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細水
-
2 # 薔薇0007
哪裡只有10萬?廢柴軍隊太多,八旗綠營毫無戰鬥力可言,新軍是需要新式裝備的,買買買的清朝不可能有太多新軍。
-
3 # 朱哥哥168425860
鴉片戰爭爆發時,清朝有80萬軍隊。然而,由於軍事體制落後、交通、通訊落後,使得幾乎每一次戰鬥清軍的人數都不佔優。當時的八旗、綠營的主要職能是鎮壓各種地方叛亂,維持地方秩序,相當於現在的武警部隊,並沒有一隻現代意義上的“國防軍”,使得清軍幾乎不能集中全國力量來禦敵。拋開武器、戰術這些層面上的東西,僅僅就軍事體制而言,清軍就不可能打贏鴉片戰爭!
-
4 # 眉山快訊
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不得不問你:資料哪裡來的??編故事也要看看書好不好?你要說清朝戰鬥力很弱,這個我完全贊成,你要說清朝兵力弱,我不得不說:多讀書!清末經歷的列強入侵的戰鬥大概有第一次鴉片戰爭、越南邊境的中法戰爭、拉薩的中英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俄戰爭等等,多次戰爭。咱們就拿第一次的第一次鴉片戰爭為例,清朝出動的兵力都不止10萬人!
下面,我們看一組資料: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40餘艘及士兵4000人,清朝出動多少人?
第一次鴉片戰爭,經歷有:廣州虎門之戰、城北郊三元里之敗、浙江鎮海之戰、寧波之戰、廈門之戰、浙東之戰、臺灣之戰、慈溪之戰、鎮江之戰、吳淞之戰、靖江之戰,清朝出動的兵力總計約20萬人,只是並未取得勝利,反而戰死兩萬多人,割地賠款。
這裡必須說:雖然戰爭結局是失敗,但是,並不是說清軍只有十萬人!在跨越時代的武器面前、跨時代的戰術面前,人數有用嗎?
-
5 # 貓叔說歷史
問題有誤,清朝的兵力什麼時候都不止十萬。鴉片戰爭的時候,清軍前後調動了大約二十多萬人參戰,但還是一敗塗地。1850年以後的清軍,八旗軍、綠營兵、地方團練加在一起可以達到百萬的規模,但幾乎都不堪一擊,嚇唬嚇唬老百姓還可以,上戰場根本不能用。
-
6 # 歷史風暴
題主的問題是:清朝末期當時擁有4億人口而後遭遇了列強入侵,為能戰的兵員只有十萬?
回答:清朝在與列強作戰的時候兵力可遠不止10萬,而列強在侵略大清的時候,出動的兵力也一點不少,動輒幾萬甚至是幾十萬人。
第一次鴉片戰爭清軍動員20萬就拿第一次鴉片戰爭來說,當時英國總共派出了2萬多兵馬、幾十艘艦船,為了向大清作戰內閣會議還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所以說這次戰爭對於英國來講可不是一場普通的侵略戰爭,而是關乎他整個殖民程序中重要的一個節點。要知道在此前英國對外開戰是很少會在內個進行討論的,只要東印度公司的老總們坐在一起開個董事會,就可以代表大英帝國在東方的海岸線上去侵略一個國家了。
這場戰爭,大清帝國也非常重視,先後派出了20多萬人馬對付英華人。雖然清軍有數量優勢,然而英華人和大清帝國打的是海上游擊戰爭,大清帝國漫長的海岸線上任何一個港口城市,甚至是鄉村、海島,都有可能遭到大英帝國的攻擊。這就讓清軍難以集中主力兵力與英軍進行決戰,卻要分兵把守,將數十萬大軍部署在10000多公里的海岸線上。結果,兩軍作戰時英軍不僅武器裝備要優於清軍,在軍隊的數量上經常也比清軍多,所以這仗就不好打了。
甲午戰爭清軍動員100多萬列強侵略大清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就是著名的甲午戰爭,這場戰爭日本軍隊出動了20多萬人馬,對當時的日本來說近乎全國總動員了,到戰爭後期日本徵兵處發現新募集的兵員素質已經大大下降。大清帝國在整個戰爭中投入兵力多達60萬,在戰爭後期,帝國又在各省新募軍隊60萬人,所以如果甲午戰爭持續下去,清軍先後將會投入120萬軍隊與日軍作戰。
只有在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時候,清軍沒能夠集中兵力進行抵禦。八國聯軍侵華這場戰爭和以往的侵略戰爭不同,這是一場清政府聯合民間組織義和團進行了一場反帝愛國運動。
在這個過程中處於東南沿海地區的地方大員,幾乎都明確表示反對。所以戰爭爆發後,從山東到廣西各地官員結成同盟不與列強作戰,同時積極派人與列強進行溝通表達中立的態度。
