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悠然於夢

    我給《一本好書》的出現打90分。

    首先想先問一個問題:在這個快節奏的物質時代,你有多久沒有認認真真的讀一本書了?

    現在的人越來越喜歡追求娛樂上的刺激,慢慢忽視了精神上的滿足。也就是在這樣一個泛娛樂時代,一些媒體人也開始思考文化與生活的融合,於是湧現出了一些文化類綜藝,它們大部分確實能夠觸及到人們內心深處,但還是免不了說教,看多了總給我一種雞湯感。

    那《一本好書》不也是讀書類的文化節目嗎,怎麼就值90分了?它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它並不是單純的讀出文章,而是將名著經典裡的片段場景進行影視化還原,透過演員的表演和舞臺互動,讓人直觀的感受到書中人物情緒變化和故事走向,就好像你就在故事裡,跟他一起經歷了一遍。

    這種感覺太奇妙了,好像我的人生經歷隨著書本情節的展開被無限延長。

    第一期《月亮與六便士》就能看出節目的用心。

    作家毛姆被巧妙的融入到書中的故事裡,他透過表演成為書裡的一部分;

    同時他又是整個故事的旁觀者,利用自己的第三視角看透整個故事對觀眾進行講述。

    書內書外、一虛一實相互交錯,把這樣文學性的手法運用到了電視拍攝上,倒是讓人覺得眼前一亮。他跟你對話時,就好像整本書在跟你交談。

    對於公知的獨立表達我是很喜歡的,但對於多數節目中的“一言堂卻比較排斥”,《一本好書》品論環節的設定卻給我感覺不太一樣,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看完書或者看完這個節目,都會有自己的感觸。這個節目裡,我願意跟你分享我的看法,蔣方舟或朱大可的想法,我部分認同部分反對,但我也會忍不住跟自己的見解做比較,就好像蔣方舟說人要為自己活一次,她做到了我也正在做,所以我完全認同。

    但她說到“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月亮”,這點我是不服的,我承認平庸的日常也許會消磨掉一個人的夢,不過月亮總會在你心中亮起,哪怕只是一秒,卻足夠撩起一個關於追逐月亮的故事。恰恰是這份不服這也成為我日後翻開這本書的動因。

    所謂一花一世界,《一本好書》在選取書目的時候,也是如此,只希望人們能夠透過書中的故事,看到每一處的精彩,在快速變化的時代找到自己的位置。

    首期選擇了《月亮與六便士》,人們總以為被套上冠以名著稱號的書會枯燥,會與現世社會脫節,而恰恰是這點能看出節目策劃者的用心,先找到毛姆這個講故事的高手,一個被翻譯成62種文字照樣也不耽誤故事在這個星球傳唱的傳奇人物。再找到月亮與六便士,一個關乎理想、現實沒有保質期的錐心疑問。

    故事吸引我,話題刺激我。看《月亮與六便士》,總會有新的發現,在你要做選擇時,告訴你可能發生的結果。

    此外,這年頭歌手在拼技巧,演員在比演技,但比起需要專業點評來的節目,我總覺得,不需要什麼晉級淘汰,讓觀眾親自感受一番自有定論。《一本好書》給我的另一個驚喜就是,他請的演員,光聽名字就讓人很安心,比如第一期的趙立新、黃維德,看他們飆戲,是享受,不需要去做評價,只要跟著演員,自然而然進入劇情。當然,這種直接在觀眾面前表演還不NG的形式,本身就是很大的考驗了。

    趙立新演的毛姆,我不得不給他打上100分,不愧是專業舞臺劇出身的演員,每一幀表演都處理得很高階。從開場的第一幕,就像是從書中走出來的。作為一個剛剛混入上流社會的精英圈子的新人作家,在跟觀眾互動時,他放鬆自然,這個時候他是毛姆作家,他是故事的敘述者,他把一個故事敘述者的身份拿捏的恰到好處。講到情節讓他不解的地方,他會很自然的皺眉,講到他很不屑的地方,他會揮舞雙臂,觀眾很自然的就被帶入其中。

    當他要開始演毛姆這個人物時,他馬上轉化身份,很自然的投入其中,完全沒有突兀的感覺。毛姆作為一個剛剛起步的新人作家,跟上流社會的人們說話時,他又拘謹,又要假裝很穩重,這種張弛有度,被趙立新演繹的遊刃有餘。

