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兵哥謀生活
-
2 # 紅色手電筒
那個是索科洛夫輪架,是槍架的一種。而到了郭留諾夫重機槍的時候就成了捷格加廖夫加拉寧輪架,後來還有加拉寧-謝列茲尼奧夫輪架。
從書上拍了張照片,這個還是輕型化的輪架。
其實,在機槍問世之初,使用的大部分是這種輪架,而且比這種輪架要高的多,早期機槍是屬於炮兵部隊的,使用和火炮類似的武器支架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對於蘇俄來說,在俄國使用馬克沁重機槍的時候,就開始配用了一種相對於很低矮的索科洛夫輪架,這種低輪架和馬克沁機槍的組合在日俄戰爭中發揮了不錯的效果,這也就成了以後40年蘇俄機槍的基本樣式,這個在各種蘇聯的電影裡邊都可以看到,蘇俄的機槍基本上都是用輪架,而相對來說其他的槍架使用的就比較少。
而且蘇俄的輪式槍架上邊都是有一塊護盾,這個護盾能夠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不過也不過是略勝於無,如果是步槍直接打中這個護盾,一般護盾都會被擊穿。
使用輪架有很多好處,在平原地區,一個士兵就可以把機槍拖著走,兩個士兵就可以很輕鬆的在平原地區移動機槍,這個時候的機槍還是幾十公斤的鐵坨子,如果可以只有2個人就能把機槍搬走,那可就是太方便了,日本的92式重機槍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特意在三腳架的兩個前腳上加裝鐵環,可以用鐵棍插入鐵環,然後然後士兵抬著走,但是這只是在短途運輸的時候才行,92式這種一百多斤的鐵疙瘩兩個人抬還是費勁。
如果是輪架,這個事情就方便了,拖著走就完了。
但是,輪架的最大問題就是環境的適應性差,這個輪架不可拆卸,而且很難摺疊,或者摺疊的地方很小,基本上等於沒有。由於體積重量都偏大,所以如果是不能用輪子的話,那就是非常沉重了,象郭留諾夫重機槍全重40.4公斤,槍架就重26.6公斤。
蘇俄的機槍在二戰後,由於發現輪架在複雜地形上機動非常困難,遠遠不如三腳架,特別是通用機槍上的輕量化三腳架。所以在戰後研製的蘇聯機槍就沒有再使用新的輪架,而且全部使用輕量化三腳架。
-
3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其實輪式腳架也是蘇系重機槍的一個特點之一。因為蘇聯80%的人口都居住在東歐平原,而平原地區地形平坦,輪式腳架可以不用拆卸重機槍,直接整體搬運,人拖馬拉都可以,可以快速部署,快速機動、快速投入戰鬥的特點,是蘇聯根據自己的國情發展出來的一種特色武器。兩個人就可以組成機槍小組,用手推就可以走而使用三腳架的重機槍在機動時需要拆開,槍身、腳架、彈藥至少要6個人才能走
但是蘇系武器的輪式腳架並不一定適合其他國家。因為其他國家除了平原外還有丘陵、山地等其他地形,輪式腳架並不合適在這些地方部署。所以二戰時期也就只有蘇聯的重機槍使用了輪式腳架,其他國家都還是使用三腳架
-
4 # 薩沙
這叫做索科洛夫輪式槍架。
馬克沁M1910重機槍,是沙俄仿造的重機槍。
客觀來說,在那個年代,重機槍都是重武器,沙俄乾脆歸屬炮兵系列。
重機槍難以機動,基本是守住一個陣地(比如戰壕),進行靜態消耗戰。重機槍往往堅守很久,甚至幾個月,直到全軍撤退或者陣地被敵人攻佔。
簡而言之,在沙俄看來,重機槍和火炮一樣,是一種固定防禦的重型武器。
在重機槍長距離轉移的時候,都是使用馬車或者汽車運載,人是搬不動的。
短距離轉移時,西歐的重機槍可以拆卸為槍身和槍架,然後由士兵搬運,再租裝起來使用。
大體上,西歐重機槍的槍重有10多公斤,槍架有20多公斤,壯漢都是可以搬動的。
簡單來說,西歐的重機槍還是比較強調短距離轉移,以更換陣地。
但沙俄則沒有太多的這方面觀念。
沙俄的重機槍最大特點是有一個很重的防盾,還有兩個輪子,兩者重達44.23公斤。
防盾主要是在固定陣地射擊是,防止遠距離射來的榴彈以及炮彈破片,對射手起到一定的保護。說通俗點,還是將機槍當做固定炮臺使用。
至於兩個輪子,主要是如果在戰場做恨短距離移動,可以直接推著機槍走。
但是,大家都知道,戰場尤其是野戰戰場,基本都是泥濘不堪,彈坑縱橫。
依靠區區兩個輪子在這種地形,能走多遠?
