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優優影片
-
2 # 青魚小賢
中年,一般指一個人四五十歲的年齡段。這時候的我們,人生已經過了大半。
孔子說他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我們的不惑是“人到中年,才發現生活裡絕大部分的美好來自於存款”還有那“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枸杞”“人到中年萬事休”。
人到中年,已經沒有了年輕時候的精力和幹勁,卻正是缺錢的時候。
上有老,下有小,就是最最現實中的現實。這時候的我們,父母已經老去,需要我們贍養;孩子已經上了初中、高中或者大學,正是花錢的時候。
我們不能夠依靠父母,他們已經年邁;我們也不能倚靠孩子,因為他們還小,他們還要靠我們為他們鋪路搭橋。所有的生活壓力糅合在一起,還是“錢”這一個字。
明明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經比不得年輕時候強壯、活潑有精力,自己在結婚生子,為人父為人母之後也沒有了年少時候的浮躁和花錢的大手大腳,也已經那麼努力去掙錢養家了,卻發現錢還是遠遠不夠日常的花銷。作為家中的頂樑柱,當家後才懂得柴米油鹽貴,有存款原來是家庭中那麼幸福的一件事兒。
手中有存款的人,不用為孩子的學費憂愁,孩子讀書時,不會捉襟見肘;
手中有存款的人,家人生病的時候,不用拿著不大不小數額的醫院費用單據,愁著該怎麼湊錢,又該向誰湊?
手中有存款的人也不用為著借些許的錢財,同別人低聲下氣,欠下別人的人情。
因為欠下了人情,總是要還的;錢財好借好還,人情好欠難還。
中年時候,家有餘財,家有存款,無疑是幸福的。
生活中絕大多數的矛盾和糾紛,還是因為錢,夫妻雙方絕大多數的雞毛蒜皮和不和睦,還是因為缺錢。
不惑,在今天不是孔子的沒有疑惑;知命,也不是他五十的順天應命。
今天的不惑是擺脫貧窮,是擺脫生活的困境,是在生活的困境中突圍。
今天的知命,是珍惜家庭的幸福和美好,享受人生的快樂和美好。
而這一切,都是需要物質基礎“錢”這個東西,才能夠儘量彌補生活中的不足,讓生活不再那麼艱辛,讓家人之間不會有那麼多的矛盾和糾紛。因此,家庭中錢財的富足在一定程度上營造了家庭的溫馨和和睦。
人到中年,才發現生活中大部分的美好都來自於存款,這是毫無疑義的。年輕的時候想去的地方,太遠,也囊中羞澀;
中年想去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壓力和責任已不許我們肆意妄為,也還是因為囊中羞澀。
誰都想來那麼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那般的勇氣,生活中大部分的豪言壯志,熱血上頭,都敗給了心中的理智和生活狀況的現實。
當老年的時候,雙腿顫顫巍巍,走一段路,爬一座不高不低的山,也要費很大勁的時候,我已蝸居在心中的安逸,也捨不得遠走他鄉。
原來人到中年,有存款,是一件再不過美好的事兒了,自己能夠圓了曾經的念想,也能夠讓家人生活得舒適幸福一點。
也起碼在面對生活中的花錢風波下,自己尚有那麼一點兒抵抗的餘力,不至於兩袖空空,無處藏風,也無處藏那臉上的那份無奈和苦澀。
-
3 # 清茶醉了
張德芬老師說:人生下半場,錢比愛更靠譜。
我覺得,這和“人到中年,生活中的絕大多數美好來自於存款”異曲同工。
中年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季節。
中年正如《小歡喜》說的,中年危機絕對不是一件事,而是所有事一起來壓著你。
這時候你會發現,存款是你的底氣。
你的人生絕望時刻,父母生病了,老公失業了,孩子要出國留學…這些都得靠存款。
更別說,人到中年 精神世界的自由和豐盛,物質上的歡愉,存款就是中年人的底氣,是享受歲月靜好的先決條件。
