中,觸碰了大地主階級和舊軍閥的利益,儘管當時用高壓的辦法讓他們有所妥協,但畢竟還是舉步維艱,柴榮只好在軍隊中提拔年輕人以維持政府的運轉,所以才有年輕的趙匡胤做了殿前督檢點,那時期老舊軍閥通通被柴榮摒棄,傳說中趙匡胤他爹晚上帶部隊從外面回來,趙匡胤都不給他爹開城門,可以對映新舊勢力矛盾衝突之大。柴榮的政府,是以新勢力為主的軍政府,也是高壓政策,否則彈壓不了舊軍閥和大地主階級,如果再給柴榮二十年,或許柴榮能統一長江以北,收回燕雲十六州,但如果後周經濟不得到穩定發展,想回復唐朝時的疆域,難度很大。

  • 2 # 冷兵器研究所

    根據情況來看,就柴榮時代後周政權的實力,很難擊敗遼國,收復漢唐故土。

    契丹帝國或者說遼王朝的建立,要比柴榮登基早數十年。

    耶律阿保機於925年(遼·天贊四年,此時柴榮只有4歲)閏十二月親征渤海。他次年攻下渤海扶余城,旋即圍忽汗城(即上京龍泉府),渤海王大諲譔無奈投降。至此,立國229年的“海東盛國”渤海國滅亡。之後,耶律阿保機改渤海國為東丹(東契丹之意),以其子耶律突欲為東丹王。

    契丹吞滅渤海國,極大提升國力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其農業和手工業生產力水平,加深了其漢化程度。更為重要的是,吞滅渤海國,讓契丹人擁有了一整套完整的唐代模式的官僚體系,契丹的封建化程序大大加速了。至此,可以說,耶律阿保機終於構建好了這個以遊牧國家的組織、體系、性質、傳統為基礎,囊括長城沿線農耕社會、跨種族、跨地域的“雙元性”複合型契丹帝國!

    總之,阿保機“盡有奚、霫(古族名,並於奚)之地”又南掠中原、東滅渤海。算上被其繼承者耶律德光從後晉手中奪取了燕雲十六州。在柴榮的時代,契丹的疆域已是東臨大海,西抵阿爾泰山,北至西伯利亞,南至今河北中部及山西西北部,並擁有人口約四百萬。

    經濟上,契丹雖然可分為南農北牧的兩種型別,但就全境來說,畜牧業佔據著首要地位。契丹在適宜放牧的草原上建立國家牧場(群牧),任命契丹大臣為群牧官。加上戰爭中掠奪的馬匹,契丹國“群牧滋繁,數至百有餘萬。”同時,因為大量漢人與渤海人的被劫掠和引入,契丹的農業得到了大發展,不僅南部以農業為主的地區“戶口豐殖”和“年穀屢稔”,北方地區也逐步開始了半農半牧的轉化。

    在手工業中,礦冶、特別是冶鐵發展很快。阿保機初年,曾率兵南掠“幽、薊,師還,次山麓,得銀、鐵礦,命置冶”。之後,由於底單佔領了鐵礦蘊藏豐富的渤海地區,更促進了冶鐵的發展。契丹在“東京置戶部司”以總坑冶,並在盛產鐵礦的東京道東平縣“置採煉者三百戶”,還以渤海俘戶在上京道置長樂縣,“戶四千,內一千戶納鐵”。同時,隨著渤海技術的傳入,契丹冶煉鍛鑄技術亦不斷提高,有的工藝達到了當時的先進水平。

    政治上,契丹國以契丹貴族為主體,並聯合漢、渤海、奚等族的精英分子參與統治。耶律德光則繼承了其父遺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在中央設定了北、南兩套機構。統治契丹和其他遊牧民族的稱為“北面官”,統治漢人、渤海人的官吏,稱“南面官”。南面官大致沿襲唐制,中央有樞密院、尚書省、門下省、御史臺和翰林院等機構;在地方上為州縣。

    軍制上,契丹“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隸兵籍。”軍隊有正軍和家丁之分,奴隸、部曲只能當家丁。每一名正軍配備打草谷、守營鋪的家丁各一人。鐵甲、馬具、武器由兵士自備。契丹軍隊以御帳親軍最核心,即阿保機當年挑選驍健精銳者組織的“翰魯朵”親兵。此後,述律皇后“摘蕃漢精銳為屬珊軍;太宗益選天下精甲,置諸爪牙為皮室軍”。這些人構成遼國的常備軍,大約數萬人。契丹親王、大臣還帶有私兵,多者千餘人,少者數百人。契丹、奚、渤海各部落首領還統率自己戍區的軍隊,為部旗軍。總兵力可達數十萬。

