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近日,關於臺北故宮將顏真卿《祭侄文稿》借到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覽一事,引起網友爭議。 “無與倫比的書法:顏真卿與他的遺產”展覽1月16日在東京上野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開幕,將持續至2月24日。
7
回覆列表
  • 1 # 微社

    個人覺得還是不要輕易借出為好。

    原因一:文物珍貴。古代中國的紙所用的材料,所研的墨都是難以儲存的,這上千年的文物及其容易氧化。就連燈光的照射都會對它產生破壞,而且每一毀壞都是不可修復的......

    原因二:日對文物的保護不盡責。中國不是沒發生過文物在日被破壞的事,曾經中方應邀攜帶一尊兵馬俑赴日展出,被暴徒強行推倒。

    還有“西泠八家印存”日方多次要求借出,日本居然以“工作人員上廁所時弄丟了”這樣牽強的理由將寶貝強行留在日本,最後只賠了12萬元。

    還有當中日建交40週年的特殊日子時,日方借中國寶貝《清明上河圖》,這次厲害了,展開前三年封存,本是展覽48天,最後只展了20天,後面幾天展的並非真品。因為是特殊時刻,這次展覽還是日方擔保,報價幾億,總理親自簽字。《祭侄文稿》是唐朝的,《清明上河圖》是宋朝的,歷史更久遠點。

    還有那棵被當地攤貨的“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到日的待遇也是蠻心酸的。

    別說國家寶藏。曾經法國的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應邀赴日展出,居然被一個女子噴漆,過後法國後怕再也不將其借出。

    總之,拿著中國最有骨氣的書法表貼獻媚,實在是可惡!

    雙方友好交往不一定以損壞文物為代價,友好交往該走心,不是明裡出暗箭,非君子之為。(希望借出的不是真品)

    我是事說歷史,以上純屬代表個人觀點。。。打打醬油。。

    哈哈哈··把自己回答過的複製過來。。。。

  • 2 # 墨逸隱修

    回答中有一位臺灣同胞的回覆,我的回答可能只是我淺薄的感觸吧。

    一批來自阿富汗的珍貴文物正在中國巡迴展出,故宮博物院、中國敦煌研究院、成都博物館已先後接棒,而河南鄭州博物館、深圳南山博物館尚在等待。

    以上是最近還在中國巡展的展品,中國接力,讓阿富汗文物得以儲存。

    臺灣同胞,你說的東西我不反駁,你有你的新聞獵取範圍,但請真正瞭解中國現在文物保護情況再進行指點。可否?

    如果可能,請到中國各大博物館看一下我們對於文物的保護和珍惜。

    臺灣借給《祭侄文稿》給日本作為文化交流,我們自然知道日本會妥善保管,只是覺得臺灣出借的行為,作為華人表示不齒而已。

    中國有很多不出國的國寶,尤其不出借日本,是因為華人歷史的記憶和仇恨。臺灣同胞,我不希望你們在被幾代日本人洗腦後還有我們華人的愛國情結,但作為同流華夏血液的子孫同胞,一同對國際世界有骨氣起來,真的有那麼難麼?!

  • 3 # 月光下8718

    《祭侄文稿》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重要代表作,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中華民族的稀世珍寶。日本民族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對中華書法也是推崇備至,很多日本人也酷愛書法,按說從文明共享弘揚中華文化的角度來說,讓他們借閱一觀也未嘗不可,但是日本民族是一個心胸狹隘、貪婪陰險的民族,長期以來曾經多次發生借閱國寶離奇失蹤的事情,不得不防,蔡英文當局為了討好日本人,媚態畢現,敢拿中華民族共有的國寶媚日,實在是中華民族的敗類。

  • 4 # 漁岸踏歌

    氣哭的網友肯定不止於出借文物。有更深沉原因。一是日本長期對中國的敵視與世仇,現在還在發酵中。二是臺灣還沒有迴歸。這兩個因素居然因為祭侄文稿這件文物攪合在一起,更加強烈地刺激了華人的愛恨情仇!挑燈看劍,彈劍長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

  • 5 # 曾國華書法

    這個確實會很生氣,我小時候看過一本書《慰安婦》,之後學歷史又看了南京大屠殺的相關記錄,對日本人的下作行為深感不恥。

    有些人說,那不都是上上輩人的事了,該放下就放下了,說這種話的人大概覺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歷史是應該銘記在心,不能輕易放下的,也不應該過份強調矛盾的化解,尤其是這種國恨家仇,否則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 6 # 翰墨今香

