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世界歷史唯物觀

    當年韓信為齊王,其手上握有魏地、趙地、燕地和齊地,韓信將自己置身於齊王宮殿,接受來自項羽使者的拉攏,但是韓信卻拒絕了,韓信是不想自立嗎?非也,對於韓信而言,劉邦比項羽更靠的住,所以韓信認為如果自己當時自立,那麼天下自然三分,而自己實力又是最強大的,萬一劉邦和項羽雙雙罷兵,那麼韓信就有可能面對這兩股勢力的夾擊,因為劉邦和項羽不會允許一個強大起來的韓信將二人漸漸撕碎。

    同時劉邦擁有蜀地和關中之地,這在當時可是最大的基業,秦國就是依靠此而滅亡六國,而劉邦不是秦二世,劉邦在關中和蜀地已經是百姓歸心了,比起韓信和項羽外,劉邦的優勢在於知道民心是個什麼東西,何況劉邦還有蕭何、張良、陳平等謀士,加上英布、樊噲、夏侯英等一大批武將,劉邦人才濟濟,這是韓信和項羽所不具備的條件。所以韓信自立,最多是導致天下三分,韓信是沒有能力一統天下的。

    而且韓信自立之後,三股勢力會有短暫的和平,這種時間估計要持續很久,這又是不利於韓信的一點。長久的對峙對於韓信這樣一個兵家來說,會導致出現很多問題,首先便是如何解決這國力消耗的問題,劉邦有蜀地和蕭何,韓信有誰?一旦長久對峙,項羽和韓信都不是劉邦的對手,最先死的也極有可能是韓信,因為劉邦只要煽動魏地、趙地等地的復國情緒,那麼韓信就可能吃不消了。

    韓信不自立不是因為他過於信任劉邦,韓信不自立是因為信不過項羽,萬一自己一自立,項羽立刻同劉邦商談罷兵,那麼豈不是把韓信成為眾矢之的。韓信犯的最大的錯誤是消滅了項羽之後,沒有立刻請求削兵權,又或者說拿下齊地時,不該是要什麼齊王,而是恭恭敬敬的告訴劉邦齊地已經替他拿下來了,然後帶兵去營救劉邦,把兵權穩穩的交給劉邦,一個沒有了兵權的韓信,劉邦留在身邊做個大將軍還是可以的,劉邦一死,韓信的時機不就來了。

  • 2 # 五味社

    雖然韓信是傑出的軍事將才,但他始終是劉邦操控的木偶。

    漢初三大名將,韓信、彭越、英布,因為他們下場相似,所以很多人把他們相提並論,並時常為韓信可惜,如果韓信聽信蒯通之言自立為王,或許不會命喪長樂宮,但真實情況遠非看似簡單。

    首先,韓信和彭越、英布不一樣,彭越、英布原本擁有私人武裝,只是在楚漢戰爭中選擇支援劉邦,韓信不同,是依附劉邦,因此相對於彭越、英布而言,韓信獨立性很小,依附性很大。

    其次,雖然韓信是傑出的軍事將領,但劉邦也處處防著他,每次韓信勝仗歸來,劉邦都會奪其精兵,並且嚴格掌握韓信軍中的人事任命權。因此,韓信離開了劉邦,可以說什麼都不是。

    最後,蒯通是謀士,但從戰國到漢初,周遊列國的謀士為求步入仕途,難免會有誇大言詞的存在。

  • 3 # 劉權林

    韓信還是會被劉邦滅掉。韓信在打仗上幾乎是無敵的,但前提是,他得有仗可打。韓信投靠項羽,項羽不重用,投靠劉邦,劉邦不重用,如果不是蕭何慧眼識才,韓信可能要埋沒一生,別說打仗了,活下去都不容易。

    所以韓信除了打仗,別的能力很欠缺,劉邦至少還混個亭長,韓信卻落魄街頭。也就是說劉邦是個全才,雖然各方面都不是最厲害的,但韓信是個偏才,除了打仗,政治頭腦遠遠比不上劉邦。

    如果韓信擁兵自立,90%的可能性,劉邦會和項羽求和,憑藉劉邦的性格,以及張良、蕭何的才智和項羽的傲慢,只要能夠和項羽停止戰爭,劉邦什麼都能做的出來,項羽也一定會同意和劉邦停戰,項羽被劉邦騙了不知多少次了。

    那個時候,就是韓信坐蠟了。而且韓信手下的兵是否效忠韓信是個未知數,畢竟韓信在齊地是個外人,韓信手下也沒有那麼多的謀臣,劉邦早晚還是能夠把韓信滅掉。

    事實也證明了,劉邦能夠給韓信好處拉攏韓信,同樣也可以使計策殺掉韓信,毛主席評語“劉邦是封建帝王裡最厲害的一個”,劉邦真的不是流氓,而是非常厲害的帝王。

  • 4 # 老龍故事會

    關於韓信,之前其實有寫過這樣一篇類似的文章,為何今日又再寫呢?總覺得韓信這個人死的很冤枉,他一生軍功卓著,最後落的個宗族被夷滅的下場,而韓信至死,應該說,是沒有什麼謀反的心思的。“成也蕭何敗蕭何”,其實恨的不能光是說蕭何,死在蕭何之手,也算是還了蕭何當年慧眼識珠之情,死在呂后之手,只能怪韓信沒有防範之心了。

