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覽眾河小

    姜維投降魏國鍾會,他是為了復興蜀國詐降嗎?已經死了快兩千年的人了,現在人肯定無法知道他當時的真正想法,只能透過姜維的相關事蹟和行為做個推測。姜維當時投降魏國,贏過是一次識時務者為俊傑的選擇。

    姜維本來是魏國將領,但是他不僅沒有得到重用,還被人猜忌。後來他在無奈之下投降了諸葛亮,諸葛亮對他很看重,馬上委以重任,從此以後,姜維就在蜀國長期任職。看的出來,姜維不是一個死板的人,當時天下大亂,姜維並不是諸侯而是將領,自然誰對他好就投奔誰,這也是人之常情。

    諸葛亮死後,費禕逐漸掌權,費禕採取休養生息政策。實際上蜀漢本來就是三國裡最弱小的一個,人丁稀少,根據相關史料,蜀國當時只有不到一百萬人,諸葛亮五次北伐,蜀國早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這時候的確需要好好休養一下。而姜維屬於主戰派,跟費禕不怎麼和睦,費禕還會故意限制姜維的領兵人數。

    後來費禕被刺殺,姜維逐漸做上大將軍,多次領兵對魏作戰。這時候其實主要是看劉禪的態度,劉禪表面上不反對姜維北伐,但實際對他也沒有太大信任。關鍵劉禪雖然不像小說裡那樣寫的是一個傻子,但也不是什麼雄才大略的君主。劉禪這個人應該是很有自知之明而且容易滿足的,當時蜀國是三國裡面最弱小的一個,不要說跟魏國相比,哪怕是東吳都頗有不及。如果蜀國能夠奪得天下,那就只能靠奇蹟了,劉禪顯然不相信奇蹟。

    實際上,費禕看的比較準,他曾經說過,諸葛亮活著的時候,他那麼厲害,多次北伐都沒有成功,他們才能比不過諸葛亮,再折騰有啥勁呢,搞不好會把整個蜀國都摺進去,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不過姜維的思維可能有些不一樣,他本來就是個將軍,可能更多的是站在軍人的角度上去考慮。當時的形勢如果不去北伐,那麼魏國就會打下來,屬於不主動攻擊就要被動受欺負的局面,實際上北伐也是為了保全現有的地盤和勢力。不得不說,這樣的想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只有這樣,姜維的作用才能最大的得到展現。

    在北伐的多次交戰中,姜維和魏國將領互有勝敗,但是畢竟魏國國力強大太多,長期作戰蜀國肯定不行。後來姜維跟鍾會對峙,鄧艾領兵進軍綿竹,劉禪先投降了,而且還命令姜維投降。

    姜維知道以後是什麼表現呢,《三國志》裡有這麼一段“尋被後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詣會於涪軍前,將士鹹怒,拔刀砍石。”姜維和他的部將們對於劉禪讓其投降都很不滿意,十分憤怒。這也好理解,畢竟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姜維領兵作戰,跟魏國一直是敵對關係,如此就投降肯定難以接受。但是話說回來了,主子已經投降了,他們做臣子的硬抗還有意思嗎。就好像今天公司被收購了,董事長覺得沒啥大不了,經理人卻很憤怒,這時候的憤怒除了情緒宣洩,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就這樣,姜維投降了鍾會,雖然心不甘情不願,可是這是劉禪命令的,不投降的話姜維非但得不到任何好處,還會揹負不聽指揮叛主的名頭。那時候姜維已經六十歲了,在古代也是高壽了,何須再折騰呢。不過姜維投降以後,發現鍾會這人很有意思。原來那時候魏國已經是司馬家專權,既然司馬家能拿走曹家的權力,鍾會大兵在握,為何就不能呢?

    姜維本來對於投降就十分憤怒,雖然年紀大了不想搞了,但這時候鍾會既然不安分,何不利用鍾會鬧一鬧,說不定可以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在姜維投降之前,鍾會與他就常互通書信勸降,兩人算是很熟悉了,在姜維的極力勸說下,鍾會於是造反了,不過很可惜沒有成功,鍾會姜維都死於這場沒有成功的謀反。

    說實話姜維那時候年紀那麼大了,打了一輩子仗,最後死得也算是轟轟烈烈,可以說值了。如果鍾會沒有謀反之心,姜維也沒有辦法利用鍾會再次謀反。這次謀反應該是姜維見縫插針,因勢利導的意外之舉,在他投降的一開始他並沒有打算這麼做。

