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人洪洪

    我最早接觸朦朧詩是我的高中時代,大約是在1985年左右那段時間。後來在大學裡現代詩和朦朧詩很流行。文學社主要以詩歌的創作發行為主。

    朦朧詩是中國當代漢語詩歌史上最值得關注也繞不過去的重要課題,它的重要性還在於它開啟了詩歌的多個方向,啟迪了當代漢語詩歌的多種可能性,它的源頭性的意義還有待進一步挖掘。對於當代漢語詩歌來說,朦朧詩始終是一個強大的存在,一座含金量罕見、挖掘不盡的寶庫。一般認為,朦朧詩是自1978年北島等主編的《今天》雜誌開始的。當時活躍於《今天》雜誌的詩人包括後來大名鼎鼎的舒婷、顧城、楊煉、江河、梁小斌、芒克等.他們受西方現代主義詩歌影響,借鑑一些西方現代派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情緒與思考。他們所創作出來的詩歌,與當時詩壇盛行的現實主義或浪漫主義詩歌風格呈現截然不同的面貌。這些詩歌后來被統稱為“朦朧詩”。早期的朦朧詩很多人不喜歡,因為不是一下子就能讀懂。記得我第一次讀到:太陽插在竹竿上。也是想了半天才明白是曰上正午的意思。但是朦朧詩也更具美感,寫作上也更容易觸發靈感。在詩歌的表現形式上,更加的豐富多彩!顧城、北島、舒婷是那個時代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沒有排名的先後,他們共同為中國現代詩的進步做出了貢獻!

  • 2 # 安小鍋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朦朧詩”是怎麼回事。

    “朦朧”,最初是詩歌主流人士,對北島等人的詩提出的批評用語,指出這些年輕人的詩過於朦朧晦澀,主旨不明,與新詩誕生以來,特別是五六七十年代的革命文藝傳統格格不入。朦朧詩從一開始就是以反叛者面目出現的,朦朧只是面具。

    當時的一種批評加批判,卻不料,歪打正著,一個新的詩歌流派誕生了——朦朧詩——這當然是後來的研究者為其命的名。它成為了中國新詩歷史上的一個鮮明地標。它標明瞭時代走向。

    然而,僅僅十餘年,它就不再朦朧了。進入九十年代,不光是朦朧詩,整個文學世界都突然安靜了。原因不詳。留待研究者去深入研究吧!

    有一點,我有記憶,那時有一家文學刊物在刊物封三登發廣告,曾引起過爭議。

    北島,顧城,舒婷都是那個時期的詩人。是影響了一代人的詩人。

    當今再無詩人能以詩歌影響社會,除了譁眾賣萌。

  • 3 # 文染墨冢

    從文學成就和學界一般評價來說,顧城、海子、舒婷都是屬於嚴肅文學,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有一定地位的詩人。其中,舒婷一般被認為屬於發軔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朦朧詩派,除舒婷外,還有北島、食指等,但是一般認為食指是先導者,北島是那一時期藝術和文學成就最高的詩人,舒婷次之。同時,一般認為舒婷的文字更加溫和,女性主義特徵明顯,更具浪漫主義氣質,更加通俗易懂因此作品流傳也更為廣泛。海子和顧城比前者稍晚,大概在80年代中期成名,學界一般認為兩人詩歌具有浪漫主義、現代主義、象徵主義、理想主義等多種風格特徵。兩者詩歌藝術成就也在伯仲之間,更為巧合的是兩者都選擇了以自殺來結束生命。當然對於顧城的死,還有很多關於其人品的爭論。他們的故去,也被認為是中國80年代理想主義的終結與幻滅。席慕容和汪國真的作品,文字淺顯、通俗易懂一般被歸為通俗文學。

    事實上,如果非要把這幾位詩人扯在一起,進行簡單粗暴的評價我只能綜合我對這幾位作品文字的總體感覺、文學藝術成就作出以下個人評價:

    海子=顧城>舒婷>席慕容=汪國真舒婷正好處於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的交界處.

