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種花家的兔哥

    2010年,張藝謀導演拍了《山楂樹之戀》,講述了在優美的農村田園風光裡發生的一個悽美純真的愛情故事!

    2019年,馮小剛導演拍了《只有芸知道》,讓人感覺像是拍了一部紐西蘭旅遊宣傳片,順便講了一對戀人和一隻狗,在“世外桃源”度過了浪漫的十五年的故事!

    電影都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都有美麗的風景為襯托,沒有狗血的劇情,都是純美的愛情,最終的結局都是一個人先走了!細想起來,還真有點異曲同工之處!

    可不同的是:當年的《山楂樹之戀》口碑爆棚,好評如潮,而剛上映的《只有芸知道》用了5天,票房才過億!難怪馮導感慨:“英雄老矣!”,觀眾齊呼:“尚能飯否?”

    為什麼觀眾不買賬呢?是馮小剛過時了呢?還是愛情過時了?

    都說愛情是永恆的主題,因為不同的人,演繹不同的愛情,每一段愛情,都是獨一無二的,無可替代!愛情又怎麼會過時了呢!

    人,自從有了情愫開始,一輩子都在與感情糾纏!不是要“愛你一萬年”嗎?愛情怎麼可能會老去呢!就算海枯石爛,愛情也該是流芳百世!

    不信我們回憶看看: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一部校園青春校園愛情劇;《將愛情進行到底》,捧紅了徐靜蕾和李亞鵬,劇中文慧與楊錚分分合合的愛情,讓我們感受到“愛而不得”的痛楚!

    當《我心永恆》響起時,《泰坦尼克號》駛入影院,導演詹姆斯卡麥隆活生生地把一部災難片拍成了愛情片,露絲與傑克生死相依的愛情。為愛活著,不只是一種本能,還應該是一件幸福的事!不像《只有芸知道》中說的那樣:“半路留下的那個人,苦啊!”那樣傷悲!

    2003年《假如愛有天意》上映,機緣巧合的愛情故事,看得我們感動得痛哭流涕,女神孫藝珍的表演出神入化,導演的功力也是相當了得,平凡的愛情故事,竟可以拍得如此感人,百看不厭,每看一回,必哭十次,著實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後來,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老三”一直等待著“靜秋”,只可惜,愛情真的經不起等待,因為,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該愛就愛了吧!“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非誠勿擾》系列開創了馮導的愛情喜劇的先河,在歡笑中感受愛情,也是挺美的一件事!

    再後來,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突然喚起了我們記憶深處最初的那段情感,原來,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沈佳宜”!每一段愛情,都需要一場大雨來埋葬!那份“愛而不得”的愛情,是最美的青春!

    趙薇導演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更是把愛情與家庭結合起來,錯綜複雜的情感,讓人百感交集!

    可以說,愛情電影始終受觀眾喜歡的,可最近幾年,單純的愛情片,已經不再受觀眾的青睞了!從今年《只有芸知道》的票房就可以看出來!

    只能說觀眾的審美變了,看看近幾年的賀歲檔,科幻片和喜劇片當道,愛情片基本不敢去蹭這個檔期的,特別是純美愛情片!

    為什麼愛情片沒人看了呢?並不是因為愛情老了,而是愛情片缺乏新意了,老套的劇情,觀眾從電影一開頭就猜到結局了,自然就不買賬了,難怪馮導都自嘲:新人輩出,英雄老矣!

    其實,愛情並沒有老去,愛情電影也永遠不會過時,只是到了應該換一種方式來詮釋愛情了!

  • 2 # 蘭竹ZLZ

    似乎馮導在建立自己在繼“我的青春獻給你”這本書之後,對年輕的自己所走過的顛坡之路,有喜有憂及懷念曾經自己的奮鬥歷程,他曾以電影【芳華】敘述自己有過當文藝兵的體驗生活。

    這次的電影【只有芸知道】應該是大同小異的作品,至於票房或百度給分低或者高?都不是證明這部電影作品的可觀性評判之一,就像我們的青春在當時走過來的時候,並不會感到可貴一樣,而到了一定年齡後會感覺到後悔。

