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琅琊榜首張大仙
-
2 # 大向社群
您想成為專業人士?
就投資而言,學會看懂研究報告不如瞭解證券市場的當下情況!
原因有二,個人觀點不作為投資參考
首先,這個行業研究報告是針對行業,不是個股,你還要在行業中尋找龍頭股,而龍頭股,不絕對是收益最高,前景最好的那家公司。而多數是資金介入比例高,能有利好配合,投資人高度認可的等方面條件的個股。
其次,證券市場上突發事件和趨勢變化的事情太多。行業報告是專業機構中長期趨勢分析資料。作為小散和個人投資者,很多時候不容易把握。
-
3 # 厚金說
券商機構釋出的行業報告,具有很好的參考意義,經常閱讀行業的研報,對各個行業的瞭解更為充分,也能清楚瞭解市場的資金流向、行業動向。那麼,應該如何讀懂券商行業研究報告呢?
總結與報表,需要詳細閱讀:這算是一份最近券商機構釋出的對保險行業的調研報告,調研報告內容很多,我們最佳化擇選了內容進行解讀,以便大家瞭解如何閱讀行業研報內容。這份研報對7月份公佈的6月份壽險保險同比增長8.1%、產險保費同比增加11.29%進行了詳細分析,研報內講到了有三點:1、保險行業公司整體壽險與產險保費增加;2、對比各家上市公司在壽險方面的增長速度;3、對比各家保險上市公司產險同比增速。
因為保險板塊的上市公司不多,僅僅只有幾家公司,所以較容易做全行業對比。6月份對比壽險情況,平安同比增長10.43%,環比-1.11%;新華同比增加7.12%,環比增長71.38%;太保同比增長12.54%,環比增長61.01%;人壽同比增長6.56%,環比增加111.99%;人保同比增長-4.69%,環比增加27.38%。而產險方面呢?人保同比增長8.64%,環比增長22.28%;平安同比增長13.36%,環比增長5.77%;太保同比增長17.2%,環比增長17.74%。從研報中,能很清晰的看出最近月份上市公司的增長情況。我們再來看:
上兩張圖片分別是:中國人身險和財產險月度原保費收入、上市險企壽險月度保費、上市險企壽險月度保費增速、上市險企產險月度保費與上市險企產險月度保費增速。這就能直觀的反應各個指標資訊,能更好對比幾家上市公司的優劣勢在哪裡,增速快慢情況。利用檢視中國人身險和財產險月度原保費收入,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月度上存在差異,並且財產險的收入要大於壽險。那麼,其他研報中的資料呢?能更好對比上市公司在財產險、壽險方面的保費佔比及增速,一目瞭然。
上圖分別是:平安壽險業務個險新單月度保費、平安產險業務累計保費結構圖、中債國債10年期收益率走勢以及上市險企A/H溢價走勢。這份研報中,對於個體上市公司還做出了分析,將平安這家上市公司的新單月度保費以及累計保費結構拿出了分析,並且還對比了險企在H股與A股之間的一家情況。這一份行業性的研報就較為全面的分析了行業內該對比的內容,透過閱讀研報就能很快速瞭解該行業的基本情況,並且深入瞭解行業對比差值資訊。我們再來看一份另外一個行業的研報,加深解讀框架:
這是一份最近券商公佈對銀行行業的研報,主題是主動型基金投資風格產生變化,銀行行業投資資金流入增加。其中講到了:1、2019年二季度銀行板塊的低配比例為7.33%,較一季度的9.69%守在了2.36個百分點;2、2019年二季度基金對銀行持倉總市值為464.97億元,較一季度增加了41.21%;3、基金持倉偏好估值偏低的國有大行以及盈利能力位居行業前列的優質零售行。從這份研報中就能讀出很多內在資訊,一則是現在銀行收到基金的關注度高,二則是現在基金積極佈局銀行行業,三則是基金投資的目標較為明確。我們接著來看這份研報的剩餘內容:
上圖表是主動型近各行業重倉股持股情況,其中銀行的持股總市值發生了改變,佔比變化為1.41%,屬於提高比重。而提高比例的行業並不多,大於1%的有:食品飲料、家電和銀行!這也就充分說明了現在主動型基金對銀行的偏愛程度,雖然低於食品飲料,但不亞於對家電行業的偏愛。我們接著往下看:
