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獨善其身LIFE

    每一個寫書的作者都有其獨特的思考角度,他們只是在個人的角度去表達思想,只能說書本只是作者的一種思維表達載體。

    每個人有自己的思維體系,就像一棵樹的主幹,讀書是為了充實主幹上面的分支,你還是要有一定的自己的思想。透過讀書去接觸更多領域,體會不同的內容,瞭解很多未知的知識,像是聆聽作者的訴說,最終目的是為了充實你自己。

    當然也不排除有的人讀書後會徹底改變自己的思想,世界觀和價值觀,只要它是對你有益的,對你自己有提高,有相對正確的價值觀,指導你變得更好。而不是變來變去,最後還是混亂不堪,沒有太多收穫。那樣也是無可厚非的。

    多讀書,讀好書,選書也很重要哦

    與君共勉!

  • 2 # 太極心學藍晟

    我曾在一次講課中講到:天下最危險的事情就是讀書,因為讀書會讓讀書者或多或少、或好或壞地受到書中觀點的影響。

    曾經有兩個年輕的小偷,到書店偷書(孔乙己說是:竊書,不算偷),偷完書後,兩人分開。一個偷了書,把書放到家中,從來沒有開啟書看;另一個小偷,當天晚上就開始閱讀了起來。

    幾年之後,沒有看書的小偷還是小偷;另一個看了書的小偷則變成了一名企業家,因為他當年看的書是《平凡的世界》,看後,他懂得了自我的奮鬥和為他人謀福利,因此,人生的命運完全改變。這是受到一本好書影響的例子。

    在很多年前的德國,著名作家歌德還年輕,戀愛失敗很是鬱悶,內心痛苦、糾結,甚至都想自殺,不過,他畢竟是作家,隱藏起悲傷,寫了一本中篇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這本書出版後風靡文壇,讀者眾多,不過,很多失戀的讀者,學書中男主人公失戀後自殺的情景,也自殺了。這是受到書中觀念影響的例子。

    近代著名的翻譯家林紓在不諳外文的特殊情況下,與魏翰、陳家麟等曾留學海外的才子們合作翻譯了180餘部西洋小說。他翻譯西方小說時,遇到特別極端的結尾的時候,往往不翻譯,怕對讀者產生不好的影響,特別是價值觀的方面的影響。

    並不是什麼書都值得讀。“開卷有益”這句話,要有先決條件。不要小看書中的觀念,真的會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

    經常讀童話的孩子,往往長大了孩子找白馬王子和白雪公主;經常翻閱繪本,孩子理解力就會淺顯;多讀手機上的資訊,知識就會瑣碎和碎片化;比較小的時候,讀唐詩宋詞多了,則長大了多愁善感的可能性就很大;大學理工生,日常讀科技類的書籍過多,則會思維的理性有餘而感性不足;大學文科生,閱讀文學類書籍過多,則感性有餘而理性不足;讀國學經書的多的孩子,往往明理懂事,然而如果不配合詩歌的燻修,則價值觀正而詩情不足,所以,古人往往強調詩書起教;文人讀書多了,想得就多,殺伐決斷能力就不足,古人的辦法是文人一定要練武。光讀書不練武的讀書人,被稱之為百無用處是書生。

    因此,讀書是慎之又慎的事情。如何讀書,對於孩子來說,依據本立道生、先價值觀後各類名著的原則選擇書來讀。立本——建立價值觀——“為天地立心”的教育,此階段,作為中國的學子,適合誦讀國學經典;核心的價值觀,也就是民族文化基因建立了之後,則適合依據先中國後西方,先文學後科學的次第來選擇名著來讀,有了一定基礎,再閱覽各種各樣的讀物。

    陸九淵說的更決絕,沒有開悟之前,只讀聖賢傳下來的經典;開悟之後,才可以什麼書都讀。

    我的理解是:依據中國古代對書籍的分類,先專心讀經,後經史同參;進而縱覽諸子百家和各種文集。在各種文集的閱讀階段,基本上東西方的著作都可以讀之閱之。

    當然,家長們,可以領著孩子拜一個懂得讀書次第的人為師,以師教的內容和次第來有序讀書。

  • 3 # 混沌減壓機

    首先我們要明確,這個世界非常豐富多彩,幾乎任何人、事、物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體會、評價。