因此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在地域上僅集中於華北的部分地區,而清軍的反抗力量主要是京津兩地的駐軍和大量的義和團戰士,這是一場的區域性戰爭。
據估計,這次戰爭清軍共集合了10幾萬人,而他的對手八國聯軍共5萬餘人,雙方差距不大。
可能這次戰爭給題主的印象比較深刻,所以才有清軍在反抗侵略的時候,只能出動10萬兵力的印象吧。
-
7 # 遠方品味歷史
對於十萬的數字我不敢認同,不知道這個資料從何而來,但是依照當時的條件和局勢,就是能夠動員一百萬軍隊還是逃脫不了失敗的結局和命運。
清朝入關之後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同時又不想增加在軍費上龐大的開支,常年所維繫的軍隊員額是一百二十萬左右,包括滿族八旗軍隊,不過在清朝末期八旗軍隊已經淪為花架子了,嚇唬嚇唬老百姓尚可,在真正的戰場上則不堪一擊。還有漢軍綠營,也只是有初步的戰鬥力。所有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我們知道甲午戰爭最核心的競爭是當時工業化水平和政治體制的競爭,表現在戰場上的就是黃海海戰,不過即便如此,此時北洋水師的綜合實力和戰力水平和日本的水師也是不相上下的,放手一搏的話完全有機會和能力幹掉對方的。
但是最終的結果還是失敗了,其中有兩個細節或許能夠說明一切:第一:雙方對這場關乎於未來國運的戰爭的態度和準備工作。日本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了和中國洋務運動幾乎同時開始的明治維新,在政治體制和工業化水平向西方學習,為了節省費用建造一流的戰艦和海軍,日本天皇幾年都不吃肉。成千上萬的日本婦女去南洋從事肉體生意換取外匯寄回祖國進行海軍建設。第二,在黃海海戰進行到關鍵的時候,北洋水師並不是沒有機會的,當時鄧世昌率領的致遠號戰艦曾經發射一發炮彈打到日本水師旗艦吉野號的炮彈庫裡,引起日軍極大的驚慌,吉野號管帶都頹喪的認為已經完了,但是這發炮彈竟然不可思議的沒有爆炸,讓不可一世的吉野號逃過一劫。或許就是這發炮彈決定了這場戰爭的走向,決定了兩國水師的命運,也決定了中日之間此起彼伏的國運。
當然了關於這場戰爭失敗的原因近現代歷史學家和許多熱心人士都在總結討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不可否認的是清政府這首行駛在驚天海浪的破船已經千瘡百孔,並且毫無生氣和推翻重來的勇氣。而日本則不一樣,日本被美國強行開啟過門之後整個國家上下都憋著一股氣,有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勢。相比之下,中國的國運在急速下降,而我們的近鄰虎視眈眈的日本的國運則是蒸蒸日上。
以上的兩個細節說明了問題,即使當時清政府動員了一百萬的病歷也難逃失敗的命運!
-
8 # 關河南望
這裡有一個誤區,兵力和能戰兵力是兩回事。
清末時候,華人口眾多,如果單純拼湊兵力,兩百萬,三百萬也能拼湊出來了。
但三百萬人能集中在一個戰場上嗎?
像蘇聯衛國戰爭,蘇德兩國數百萬人的大型戰役那鋪開面有多廣?清朝有上百萬兵力,可以用到和日本人的那麼一點戰場上嗎?而且清朝兵力大部分是腐敗落後的綠營兵,上不了馬的八旗兵,還要鎮守各地,替統治者鎮壓百姓,自然是動不了的,就算是動了,這些裝備著落後武器,沒有經歷過任何近代軍事培訓,使煙槍比打槍還在行的兵有什麼用?
所以能用的也就是區區十萬人的新軍,而且這些新軍也不可能全部用於對日作戰上,滿清那幾乎不存在的後勤供應能力更無法支援近代化的大規模軍團作戰,所以,這幾萬人的戰爭,已經很了不起了。
甲午戰爭,雖然滿清北洋軍也是近代軍隊,裝備並不落後,但缺乏明確的戰術思想和工業體系更不是一個完整的近代民族國家的軍隊,滿清的落後反動體制註定了當時的中國不可能和列強一樣成為近代民族國家,他們只是以一個北洋軍事集團來和日本的舉國力量作戰,輸的不奇怪。
回覆列表
甲午戰爭,朝廷和其它派系看著李鴻章的淮系消耗殆盡大傷元氣。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李鴻章發起東南互保,調袁世凱小站新軍去了山東,讓你清政府拿著大刀拼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