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陸樹銘明
-
2 # 南朝居士
難過啊,但是,皇權爭奪裡,沒有任何溫情可言的,
你想的是兄弟姊妹想爭,他們之間的矛盾,實際上是跟皇帝之間的矛盾。
所以,死的皇子多少被皇帝親手殺的,而兄弟之間多不會死人,因為他們之間如果死人了,另一個也活不了,除非政變奪權,這樣又成了皇帝跟太子的矛盾了。
對於皇帝來說,他要防備的幾乎是所有人,其中,他的太子威脅是最大的(宋朝以前),其次是皇后、外戚、親王、宰相、武將,身邊的每個人都想他死,正如韓非子所說,“故人主不可以不加心於利己死者。”
皇帝想要培養太子,如果不培養太子,沒有根基的太子很難爬上皇位,即使爬上皇位也很難坐穩皇位,不是被架空做傀儡,就是被踢下來。
所以,皇帝肯定是愛太子的,想要他能順利接班,並坐穩皇位,但是,又怕太子提前接班,一旦太子想提前接班了,那就是政變,不是太子被殺,就是皇帝被殺,
太子被殺還好說,可以再從新立太子,皇帝被殺呢?太子能坐穩也還好說,坐不穩就是內亂了,
比如劉宋文帝劉義隆,被太子劉劭弒殺,爬上皇位幾個月,就被武陵王劉駿踢下來了。
所以,皇帝培養太子,又讓其他皇子牽制太子,防止太子坐大想提前接班,這樣,皇子就很難沒有奪嫡的想法,太子跟皇子的矛盾就不可調和了。
李淵的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孫權的太子孫登和孫慮,太子孫和和魯王孫霸。
這樣用親王制衡太子,是非常危險的,能成功的太少了,但是,基於皇帝的利益,不得不這樣做,雖然明知道很危險,因為即使成功了,用於制衡太子的親王幾乎必死,
宋朝以前,比如魏晉南北朝到隋唐,由於貴族勢力太大,皇帝基本會選擇分封諸侯王,這樣諸侯王坐大肯定就成了威脅,小皇帝成年後,跟他的兄弟們也存在矛盾,從而引發骨肉相殘事件。
宋朝之後,寒門科舉選拔的官員取代了貴族,就可以不再分封諸侯王了,太子跟皇權的矛盾也基本解決了,也就不存在奪嫡了,清朝屬於另類了。
所以,除了清朝,其他的皇帝跟太子、太子跟皇子的矛盾,多發生在宋代以前,這不是某個皇帝可以解決的。
生在帝王家,就該有這樣的覺悟,你享受了權力、地位、財富、榮耀,就也會承擔相應的後果,
皇帝也是一樣,比如郭威,自己黃袍加身,謀朝篡位,全家被殺光了,你說他怎麼想?
比如馬超,全家二百多口都在曹操手裡,他依然背叛了,最後全家被殺。
比如劉邦,全家都在項羽手裡,說不投降就不投降。
能做皇帝的人,要忍人所不能忍,要鐵石心腸,不能有感情,不能心軟,
-
3 # 小陳同學愛學習
皇位爭奪可以看出是中國古代極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了,由於中國古代獨特的政治制度,皇帝集權,天子一怒,伏屍百萬這句話雖然有一定的誇張成分,但是也說明了皇帝這個稱呼和它所帶來的極致權力。古代想要獲得皇帝稱呼,只有兩種方式,一個是透過政治軍事勢力,推翻原來的王朝,重新建立新朝。或者便是發動政變篡位,從此改旗易幟,更朝換代,以新的皇帝系統代替舊的皇帝系統。第二個是在同一個朝代內同一個帝系內爭儲奪嫡,繼位為帝。那麼我們現在討論的就是不透過暴力手段來獲得皇帝的權力。
皇位爭奪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在現任皇帝控制範圍內的爭奪,皇帝可以控制住情況的,有最終的決定權,一種是皇帝已經控制不住,或者說無法全部控制,最終的決策權可能已經不在他手上了。在控制範圍內的皇位爭奪,也可以視為皇帝為了選拔適合繼承自己的皇位的那個最適合的兒子。一般會這樣的皇帝,一般都是比較有能力或認為自己有能力可以控制的住朝堂和百官的,這種型別的皇帝,都比較自信或者說自負,也可能是比較的冷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江山上,此時皇子已經不是他的兒子了,而是在進行最高權力角逐的繼承人。那就容不得更多的個人感情了。比較典型的就是康熙皇帝了。九子奪嫡,康熙沒有明確的不讓某位皇子爭奪,也沒有表現出對哪位皇子的偏愛,而是分別給他們一些任務,讓他們各自發揮自己的本事。以選出最優秀的那個。
第二種是皇帝控制不住局面的情況,這種的局面得有很多其他的條件滿足,要不就是局勢動盪,要不就是皇帝個人有問題,最典型的就是晉哀帝司馬衷。司馬衷按照歷史記載,智商偏低,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武帝死後,司馬衷順利登基,賈后掌權,“綱紀大壞“,晉惠帝的周圍都是皇后賈南風的親信,這幫人圍著司馬衷寸步不離。一次,大臣把天下災荒,百姓餓死的情況報告給司馬衷,要求朝廷開倉放糧,救濟百姓,司馬衷聽後大聲反問:“何不食肉糜?”,這句話成為中國歷史皇帝中有名的蠢言!如此白痴皇帝,國家焉能不亂!
