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林間的紅葉
-
2 # 搞笑名課堂
【時間】釣鰱鱅可以從4月底釣到11月上旬,只要不刮東北風,幾乎都可以垂釣,風力不要超過4級,一般每年六、七、八、九月的上午8點至下午4點是釣鰱鱅的最佳時間,其他月份中午是上鍊鱅的的最佳時間(冬季除外)。天氣最好選無風、微風的天氣。
【釣位】釣鰱鱅首選就是釣位,是垂釣過程中極為關鍵的一環,釣位選好了,即使是新釣手,釣技尚不成熟,也可能滿載而歸。眾所周知,鰱鱅魚都是中上層魚,性格活潑,喜歡合群。選釣位應選在水庫的大壩、網箱處、深水區和避風處。深水區凸出的部分也是好地方,水庫的進水口,出水道的洄游點也是好地方。水深最好選在2米到4米左右的區域,這樣的地方是鰱鱅魚最佳的活動空間。不同的水庫有不同的地貌地形,要靈活掌握。
【特徵】鰱鱅魚特徵
鰱魚又叫白鰱、扁魚、水鰱、養魚、跳鰱、鰱子、白胖頭魚、地瓜魚、鰱子頭白魚、扁子等,各地叫法不同。屬於鯉形目,鯉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魚之一。體形側扁、稍高,呈紡錘形,背部青灰色,兩側及腹部白色。頭較大。眼睛位置很低。鱗片細小。腹部正中角質稜自胸鰭下方直延達肛門。胸鰭不超過腹鰭基部。各鰭色灰白。形態和鱅魚相似,鰱魚性急躁,善跳躍。鰱魚屬中上層魚。
鱅魚又叫花鰱、養魚、胖頭魚、紅鰱、麻鰱、黑鰱、包公魚、黃鰱、松魚、鰫魚、大頭魚等。屬鯉形目,鯉科,鰱亞科,鱅屬。鱅魚體側扁,頭極肥大。口大,端位,下頜稍向上傾斜。鰓耙細密呈頁狀,但不聯合。胸鰭長,末端遠超過腹鰭基部。體側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兩側雜有許多淺黃色及黑色的不規則小斑點,是著名的四大家魚之一。鱅喜歡生活於靜水的中上層,動作較遲緩,不喜跳躍。以浮游動物為主食,亦食一些藻類。
鰱鱅略有區別,在垂釣鰱魚的時候,常常會釣到鱅魚,兩種魚的垂釣方法基本一致。
-
3 # 淡水魚殺手
感謝邀請。題主這個問題我想是每個釣友都想知道的,一年四季都可以釣鰱鱅,只要方法用的對!我們知道鰱鱅最好釣的時候應該是5月-8月月份,那個時候的天氣比較的悶熱,水含氧量低,鰱鱅容易缺氧就會上浮。深秋季節溫度較低,在水面上基本看不到鰱鱅的蹤跡了,到底怎麼去做釣呢?那麼首先我們來了解下什麼是鰱鱅!
鰱鱅是四大家魚之一,鰱鱅是鰱魚和鱅魚的統稱,分為倆種:①.一種是白鰱,我們這邊叫鰱子,體側稍扁,而且稍高。鰱魚的腹部比較狹窄,有腹稜自胸鰭直達肛門處。頭比較大,約為體長的四分之一。②.還有一種就是花鰱,又叫鱅魚。體型比較扁平且較高。鰱魚頭很大,約佔體長的三分之一,頭長大於身體高度。吻短且較圓鈍。魚口比較大且稍向上傾斜,下頜部分比較突出,上唇中間部分比較厚。這二者的外貌和習性相差不大,所以很多釣魚人傻傻分不清!鰱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我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我們在做釣前首先要搞清楚鰱鱅的吃食特點,鰱鱅的生活習性和吃食方式和與其他魚種有所不同,別的魚兒喜歡吃一些腥香類,發酵類的魚餌,鰱鱅則喜歡吃一些酸臭的霧狀類比較好的魚餌。鰱鱅是全水層魚類,所以不管是釣浮還是釣底我們都有可能釣到!深秋季節不同於夏天,溫度較低,魚兒的活性不好!怎麼樣去做釣鰱鱅呢,接下來我就分享一下我的做釣經驗:
一.線組 我釣鰱鱅的線組一般都是用大力馬做的線組,8號的主線,子線是5-6號大力馬,魚鉤是10號伊勢尼。子線的最好用的長一點,對摺不少於30公分,因為鰱鱅的個體一般比較大,我們釣鰱鱅的過程中經常抓口不穩會錨到魚體,這樣的魚兒衝擊力比較大,所以主線和子線可以儘量考慮用的大一點長一點,減少跑魚的風險!
二.餌料 漁具店的鰱鱅餌料多種多樣,霧化效果不一,我釣鰱鱅餌料是自己自制的(用乾的紅薯粉加一點臭豆腐和白醋在加一點雪花粉),效果很好,你們有興趣可以試一下!鰱鱅吃餌是靠吸食的。用魚鰓過濾食物,所以我們釣浮的時候餌料的狀態,霧化和比重一定要調整好!
