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職場三哥
-
2 # 自由自律的魚
一群人如果不成功的話,很明顯是沒有發揮出團隊的優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1+1小於2的問題。
具體可能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團隊沒有形成優勢互補,或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大家都知道,在具體的投資專案裡,團隊的各個成員應該是優勢互補的,有的人擅長尋找資本,有的人在營銷領域擅長,有的則善於內部管理運營,有的擅長於技術研發。如果成員間可以相互取長補短,就可以形成優勢互補,從而使整體專案團隊形成1+1大於2的局面。倘若大家的優勢都是相似的,比如都是搞技術的,這樣的團隊長此下去必然會重技術而輕管理,最後就算成功也必然會達不到預期的目標。
團隊凝聚力不足,缺乏共同的目標和信仰人是有差異性的,在創業的團隊中雖然各自分擔的角色不同。但是需要一個統領者,把大家的潛力和拼勁激發出來,讓大家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建立共同的願景和目標,這樣才能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實現團隊的最終成功。
當然,一群人不成功可能還存在著其他的問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去分析和解決。
-
3 # 夜思一米陽光
當今打環境下,一個人不成功和一群人不成功,其實原理是一樣的,沒有能力之說,其實還是教育的啟蒙,我們一直在反思中國的教育,人們的受教育程度在提高,但是到底有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大概只有天知道了。所有的中學生都在應試,應試應的成功的就進了大學,剛進去躊躇滿志地想要幹嘛幹嘛,不出一個學期,就開始怎麼開心怎麼混,每天就這樣渾渾噩噩地過去了,平時也不用怎麼複習功課,考試前惡補一下,很容易就過了,運氣好一點還能拿到獎學金。混到畢業了,出去找工作,運氣好的找個鈔票多一點的活,然後成家生小孩,小孩再這樣走一遭。好像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麼過來的,每個人好像都有一套自認為行之有效的行動體系,按照這個體系走下來,總沒什麼錯的,而這種章法,其實每個人也都大同小異。
我們大學畢業了,但是這四年我們得到了什麼,有沒有培養出科研能力,出去工作還不是要從頭開始,大學生儼然只是一個名號,而且也是越來越糊弄不了人了,用人單位都知道應屆畢業生做不了什麼事情。在心理系讀四年,就算每年拿獎學金,就算保了研,知不知道統計學的基本原理是什麼?知不知道貝葉斯公式是什麼?弗洛伊德和斯金納背了十幾二十遍,會不會用?因為我們都只是在為了學習而學習,遵循著一個既定的章程或體系,一步一步走下來。我們寫報告,是不是都是幾篇相關的,人家外華人已經做的爛掉的東西放在旁邊,把自己的一些微乎其微的東西往這個框架裡面塞,塞的好說不定還能發文章呢。現在的我們,和當初要考心理系的那種狀態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不會去想著要真正做些什麼事情,更不要說創些新的東西出來了,完全沒有這個資本。
這大概已經成為了一種強大的集體無意識,整個社會的人都有一套行為體系,無論處在什麼位置上,做起事情來好像都是這樣的。突然有一天通知所有人過兩天要幹嘛幹嘛,也不考慮你能不能在這兩天做完,但是必須要聽話啊,所以就拼命趕,也不管什麼質量不質量的,反正也沒人管你做出來的東西有沒有質量,只要做好就可以了,如果有人要查,那就再改,最後也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為什麼當初要這麼趕,放慢點,好好做,後面的事不是都省了麼……當然,大家都已經養成習慣了,不去催就不會出東西,但是這種習慣是怎麼養成的呢?還不是因為大家心裡都知道有人會來催,知道如果質量不高還可以改。
