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碧水青山0

    寫作業時聽歌,這習慣肯定不可取!

    還有眼睛可以看電視,還有嘴巴吃瓜子,還有腿子,可以隨著節奏搖擺抖動等等。

    當然,還只是一個孩子,不能太苛刻,能做到一心二用就已經不錯了,不能要求他同時做太多。

    自己快快樂樂寫作業就行了,至於效果嘛,就當助人為樂,捨己為人,讓別人輕輕鬆鬆進步!

  • 2 # 然規成長

    可能是我教的低年級孩子吧,寫作業聽歌這個問題我更偏向於不可取。

    現在的小學生無論是上課還是寫作業,包括做遊戲的時候,對一切外來的聲音都很感興趣。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很可能被音樂聲吸引跑的。

    很多人認為給孩子放舒緩的音樂有助於孩子的心情,那是在沒事的時候,試想一下,本來孩子就不想寫作業,遇到難題正在作難的時候,這時聽音樂對孩子來說是件非常輕鬆的時候,有輕鬆的事情可以去做,誰還會去做難的事情啊。

    其實我也是這樣的,備課的時候、批改作業的時候,我也喜歡在安靜的狀態下去做,不喜歡吵吵鬧鬧的環境中做事。

    所以說,我不建議邊聽邊寫作業。

  • 3 # 荷水清圓

    肯定不可取。

    聽歌可以舒緩心情,可以放鬆心態,可以緩解疲勞,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提升性情。但有個最起碼的前提,那就是在單純的幹一件事的情況下,為就是說,它適合於放鬆,並不適合於在集中思考的時候。

    做作業是一件高度集中的事情,需要孩子在極度安靜的情況下完成,如果這個時候聽歌,容易分散思緒,造成思維不集中,作業質量不會太高。

    特別是在完成數學等理科類的作業時,更需要靜心安神。因為這些學科需要高度的邏輯思維,需要前後步驟的緊密關聯,需要過程與過程之間的層層推導。這時候,如有音樂介入,很可能就會使得解題計劃被打破,如果要重新建立,那又得費一番功夫。

    家長要特別注意,不要讓孩子在小的時候,就養成這種習慣,到時候習慣成自然,後來要改也就困難重重。

  • 4 # 淺淺的教育

    不少答主認為寫作業聽音樂不可取,但我認為寫作業時聽歌,反而會緩解孩子寫作業時的壓力,有利於孩子寫作業。

    聽音樂的好處:

    1. 聽音樂可以讓身體放鬆,緩解孩子的學習壓力。

    2. 聽音樂可以緩解心情,讓憂鬱苦悶的心情得以釋放,能快速融入到寫作業的狀態裡。

    3. 聽音樂可以提高創造力,讓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能夠發揮得更好。

    以上不是我誇誇其談,是有科學依據的。在寫作業時聽歌,真的可以提高孩子的作業水平。況且你家的孩子對音樂有一定的愛好,作為家長應該支援孩子對音樂的追求和愛好。

    有專家表示:音樂對人的腦波、神經感應。心跳等產生某些作用。所以我認為寫作業的時候聽歌,會提升寫作業的水準和緩解做作業的壓力。

    常見的案例:

    去圖書館、書店看書,圖書館會放一些柔和的音樂,來提升人們閱讀的興趣。一些大型的商場或者是店鋪也會放音樂,來緩解人們的壓力。可見音樂的魅力及英雄力是很大的。

    寫作業時聽歌可以,但最好不要聽一些刺激的歌曲。

    例如:DJ型別的歌曲。在寫作業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的跟著節奏來搖頭晃腦,那樣不僅影響寫作業,而且還會養成不良習慣。

  • 5 # 心理師慧慧

    寫作業聽音樂,我認為看情況而定:

    一、看學習效果

    聽音樂本身是有放鬆效果的,如果聽音樂讓孩子不能集中精力寫作業或學習,那就跟孩子溝通寫完作業再聽音樂!有的孩子就喜歡邊聽音樂邊學習,要看最終的學習效果咋樣?有利就可取,在家裡又不是學校,不用太較真兒!

