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繁花似錦Hfh

    一般孩子在青春期容易出現逆反心理(13歲……18歲)。孩子在十二,三歲的時候往往容易產生與家長相牴觸情緒,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這就要我們家長和學校老師給予正確疏導。

    孩子青春期自尊心很強,最需要得到他人的認同和尊重。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有耐心就事論事,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與其它孩子比較。對孩子的進步要給予認同鼓勵。當孩子出現錯誤時要委婉提出,認真聆聽,千萬不要忽略孩子的意見。

    願我們的孩子都健康快樂的成長!

  • 2 # 紅花584

    兩個逆反期的共同點

    (1)都聚焦於獨立自主意識增強、向控制方(一般情況是父母)要求獨立自主權。

    (2)兩個反抗期的孩子都出現成長和發展的超前意識,第一逆反期的兒童具有“長大感”,第二逆反期的孩子具有“成人感”。

    兩個逆反期的不同點

    (1)第一逆反期所要的獨立自主性在於,要求按自我的意志行事,其重點是要求行為、動作自主和行事自由,反抗父母的控制,反對父母的過於保護和越俎代庖。例如:孩子希望自己吃飯,不喜歡大人餵飯;孩子想自己走路,追著小朋友跑或嬉鬧,不喜歡大人緊跟在身後等。

    (2)第二逆反期所要求的獨立自主性是要求人格獨立,要求社會地位平等,要求精神和行為自主,反抗父母或有關方的控制。例如:孩子要求與父母地位平等,有了自己的觀點,有了自己的秘密,不喜歡和父母一塊出門,喜歡和同齡人一塊出門,不再對父母言聽計從。

    孩子的這種內在需求是發展性的需要,是必經的,但由於發展的不協調(孩子自以為長大了,可以不需要父母的幫助了,實際上離開了父母他又做不好)會給他們帶來許多不適宜和不適應,乃至困惑和危機。家長或老師理解孩子的這種成長的發展的需要,有利孩子順利度過逆反期。

    怎樣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逆反期?

    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逆反期,父母的認識,理解和引導最重要最經常面對反抗的是父母,最需要對他們理解和指導的是父母。父母做好以下幾點,有利於孩子順利度過逆反期。

    (1)父母要認識和理解逆反期對心理發展的意義。為了更好地認識逆反期現象,父母需要了解兒童心理發展特點,學習有關知識並轉化為自己的認識,在實際生活中運用。

    (2)父母要正確面對兒童逆反期這一客觀事實,這是大多數孩子都要經歷的成長曆程,不可以抱有僥倖心理,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會有逆反期,也不可以被動應付,等到問題出來了再去解決。而應該積極應對,提前調整對待孩子的方式,使關係和諧,做能平等溝通的朋友,為孩子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3)父母要理解少年期多重矛盾焦點所在。青春期的心理發育使孩子產生“成人感”,現實中,他們並沒有成熟,仍是孩子。他們對自我的認識超前,而父母認識滯後,他們仍把孩子視為尚未發展成熟的孩子,沒認識到兒童內心的“成人感”。父母仍然用原來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不領情。生活中很多父母會感慨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好意,父母付出很多,反而遭到孩子的討厭。

    (4)父母必須正視少年兒童獨立自主的要求。正視兒童心理上的“獨立自主”“社會地位平等”“人格受到尊重”的需求,是處理好親子矛盾的關鍵。

  • 3 # 八零後石頭

    我感覺六年級以後就開始叛逆了,孩子沒有依賴感,慢慢獨立了,不再和你溝通,你和他說話有一句無一句,唉,翅膀慢慢硬了要飛出去了。

  • 4 # 月亮海花季

    如果是男生長的比較早些,多數是從十一歲左右吧!步入青春期開始,也正是長高身體的時候,女生相對長的要遲些十三歲開始吧!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是最不聽話,無論父母說的對於不對都聽不進耳,很多事情偏偏跟自己父母對著幹,特別是對老媽最反感,也許媽媽話多些的原顧,到十九歲基本懂事些了,身高也差不多停止長高了。

  • 5 # 智聯校園

    逆反大概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一段時期,其實也是成長的一個必要階段,我們在那個時候貫徹著自己的所理解的信念,抱著“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煙火”的心理和父母老師做著當時認為必要,現在回首又覺得很幼稚的對抗,那麼大概是什麼時候進入叛逆期的呢?