基本就圍著陣地轉圈而已。
代價是,上面也說了,索科洛夫槍架和防盾重44.23公斤。
全槍連槍架和冷卻水一起重65.8公斤,重量太大了。
所以,馬克沁M1910重機槍基本是用於防禦使用的單一武器,太大的重量即便有輪子也無法有效短距離機動。
實際上,到了二戰,馬克沁M1910重機槍就已經過時。它的重量太大,難以機動,也難以快速轉移陣地,很容易被摧毀。
二戰不同於一戰,步兵裝備了諸如迫擊炮、步兵炮、擲彈筒、無坐力炮、火箭筒等武器,對於重機槍是很大的威脅。
重機槍如果不能頻繁轉移陣地,那麼它是生存不了多少時間的。
北韓戰爭和中印戰爭中,我軍用了不少蘇制重機槍,都有這個討厭的輪式槍架。
輪式槍架極為沉重,讓徒步高速行軍的解放軍戰士非常不滿。
尤其是中印戰爭都是在高原地帶,普通人走路尚且氣喘吁吁,何談揹負一個二三十公斤重的槍架。
-
5 # 輕兵器愛好者
這是俄國版馬克沁機槍比較有特點的一個地方,就是腳架上有兩個輪子,這種重機槍腳架通常稱之為索科洛夫腳架。裝腳架的原因當然是因為機槍太重了,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化的內能源自動武器,設計比較原始,自然重量也很大。以俄國的M1910馬克沁機槍為例,在裝滿冷卻水之後僅槍身就重達24.5千克,帶上腳架防彈盾等後全重達到了67.6千克。M1910還已經是減重了很多後的型號了,再早之前的更重。
俄國M1910馬克沁機槍
裝了兩個輪子之後就方便多了,可以很方便地拖著走,達到快速轉移陣地的目的。索科洛夫槍架的作用可不止於此,其設計在當時來看還有很多發光點,比如他的火線高度可以做到非常低,在必要情況下還能給槍架安上兩個前腿,再提高火線高度,相比英華人的三腳架這也是一個優點。索科洛夫槍架還配有一小塊防彈盾牌,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機槍手的人身安全。
但是缺點也很明顯,裝了兩個厚重的大輪子之後索科洛夫槍架的重量相比其他腳架重了很多。索科洛夫槍架全重43千克左右,德國馬克沁MG08機槍的四腳架同樣能做到很低的火線高度,重量比索科洛夫槍架輕了整整9千克,約為34千克。
-
6 # 書與劍
嚴格的說,不僅是蘇聯版的馬克沁重機槍,早期很多版本的馬克沁重機槍都裝有兩個輪子以提升其機動能力,差別只是有的輪子大,有的輪子小而已。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早期的馬克沁重機槍大多采用水冷式。為了能夠隨時投入戰鬥,戰場上大部分的馬克沁重機槍都是直接灌好了冷卻水的,加上早期馬克沁重機槍的鋼結構部件較多,導致其重量較大,即使是採用可拆卸式的槍架,也仍然過重,於是蘇聯版的馬克沁重機槍保留了兩個輪子,方便拖拽機動。
其次是當時蘇軍的機械化程度還不高,大部分情況下需要透過畜力來進行機動,而加裝了輪子的馬克沁重機槍可以由戰馬或者雪橇犬拖拽前進,比人力機動更為高效。
至於戰場適應性的問題倒是不大,因為蘇聯大部分地形都是平原地形,不像抗戰時的中國那樣,需要步兵經常扛著重機槍翻山越嶺,平坦的平原地形對於使用輪架的蘇制馬克沁重機槍來說機動更為靈活。
通俗地講,這是當時蘇聯機械化程度不高的情況下,為了提升步兵重武器機動能力的一種妥協設計,在戰後蘇聯設計的機槍中,就再也沒有這種設計了。
-
7 # 陌上桑6026166261112
俄式武器用料實在,皮實,重量也隨之增加,一戰前後還是以塹壕戰為主,俄軍結合自身作戰特點設計輪式槍架,在陣地戰轉移火力點方便!
回覆列表
因為當時的軍工技術有限,靠單人無法攜帶和快速射擊,輪子還相當於現代的腳架,能給武器一定的射角,而現在的機槍基本上都在4.5kg左右,作戰時攜帶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