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每次都是憋著回家大便,總是不敢在幼兒園裡大便,為什麼呢?
5
回覆列表
  • 1 # 美可親子

    孩子在幼兒園不敢大便,比較經常的原因是孩子在幼兒園不夠放鬆,心理緊張造成的,孩子不敢放鬆,通常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種可能是孩子入園時間不長,對幼兒園還不太熟悉,導致孩子的安全感還不夠,所以他沒辦法放鬆下來進行大便這樣私密的行為,對於這種,媽媽不用擔心,給孩子時間讓孩子慢慢適應就可以了;

    還有一種可能是幼兒園有可能比較嚴厲,孩子害怕給老師添麻煩,或者因為自己不會擦屁屁,害怕被嘲笑被批評等等,對於這種情況,媽媽可以在平時多觀察,看看老師對待孩子的態度,以及孩子回家談論老師的態度,平時無意模仿老師行為舉止的樣子等等,綜合來看看,幼兒園是否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先不給老師定義,說這個老師不好,而是先觀察,發現有問題,坦誠而不帶指責的和老師進行溝通,如果確實有問題,又實在溝通不了,或許可以選擇換園;

    另外一種可能是,孩子本身比較敏感,比較靦腆,不容易在家裡以外的地方拉粑粑,如果是這種,平時生活中,媽媽應該是能夠觀察到的,如果孩子天性如此,尊重孩子的天性就好了,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節奏和處理方式;

    最後就是媽媽本身是否有點焦慮,是否對幼兒園不信任,如果媽媽自己很焦慮,容易受社會上一些關於幼兒園的負面新聞的影響的話,那麼孩子是能夠感受到這種不信任感的,他也會覺得恐懼害怕,感覺到不安全,那麼不管換到哪個幼兒園,孩子的情況都不會有根本性的改善,除非媽媽改變。

    所以,當遇到這樣的問題,媽媽或許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找找原因,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找找自己的原因,先看看自己是否焦慮緊張,如何可以更加放鬆,先做好自己再去找其他人的問題,否則很容易疑鄰盜斧哦。

  • 2 # 仨個寶寶

    孩子不願在幼兒園拉大便的原因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不拉大便無外乎兩種原因,一是孩的習慣,二是孩子膽小,不敢在幼兒園拉。

    當然這兩個原因也存在,但孩子不在幼兒園拉大便的原因卻遠遠不止這兩種,它發生的因素有很多:

    01

    不適應新環境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孩子出現尿褲子、憋大便,可能是環境改變造成的情緒問題”。孩子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出現各種不適應的反應是非常正常的。

    進入新環境對孩子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他們內心會恐懼不安,當內心的安全感尚未得到建立時,他們只能用盡全力來應對新環境的挑戰,從而忽略了身體的訊號,因此白天可能沒感覺到便意,等回到家中,進入熟悉的環境中才意識到自己要大便。

    再加上,在家中大多的孩子都有自己專屬的小坐便,但幼兒園一般都是開放式或半包圍式的蹲便,孩子有的是出於陌生,有的是出於害怕(怕自己掉下去)而不敢在幼兒園大便。

    02

    心理壓力

    3歲之後的孩子已經有很強的自尊心,明白了大小便是一件非常隱私、令人害羞的事情,只願讓最親近的人照顧自己拉粑粑這件事。

    進入幼兒園後,面對不熟悉的人來幫自己擦屁屁,孩子心裡會非常不舒服。

    而且,學校不比家裡,廁所裡只有自己和媽媽,在幼兒園廁所裡會有很多小朋友,而且極有可能需要排隊拉粑粑,面對周圍眾多的陌生人,孩子無法輕鬆地拉粑粑,尤其是對有些害羞的娃那絕對是巨大的心理挑戰。

    所以,他們寧願憋到家裡,也不願在幼兒園拉粑粑。

    其實,不止是孩子,現在很多社交恐懼的成人,在他人面前估計也很難做到自在的嗯嗯。

    03

    幼兒園的教學流程所致

    大部分的幼兒園三四個老師和二三十個孩子,因為老師人手有限,所以活動都是集體性的,排隊洗手、定時喝水、集體上廁所。

    很多孩子不敢跟老師提出自己的“格外”要求,不敢在人群中發出“不同”的聲音。

    所以,再加一碗飯、想單獨上廁所諸如此類,“不一致”的要求能不提就會盡量不提。

    還有些寶寶會害怕拉粑粑時間太長而導致參加集體活動遲到;有些則是想在規定的玩耍時間內和小夥伴多玩一會兒,憋著不去拉。

    04

    對老師認同感的渴求

    如果平時家庭成員或者老師對寶寶大便表示過“嫌棄”,對幫他擦屁股這件事表示出過“厭惡”,那麼寶寶也會很敏感地捕捉到這種情緒,覺得大便是一件不被喜歡的事情。

    每個剛上幼兒園的孩子,都會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同,想把自己的正面印象留給老師。

