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
5
回覆列表
  • 1 # 經方中醫鄒洪友

    鵝口瘡,中醫列為瘡類,經雲,諸痛癢瘡皆屬心火,仲景有瀉心湯等多種瀉心火法可選。最簡單的方法,梔子搗成粉,雞蛋清和成糊狀,敷腳心可愈。

  • 2 # 崩潰了媽

    鵝口瘡(雪口病、白念菌病)是由真菌感染口腔的一種兒童常見疾病。當寶寶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能會引起鵝口瘡。

    在治療過程中,哺乳期的寶寶需要用抗菌藥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生素。哺乳期的媽媽也要注意日常飲食保持清淡,不要吃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忌菸酒。媽媽如果消化不良及時補充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在餵奶前要用溫水清洗乳暈和乳頭,而且要勤洗澡勤換內衣,每次抱寶寶時要先洗手。寶寶使用的餐具奶瓶都應進行高溫消毒。嬰兒室要注意消毒,以預防傳播。

    寶寶還要經常性地進行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上幼兒園的寶寶,用具一定要分開,不可以混用。

  • 3 # 桂花芳香77105282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兒童口腔粘膜糜爛性疾病。

    白色念珠菌存在於人體的面板粘膜中,屬條件致病菌,即在人的抵抗力下降時,例如營養不良,濫用抗菌素,激素治療時,導致菌叢失調,才會引起疾病。(包括消化道念珠菌病,女陰念珠菌病等等。)

    小孩患鵝口瘡,可見口角糜爛,口腔粘膜患處有一層白色假膜,其基底潮紅。鵝囗瘡的治療主要在外用藥及改善體質兩個方面:

    治療:

    1.用3%蘇打水嗽口,用棉枝粘蘇打水清去白色假膜;

    2.用2.%龍膽紫塗沫,日2一3次。

    3.重要的是增加營養,增強體質。營養不良得以糾正了,就不會導致病情遷延或復發。

    4.必要時到兒科治療。

    以上供參考。

  • 4 # 兒科徐媽媽

    鵝口瘡是寶寶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白色念球菌常寄生在正常人的面板、口腔、上呼吸道、腸道和婦女陰道等部位。

    主要發病原因

    1、母親在孕期患有黴菌性陰道炎,寶寶出生時透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2、媽媽的奶頭不清潔、或奶瓶奶嘴沒有及時清潔消毒,也可成為病菌的傳播源。

    3、有些媽媽沒有護理經驗,壓力過大會導致抵抗力下降,念珠菌增多或感染機率加大。

    4、寶寶在長牙期間,牙床可能有輕度脹痛感,就愛咬手指,咬玩具,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5、長期、盲目使用廣譜抗生素、類固醇藥物,造成體內菌群失調,使黴菌大量繁殖,引起鵝口瘡。

    6、寶寶喝完奶後,忽略寶寶的口腔清潔,存留在寶寶口腔內的奶汁因長時間變質導致病菌滋生。

    7、當寶寶營養不良造、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受到抑制的時候也可發病。

    鵝口瘡的症狀

    鵝口瘡可發生於口腔的任何部位,以舌、頰、軟顎、口底等處多見。粘膜散在白色斑塊,不易用棉棒或溼紗布擦掉。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受損的粘膜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蔓延至食道、支氣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

    針對發病原因做好預防和護理

    1、塗抹藥物

    由於弱鹼環境不利於黴菌生長,寶寶出現鵝口瘡時,媽媽可用2-4%蘇打水清洗寶寶患處,再用棉籤蘸些制黴菌素魚肝油混合液外塗,或用冰硼散塗在口腔患處,每日需堅持3~5次。

    2、清洗乳房和雙手

    鵝口瘡主要透過黴菌傳播,新媽媽在餵奶前應用溫開水洗乳頭,保持乳頭衛生。如為人工餵養,要注意奶瓶,奶嘴的消毒。餵奶前清洗雙手。

    3、口腔清潔

    餵奶後,新媽媽可以給寶寶喂些溫開水以清潔寶寶口腔,使黴菌不易生長和繁殖。但不要用棉芊或紗布用力去擦寶寶稚嫩的口腔粘膜。

    4、加強營養,提高免疫力。不要濫用抗生素尤其是廣譜抗生素、避免長期使用激素類和免疫抑制劑藥物。

    如果平時確實注意衛生,所用餐具都消毒乾淨,每次治療都很好的話,鵝口瘡仍然反覆。需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確診是不是有免疫缺陷。