    今天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假如韓信當年果斷擁兵造反,結局會怎麼樣呢?先說造反,其實韓信這個人格局是不夠的,筆者在以前的文章也詳細討論過這個話題,韓信並沒有什麼不臣之心,他壓根就沒有想過要成為一代帝王,他的最大理想就是成為一個千戶候。而最後,他也是實現了這個願望的,而且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個範圍,他其實已經成為了一方諸侯,嚴格意義上來講,他在朝中的威望已經超出了齊王,楚王這個範圍,他是“漢初三傑”,這一點,從他後來都羞得與樊噲為伍,是可以證明的。就像創業沒有目的和目標,他也從來沒有為成為帝王而作過準備,自然難以成功。

    為何我們今天還是要重提韓信擁兵造反這個事情呢?從韓信最後的個人結局來看,他應該擁兵造反,反正左右都是死,“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個事情在西漢之前已經發生過無數次,西漢之後,也無數次被演繹,韓信不可能不知道,像後來安祿山,吳三桂等等,他們最終就造反了,雖然結局最後是失敗,但也有成功的例子,朱溫,趙匡胤,李世民這些不就是嗎?功高震主,能夠全身而退的人,郭子儀和曾國藩算是真正做到了。不過事情得分開兩邊說,漢唐在中國歷史上是盛世,韓信擁兵造反,對於百姓來說,戰火連天,肯定不是什麼好事情,漢高祖劉邦之後,雖然經歷諸呂亂朝的短暫局面,接下來西漢王朝接連出現了幾代明君,“文景之治”,再加上漢武帝開創的“漢武盛世”,假如韓信贏了,他的子孫是否會出這些賢良的人才,還真的難說。

    既然從個人結局上來說,我們覺得韓信應該擁兵造反,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造反的時機,那個時機最好,到呂后準備殺害韓信之時,韓信成功的可能性是比較渺小的,這一點從後來諸多功臣的結局可以看出一個大概,彭越為何不反,就是因為機會渺茫。英布看到韓信,彭越的結局,不反也得反,結局如何,也是失敗。可能你會覺得,英布的失敗,只是因為他的軍事能力不如韓信,那麼接下來幾位將領,韓王信,這個韓王信和韓信不是同一人,他是韓襄王的庶出孫子,盧綰、陳豨三人都擁兵造反,甚至還用出了投靠匈奴的辦法,結局依然是失敗,為何,除了劉邦善於發掘人才,統領軍隊有方之外,也說明天下民心這時候已經嚴重的歸順於劉邦集團了,百姓不想在連年戰爭了,軍閥混戰對於他們來說沒有任何好處。

    那麼韓信擁兵自立,在什麼時候可能取得成功呢?很多人認為在楚漢爭雄時期,確實,筆者也這樣認為,不消滅項羽,在平定了齊國全境之時,韓信上書劉邦要求被封作齊王之時,韓信就應該擁兵自立。此時的劉邦,還受困於項羽,是有可能獨立出去的。不過韓信是劉邦一手提拔上來的,劉邦也在他身邊佈置了很多親信。齊華人蒯通就提出過這個意見,韓信臨死前也的確後悔當初沒有聽蒯通的意見,以致死於女人之手。這時候獨立出去雖然也有很多困難,例如軍中曹參、灌嬰、張耳三人等豐沛集團人員,肯定是劉邦的親信,韓信宣佈自立,這些人肯定會對他形成威脅,再有就是必須團結彭越,英布等人,這些人說白一點其實都是一方軍閥,在大局明朗之後,才跟隨了劉邦集團,如果韓信能夠給予他們既得利益的保護,估計是能夠拉攏過來的,至少不會成為敵人。

    聊完了韓信是否應該擁兵自立,最後還是聊一下結局,筆者認為,韓信自立之後,雖然很多史學家認為他領導能力不足,需要有伯樂給他機會他才鎮的住場子,但筆者認為,他的結局,應該會好過他在長樂宮被殺,而且被夷滅三族,劉邦肯定沒有那麼容易剿滅項羽,而彭越,英布估計也不會那麼快的就歸順了劉邦,甚至來說,會形成很長時間軍閥混戰的局面。韓信的領導能力,在自己獨立出去創業之後,很多思維估計也會被迫發生改變,韓信本來就是極其極其聰明之人,他的學習能力是不可估量的,在被迫創業之後,可能會發生根本性改變,要輸,估計也不會輸的那麼難堪和狼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天這裡哪裡生產100萬個口罩,怎麼還是沒有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