    二、有助於學習

    如果聽音樂能讓孩子靜心投入學習,何樂而不為?建議聽:

    1.輕音樂

    2.最好是沒歌詞兒的

    3.最好是聽不懂的

  • 6 # 沒你學不會的

    對於小學生來說,寫作業最好不要聽音樂,因為他們還沒有養成一定的好習慣,自控能力不好,最好在寫完作業聽,這樣不僅能放鬆身心,而且有助於睡眠

  • 7 # 大粹老師

    我現在是一名中學老師。我以我曾經是學生的經歷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有時候老師會有一種作業,叫書法單頁。寫書法的時候,我喜歡放上輕柔的舒緩的音樂。一邊寫一邊來放鬆心情,感受一筆一畫的靈動。這當然是在我比較閒暇的時候才這樣。

    而在大多數時候,我是希望寫完作業之後能夠出去玩,所以,寫作業不放音樂。

    工作之後,我瞭解了許多關於時間管理的知識。時間管理有一個重要的理念:一次只做一件事。所以我現在覺得寫作業還是不放音樂為好。

  • 8 # 劍客談教育

    寫作業時聽歌,這種習慣可取嗎?從我孩子的經歷來看,這種習慣不可取。

    我孩子從小對音樂敏感,什麼歌都是聽一遍會哼,聽兩遍會唱。加上他又學了幾年小提琴,彈了幾年吉他,唱歌音準很準。天生一副好嗓子,中國的、外國的,但凡他聽過的歌都會唱。普通話、粵語、英文歌都唱得有模有樣,甚至德語、日語歌也能模仿一二。有時候,我很納悶,這些歌他都是在哪裡學會的呢?

    小學五年級之前,孩子做作業很快,鮮有晚飯前還沒完成的情況。每天放學回家,首先做作業,三下五除二搞定。然後,就是各種玩。五年級之後,換了語文老師,淨讓他們抄課文,還三遍起步,把他搞得慘兮兮的,每天緊趕慢趕,不到晚上九點也抄不完。抄完了就得上床睡覺了,連心愛的動畫片也沒工夫看,悶悶不樂的,沒聽他做作業的時候哼歌。但就是這樣,他的成績一直在年級名列前茅,十名以內。

    初中之後,課程多了,作業量也大了,每天晚上至少要做到十點才能做完。這時候,他開始邊做作業邊哼歌。我觀察了幾回,他哼歌的時候,做題速度倒是沒什麼明顯變化,但正確率有所下降。我跟他說了,他不出聲,我知道他是用沉默對抗我呢。後來,做作業,他不哼歌,但我看他筆在手中的節奏感,知道他仍然是在心裡唱歌,只不過嘴上不發出聲音了。

    高中時候,他成人意識爆發,直接提要求了。每天做作業都找我要手機,邊放歌邊跟唱邊做題。我說這樣不好,他說他就喜歡這樣,要不然一題都做不出來。只能遷就他。

    為了讓他明白做作業時聽歌、唱歌的壞處,我有意找了些腦科學、高效學習的文章,他很快看完,依然故我。

    整個高中階段,他效率最高的時候在高一期末,大概用了十天左右的時間,從年級一百一十名一下幹到了十八名!那十天,他完全進入了“心流”狀態,一個人在房間裡複習,心無旁騖,注意力高度集中。每天一坐下來,就是兩三個小時不動彈,連我坐在他身後都忘了。

    這種狀態在中考前準備自主招生時,出現過一次。他默默地學習,唱歌啥的都不幹了。果然,效果極好,成功躋身全縣前三十,進了一中實驗班。

    高中平時做作業,聽歌哼歌時,快活倒是快活,可是理解膚淺,記憶短暫。當時似乎懂了,一到考試就原形畢露。我提醒他,每次做題做到忽然停口不唱,就是找到了狀態。可他不聽,也有點積習難改,只好由他去了。

    仔細想想,還是我對他太鬆懈了。如果早一點堅決干預,他後來腦子裡也不會天人交戰,亂作一團。

    聽音樂,尤其是帶歌詞的流行歌曲,容易把人的注意力從手中的事上吸收到歌曲當中去,因為好的旋律本就由心而發,易引起心的共鳴。更何況,做作業(學習)是件讓反人性的事情,人在其間會感覺到吃力和辛苦。本來,抵禦這種痛苦就要奪去一部分大腦的專注力資源,現在再來一種誘惑源,誘使大腦去享受,去品嚐快樂,說真的,意志不堅定的,很快就會繳械投降。

    腦科學也指出,大腦在同一時間處理一件事情最高效,那些在不同的任務之間頻繁切換的,累而無功。學神為什麼能?因為特別專注,隨時進入心流狀態,幹好最重要的事。學渣為什麼不能?因為總是分心,不能專注。

    所以,我建議不要邊聽歌邊做作業。可以在作業前後稍微聽一聽,最好是純音樂、舒緩的那種,目的是讓大腦得到休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宏基膝上型電腦w8改w7怎麼改急急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