三.找魚層 鰱鱅是隨著天氣的變化而遊動在那個水層的,深秋中午氣溫升高的時候我們可以釣浮釣上半層。早晚氣溫較低,可以選擇釣下半層或者是離低!如果沒有魚口,我們不能死守,需要注意調整我們的浮漂來尋找魚層!
-
4 # 遊釣山水的四毛
秋釣鰱鱅,是個技術活!為什麼這麼說暱?且看我慢慢道來!
誤區一:釣深,釣底或離底!這個經驗不是不對,而是不全對!秋末氣溫多變,高溫與低溫溫差大!造成了水錶溫度低而水底溫度較高!所以大多情況鰱鱅也會遊離在中下層,但當連續晴天且氣溫穩步回升時,情況則又恰恰相反!所以釣點與水層的選擇應據天氣有針對性的改變!不變是逐溫找魚,萬變的是魚群的水層日日不同,時時有變!如果真拿不準時,應選擇背風,向陽,水色相對渾濁的區域作釣,且由上而下逐一探釣!
上面講到水色渾濁是有道理的。鰱鱅以浮游生物為食,水冷,水瘦,水則清!無食之處怎麼可能有它們呢?水底有腐爛樹葉,雜草,才能滋生浮游生物,升溫或水溫高時微生物才能快迅生長,迅速繁殖!此類水域才有可能聚集鰱鱅群!
誤區二:大鉤,大線,大釣組!鰱鱅生長迅速,體型大!從夏天一路釣來,很多釣友吃過斷線,斷杆的虧,心有餘悸啊!明知深秋氣溫下降後鰱鱅開口又滑又小,可就是不敢換線組!其實,秋末的鰱鱅活性也在下降,掙扎的力度也在下降!在溜魚過程中只要方法得當小點的線組也是可以勝任的!特別是pe線當子線,細條千又鉤特別好用!
誤區三:腥,臭餌的還在用!鰱鱅不比鯽鯉要用腥餌,更不是夏天,臭餌當道!此時應沿用酸,香,甜霧化餌!
附一鰱鱅餌:南北鯽三份,浮釣鰱鱅一份,白粉百分之十,食品級草莓香精溫水化開!餌水比例1:0.6開溼鬆散餌!
總結:深秋釣鰱鱅要有耐心,更要膽大心細技術精諶!
回覆列表
鰱魚和鱅魚應為生活習性非常接近,釣法也基本一樣,我們都是將這兩者放在一起。大家都知道鰱鱅是喜歡高溫的魚類,最佳的垂釣季節是炎熱的夏季。進入秋季後鰱鱅活性雖然有所降低,但還是可以釣中的,尤其是那些肥水的水域,秋季氣壓高,肥水中也不容易出現缺氧的情況,氧氣充足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溫度的不足。
鰱鱅是濾食性的魚類,在水中主要是以過濾水中的藻類、浮游動植物獲取食物,鰱鱅魚這種獨特的進食方式,對水有著淨化的作用。這一特點就要求我們在釣取鰱鱅的時候,最為重要的就是餌料霧化一定要好,不要考慮餌料附鉤性的問題,一定要將餌料的霧化提升到最高,這是垂釣鰱鱅的關鍵,是重中之重。
餌料的味型不管酸臭,還是香腥,只要味道濃郁都能吸引鰱鱅進窩。但是餌料的霧化狀態,霧化後長時間懸浮在半水中的小顆粒才是鰱鱅進窩的第一要素。所以不管是自制餌料,還是使用商品餌,注意餌料的比重要小,要細粉狀,霧化要好,這樣的餌料才是鰱鱅對口的食物。總之就是味道要夠濃,霧化要好,顆粒要細小。
鰱鱅算是淡水魚中體型很大的了,中魚後掙扎力度一般,線上組上不需要太粗,竿子的話鯉魚竿就很好用。這裡重點要說一下垂釣鰱鱅所用的魚鉤。這個魚鉤一定要選擇輕的,不是說要用小鉤,魚鉤是要輕,但是還要保證一定的強度。這也是為了鰱鱅能夠很輕鬆的將魚鉤喝進去。我們垂釣鰱鱅主要是以餌料的霧化來垂釣,可以上鉤掛餌,下鉤空鉤,上鉤的餌料不斷霧化,吸引鰱鱅來吸食,就是將下鉤一起吸進去,這也是垂釣鰱鱅的一大特色。
還是由於鰱鱅特出的進食方式,導致體型很大的鰱鱅魚吃餌浮漂的訊號很不明顯。這樣對我們使用的浮漂就要醒目,漂尾一定要長,塗漆一定要醒目,釣目也要高一些。我們垂釣鰱鱅一般都是釣浮,而且餌團要大一些(雖然餌料比重不重),這兩點就要求浮漂翻身的速度,浮漂還要具備不小的吃鉛量。
我們的裝備餌料已經準備好了,就要選一個好天氣出釣。秋季釣鰱鱅天氣要選擇晴朗有太陽的天氣,水受到太陽的照射升溫速度很快,水域上層升溫速度遠遠高於水域中下層,鰱鱅會移動到水域上層進食。釣位就選擇背風向陽的位置就行,這樣的位置只要是我們的餌料符合要求,鰱鱅有很高的機率來關顧。秋季的鰱鱅比較肥美,在秋季垂釣鰱鱅還是可行的。
祝釣友生活愉快!魚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