    其次任何一個人,受限於自己的成長環境、學識、立場、身份、性格、喜好等外在客觀因素,對這個世界都有自己的認識,對一個人、一件事都有自己的評價。這種認識與評價是獨特的,但也是有其側重點及忽略項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也許一個人的觀點高深而深邃,但肯定對於全面的理解都會有所遺漏和偏頗。我想你提問的狹隘應該是這個意思,而不是人本身的狹隘。

    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就是講的這個道理:任何個人專著,都是個人主觀的認識及觀點的總結與呈現,於全面性、切入的多樣子而言,都會有所遺失。

    正確的做法是,同一件事多參考幾本書,多體會理解不同作者的觀點,結合自己的認知,思考後形成自己的思維。

    這樣,就不會被書本控制思維了。

  • 4 # 道世間

    因為書是人寫的,是人的經驗和心得總結,源自知識儲備。知識海洋浩瀚無際,個體無法完全掌握,經驗無法彌補知識缺漏,因此書的內容也僅是一家之言。

    由於視角和水平有差異,對同一本書,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收穫。對於能夠學以致用的讀者來說,書是營養品;對於不能學以致用的讀者來說,書就是雞肋。

    有些書甚至連雞肋都算不上,如近年來大行其道的玄幻小說,許多讀者看一次就會迷上,多看兩本就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幹正事都沒了興趣,有人還因此荒廢了學業或工作。

    可以看出,書不僅是一家之言,有一部分還會誤導讀者。如《厚黑學》這本書,受到很多人的推崇,尤其是商人和政客。他們覺得書中寫得很有道理,能指導工作如魚得水,卻不知逐漸丟了良知,最終會害了自己。

    有人會問,怎樣讀書才是正確的?我想沒有絕對答案,各人的立場和目的都不同。對於學以致用的人來說,一定要學會判斷書的價值。

    知識體系化是提升判斷能力的基礎,好比一個模組化的倉庫,裡面存有分門別類的知識,我們學到的知識儲存在倉庫裡,需要時隨時呼叫。

    比知識體系更高的是思想體系,讓知識為思想服務,知識哲學化,是讀書的至高境界。

    具備知識體系可以多讀書,具備思想體系可以讀任何的書。否則,請君慎讀書。

  • 5 # 暗香曲臨江

    對於您的提問,我可以這麼理解:

    1、書本只是作者狹隘的個人觀點,這是預設前提;

    2、由於書本只是作者狹隘的個人觀點,不能被書本影響,控制你的思維,這是預設前提得出的結論。

    第一個問題,書本可以理解為作品,只是作者狹隘的個人觀點,這個不敢苟同。

    每一部作品的誕生,都是作者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前輩的思想成果,針對某一特定問題發揮出自己主觀能動性創作出的文化產品。書本是作者創造出來的,體現了作者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和看法,體現了作者的個人觀點,這麼說是毋庸置疑的。

    有些作品,可能觀點有點狹隘,境界不太高;但要是說作品只是作者的狹隘的個人觀點,這對絕大部分拿生命來寫作、為世人創造出的優秀的精神財富的創作者說不公平,甚至有點人身攻擊。每一部作品,體現了作者對自己人生歷程的感悟和思考,有著對歷代先賢的批判和繼承,當然也擺脫不了時代、階級乃至民族的侷限性。

    牛頓說過,如果說我比別人看的遠些,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餘華也說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是在寫作和回憶裡,不僅可以無限次的重複生命,還可以選擇生存的方式。因此,閱讀和回憶無異於重活一次,可以填補生命的遺憾。回憶過去的生活, 無異於再活一次。寫作和回憶都是在敲響回憶之門,或者說都是為了再活一次。所以說,這個預設前提就是錯誤的。

    第二個問題,儘管預設前提錯誤,但不唯書本,不教條主義,堅持獨立思考,倒是可取的。讀書,不能讀死書,盡信書不如無書。魯迅的拿來主義裡說過:“一切好的東西都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外國好的東西、對中國的進步有益的東西都應該吸收,這應該是拿來主義的真實意思。”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拿來主義未嘗不可。對書本,我們不妨有選擇性的拿,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無用的糟粕、有毒的鴉片不妨棄之敝履,分文不取。

    綜上所述,我們一要對書本、對作者有敬畏之心,不要褻瀆作者的努力;二要堅持獨立思考,把讀書當做提升自己的方式,不做書本的奴隸。

  • 6 # 木林二公子

    因為書是作者思想的產物,他所能看到的畢竟有侷限,哪怕很有道理也有道理不全的地方,你看書首先要思考其中的道理,補足自己的侷限,但是不能被作者侷限了,要用開放的心態去接受別人的道理,最後總結成自己的道理,但是要明白,這還不是最終的道理,所以才能一直進步

  • 7 # Luzhanxiao

    關於書本這東西,一本好書為多數接受,一本懶書少數人接受。好書基於眾理所著,懶書則反向。書以使狹益的個人觀點者舉少,書只是看看而知吧了,實用於無用各佔一半。書改變不了命運,很多都以自欺欺人。書為生活的枝葉,輕重緩急自我把握!