    一、當你第一次離家的時候

    我記得我第一次離開父母生活是在上初中時在外面上寄宿學校,雖然沒有了家的安全感,但對新環境的好奇心顯然更加值得在意,你會見到和學到家裡沒有的東西,沉浸在自己成長的自豪和喜悅,於是在回到家時,你的態度也會大轉變,誤以為自己成長到可以左右家裡的決定,而且不容反駁的地步,於是矛盾就爆發了。

    二、我行我素的青春期

    “我的青春我做主”,心裡喊著當時覺得激情澎湃現在覺得有些略顯中二的口號,開始了我行我素的青春之路,這個時候的我們堅持並信仰著自己可以左右自己的生活,並以此為藉口拒絕和頂撞父母,甚至開始反感老師的教育,和同學也開始有了間隙,事實證明我們那個時候基本的自理都做不到,更別談自己去主張自己的生活了,不過逆反也確實是每個人青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意識到自己的任性對父母或是他人造成傷害時,可能也是你開始學會理解和成長的時候,逆反確實會帶來許多誤會和衝突,但之後而來的一定是更好的成長。

  • 6 # 靜言善語

    逆反心理的定義:是社會心理現象之一,指客觀環境要求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所產生的一種強烈的反抗心態。

    經心理專家研究表示:孩子在3~3.5歲,是視野開拓的時候,會有獨立的想法。不喜歡喜父母要求做,如果父母過份要求,用打、罵方式逼迫孩子,他會有自己的情緒。所以孩子會在這期間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孩子逆反心理的表現:

    01.時常哭鬧,嚷嚷。無法明確向父母表達,得不到理解會用哭鬧用方式來宣洩心中的不滿。

    02.頂嘴,與大人對著幹。對父母不滿,抗拒聽從父母的安排。

    03.搶玩具。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經常被忽視感受的孩子,他更渴望擁有“主宰權”。

    04.一言不合就打人。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也是孩子的模仿物件。孩子不按父母的要求往往會受到挨批、甚至捱打。孩子在父母身上學不到商量、好好溝通。

    05.我行我素,不合群。不懂怎麼跟孩子玩到一起。

    06.抗拒分享,佔有慾強。對事物很在意,害怕現在擁有的東西被奪走。

    逆反心理是孩子成長必經階段,這段期間需要父母在管教孩子方面把握好尺度,和方法。 孩子逆反心理期間,父母該如何應對才不會讓劇情惡化?

    01.與孩子“平起平坐”。跟孩子說話平視對方,讓對方感受到你在聽他說

    02.先聽後說。多聽孩子的想法,好的誇獎,欠完善補足。

    03.說出孩子的感受。用猜問方式瞭解孩子心中的不滿,並安撫他。

    04.多支援、鼓勵。父母的鼓舞是孩子的動力。

    05.多陪伴、關心。孩子未接觸過的事物,父母一定要先陪同他認知。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剛開始是不知道怎麼與其他孩子玩到一起的。有些是因為膽怯,渴望別人過來跟自己玩,這時做父母想孩子主動首先父母要做好個榜樣,父母要陪同孩子一起過去認識小朋友,孩子有父母的陪伴會自信很多。

    06.孩子的錯誤行為當下提出並正確引導。這點也涉及到“是非善惡”觀。孩子在這年齡段是懵懂的,沒有是非觀念。需要父母幫他辨別,大人要講明白,並告訴他對的事情。

    07.對於明知故犯的孩子,語言可以溫和,行動上“強硬”。有時孩子是因為貪玩,明明知道不對偏要這樣做,他是想引起大人的關注。如果這次父母沒阻止他,他會覺得這件事情並不入父母眼。下次還會做出更過份的,看父母管不管。首先跟孩好好說話,瞭解下他心裡的想法,並告訴他不能這種做,後面告訴他如果再犯就要跟他立規則了(如:再犯站牆角5分後才能離開)。先觀察孩子之後有沒有作出改變,如果孩子並沒有改父母要如先前說的執行,否則孩子會覺得大人是隨便說說的,後面他會肆無忌憚挑戰你的底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啥做人會這麼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