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史寫小史

    能,肯定能。

    首先,中國從不缺人才,缺的是賞識人才的伯樂。韓愈《馬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有漢武帝這個伯樂在,肯定會有其他人才的。

    其次,西漢開國到漢武帝,已經七十多年,經過文景之治,修養生息,國家已經遠超匈奴。滅國戰就是燒錢,誰的國力雄厚,誰能撐到最後。

    還有,漢朝的一項規定“非軍功不能封侯,非侯不能為卿”。書生想要做到人臣的極致,就要有軍功。所以,漢朝有大量文武兼備的人才。

    最後,就是士氣或者是仇恨。對匈奴的仇恨,白登山劉邦被圍,匈奴不時南下掠奪,已經結下世仇。漢民族從來都是記仇的。《春秋》記載有報九世之仇,古人一世30年,270年還要報仇,白登山之圍到漢武才70年,三世不到,肯定要報仇。就像今天的兔子與腳盆雞。

  • 2 # 淨鄴

    打得過的!

    他倆個僅活過武帝中前期,當時國力空前強盛的情況下,將領才能不足可以國力補,沒了他倆其他人一樣打的贏!區別只是在於怎麼贏的,贏的漂不漂亮!

    不可否認衛、霍對抗擊匈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這只是漢武帝打敗匈奴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

    1、經過漢文帝、漢景帝兩代40多年的文景之治,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勤儉節約、打擊豪強等政策,使得百姓得以安息,人口增長、糧倉堆滿、國庫資金富餘。

    2、漢武帝繼位後,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經濟上實行鹽鐵官營制度,軍事上組建騎兵部隊,選拔優秀的騎兵將領。

    如此多方面因素綜合下,國力空前強大,直接把把匈奴按到地上摩擦。

    但到了漢武帝后期,經過幾十年的折騰,國力耗空的情況下,這種情況就需要國力不足以將領的才能補了,沒衛青、霍去病還真打不贏。李廣利、李陵也算當時名將,可兩人卻是比不上衛青、霍去病的,反被匈奴按在地上摩擦。

    當然了,衛、霍只活在漢武帝中前期,所以當時沒他們也是打得贏的!

  • 3 # 94310417小云

    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國強民富關鍵再於有一個類似於雄才大略開疆拓土的偉大君王,以漢武大帝之神武,如果沒有衛青,霍去病二位傑出的優秀將帥,仍然會有很多傑出優秀的將領了脫影而岀,如大將軍竇嬰,韓安國,程不識,趙破奴,趙信,等等,但可能就沒有那麼偉大驚聳的大決戰和戰果,當時仍有許多年輕有為的將領,可惜因為衛青霍去病太過於光鮮靚麗,掩蓋埋漠了許多傑出的將領,漢武大帝用人唯親,在其後的歲月中偏用呆瓜將軍李廣利,只能帶來無盡的羞辱和敗績。

  • 4 # 縹緲峰下一粒沙

    答案是肯定的。

    我不否認名將在一場戰爭中的作用,但是,小的戰役可以依靠將領的出色指揮取得勝利,大的戰爭要想取勝的話,正常情況下依靠的是國力。

    (電視劇中的霍去病)

    或者說,打仗打的本來就是國力。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漢朝無法提供足夠的糧草軍餉,霍去病和衛青就猶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有能力也無法驅使一群吃不飽穿不暖計程車兵為國拼命。

    就算士兵們真想奮勇殺敵搏個封妻廕子,那也是有心無力,餓上三天,別說殺敵,能活著就算不錯了。

    所以霍去病、衛青和匈奴的每一場對戰,實質上都是漢朝和匈奴的國力比拼。劉徹的爺爺和父親給他積攢了好大一份家底,足以支撐數年

    和匈奴的戰爭。

    那麼霍去病和衛青是否就可有可無呢?當然不是,他們至關重要。

    (電視劇中的衛青)

    換個趙括那樣只會紙上談兵的人上去試試?肯定得被匈奴殺得望風而逃。別說趙括了,漢朝開國皇帝劉邦自以為英明神武,還不是被匈奴嚇破膽。

    打仗打的雖是國力,那也不是像打牌一樣把牌面打出來比大小的,如何排兵佈陣排程兵力是專門的學問,春秋戰國時就給細化成單獨的學派,叫“兵家”。

    懂行的人和不懂行的人,打出來的戰完全不同。霍去病和衛青就屬於懂行這一類,他們的軍事天賦是很高的,已經脫離了普通的軍事指揮能力,趨近於“道”,具有了藝術性。

    這麼說吧,不會打仗的人,能把本該贏的仗打輸了,比如馬謖失街亭;會打仗的人,能把看似要輸的仗打贏了,比如項羽的鉅鹿之戰。

    (電視劇中的霍去病)