  • 8 # 歧流人的書和酒

    書本是作者憑藉自己的能力記述下來的,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作家寫出來的東西也會有一些思考不到的地方。所以說,作家是作家,讀者是讀者,讀者看作者的作品仍然需要站在讀者自己的角度上看,吸收的才是屬於讀者自己的東西

  • 9 # 文奎堂主

    認為書本知識,是作者個人狹隘的觀點,影響讀者個人思維。這種說法非常不正確,反而影響讀書人的思想情緒。言下之意,不讀書反而不會受到作者的狹隘思想的囿於。大家都知道,書本知識是啟蒙人類思想的介梯。一個咿咿呀呀學語的幼童,透過第一本書的學習,從小學讀到大學,每一個課本里,都蘊藏著無數個作者寫作的思想知識結晶。這些知識結晶又蘊育著無數個知識學人。無數個知識學人再進行知識創作,形成了無數個作品的書籍出現。今天我們看到書店裡邊擺滿了無數個作者撰寫的書籍,每本書籍裡都凝聚著作者攻讀無數本書籍知識智慧的結晶,反過來又哺育了無數學人的思想。[唐]和尚宗密在《華嚴原人論》序中說:“知人者智,知己者明”。意思是說,瞭解別人,觀察社會,是透過思想智慧,洞若觀火,看的清清楚楚,但知道自己就更難了,必須上於智慧的靈明虛境看自己,才能清楚自己的長與短。認為書本知識是作者個人狹隘的觀點,只能說明“知人者智”。但沒有清楚認識到,“知己者”不“明”的錯誤認識的狹隘觀點,象加索一樣套在自己的脖子上!

  • 10 # 蜂聞言事

    我有一群過命交情的朋友,當時間允許的時候我都會叫上一兩位,陪我喝喝茶,聊聊天。

    有的時候我們會聊三國,有的時候聊水滸,有的時候我們也會學著穿越到秦朝,看看劉邦和項羽在幹什麼?天氣好的時候我們會一起仰望星空,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會一起去看一看世界各地的風景。甚至聊到佛教史上的高僧時,我們還會一起打打坐參參禪。

    有的時候我們會聊到人類的智慧從什麼地方來,我們一起看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這麼的渺小,我們也會好奇,那些犯罪分子做壞事的時候在想什麼,我們也會聊到該如何才能讓人生過得更充實,讓每個生命的生活質量更高。

    當我們的意見分歧的時候,我們會保持沉默,各自尋找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爭論的時候也會邀上另外的朋友參與其中。

    我們的關係忽近忽遠,我們牽掛彼此,但是我們絕不會給彼此造成任何負擔。

    我們信任對方,我們敢於在任何時候把自己交給彼此。

    我們經常會穿越時空的距離相約,有時候在車上,有時候在家裡,有時候在茶館,有時候在圖書館。我們可能相差上千歲,相距幾萬裡,但這些都阻止不了我們之間心與心的交流。

    我們都有缺陷,我們從不會因為觀念不同而吵架,我們也會給對方善意的影響,但我們絕不會把自己的心情和想法強加給對方。

    我這群和我有過命交情的朋友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他們都叫“書”。

  • 11 # 龔孫平

    舉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就好比書是啤酒,你可以喝很多種,但是啤酒有各種各樣的味道,你無論怎麼喝,只是感受一下別人的成果,如果喝多了,啤酒會影響你的胃,讓你胃脹想上廁所,甚至渾身不舒服,而你要做的是品嚐過以後找到自己想要的,是因為和朋友一起喝酒快樂,還是自己要建立一個啤酒品牌,再或者等等一切,你想要的開心的快樂的地方。

  • 12 # 卜居陋巷頭

    有些人站在山谷,

    但他能看到山頂;

    有些人站在深淵,

    但他的心能比天。

    你或許常常站在他身邊,

    你不要以為他與你一樣。

    神仙下凡會幻化成老農,

    天使降臨或以駘者面世。

    高高在上且囂囂嘵嘵者,

    則必定不是聖人賢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根據我們當下生活水平,你如何對待剛裝修房子的空氣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