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豬流感是一種由A型豬流感病毒引起的豬呼吸系統疾病,該病毒可在豬群中造成流感暴發。通常情況下人類很少感染豬流感病毒。近年在美國等地也出現過人感染豬流感病例,患者大多為與病豬有過直接接觸的人。
2 病因: 由豬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人感染後會出現類似流感症狀。
3 症狀: 與感冒類似,出現發燒、咳嗽、疲勞、食慾不振等。 3 傳播速度快: 人體對新變異病毒沒有天然抗體。
4 傳播方式: 打噴嚏、咳嗽和物理接觸都有可能導致新型豬流感病毒在人群間傳播。
5 易感人群: 確診因感染豬流感病毒而死的人大多數年齡在25歲至45歲之間,感染病毒的患者也以青壯年為主,而非老人和兒童。
6 預防: 充足睡眠、勤於鍛鍊、勤洗手、室內保持通風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7 治療: 感染早期用達菲(Oseltamivir)有效。
8 人感染豬流感的途徑: 可能是透過接觸受感染的生豬或接觸被豬流感病毒感染的環境,或透過與感染豬流感病毒的人發生接觸。人感染豬流感後的症狀與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髮熱、咳嗽、喉嚨痛、身體疼痛、頭痛、發冷和疲勞等,有些還會出現腹瀉和嘔吐,重者會繼發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9 個人防護措施有: 避免接觸流感樣症狀(發熱,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個人衛生,經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噴嚏後;避免接觸生豬或前往有豬的場所;避免前往人群擁擠場所;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然後將紙巾丟進垃圾桶;如在境外出現流感樣症狀(發熱,咳嗽,流涕等),應立即就醫(就醫時應戴口罩),並向當地公共衛生機構和檢驗檢疫部門說明。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 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柯薩奇病毒A組的16、4、5、9、10型,B組的2、5型,以及腸道病毒71型均為手足口病較常見的病原體,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 症狀: 臨床特徵 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臨床特徵累。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頭疼等狀.醫生通常能根據病人的年齡、病人或家長的訴說的症狀,及檢查皮疹和潰瘍來鑑別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潰瘍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數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侵犯5歲以下的寶寶。手足口病常常表現為: 患兒口腔內頰部、舌、軟顎、硬顎、口唇內側、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陰等部位,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 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蟲咬、不像藥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 口腔內的皰疹破潰後即出現潰瘍,常常流口水,不能吃東西。 臨床上不癢、不痛、不結痂、不結疤。 患兒尿黃。 重疹患兒可伴發熱、流涕、咳嗽等症狀。 手足口病一般一週內可康復,但如果此前皰疹破潰,極容易傳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強度大、傳染性很強、傳播途徑複雜特點。病毒可以透過唾液飛沫或帶有病毒之蒼蠅叮爬過的食物,經鼻腔、口腔傳染給健康兒童,也可因直接接觸而傳染。 *傳熱渠道 1.人群密切接觸傳播。
1 豬流感是一種由A型豬流感病毒引起的豬呼吸系統疾病,該病毒可在豬群中造成流感暴發。通常情況下人類很少感染豬流感病毒。近年在美國等地也出現過人感染豬流感病例,患者大多為與病豬有過直接接觸的人。
2 病因: 由豬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人感染後會出現類似流感症狀。
3 症狀: 與感冒類似,出現發燒、咳嗽、疲勞、食慾不振等。 3 傳播速度快: 人體對新變異病毒沒有天然抗體。
4 傳播方式: 打噴嚏、咳嗽和物理接觸都有可能導致新型豬流感病毒在人群間傳播。
5 易感人群: 確診因感染豬流感病毒而死的人大多數年齡在25歲至45歲之間,感染病毒的患者也以青壯年為主,而非老人和兒童。
6 預防: 充足睡眠、勤於鍛鍊、勤洗手、室內保持通風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7 治療: 感染早期用達菲(Oseltamivir)有效。
8 人感染豬流感的途徑: 可能是透過接觸受感染的生豬或接觸被豬流感病毒感染的環境,或透過與感染豬流感病毒的人發生接觸。人感染豬流感後的症狀與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髮熱、咳嗽、喉嚨痛、身體疼痛、頭痛、發冷和疲勞等,有些還會出現腹瀉和嘔吐,重者會繼發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9 個人防護措施有: 避免接觸流感樣症狀(發熱,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個人衛生,經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噴嚏後;避免接觸生豬或前往有豬的場所;避免前往人群擁擠場所;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然後將紙巾丟進垃圾桶;如在境外出現流感樣症狀(發熱,咳嗽,流涕等),應立即就醫(就醫時應戴口罩),並向當地公共衛生機構和檢驗檢疫部門說明。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 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柯薩奇病毒A組的16、4、5、9、10型,B組的2、5型,以及腸道病毒71型均為手足口病較常見的病原體,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 症狀: 臨床特徵 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臨床特徵累。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頭疼等狀.醫生通常能根據病人的年齡、病人或家長的訴說的症狀,及檢查皮疹和潰瘍來鑑別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潰瘍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數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侵犯5歲以下的寶寶。手足口病常常表現為: 患兒口腔內頰部、舌、軟顎、硬顎、口唇內側、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陰等部位,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 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蟲咬、不像藥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 口腔內的皰疹破潰後即出現潰瘍,常常流口水,不能吃東西。 臨床上不癢、不痛、不結痂、不結疤。 患兒尿黃。 重疹患兒可伴發熱、流涕、咳嗽等症狀。 手足口病一般一週內可康復,但如果此前皰疹破潰,極容易傳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強度大、傳染性很強、傳播途徑複雜特點。病毒可以透過唾液飛沫或帶有病毒之蒼蠅叮爬過的食物,經鼻腔、口腔傳染給健康兒童,也可因直接接觸而傳染。 *傳熱渠道 1.人群密切接觸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