1. 存款,可以消弭很多夫妻菜米油鹽醬醋茶的戰爭 。可以消弭小到如劉震雲《一地雞毛》小說裡,陳道明徐帆飾演的小林夫妻因為一塊豆腐變餿了的大吵一架 ,也可以如《小歡喜》裡解決父母被騙80萬要賣房的問題。
2.存款,是中年人在職場中還能站著賺錢的底氣.記得那句段子說 ,不要罵年輕人,因為他們會隨時離職,但你可以隨便罵中年人。
存款,至少讓中年人還能享受不為五斗米折腰折腰的自由, 做一個長期主義者的自由 ,讓中年人不僅有眼前的苟且,還能有遠方的田野。
3.存款,可以讓孩子有更多的選擇《貧窮的本質》裡最扎心的一句話是:貧窮,是因為你父母貧窮。所以有了存款,可以讓孩子去拓展更多的可能,未來有更多的選擇,他也許是個音樂家,但如果沒有存款也許他長大後只是個彈棉花的。
4.存款,讓你可以有能力去抵抗所有生活中的黑天鵝,比如一場疾病.還記得去年的爆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嗎?岳父的一場感冒就讓一箇中年人賣掉了兩套房…
5.存款,可以讓你把錢浪費在美好事物上。有存款,你可以有資本去阿拉斯加看魚躍出海面,也可以在一個秋日的下午,在茶館悠閒地喝著毛尖……可以讓你有這個心境和老公散步在夕陽西下…
6.存款, 可以讓你對這個世界都和顏悅色,去幫助你能幫助的人……而不是選擇做一個麻木的人。作家王爾德說:在我年輕的時候,曾經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現在老了,才知道的確如此。
寫到這裡,其實不是拜金,其實只是想提醒自己在青春時期好好努力!該買的保險,該買的理財等資產性收入該提前準備,甚至去考慮人的發展增量,想如何走出舒適區…
正如吳曉波老師說的:所有的青春都是在為中年做準備。
其次也建議人到中年的你,保持一個平和的好心態,生活即使兵荒馬亂,你也能氣定神閒,平和淡定,去享受生活的一些美好。比如夫妻間一句貼心的話語,忙裡偷閒一個悠閒的下午茶…
-
4 # 星茉蘭
無論什麼時候,存款的安全感都要來得更強一點吧!倒不是本人太物質,而是從小就應該明白的。
幼年時,如果家庭富裕,父母不為生計發愁奔波,孩子可以在身邊長大,度過不是留守兒童的童年,寄宿制的小學中學,不會穿髒兮兮的衣服,不會看著別的小孩吃東西,自己口袋沒有一毛錢,遇到事沒有一個聽自己講的人,童年不是寄回來的漂亮衣服和毛絨玩具就能滿足的!
青年時期,如果家庭條件好,思想會更加開放,看問題會長遠,想到什麼就敢於嘗試,失敗也不怕,負擔得起!成績好不會輟學,可以去上心中理想的大學,可以談一場只談感情的戀愛!找一份工資不高但自己很喜歡的工作,作自己喜歡的事不顧及那麼多!
中年人,打拼幾年,手中有積蓄,孩子上最好的學,老人生病不會擔心錢夠不夠,妻子可以買喜歡的衣服,奢侈的保養品,自己可以培養幾個高雅興趣(就是花錢多的那種),一家人齊齊整整的,全部兼顧到!
老年就更需要存款來傍身啦!自己住,不去打擾小兩口的小日子,有病花自己的錢,給自己找陪護,找保姆,找個好點的養老院,體面度過餘生,最好再給後代留點遺產,孫子,重孫子,甚至重重孫子都記得!感覺沒有幾個億是完成不了這個任務啦!
我們到底是普通人,知道手裡有存款可以不用那麼慫,錢從那裡來,辛苦掙吧!偶爾做做白日夢就可以啦!
我已是中年,在打拼,可以過上好的生活!
回覆列表
想起了一句老話,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有錢我們可以挽救親人的生命,可以滿足生活的需要,可以獲取更多的知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金錢的作用很大。但有錢和存款是兩個概念,我存款不多,但我有很多資產,也能過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