    自然就不想讓自己的大便燻到“陌生而敬畏”的老師,不想麻煩老師給自己擦屁股。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01

    讓孩子正視大便

    讓孩子知道就像每個人都要吃飯、喝水、睡覺一樣,所有人都需要拉粑粑。粑粑是我們身體裡的廢棄物,將它排出來,我們的身體才會舒服,讓孩子明白拉粑粑是一件很正常並讓人愉快的事情。

    每個人的大便都是臭臭的,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藉助繪本是比較好的方式,孩子們都喜歡屎尿屁奶主題,每次講關於便便的的故事,我們都非常正經的聊這件事:

    比如,世界上所有的動物都大便,這是件完全光明磊落的事情,不必躲躲藏藏憋來憋去。

    \

    繪本《大家來大便》

    比如,不同動物的便便也是不一樣的,都是啥樣的呢?

    繪本《是誰嗯嗯在我頭上》

    比如,便便反應的是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健康的便便長啥樣的?

    繪本《噼裡啪啦益生菌來了》

    比如,大便形成的詳細過程,為什麼它像吃飯睡覺一樣必不可少?

    繪本《拉便便真舒服》

    比如,為什麼吃進去的的食物是香的,拉出來的大便是臭的?因為好的東西都留在了體內,廢物才被排出體外。

    繪本《我們的身體》

    總之,讓孩子明白,大便不是什麼噁心的東西,排便不是什麼不好的行為,雖然確實臭臭的不太好聞。

    只有孩子能正視大便和排便,他才能明白,當面對大便時,老師表情上的厭惡,並不是針對他,而是人們面對大便的正常反映。

    02

    幫孩子適應多種排便環境

    很多孩子不在幼兒園排便,還是因為環境的陌生、看護人的陌生。

    做到了正視大便之後,我們就可以告訴孩子:

    1、這件事並不是只有在家裡才能進行,其他的廁所也是可以噠,公廁、幼兒園,都儘量讓孩子去嘗試

    如果孩子在陌生環境或陌生人面前拉粑粑會緊張,帶孩子去公共廁所體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週末出去玩或看電影的時候,鼓勵孩子在公共廁所排便,公共廁所不僅有坐便,還有蹲便,這樣孩子可以熟悉不同種類的廁所和不同形式的如廁方式,也更有助於孩子熟悉幼兒園中的廁所和上廁所的方式。

    2、可以幫助他的不只是家人,老師一樣值得信任

    讓孩子信任老師是非常關鍵的,一定要讓孩子明白,老師在學校的角色。

    在幼兒園裡,老師會像爸爸媽媽一樣幫助他,拉粑粑的時候老師也會像媽媽一樣幫他擦屁屁,不會因為他大便就討厭他,也不會因為幫他擦屁屁就討厭他,所以完全不需要緊張。

    因此,想拉粑粑了,就要及時和老師說。

    3、不要給孩子額外的壓力

    不要每天都問「今天在幼兒園大便了嗎?」,這樣反而會讓“在幼兒園大便”這件事變成孩子的心理負擔。

    當孩子表現出不願在幼兒園上廁所時,不要上帝視角,無視孩子的心理,覺得娃是矯情,把一切說的雲淡風輕;也不要小題大做、上綱上線,覺得娃膽子太小,連大便都不敢說,上升到性格攻擊。

    娃不想拉不要強迫,但可以引導,慢慢引導比打罵逼娃會更有效果。

    當娃真的拉在褲子裡,也不要著急去評判、指責、甚至羞辱,也不要當眾簡單粗暴地處理,這都只會加重孩子大便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更加害怕大便。

    一定要給孩子吃這顆定心丸:就算拉尿在褲子裡也沒關係,你還小,有時候可能控制不好大便,我們只要換條幹淨的褲子就可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杜蘭特與湯神外,勇士隊內五內線合同到期,到時誰去誰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