    不論周圍人物情緒怎麼變化,一旦他跳出角色,他就按著自己的節奏與觀眾對話,然後轉身又融入故事裡,繼續演出屬於那個時代的毛姆。

    總覺得趙立新這個造型毫無違和感,能詮釋這個角色,既是《月亮與六便士》的榮幸,也是趙立新的榮幸。眾所周知,趙立新精通四國語言,德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隨意切換,儒雅有魅力。

    除了演員,畢業於於中央戲劇學院、全蘇國立電影大學(莫斯科國立電影學院)的趙立新,還是瑞典斯德哥爾摩設德泰利舞臺藝術學校客座教授,他的氣質,都是這些學習經歷累計來的,高學歷、長得帥、四國語言、優雅紳士,這完全是偶像劇男主角的配置。

    如此才氣怎麼煉成?趙立新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說到,“讀書和遊歷。遊歷不說了,我閱讀量很大,喜歡嚴肅點的書,像三聯、廣西師大、上海譯文的書,我都喜歡。人是很容易自大和迷失的,讀書會讓自己變得明白、平靜。那些寫出優秀作品的人,人生經歷比你豐富、對事物的看法也比你深邃,你從中汲取營養,才會對世界保持新鮮。不然人越活越糙,最可悲的是活糙了還不自知,我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

    由這樣一個儒雅的讀書人來演新人作家毛姆,氣質上完全匹配。而透過這個角色,趙立新本人的魅力也完全被釋放了出來。舞臺上,他時而儒雅,時而慵懶,時而憤怒,時而無語,但每一面,都極具魅力。

    而黃維德飾演的斯特里,是一名倫敦證券經紀人,混跡在那群上流社會的人裡卻顯得十分不自在,此刻的斯特里眼神木訥,目光呆滯,大家都在聚會上攀談,他卻像是在一旁思考未來的方向。黃維德把斯特里和當下生活的格格不入精準地演繹出來了。

    但是,當斯特里突然放棄家庭,拋棄妻兒,隻身一人來到異國他鄉,變成一名窮困潦倒的畫家後,黃維德的整個氣質立馬不一樣了。毛姆受斯特里妻子所託,找到斯特里與他進行交談時,黃維德表情淡然,略顯無奈,眼神裡更是透露出六個字“你真是個蠢貨”,從隨意擺放的手臂,就可以看出他對這件事情是有多麼的不在乎。

    黃維德的厲害之處還體現在他處理斯特里每一次對待夢想的表情、動作的時候都是有變化的。毛姆不理解他的行為時,他眼神仇視,手不停的拍打著桌子,臉上表現出自己的不滿和憤恨,這一刻黃維德簡直斯特里附體,眼神閃著的都是對理想的篤定。

    即使生活再窘迫,當聽到毛姆說“如果你手頭緊,我可以考慮買一幅”,黃維德表情固執,臉上透露出不屑。

    沒有對畫作的肯定,只是讓我接受施捨?對不起,我做不到!

    節目裡兩人也有很多對手戲,每一次都讓人感嘆兩人的情緒拿捏!趙立新從一開始的好言相勸,

    到慢慢不能忍,連手部的動作也跟著一起不耐煩,語氣越來越急躁,勸說著斯特里。

    黃維德也是給予高階的迴應,從一開始堅定的重複我必須畫畫,到突然怒不可遏的反駁,兩人一來一往互相的默契,讓這一段精彩絕倫,讓人忍不住拍手叫好。

    黃維德和趙立新就像是兩個華山論劍的高手,彼此之間演技相互切磋,碰撞,就算沒有讀過原著的觀眾,也能從他們重量級的表演中感受到這本名著的魅力。

    這次節目的製作團隊是打造去年文化爆款節目《見字如面》的原班人馬。導演關正文采訪時也曾提到,這個節目的籌備時間,比《見字如面》的時間更長。節目的初衷是為了讓大眾閱讀迴歸經典,引發大眾自發的閱讀興趣。

    關正文導演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曾說,“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一千個人中只有一個人讀過哈姆雷特”

    我自問是願意讀書的,但也和很多人一樣每天面對做不完的工作、做不完的PPT、碼不完的字,對於讀書這件事逐漸倦怠。閒下來的時候也只是想打打遊戲、刷刷劇,談到讀書時反而無從下手,而《一本好書》出現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時代,如果可以引導大家選擇慢下來,找回閱讀的樂趣,迴歸閱讀,學會思考,可以說節目就是成功的了。

    世界再快,守住自己的初心,迷失困惑就與我無關。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位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否說說自己小時候玩的街機遊戲?一枚幣都能玩多長時間,最擅長的是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