    按理來說,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本屬正常,而文物的出借展覽也屬於文化交流的一部分。而日本對於中國古代文化的熱愛那也是發自內心的。但這次臺北故宮博物院出借《祭侄文稿》到日本展覽,之所以引起軒然大波,甚至有網友被氣哭了,是因為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顏真卿《祭侄文稿》的重要性,《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所書,被譽為“在世顏書第一”、“天下第二行書”,與王羲之的《蘭亭序》、蘇軾的《寒食帖》合稱“天下三大行書法帖”。顏真卿在中國書法史上的重要地位不需多說,《祭侄文稿》是顏真卿流傳下來的手書墨跡僅有的一兩件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件顏真卿的墨本真跡。絕對是國寶級的文物。

    第二,臺北故宮博物院此次出借程式受到質疑,現負責人說是前任定下來的交流活動,而前任又不背鍋,說是現任的問題。互相推諉責任,背後有臺政府政治獻媚之嫌疑,因此被兩岸網友不恥。

    第三,收藏界自古有云“紙壽千年絹五百”,可見紙質文物儲存之難。而《祭侄文稿》距今已逾千年,這種極易損壞的國寶是展一次傷一次。文化交流確實重要,但未必需要出借《祭侄文稿》這類國寶級文物。盧浮宮的鎮館之寶《蒙娜麗莎的微笑》也只在幾十年前出借過一次,還差點出問題,後來再未走出過盧浮宮。而且日本對文物的保護有“損害”的前科。

    由於這些原因使得此次出展被網友熱議,甚至登上了熱搜榜。

  • 7 # Chenxinm77

    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是可以借的。

    氣哭,那是因為過度的民族主義情節和所揹負的歷史包袱太重。叢林法則的時代已過去,全球化的今天,這樣的思想會阻礙我們與外界的交往,把自己變得孤獨立起來,導致落後於世界。改革開放後,中國擁抱了經濟全球化時代才有了今天的成績,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

    人類有史以來,部族與部族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就一直處在衝突中,從未停止,為生存空間而爭奪,這是人類的正常現象。尤其是古代生產力落後、經濟落後的條件下,一旦某一地區遭災,出現生計問題,人口就一定會流向另一較為富裕的地區,甚至武力爭奪,中國古代草原部落總是南侵就是此種原因,而且人類一直在反覆重演,這叫“民以食為天”。現在,內地人向沿海、農村向城市流動,說是為了就業,其實就是為了求生,廣東人直接叫“搵(找)食”,很直白,簡潔精確在說出了人類活動的直諦

    只有當物質相當豐富,足以滿足世人的生計時,矛盾、衝突才會減少。當出現地區生計困難,援助及時,社會才會太平。如李自成暴動,就是基於天災,而政府又無力救助時產生的,這種例子太多了。

    書上說,日本是島國,資源匱乏,國民危機意識很強,那就自然會向中國討要或搶奪生存空間和資源了,再加上經濟危機,找中國麻煩那就更積極了。

    這些都是人類求生存過程中的一個常見的現象,用太多的或簡單的“對”或“錯”、“好”或“壞”、“該”或“不該”來理解就會偏題,會很累,也會把自己陷入情緒之中,失去冷靜、餒善地處理問題的機會,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利益。只有自己部族力量更強,才能將入侵者拒之門外,或有足夠的經濟力量容納他,或幫他度過風險,或有其他互利共贏的方式一起度過艱難,世道才會太平,才有上國風範,可這需要更多的理解、智慧、大度和交往。

    歷史歸歷史,民族歸民族,但一切都得向前看,向前走。歷史不能改寫,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忘記教訓就會迷失方向,創造不出更好的未來;被歷史壓得喘不過氣來,只能證明身體太弱小,心理不強大,自信心不強悍。只有坦然面對,放下包袱,做好現在,鋪墊好未來,以開放的心態,在交流、交往中獲得相互的理解和進步,提升自己,在競爭中顯出優勢,人家才會佩服,才能提高地位,才能真正的讓民族興旺,讓家園發展。

    生活中,任何一個充滿仇恨,不能輕裝前行的人都很難集中精力、獲得發展,人很孤獨,自己累,別人也累,放下吧,大家都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heshy自曝在LPL和誰關係好:除IG全隊以外,Khan位於首位,還有兩人很親!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