所以說,大家都只是為了做事情而做事情,做著做著大概都忘了為什麼要做這個事情了吧。像我們讀了四年,最後也就個畢業論文算是像模像樣在做一件事情,但是做出來的畢業論文是個什麼質量……不是我們不想好好做,是我們被逼不能好好做,因為當別人都不在乎這個東西的時候,誰還會好好做?什麼突然要把答辯的時間提前一個禮拜,還必須要在答辯前一天把所有材料都裝訂好,所以我很想知道這個答辯的意義在哪裡,答辯老師有沒有時間看論文,當然對論文也不會有什麼修改意見,不過就算有,也沒辦法了,因為都已經裝訂好了。答辯時間一個人5分鐘,你要是把這個論文做的嘔心瀝血就真的該嘔心瀝血了。就是這種完全沒有意義的事,還把人折騰的雞犬不寧,就是因為定不到教室,所以把原定的時間整整提前了一個禮拜,也不管你們是不是要畢業旅行,也不管你們有沒有時間準備這個答辯,當然因為這個答辯本來就沒有任何意義,就是走個過場,沒什麼好認真準備的,當然更不會在意你們是不是已經定好機票出去玩了,說不定還會說出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把你們說的好像自找苦吃一樣,也不會考慮你們當初是在獲知這幾天沒事的前提下出去玩的。
所以不能怪我們讀了這麼多書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當一個機構沒有一個系統的行為體系的時候,肯定是不會出什麼成績的,每個管事的人都自己做自己的,自己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怎麼方便怎麼來,純粹是在用手做事,而不是在用心做事。當然我們不可能說做一件事要滿足所有人的利益,但是最起碼得有這個意識,做事情的時候考慮一下別人是否方便吧。本來這裡應該是有很濃重的學術氣氛的,人家一個小小的系,每年100多篇SCI,我們的SCI一個手都不用就數的過來了吧?之前我們跟人家還差不多的呢,就這麼幾年,覺得很不可思議。但是看看對我們本科論文,甚至是碩士論文的態度,看看這種今天交裝訂版論文,明天答辯的氣勢,其實一切都是有據可依的。
當然這也沒辦法,因為整個社會的大環境就是這樣的。每個人做這樣那樣的事都是有這樣那樣的理由的,因為他會按照他的理論去做事,都會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尤其當人到了一定的位置之後,心態可能就在他沒有意識到的時候發生著很大的變化,別人的事跟你有什麼關係啊,哪顧的過來這麼多啊,你只要自己好,自己身邊的人好就夠了,這都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如果可以,誰不想這樣呢?人都是有劣根性的,我們都能理解一個人為什麼會對權力這個東西欲罷不能,當你發現你說的話做的決定讓別人不得不去遵從的時候,這種優越感會不斷強化你繼續這麼做,甚至越來越過分。所以,一個國家就好像一棵大樹,現在我們這棵樹長的很好,我們都能得到他的庇佑,在下面乘涼,很安心,但是誰能保證這樹裡面都是好的呢?如果其根本的體制有問題,那麼遲早有一天這棵樹是會倒的,可是這棵樹是不會去救每一個人的,上面的人說不定還有機會跑,那麼下面的人呢?這麼多人了,樹不會救你,上面的人更不會救你,是不是就等死了?
所以說,教育好了,可以誕生更多的新企業。新的品牌,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團隊,最主要的是思想和理念,中國的網際網路好多都是模仿別人,學習了別人的東西,在當今的國情之下,能不成功嗎?
回覆列表
古往今來,那些帝王將相,能人志士就是一些有成功潛質的人,順應大勢,發動勞苦大眾的群體力量,成為走向人生巔峰的成功人物。
一,每個人的天生的家庭條件,出生地,身體基因,智商,性格,天份不同,後天的接受教育程度,成長環境,生活歷練,閱歷,結交的人脈資源不一樣,是造成我們個體人生之路成功與否的因素。個人能力本身就是這些因素的綜合演化和體現。
二,而一群人的團隊裡,沒有核心成功人士的凝聚力,沒有高超智慧和魄力的領導人制定目標和方向,組織協調隊員步調一致,齊心協力的拼搏,是不可能形成合力克服困難走向勝利成功的。如同一盤散沙,一群烏合之眾,最終作鳥獸散。
我們放眼現實生活,一個家庭族群,一家企業公司還是社團乃至一個國家。都是這樣。【1】一篇《少年中國說》而響徹華夏大地的清末改革派代表人物梁啟超。一門九子都是才俊,在各個行業領域為國家貢獻才華力量。這和梁啟超作為孩子家長的個人修養作為所形成的家風教化分不開的。
【2】阿里巴巴的馬雲帶領十八羅漢創業的故事世人皆知,和華為任正非最初的帶領幾十人的小團隊,勵精圖治,艱苦奮鬥創業,到今天的一家獨大,揚中國威華為集團的輝煌成功。
最後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