    姜維也是三國一代豪傑了,最後推薦一套四大名著,看看《三國演義》裡的姜維有啥表現吧。

  • 2 # 我家的貓叫皮蛋

    姜維是蜀漢滅亡期間最後的孤臣,他投降鍾會極大地機率就是詐降,清代史學家王鳴盛就曾評價姜維降鍾會曰:姜維志在復蜀,不成被殺,其赤心則千載如生.維之於蜀,猶張世傑、陸秀夫之於宋耳。但譏其玩眾黷旅,以致隕斃,壽豈不知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

    姜維投降鍾會是詐降,最終是為了恢復蜀漢江山,這個史學屆基本是定論了,可惜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最終功虧一簣,姜維身死。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後期蜀漢的柱石,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裡任命為中郎。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互有勝負。而後蜀中大臣大多反對姜維北伐,宦官黃皓也操弄權柄,姜維殺黃皓不成,前往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擺脫牽制自己的鄧艾等人,退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但鄧艾卻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敕令姜維向魏軍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姜維九伐中原最終功敗垂成,當然當時曹魏勢力強大,姜維與曹魏作戰也是互有傷亡,但是姜維和蜀漢大宦官黃皓不合,黃皓讒言,姜維受到劉禪的猜忌,被迫率領部隊在沓中種麥。

    曹魏實際掌權者司馬昭佈置大軍幾路伐蜀,鍾會大軍被姜維牽制住難以前進,但是曹魏名將鄧艾自陰渡河橋襲成都,膽小的劉禪投降鄧艾,而投降的劉禪詔令姜維投降魏軍。姜維當時為了顧全大局率幾萬蜀軍精銳投降魏國的鐘會。

    魏將鍾會,這個人志向遠大,不是久居人下之輩,鍾會的父親鍾繇在魏文帝時期,位列三公,而鍾會還是他的老來得子,自然寵愛有加。姜維看出鍾會不甘臣下的心理,他才選擇投降鍾會,並幫助他策劃謀反的計劃。可惜,差一點就可能實現的計劃,因鍾會操之過急,引發眾怒,以慘敗而告終。姜維、鍾會不失為一時之傑,可惜時運不濟,兩人的悲慘結局讓人唏噓不已。

     而據《華陽國志》“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來確認以上三種說法的真實性。剛以有論證“詐降”一說不成立;如果姜維是真降,卻又與“勸鍾會造反,而殺其迎後主”等說法矛盾,固而也不成立;惟有迫降能迎合《華陽國志》之語,作最後挽救蜀漢之態。

    由此可見姜維就是詐降,暗中意圖恢復蜀漢江山。

  • 3 # 一條老書蟲

    是詐降,姜維一直想光復漢氏的,

    姜維利想用反間計離間鄧艾和鍾會, 從而復興蜀漢。 姜維投靠鍾會雖然未必能恢復西蜀基業(後證明真沒恢復得了),但投靠鄧艾就一定不可能恢復。鄧艾收了西川可以說是平蜀第一功,如果姜維去投鄧艾,很可能得不到重視。而去投鍾會就不同:鄧,鍾二人不合可以說已不是什麼秘密。姜維也正是利用這一點才能進入內部挑撥,鍾會向來就不服鄧艾,這回鄧艾拿下了西川,鍾會必然眼紅。姜維去投鍾會,來幫助他對付鄧艾,姜維必然得到重視。這和張繡去投曹操而不去投袁紹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鍾會有自專之心,姜維想利用鍾會幹掉鄧艾,再找機會把鍾會幹掉,這樣剩下的兵將也許夠蜀國對付一陣子。 史實:鄧艾入成都以後,居功自傲,又想趁滅蜀之勢,再滅亡吳國。鍾會嫉恨鄧艾,而且有謀反之意。姜維降魏,出於不得已,此時乘機勸說鍾會消滅鄧艾。鍾會便夥同監軍衛瓘,密告鄧艾想謀反,鄧艾父子被用檻車押送京師。鍾會獨攬兵權,於是和姜維決計謀反。當時剛好郭太后病死,鍾會便假借郭太后遺詔,起兵討伐司馬昭,姜維則想趁鍾會殺盡北來的魏將之機,再殺死鍾會,復立漢國。但是鍾會的部將領兵作亂,殺死了鍾會和姜維。鄧艾手下的將士追趕鄧艾的檻車,準備迎還。監軍衛瓘想到自己夥同鍾會陷害鄧艾,怕鄧艾迴來對自己不利,便派護軍田續襲擊鄧艾父子於錦竹西,鄧艾父子被殺死。魏軍滅蜀國後的這場內江,使兩員主將都死去。姜維的反間計失敗,自己也喪了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只狼》很受苦,但它是不是魂系列最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