  • 5 # 耿一針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白色念珠菌就是許多微生物中的一種,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在體弱的成年人中亦可發生。白色念珠菌在健康兒童的口腔裡也常可發現,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但並不致病。

    如何引起的感染:

    1.母親陰道有黴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透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

    3.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嬰幼兒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牙床有輕度脹痛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兒園孩子很多,有時會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

    5.長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黴菌乘虛而入。

    中醫學認為,鵝口瘡常由脾胃積熱、心火上炎、虛火上炎幾種情況所引起。

    1、脾胃積熱型口瘡症

    見唇舌或頰內齒齦及軟顎等處有黃白色、大小不等的潰爛斑點,小則12個,多則5~6個,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緣微突起,色紅,疼痛不能進食,煩躁口渴,小便赤,大便幹,舌紅、苔黃,脈數。宜用清熱解毒,通便瀉火之藥膳治療。

    藥膳一

    番茄汁:將番茄數個洗淨,用沸水浸泡,剝皮後,用潔淨紗布絞擠汁液。將番茄汁含口內,儘量多含一些時間,每日數次。番茄性微寒,味甘、酸,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作用,適用於脾胃積熱型口瘡。

    藥膳二

    藥膳三

    薄荷葉3g,殭蠶5g,連翹6g,赤芍10g,石膏10g,沒藥6g,牡丹皮6g,食鹽1匙,煎水含漱。

    2、心火上炎型口瘡

    見舌上糜爛或潰瘍,色紅疼痛,進食困難,煩躁常哭,口乾欲飲,小便短赤,舌尖赤、苔薄黃,脈數細。宜用清心洩熱之藥膳治療。

    藥膳一

    荷葉冬瓜湯:每次用鮮荷葉1塊,鮮冬瓜500g,加水煲湯,食鹽調味,飲湯食冬瓜。本藥膳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對心火上炎之口瘡有效。

    藥膳二

    竹葉燈心乳:用淡竹葉6g,燈心草1.5g先煎,取汁10ml,兌入乳汁中和勻,每日數次,不拘多少。本藥膳能清心火、利溼熱,適用於小兒鵝口瘡、小兒夜啼等症。

    藥膳三

    冰片1g,硼砂1.5g,煅石膏3g,青黛1.5g,若便秘加玄明粉0.5g,共研細末,撒於糜爛處。

    藥膳四

    板藍根50~100g,煎濃汁,塗搽患處。

    3、虛火上浮型口瘡

    見口腔潰爛,斑點較少,表面色黃白,周圍顏色淡紅,且反覆發作,神疲顴紅,虛煩口乾,舌紅、少苔,脈細數。宜用滋陰降火之藥膳治療。

    藥膳一

    冰糖銀耳羹:將銀耳10~12g洗淨後放碗內,加冷開水浸,以浸過銀耳為度,泡浸1小時左右,待銀耳發脹後揀出雜物,再加冷開水及冰糖適量,放蒸鍋內蒸熟,一頓或分頓食用,食銀耳飲汁,每日1次。

    本藥膳裡銀耳滋陰潤肺、養胃生津,冰糖和胃潤肺,可治口瘡,對虛熱型尤宜。

    藥膳二

    吳茱萸30g,碾為細末,加入蛋清適量調和為丸,如蠶豆大,敷於足底湧泉穴,隔天換藥1次。適用於小兒口腔糜爛,啼哭不安,吮乳困難者。

    平時的生活中,可以做一些預防。

    1.產婦有陰道黴菌病時應積極治療,切斷傳染途徑。

    2.嬰幼兒進食的餐具清洗乾淨後再蒸10~15分鐘。

    3.哺乳期的母親在餵奶前應用溫水清洗乳暈和乳頭;而且應經常洗澡、換內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時要先洗手。

    4.對於嬰幼兒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曬;寶寶的洗漱用具儘量和家長的分開,並定期消毒。

    5.嬰兒室應注意隔離和哺乳的消毒,以預防傳播。

    6.幼兒應經常性地進行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7.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的幼兒,用具不可混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想把你老家的什麼農產品銷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