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個人怎樣去看待真和假?我覺得這個話題非常深奧,好像分了很多層面去理解和辯證

10
回覆列表
  • 1 # 幾何平面

    怎樣辨別?這個是要有時間性才能解答的!有句話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就是這個道理。

    你想短暫的識別,恐怕要誤你的事了!你看似真,其實假。看似假,卻是真!真假莫辨。

  • 2 # 盜德高點

    真與假,並不是一個客觀存在的東西,是人內心的感受,反映到社會層面就是人的共識。它是一個價值觀念的判斷。

    1)何為真,何為假?真假的標準是一種大眾共識。比如:一張鈔票,所有人都認為它是真鈔,它就是真的;大家認為它是假的,你強調說它是真的也沒有。

    2)還有些東西,連標準也沒有。取決於你的感受。你覺得它是真的,它就是真;你覺得它是假的,它就是假的。比如很多人說你美,但你自卑,覺得不是,真美對你來說也是假美的作用;反之,很多人覺得你醜,但你不覺得,你很自信,那麼你的行為就會享受真美的感覺。

  • 3 # 鳴鹿令

    酒友:“我是真心實意的把你當兄弟,這酒只要你喝了,以後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問:這個人說把你當兄弟是真是假?你信不信?

    下屬:“反正我馬上離職了,我就告訴您,張三這個人很虛偽,假得一嗶,上次就是他搞的小動作讓您難堪,您不要信他”。問:這位下屬是不是在騙你?張三是不是假得一嗶?你信不信?

    古玩店老闆:“這個瓷器絕對是宋朝的,不然我真的不得好死,我敢賭上性命保真,你買不買無所謂,但不要侮辱我的信譽”。問:這個瓷器是不是真是宋朝的?你信不信?

    以上幾個問題基本上都是現實社會經常可以遇到的。可惜奇怪得很,問題倒是簡單明瞭,但是誰能回答。似乎單看這些情景,人人都覺得熟悉,或多或少都遇到過,老江湖一看覺得很小兒科的感覺,不過你敢不敢說穩操勝券?

    有些問題,答得好就贏,答錯了就輸。誰敢輕易提筆!

    這些在人生經歷裡面反覆遇到的問題,其實就是人或事物真真假假的一個對映。但是關鍵點並不在於真假辨別,而是在於“信不信”這三個字上,說白了就是建立信任的問題。大家之所以難以作出決斷,正是由於難以建立信任而導致左右為難,以至於遲遲拿不定主意。

    對於真假的理解,也可以說是反映你對人、事、物的信任能否達到一個可以左右你行為的程度。

    信任,可以作為一種討論真假問題的角度。

    不少人其實絕大多數時間是很主觀的,對於真偽的判斷有時來得很粗放。通常大家特別願意去相信自己想去相信的那個答案,而不願花時間去做客觀理性的分析。對人如此,對事物也如此。對於投機者而言,只要抓住人們的心理需求,假以共情,便很容易取得信任。一旦建立了信任的關係,所謂的去偽存真就只是一句空話了。通俗的理解:我信則真,反之則假。

    所以才會有貌似很兒戲的謠言竟然可以屢屢得手;毫無根據的中傷可以越來越有市場;荒謬無比的邪教不斷的蠱惑人心。

    任何事情一旦信進去了,便難分真假了。

    話說西遊記裡面真假美猴王這一難。假如被如來降服的是真悟空,而繼續取經的是被消滅二心的“假悟空”?因為唐僧只需要一個聽話好使還能保他順利取經的徒弟;信任佛祖,則不會懷疑佛祖留下的那一個自然是值得信任的“真悟空”。既然也能達到取經的目的,那麼孰真孰假早已不重要了。

    這麼去解讀,似乎也不違和吧。

    當然,毀名著的罪名我擔不起,權當我酒喝多了在戲謔玩樂罷了。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只要獲得了信任,就有了可以以假亂真的空間,就有了可以掌控他人的條件,如若以善念為本行善事,可助人救人;若以惡念為先行惡事,則誤人害人。

    自己的信任,不可輕易付出。

    他人的信任,不可任意揮霍。

    最後,至於何為真假,請自行判斷以下這句話的真偽吧!

    “我正在說的這句話是謊話。”

    ———歐布利德斯

  • 4 # 北斗心9

    要來談對"真和假"的看法,還真的不是那麼容易,

    真和假,其實就是一個事物的兩個側面。我們搞科研的,就是去尋找那個"真實"的結果。一步一步的去偽存真,最後就找到了那個真實的答案。我們常說的"調查研究"、"實事求是",都是在"求真"。

    一個"假"字,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不怎麼願意遇到的。遇到了它,往往是會受害的!一張百元假鈔落到手中,你面對的就是一百元的損失!用了假藥,那就是有生命危險的!……。所以市場需要打假!正義需要打假!

    可是有些"假",你是無可奈何的。牙齒掉了,你就得用個假牙;愛美的人頭髮掉了,就會丟戴個假髮;……。

    所以這"真"和"假",誰好誰壞,要論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辨清白的。孫子兵法中還有一計叫"兵不厭詐"呢!

    所以,我覺得:是真,是假,它的後面是有一個隱形的驅動力在作怪。

    我們做人,誠信為本!要的就是堂堂正正,說真話做真事。哪怕是做錯了什麼事,也能真心認錯,知錯必改。

    而如果是有利益的驅使,那就會有把假貨當真貨的廣告,就會有假貨的製造,就會有假打折的促銷,就會有虛假的包裝…。等等等等。

    所以,總的說起來,現實生活中,這"假"是非常有害的。有以假的謀利者,就必有因假的受害者。這假之害有時還會是很悲慘的。所以,打假非常必要!而且還要加大這打假力度才行。

  • 5 # 王年平

    人怎麼去判斷真和假?

    那就要通過三個步驟來斷定。

    一,是觀察,聽。通過眼睛的看,耳朵的聽。去觀察看的,聽的事情。

    二,是分折,通過眼睛,耳朵。把看到的,聽到的事情用大腦,思維去想,去分折,去思考。

    三,是判斷,通過分折,思考。看那些事物符合邏輯,符合事實。那些是對,是真。那些是錯,是假。

    以上三個步驟,缺一不可。只有這樣,才能區分出真和假。

  • 6 # 一犁膏雨

    1.真和假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它們既對立又統一,沒有假就無所謂真,沒有真就無所謂假。

    2.真和假是客觀存在的,是不移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比如假貨就是假貨,你再怎麼粉飾,再怎麼誇耀,它還是假貨,誰也改變不了它內在的假和外在假,反則反之。

    3.真和假有時也能相互轉化,比如真感情有時會轉化為假感情,假癌症有時會轉化為真癌症。所以說真和假既有不確定性,也能相互轉化,關鍵還在於我們怎麼看,怎麼去對對待它。

    4.我們作為萬物之靈長,生活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在面對真假矛盾時,我們要學會彈鋼琴,善於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善於化不利為有利,化被動為主動,學會駕馭生活,當生活和工作的主人。

    曹雪芹告訴我們: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題主以為呢?

  • 7 # 獨傾53

    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上真不容易,從一出生就生活在真真假假的世界上,真假是共生的,不論真假都代表著人們的智慧,但是有很多假的是傷害人的,但是如果你運用的好,有一些假的事情也可以造福人們,所以這要看你的智慧,但是你可不要用假智慧,你要用假智慧就會坑人害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軍隊中「連」這個級別士兵情感是最緊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