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從《史記》中發現,秦始皇自己沒有對秦做任何國策改動,主要是聽李斯的,用嚴刑峻法奴役天下百姓,導致秦二世而亡。
9
回覆列表
  • 1 # 趙家政兒

    不要低估一個能夠打敗呂不韋和後宮的人,再者李斯原來也是呂不韋的人。 能疑人而用才是他最厲害的地方,如果不能善用人才如何稱帝,始皇可不是傀儡。 秦滅亡最大原因在於二世的無能,如果始皇不死,劉邦項羽能跳出來麼。?

  • 2 # 手機使用者23255590438

    一個國家是民族、文化、政治、經濟、地理的組合體,也是融合體!秦始皇在李斯的輔佐下,治理秦國綽綽有餘,但治理六國統一後的秦朝,勉為其難!秦國沒有做好大國治理的準備和儲備,秦朝沒有貯備好強大的統治機器,也是歷史發展的侷限性。戰國七雄在近千年的發展中,形成了各國獨立的政治形態和文化信仰,無法接受秦朝的政治統治和文化信仰,需要過程,這一點到了漢朝也沒有徹底改觀,諸侯造反時有發生。所以,不能把國家整體發展、民族融合和個體的秦始皇、李斯的能力等同分析,這樣的論點,不客觀!

  • 3 # 滄桑短笛

    一、范蠡與文種

    范蠡可謂家喻戶曉,文種恐怕就知之甚少了。然而,在歷史上,卻是范蠡隱退、文種執政。這是什麼鬼?人才的型別不同而已。

    范蠡,擅長的是計謀百變。用智慧超群、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等詞彙形容範蠡,也毫不為過。但是,以智謀論,一個智謀能用千遍萬遍嘛?一個智謀能教會民眾人人會用嘛?所謂智謀,本身就屬於出乎預料之外的範疇,既不具備大眾性、也不具備長期性。治國,能搞個規則百姓都不懂嘛?能規則一天變三次,每天不一樣嘛?所以,范蠡當謀士、軍師非常卓越,但當個治國理政的比如丞相,恐怕就會弄巧成拙了。一個聰明絕頂、計謀百變的人物,耐不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瑣碎。范蠡隱退江湖,明智的選擇。

    登場的是文種,才能恰當其用,而且很優秀。擅長大局觀、擅長長遠目標,有耐心、有韌勁,這些都是平常治國最需要的特徵。論計謀百變、文種遠遜范蠡。但文種治國,范蠡反而難以望其項背了。這,就是人才的不同。

    二、紹興師爺

    首先說明下,沒有任何鄙視、輕視紹興、師爺的意思。只是以事說事。師爺是一個職業,紹興出的師爺冠絕天下。談師爺就繞不開紹興師爺這個詞彙。

    眾所周知,只有在學生階段,才有絕對的對錯論。這道題做對了、那道題做錯了。工作後,絕大部分選擇,都是一般、蠻好、好、更好的選擇。而最難的,無疑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手心手背都是肉”。紹興師爺最牛叉的地方,就是能吧魚與熊掌、手心手背,給推論、分析的入情入理。能拿出上中下幾個辦法,各有優勢又各有犧牲。成敗得失,紹興師爺能分析的一清二楚、明明白白。

    但是再清楚、再明白,還是需要最後的定論,俗稱拍板。一如上例。紹興師爺缺的,就是拍板這一下子。不要小瞧拍板,若拍板是一件容易的事,聰明如此的紹興師爺能不會嘛?所以難拍板,往往是理性、感情、機率等等,都無法選擇的時候。拍板是大智慧。拍板也是大承擔。極端的說,一個拍板,對了雞犬升天,錯了株連九族,拍板容易嘛?

    三、懸崖勒馬與懸崖不勒馬

    在孫皓暉先生的《大秦帝國》小說中有很多金句。比如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等等。其中有一句,叫“懸崖勒馬的是將,懸崖不勒馬的是王”。將領不僅僅左右戰爭的勝負,將領還左右兵士的生死,國家的興旺。懸崖勒馬是理智的選擇,也是愛國愛民的必須。

    懸崖不勒馬,是不向傳統、習慣、慣性低頭,是在一片荊棘中找到、甚至是開闢一條唯一的生路。是“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這些,都超出了理性、選擇的範疇。能也只能用卓越、天才等等形容未知領域的詞彙來形容。而秦始皇正是王中之王,是歷史上近百位帝王中的佼佼者。致力於統一的秦國、完成統一之後的秦朝,在幾十年中誕生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創舉和奇蹟。諸如統一文字、馳道、溝渠等等,很多都是從未有過的創舉。中央集權郡縣制一舉在中國施行了2000多年,更是人類文明史上的絕對奇蹟。政治制度創新,有能跟中央集權郡縣制比擬的嗎?