  • 4 # 黃土情愫

    《詩歌之美,蓋在於具有個性的語言魅力》

    朦朧詩,是產生於八十年代詩歌全面復甦的一種潮流,是突破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一種新的藝術表現手法。

    朦朧詩的主要特點是以朦朧含蓄的意象來表達詩人的情感世界,極具多層含義的象徵意義。“詩無達詁”,它只是在繼承了現實主義表現手法的基礎上,更具靈活性和跳躍性。

    顧城,北島,舒婷三人,這裡分開作一淺析。

    一,顧城。

    城的詩歌創作別出心裁,形成了他自己獨有的語言特色和藝術風格,為朦朧詩這一表現形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有人稱他為童話詩人是有失公允的。殊不知他以一顆不老的童心,滿懷熾熱的情感和對真善美不懈的追求,最終以靈活多變的藝術手法把它表現出來了,也是他天賦的體現。他的詩無論有韻無韻,那種湧動著的熾熱的情感所形成的內在的旋律,無韻自通,自成韻律。

    這裡先欣賞一下他的詩作《別》:

    在春天,

    你把手帕輕揮,

    是讓他遠去,

    還是馬上返回?

    不,什麼也不是,

    什麼也不因為,

    就像水中的落花,

    就像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風能體會,

    只有嘆息驚起的彩蝶,

    還在心花中紛飛……

    在詩中,他以極具美感的不同的意象,大幅度地跳躍給讀者留白,把‘別’這一主題表現得淋漓盡致,含蓄,朦朧而又不失美感,讀來有一種內在的韻律在詩中迴旋往復,跌宕起伏。

    顧城有代表性的詩歌如《一代人》,《假如》,《我們去尋找一盞燈》,《自信》,《不是再見》,《初夏》,《門前》等詩作,都具有如此相同的共性,如果說這是朦朧詩,那麼,當代詩歌沒有能超越者。

    二,北島。

    能做為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人,北島是當之無愧的。他的詩不但兼具朦朧詩的特點,而且沉重厚穩,更具理性。他的詩跳躍性,靈活性和內在的韻律雖然不及顧城,但他詩中那種亦具現實主義的厚重感,和濃烈的反叛精神,使他的詩更具別樣的藝術魅力和語言特色。

    這裡先欣賞一下他的詩作《一切》:

    一切都是命運一切都是煙雲

    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

    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追尋

    一切歡樂都沒有微笑

    一切苦難都沒有淚痕

    一切語言都是重複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愛情都在心裡

    一切往事都在夢中

    一切希望都帶著註釋

    一切信仰都帶著呻吟

    一切爆發都有片刻的寧靜

    一切死亡都有沉長的回聲

    這裡單就他對豐富的漢語語言辭彙得心應手的運用,和他獨有的語言風格而言:厚重的,色彩鮮明的現實意義遠勝於朦朧詩的含蓄和隱晦。

    北島有代表性的詩歌如《回答》,《愛情故事》,《冷酷的希望》,《在路上》,《五色花》,《你好,百花山》,《走吧》等詩作,都有著相同的共性,實為現實主義詩歌創作另劈溪徑,從此達到一種高度而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人。

    三,舒婷。

    舒婷的詩歌,可以說是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延續,是現代漢語語言不斷的變化,和在詩歌創作中的發展過程。

    這裡先欣賞她的詩作《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的片段:

    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

    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我是你額上燻黑的礦燈,

    照你在歷史的隧洞蝸行摸索。

    我是乾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灘上的駁船把纖繩深深

    勒進你的肩膊。

    詩人以赤子般的情懷,時而高亢,時而低訴,抒發了自己的愛國熱情。她的代表性詩歌,《致橡樹》,《致大海》,《神女峰》,《日光巖下的三角梅》,《獻給我的同代人》等詩作,都具有相同的共性,如果把她的詩也歸之於朦朧詩,那麼,朦朧詩的定性就沒有準則了。

    詩,什麼流派並不重要,而重要的是她的情懷――一種悲無憫人的家國情懷,和對語言駕馭能力的體現。北島能提名諾獎,蓋在於他的創作所體現出的現實主義的厚重感。

    詩歌創作的成就不是任何藝術手法的表現,而是母系語言魅力的體現。世界上從來沒有丟失了母系語言魅力,能創作出眾口交讚的詩篇的詩人。也沒有一個詩人能繞過自己,繞過夜晚,繞過母系語言那根顫動的詩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慈善捐贈幾千萬,出道26年的古天樂憑什麼被娛樂圈“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