上圖是主動型基金銀行持倉佔比與銀行指數走勢變化、主動型基金銀行超配比例變化與銀行指數變化。這兩份圖表對比了銀行持倉、超配與銀行指數的走勢變化,當基金持倉比增加的時候,那麼對應銀行板塊也會出現上漲,這是很明顯的對比顯示。還有,當超配比例增加的時候銀行板塊的上漲也會很好。分析圖,能很清晰的找出基金持倉比、超配與銀行指數漲跌的關係。我們接著往下看:
上方兩圖分別為是:主動型基金銀行重倉股持有基金數和持股總市值變化、主動型基金銀行前五大重倉股估值比較。可能看圖片很繁瑣,但對比的內容很清晰,當持股總市值下降的時候,往往銀行也會出現回撥。當然,對部分銀行持倉也做出了對比,2016年之後,零售銀行與國有銀行存在持倉差異。而基金更加偏愛零售銀行。
讀懂券商行業研究報告,需要的是結合行業思考:對於券商行業研究報告,更多的是參考與自身認知的補充,需要結合實際行業、板塊思考,是重要輔助自己投資的實在內容。如果說對銀行板塊有投資意識,而對銀行的上市公司毫無瞭解,也不知道行業內哪家是國有大型銀行,不知道哪家是零售銀行,也不知道行業內的對比是如何的,基金、機構、券商的看法是如何的。那麼,在這個時候去翻看一些調研報告,對自己將會是一個極大的幫助。因為研報能讓你快速的瞭解這個行業,有哪些不同,有哪些是提出來單獨講到的,又有哪些行業龍頭等等,甚至基金更加偏愛的公司也會有所描述。那麼,透過這些瞭解,能更清晰的認識到行業的動向與影響。
保險行業呢?也是如此,其他的行業,均是。券商行業的研究報告,思路很清晰,會以總-分-總的方式詳細闡述、論證自己的思路。一般在研報的第一頁就會將自己的觀點擺出來,並且對哪一個內容進行點評,再就是分析、結論,均會擺出。然後再就是利用大量的資料進行闡述。這些資料、圖片,有的研報中有詳細剖析,有的並沒有,這就需要閱讀研報的投資者具有一定的圖表分析能力。一般圖表會很清晰,會很明顯的論證研報內容的論點。
閱讀、分析完研報,還是要回歸的行業思考,畢竟投資是自己的,任何的檔案、圖表、研報、方式方法,均是輔助,投資決定權還是在自己的手中。
總結:研報閱讀起來,並不困難,主要是細心、耐心,以及分析研報的主題內容與調研分析師的結論內容。當然,讀懂研報是投資的輔助,投資還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
回覆列表
你是說券商給予許多上市公司的研報嗎?
我想說的是,沒必要去讀,也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為什麼這樣說呢?
第一,券商是和上市公司有業務往來關係的,所以他們往往會幫著上市公司說話,報喜不報憂,也就缺少了公正性。
第二,29年裡的A股,賣空評級屈指可數,大部分的研報都是買入評級,甚至少有的出現中性評級。可是29年裡,A股大部分的個股跌多漲少,如果根據券商研報評級進行操作,家裡有礦也不夠啊。
第三,A股市場的做空渠道很少,導致了出有參考性的賣空評級不被人看好,甚至還會遭人鄙視。簡單的說就是,做出賣空評級的研報後,萬一個股真的下跌了,大部分的散戶會責怪券商,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會與券商斷絕業務往來,導致券商兩面不是人。
畢竟沒人希望看到自己虧錢的,特別是在只能做多的場所,所以券商行業研究報告更偏向於上市公司。
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就好比馬上要退市的康得新,你會發現,在2018年的4-5月,還有大量的券商在做“買入”和“推薦”評級,理由一大堆,但是結果呢?誰買誰遭殃!
所以,說對於券商行業研究報告來說,我們只需要看一些具體的數字,比如業績增長等就可以了。而對於研究報告裡的建議和評級,少看為妙,沒有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