    四、秦始皇與李斯

    李斯絕對有才。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秦始皇死後,李斯的種種作為,令人鄙視、令人不齒。由此可見,李斯作為一個智者,其實是有限的。夥同趙高的時候,看不到最後的結局,這就是愚蠢。李斯聰明,但是,李斯並不智慧。

    在秦始皇手下的李斯,有缺點嘛?好像沒有。秦始皇手下時的李斯,風光無限、貢獻多多。

    李斯,在秦始皇手下是國之棟樑,在胡亥手下是國之逆賊。

    這就是秦始皇。用人之長、克人之短。

    至於李斯的提議和秦始皇的主見,還用得著說嘛?

    PS:

    嚴峻苛法是一種極端弱智的罵詞。建議題主不要再用這種詞彙。

    第一,幾乎所有的酷刑,都是在人治階段發明的。第二,所謂法治,跟人治的根本不同僅僅是公開。是公開會導致嚴峻,還是公開會導致苛政法?這是腳趾頭都能想明白的問題。多一點思考,少一點人云亦云,對自己、對大家,更好。

  • 4 # 歷史哨聲

    題主提出這個問題,是對領導者角色的迷惘和認識不夠。對於一個團隊的領導,或是國家的領導,他最主要的作用知人善任並做好利益、勢力的均衡,注意各階層的利益都得到保障。如果能做到這些,那他就是一個好領導,就是賢明的國君或皇帝。

    一句話:領導,從來不去做具體工作的。提建議什麼的,都是智囊團或者臣子應該做的。領導唯一的要做的就是考慮建議對於勢力和利益、階層的影響,然後做出做還是不做的決策,或者如何中和緩衝。

    北齊皇帝高演就是題主所想要的人——他什麼事情都做了,辛辛苦苦的,但卻被大臣批評他搶了自己的工作:

    “陛下太細,天子乃更似吏。”

    上圖為廷尉之印的封泥

    因此這個題目的答案很明顯:

    1、秦始皇的皇帝角色,決定了他只能做一些宏觀決策,更多的是從整體考慮,不能如李斯一樣去做一個提議者或者執行者,決策才是秦始皇應做的本分,這也是一個優秀的領袖所應該的。

    2、秦朝一統後的很多措施,並不都是李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整個文官集團的功勳,李斯只是其中一個起著重大作用的人。郡縣制的確定、焚書令,可以確定是李斯獨力推行的。但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修建馳道直道、車同軌、規範詔制命令格式、制定隆重的皇帝儀式、以三公九卿為核心的官職體制、銷燬兵器製作12銅人、大規模移民、統一貨幣、使黔首自實田、連線六國長城等等措施,都沒有明確的資料支援,這是李斯主要的功績。就以統一文字來說,趙高也和李斯一樣寫下作為規範的文字。

    3、秦始皇確實有自己的主意。自稱始皇帝,稱呼自己的父親莊襄王為太上皇,改泰皇為皇帝等都是秦始皇自己的主意。值得注意的是,秦始皇的一世、二世稱呼,和歐洲的一世二世幾乎一模一樣。

    4、從李斯角度來說,李斯是丞相,是政策的提出者和執行者。因此很多大一統的政策和他有關,這是非常支援的。皇權和相權的關係,就是宏觀決策和微觀執行的區別。提出或執行,這或許就是為什麼我們看見很多和李斯有關的痕跡,很少看見秦始皇痕跡的原因。

    秦始皇只需要說出目標,李斯就需要規劃和執行。這也就是為什麼說李斯是第一個大一統的建立者。

    《漢書 五行志下之上》記載:

    “史記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大人長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見於臨洮。天戒若曰,勿大為夷狄之行,將受其禍。是歲始皇初並六國,反喜以為瑞,銷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

    這12個胡人之所以被秦始皇用青銅來鑄像,就是因為他們是帶來了波斯帝國大流士改革成果的波斯人。即12金人,是秦始皇對他們功績的表彰,而不是要銷燬兵器。銷燬兵器只是西漢人自己的猜度。

    秦始皇一統六國,建立大一統帝國是在公元前221年開始。

    大流士改革是在公元前552年到公元前385年進行。

    因此從時間上來說,秦始皇吸取大流士改革成果並非不可能。大流士改革確立君主專制、劃分帝國為20個行省和5大軍區、統一貨幣、修建馳道等,都和大一統措施有相同的地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比較好用的玻尿酸精華液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