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只想簡單的活著1
-
2 # 書海夜航
《尚書》是中國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檔案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著作的彙編,它儲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該書第一要旨在明仁君治民之道。春秋之世,聖王不作,暴君迭起,人民困於虐政,備受痛苦。為救危世,感化當世人君,史官作《書經》一書,希人主得堯、舜、禹、湯、文、武之道,使天下享堯、舜、禹、湯、文、武之治。其二,在明賢臣事君之道。周室東遷之後,人臣之事君,遠不如往古,亂臣殺君之事屢見不鮮。史官作《周書》,記古賢臣事君之道,以使後世取法。
雖然《尚書》是一部反映上古中國政治思想文化的書,但是其中的一些觀點對於家長的教育還是很有啟發的。下面的經典語錄可以閱讀、領悟、借鑑。
1、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譯文:花言巧語,陽奉陰違,貌似恭敬,實際上對上天輕慢不敬。
啟發:教育孩子要誠實守信,表裡如一,言行一致。否則會自食其果。
2、侮慢自賢,反道敗德。
譯文:輕慢眾人,妄自尊大;違反正道,敗壞德義。
啟發:教育孩子要文明守禮,遵守規則,順從良知。
3、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
譯文:沒有經過驗證的話不輕信,沒有徵詢過眾人意見的謀略不輕用。
啟發:教育孩子要有自己的主見,養成實事求是的作風,學會辯證地聽取眾人的意見。
4、視遠惟明,聽德惟聰。
譯文:能看到遠處,才是視覺銳利;能聽從好話,才是聽覺靈敏。
啟發:教育孩子要看問題要著眼長遠,不要鼠目寸光。要察納雅言,明辨是非。
5、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譯文:就好像把網結在綱上,才能有條理而不紊亂。
啟發:教育孩子在面對紛繁複雜的問題時,要學會理清頭緒,抓住問題的主要方面,學會彈鋼琴。
6、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譯文:玩弄人會喪失德行,玩弄物會喪失抱負。
啟發:教育孩子要立志養德。無志則人生懈怠,無德則走上歪門邪道。
7、為山九刃,功虧一簣。
譯文:譬如堆壘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還是不算完成。
啟發:教育孩子要有堅持不懈的毅力,不要淺嘗輒止,半途而廢。
《尚書》中還有很多經典的觀點,涉及到為人處事的道理,可以用於家長教育孩子,值得反覆咀嚼。
-
3 # 打漁讀書
《尚書》中大多數篇目是上古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談話記錄 ,其中包含了有關傳統教育教學的內容 , 蘊含了傳統的教育思想 , “ 學半” 、“ 教學相長” 、“ 循序漸進” 等教學思想對後世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論語 · 述而》雲 : “ 子所雅言 , 《詩》、《書》、執禮 ,皆雅言也。” 《尚書》是儒家文化最早的載體 , 作為儒家思想的主要來源和中華民族的元典 , 體現了強烈的思想性 、豐富的人文性 、鮮明的民族性 , 直到今天仍具有積極的現實性和指導性價值 。《尚書》中的一些積極的思想 , 也隨著《尚書》的傳播而深入人心 , 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具有深刻性、穩定性和潛隱性 , 在人們的心靈深處形成積澱 , 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人們的態度、觀念和行為 。
一 、傳承民族文化 , 弘揚民族精神。
《尚書》中體現的民族精神主要有: 《尚書》中周公可謂光明磊落 、公而忘私 、無私奉獻的楷模 。
1 . 無私奉獻2 . 艱苦奮鬥3 . 誠實守信4 . 憂患意識。
二 、重視自我教育 , 提高道德修養。
1. 謹言慎行。《皋陶謨》: “ 慎厥身 , 修思永 。”
2、謙卑受教。“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3 . 寬容含忍。《君陳》: “ 心有忍 , 其乃有濟 ; 有容 , 德乃大 。” 必定要有所含忍 , 才能有所成功 ; 有包容 , 德行才偉大 。
4、自強不息。
三 、豐富教學形式 ,做到寓教於樂。
教育的內容包括詩歌 、奏樂 、舞蹈 、繪畫等 。《詩經 · 鄭風 · 子衿》鄭玄注 : “ 古者教以詩樂 , 誦之 、歌之 、弦之 、舞之 。” 說明教育的形式豐富 。
四 、身教重於言教 , 重視榜樣教育。
《堯典》中記載堯是位 “ 欽明文思安安 , 允恭克讓 ,光被四表” 的人物 。這種理想化的人物對後世就有著榜樣的作用 。
五 、尊重教學成果 , 提高教師地位。
教育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 到了西周 , 中國古代教育教學水平已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 教育已成為重要的社會活動 , 教育事務是國家行政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
-
4 # 言者青青
要談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尚書》是一本什麼書?
《尚書》是中國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檔案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著作的彙編。它儲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書》 主要記錄了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傾向,是以天命觀念解釋歷史興亡,以為現實提供借鑑。
《尚書》相傳是由孔子編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後來由儒家補充進去的。
自漢代以來,《尚書》一直被視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哲學經典。既是帝王的教科書,又是貴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經大法”,在歷史上很有影響。
就文學而言,《尚書》是中國古代散文已經形成的標誌。
《尚書》裡講了100篇故事。所記載的內容特點基本是誓、命、訓、誥一類的言辭。所記文字“周誥殷盤,詰屈聱牙”,古奧迂澀,雖然也有少數文字比較形象、朗暢。
《尚書》的觀點主要是“敬德”和“重民”,主張“德治”。 東漢思想家王充總結說:治國之道,一曰養德,二曰養力,要“文武張設,德力具足”,“外以德自立,內以力自備,慕德者不戰而服,犯德者畏兵而卻”。(《論衡·非韓》)
為此,《尚書》圍繞“德治”衍生了許多觀點。大約有8種觀點。1、團結和睦,安居樂業2、“靜言庸違,象恭滔天”3、 無稽之言,勿聽勿信;4、克勤於邦,克儉於家;5、視遠惟明,聽德惟聰;6、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7、為山九仞,功虧一簣;8、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要說這八種觀點中,哪幾種對於家長的教育有所啟發的話,那麼,“團結和睦,安居樂業;無稽之言,勿聽勿信;克勤於邦,克儉於家;視遠惟明,聽德惟聰;為山九仞,功虧一簣”這幾種啟發比較大。
相比較而言,這兩種對家長們啟發更大些。一是“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這是關係到國家強弱,存亡的大事,鼓勵人們,竭盡職守,勤奮工作,提倡節約,反對浪費,對國對家都是有利的。當然在現代文明的今天,物質豐富,人們不可能無視於生活的享受,但前提是不鋪張浪費。二是“為山九仞,功虧一簣”。這個觀點是以堆山為比喻,告誡人們要修養品德,應該自強不息,做任何事,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無論對家長本人還是孩子,都是很有現實的教育意義的。
總之,《尚書》許多觀點是很實用的。對我們現在的家長具有現實教育意義,對教育孩子也有指導意義。只是《尚書》古奧迂澀,讀來吃力。不過我們可以找譯文字閱讀。
回覆列表
《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說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以我個人理解。第一個就是明確了心性修養應以集體為重心的原則。也就是說,當個人的慾望和社會公允的行為規範發生衝突的時候,應該剋制個人慾望,而選擇社會規範。也就是要教育孩子要怎麼成人。
第二個就是承認個人慾望與社會規範之間存在著衝突的一面。遵守社會公允的禮儀制度,常常需要剋制自己。克,表明了對自身慾望的抑制,也表明了自身慾望和社會規範不是完全統一的。這是就是要教育孩子要遵紀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