晉惠帝的愚蠢,給眾多皇室宗親帶來了窺伺皇位的機會,在司馬衷登基到死去的十七年間,先後有八個同姓王登上政治舞臺,互相鬥爭,互相殘殺。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亂”。這幫人既想消滅司馬衷,進而登上皇帝寶座,但是又必須用晉惠帝這個招牌掩蓋自己的野心,這種奇特的現象成為西晉時期政壇特有的現象。
在以上的情況之外,還有就是皇帝已經去世,然後皇位繼承出現問題,這種情況,皇帝也就不會傷心了,已經入土為安了。
一般的話,皇帝在位的情況下,不會在他去世前發生皇子因為奪嫡失敗而直接死的情況,大部分都是新皇帝繼位之後在進行處理。只有極少數情況會因為一些暗地下的情況而發生皇子死亡的情況,這種就很多不是因為皇位爭奪了,那麼皇帝肯定會傷心,但是隻要是有關係,也是有親疏之分的。這種一般都是按照皇帝的喜好來了!!!公主的話,由於歷史原因,歷史上有機會爭奪皇位的估計只有太平公主,可惜她失敗了。在她死的時候,時任皇帝李隆基估計高興大於傷心。
-
4 # 盪漾飛劍
肯定難過呀,在古代,皇帝縱然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還有3000佳麗等待寵幸,但是,皇帝的精力是有限的,他只願意寵幸那幾個非常受寵的,也就是說,其他人一輩子也可能連皇帝都見不上一次,更別說被寵幸了,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皇帝的子嗣必定都在自己喜歡的愛妃所生,愛屋及烏之下,必定是恩寵有佳。
但是古代後宮爭鬥那是非常嚴重的,如果上面的貴妃都能生下子嗣,那還要下面的人幹什麼,下面的妃子如何上位,必須先把上面的聯手搞掉,才有競爭的機會嘛。雖然無法殺人,但是我可以偷偷摸摸下藥啊,只要一不注意中標了,那就完了,這一輩子都懷不上了,就算是忽然懷上了,早產的機率也非常大,畢竟後宮一直以來都是母憑子貴,生下孩子那就是立了大功了,可以說以後就立於不敗之地,這怎麼能行呢?趁下人煎藥的時候不注意,偷偷加點料進去;或者直接買通下人,令其放藥,因此,皇帝的子嗣通常都是比較少的,畢竟競爭壓力太大了,從孃胎裡就開始了競爭,玩不過就是死路一條。
如此一來,能夠健康長大的皇子、公主那必定是深受皇帝喜愛的,但是皇帝也相當明白,人間帝王這個身份誘惑太大了,只要登上這個位置,那就是天下皆入其口,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再也不必拘束著,可惜這個位置只能有一個,而且一個國家需要一個合格的帝王來支撐,怎麼判斷合不合格,那就讓所有的有野心的皇子進行爭鬥,搶奪,誰能脫穎而出,那必定是最優秀的(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所以就算是憑藉外戚來戰勝其他皇子,那也是實力)作為一個帝王,必須要狠下心來,靜靜觀看,畢竟他自己就是在這種“養蠱”的環境中最終勝利的,勝者才能享有一切,敗者,那就好好當一個閒散王爺,要是還認不清現實,那就只能拜拜了您了。
畢竟叫了自己十幾二十年的父王啊,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只能將這份感情藏在心裡,並且祝願這個國家在自己最優秀的兒子手中,更加強大。
回覆列表
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只是難過的程度不一樣罷了,縱觀漫漫歷史長河,沒有哪一個父母在自己兒女死了後不難過的,可能會有但只是一小部分。平常百姓是如此,更何況是帝王家。自古無情帝王家,這句話只能說是帝王有太多迫不得已,但帝王更多考慮的是自己的江山,因此在外面大多數人看來帝王的那一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