    總之,遼王朝這樣的半遊牧半農耕政權,既有遊牧民族的善於騎射、全民皆兵和戰爭成本低的傳統優勢,又擁有農耕民族的生產力強、組織度高、政權粘度強和經濟多樣性的新優勢。因此,其既有大量優秀的輕騎兵;還有以手工業為支撐的重灌騎兵,如著名的“鐵林”騎兵;以及大量相對可靠、適應性的步兵。另外,多樣性的經濟使其有更強的戰爭潛力和對經濟封鎖的承受力。而中原體系的官僚制度還保證了其政權的韌性,使其不會如以往的遊牧政權那樣,僅僅因為一次慘敗而分崩離析。

    所以柴榮以一個還未統一中國的後周政權,很難去撼動這樣的一個強大敵人。

    柴榮之後的趙匡胤,雖然軍事能力也很強,但也不得不選擇採取了比較慎重的態度,透過“雄州和議”,與契丹人保持一個相對和平的關係,試圖透過談判手段收回燕雲,至少是讓北宋王朝積蓄力量以備將來。

    由此看來,就柴榮時代,後周是沒有足夠力量去收復漢唐故土的。

  • 3 # 晚自習

    應該是不能的。因為當時中原地區經過幾十年戰亂,破壞嚴重,人口也銳減。

    而遼國經過多年發展,疆域遼闊,實力強大,並且佔據中國北方大片富饒的土地,有遊牧,也有農耕,而且也重用了大量漢人。

    從後來的宋朝可以看出,宋朝統一南方以後,並沒有立刻對北方動武。太宗即位後(即位過程可能不太合法),想透過收復燕雲十六州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以掩蓋即位的不合法,但卻遭遇失敗。

    以後的宋遼戰爭,宋多處於守勢。即便後來與蒙古軍隊夾擊遼的時候也沒有收復燕雲十六州。

    所以說,即便柴榮在世,也難以恢復唐朝時期的疆土。

  • 4 # 源稚生

    誠邀。在中國,柴榮是一位明君,雖然他在位時間不長,但是他在位期間也取得了不少功績,他的英年早逝也給人們留下了不少遺憾。

    後周世宗柴榮在世時,先是打敗了後漢的入侵,後又不停的擴張領土,後周雖然地域面積不及後唐,但是軍事實力而言還是強於後唐的,後周世宗在軍事戰略上堪稱是一位奇才,正是在他的統治下,後周開始步入正軌。

    柴榮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開始復甦。他又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4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在商議取幽州時病倒,不久去世,年僅39歲。那麼後周世宗如果健在,後周能恢復唐朝時的疆土麼?

    答案很顯然,即使世宗活著,也不見得能一統河山,恢復唐朝的榮光。

    在中國,唐朝的疆域很大,雖然比不上元朝,但是就歷史朝代裡也是佔有重要地位的。唐朝自唐太宗時一直開拓疆土,到了唐高宗時滅高句麗,疆土面積達到了最大。唐朝鼎盛之時東起北韓半島,南抵越南順化一帶,西達中亞鹹海以及呼羅珊地區,北包貝加爾湖至葉尼塞河下流一帶。境內的少數民族很多,為有效管理突厥、回鶻、鐵勒、室韋、契丹、靺鞨、等各民族,分別設立了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于、北庭六大都護府,以及大量隸屬於六大都護府的都督府和羈縻州。

    而後周時,雖然實力也在提升,但是中原政權失去“燕雲十六州”後,已經失去了北方抵禦遊牧民族最大的關隘,在國家實力對比上,北方的契丹已經逐漸強盛,實力不容小視,後周雖然北伐連奪數城,可是由於世宗的去世,奪取的城池也再次易主。

    總體來說,當時的情況下,即使世宗在世,也不能恢復唐朝的榮光,無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後周雖然崛起,但是實力不如契丹,兩者在軍事實力上還有一定的差距;其次,南方未定,沒有穩定的後方,世宗北伐也是鏡花水月,保不準他北伐之時,南方諸國會進攻;最後,當時失去了燕雲十六州,北方屏障的丟失,給了北方遊牧政權機會,世宗縱有才能,也扭轉不了局面。

    世宗在世,改變不了的不止是這些,還有一點就是:常年戰亂,人口稀少,需要休養生息,要想恢復唐朝疆域,必須要戰爭,但是戰爭最需要的人口跟不上,想完成成就也是極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藥流不淨,下個月來月經會將殘留物一起帶出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