    對於這部電影我不要任何人的想法或看法,(拋卻票房不佳的因素)我要我覺得而不是大家覺得?因為馮小剛的這部作品是成功的,只是究其-其他原因對此不被看好或理解,比如裡面的臺詞:

    聽好了,我會拿我的生命保護你。

    我喝百開水,你就喝酒,我吃飯的時候,你就吃肉,我吃肉的時候,你就吃燕窩。

    小芸:我一直在等你。

    仍是黃軒的主演,對於青春來說愛情非常美好和珍貴,在電影院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很多女孩兒感動到哭,三天票房7千萬的確不理想,如果喜歡去看的話,為自己的青春歲月感到驕傲。我建議還是看完再給出評價吧。

    票房不佳能怪馮小剛導演嗎?我回答:不一定!如果票房才能證明影片的好與不好的話,當年老謀子導演的電影【紅高粱】根本第一步沒走大陸放映的路線,而是先去國際得獎,才回大陸上映,如何解釋呢?

    (個人觀點/權當杜撰)

  • 3 # 花澤君靈魂解說

    說句現實的話,《只有芸知道》票房表現不給力,是必然現象。看似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純愛電影,仔細瞭解之後才發現,這部電影是資本運作的結果,馮小剛的招牌,加上真人真事改編的劇情,再加上賀歲檔的觀影熱潮,賣他個3億票房就有得賺,然而觀眾們並不傻,《只有芸知道》並沒有成為觀眾們的觀影首選。不能怪馮小剛,怪當前的觀眾們在影視娛樂消費這塊更趨於理智,選擇空間大。

  • 4 # 錦觀電影

    62歲的馮小剛越來越低調了。

    馮是以拍商業賀歲片聞名的導演,“京圈”中的實力大佬,所以排除他意識不到前期宣傳對電影票房的重要性,接下來慢慢分析。

    覆盤:

    《只有芸知道》是一部純愛片,馮小剛把自己摯友的愛情故事拍成了電影,少了一些商業性的手法,多了真實的感悟,這個愛情故事發生在美麗的紐西蘭小鎮,地廣人稀的南半球美景,美如夢境。

    選景講究,故事改編自事實,這些噱頭聽起來好像不錯,但《只有芸知道》犯了一個無法辯駁的錯誤。注意,但凡是院線的電影,一定要給觀眾強烈的代入感和對劇情探索的好奇心。

    說直白一點:共鳴和腦補。

    沒有足夠共鳴的電影在院線表現如何?

    觀眾看到一半都快睡著了。

    整部電影132分鐘,前半段的劇情男女主完美詮釋了愛情裡的浪漫,心愛的人在身邊,草原和藍天在眼前,恩恩愛愛平平淡淡,除了在結尾的部分,女主的父母告訴女主患病的秘密之外,劇情的起伏很小,完全沒有激起觀眾的好奇心。

    這部電影為你呈現了一個烏托邦

    詩和遠方大膽去追,酒和故事說來便來,放在當代年輕人的身上,是萬里挑一的故事。不得不承認《只有芸知道》是馮小剛繼《芳華》之後,又一部充滿藝術氣息的作品,脫離了現實主義,剪掉了人間煙火和繁華喧鬧,以上帝的視角來詮釋夫妻之間能相濡以沫的可貴。

    這是人到中年才會擁有的感悟吧,年輕的觀眾深陷複雜的感情關係裡,很難感同身受。

    這樣的一部影片遭遇票房滑鐵盧,並不能理解為導演的過失,相反,馮小剛已經功成名就,靠著經驗和資歷多拍幾部商業片,成功的機會要更多,但62歲的馮小剛依舊保持著創作的熱情,敢於來一次冒險的嘗試,繼續推動中國電影藝術的發展,值得欽佩。

    正因為它源自真實生活,更能給我觸動。

    1994年馮小剛的處女作《永失我愛》就是一部虐心純愛片,25年後他又拍了一部題材相近的電影,不同的是,當愛情故事再次面對相濡以沫,生離死別的人生常態時,少了些矯情,多了幾分過來人的從容。

    如果生活像這場電影一樣,該有多好。

    平平淡淡的一杯白開水,沒有瑕疵。

    真摯感人,刻骨銘心,愛就在朝朝暮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典街機遊戲中有哪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女王”形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