    總之,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因素很多,國力和名將缺一不可。國力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條件,通常是隱性的;而將領的能力是最直接的,也是顯性的。

    國力不足,無法可想,暫時的勝利也扭轉不了大局;但若無名將,還可以再找。

    漢朝要是沒有霍去病和衛青,還會有別的將領出頭;霍去病和衛青要是沒有漢朝的強大國力做支撐,根本無法遠征匈奴,縱有千般奇才也無法施展。

  • 5 # 彈史遇見你

    漢武帝要是沒有霍去病和衛青的話,能打過匈奴嗎?

    如果沒有霍去病和衛青,真的打得過嗎?我看是打不過,除非有足與衛青、霍去病匹敵的名將,如李靖、薛仁貴、蘇定方等,否則要依靠韓安國、李廣利、公孫敖之流就能打贏強大的匈奴?而李廣雖勇,卻非統帥之才,所以,沒有衛青、霍去病級別的名將作為統帥、要想打敗當時的匈奴、無異於痴心妄想。

    這些人,漢武帝又不是沒給機會,但表現如何呢?

    韓安國

    韓安國,文武全才,參與平定過七王之亂,後又官至丞相,可以說是出將入相的人物了。在著名歷史劇《漢武大帝》中,在衛青上位之前,韓安國擔任過一段時間的漢軍主帥。在漢武帝時期,漁陽屢屢受到匈奴的劫掠,漢武帝大為光火,遂派韓安國屯兵漁陽,但沒想到韓安國被四肢發達的匈奴人騙了。導致當匈奴劫掠漁陽時,自己竟然無兵可用。漢武帝雷霆震怒、直接打發他去右北平了。

    李廣

    勇冠三軍、但只是一勇將,御下不嚴、軍隊法度不整、主要靠自己的勇武和威望震懾敵人和管理部隊。用現在的話來講。使用個人英雄主義、個人魅力來帶領團隊、只適合當小團隊、小企業的頭頭、當企業規模做大了就行不通,典型的例子就是:

    解讀:李廣和程不識各自領兵出擊匈奴,李廣的部隊紀律鬆散,人人自便、也不安排人站崗放哨,然而匈奴畏懼李廣的名聲,所以也沒有攻打李廣。所以李廣不能封侯也就是情理之中了。後來,能把自己弄迷路了,也就不足為奇了。李廣就像《亮劍》的李雲龍,最多一個軍,讓他當四野司令,他能當嗎?

    李廣利

    歷史上最有名的將軍,常敗將軍,能說什麼呢?就是把整個帝國的資源給他,他都打不贏。

    公孫敖

    公孫敖之流,也就是在衛青旁邊,打打下手,混個侯的料,讓他們打敗匈奴?

    沒有名將的朝代,即使再富有,也就是砧板上的一塊肥肉,沒有名將輔佐的君王,哪個成為了一代雄主?秦有白起、王翦,劉邦有韓信,劉秀有云臺二十八將,李世民有李靖、徐茂公、蘇定方,朱元璋有徐達、常遇春。最富有的宋朝,只能自處朝貢……

    所以,沒有衛青、霍去病、漢武帝就相當於無牙的獅子,狼群是不怕的。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何況像衛青、霍去病這樣的絕世名將?縱觀古今,能與他們相比的不會超過15個。

  • 6 # 微點觀

    武帝繼位時,從國家層面看經“文景之治”積累,大漢經濟繁盛,可謂國富民強。

    在看治國方面,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諸侯王勢力,經濟上改革幣制鹽鐵壟斷,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最重要的用人上,武帝“唯才是舉”可謂做到極致,如削藩主父偃,經濟桑弘羊,能吏朱買臣、張湯等,皆平民出身,因為才能被武帝所用,就連賢后衛子夫,也是奴婢出身。

    所以與之關聯的,衛青、霍去病的橫空出世,並非偶然結果,武帝的能識英才和個人魄力,才是最終擊潰匈奴的最大保障。誠然,如果沒有衛青、霍去病的天才軍事能力,對匈奴的作戰成果,可能會大打折扣,但是對於總的戰局而言,並不會有致命的影響。

    因此,即使沒有衛青、霍去病,擊敗匈奴也是毫無懸念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煤礦巷道掘進工作面如何防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