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上善若水W

    說到劉邦和項羽,大家都會說,他們兩個的關係是死對頭,“楚漢相爭”,說的就是他們倆的事情。項羽最後在同劉邦的垓下之戰中戰敗,走投無路,自刎於烏江。劉邦素來就把項羽當作自己最大的敵人,只有打敗了他,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天下。劉邦,是漢高祖,是漢朝的開山鼻祖;項羽,是西楚霸王,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戰士,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陳勝、吳廣發動農民起義以後,各地的百姓紛紛殺了官吏,響應起義。沒有多久,農民起義的風暴席捲了大半個中國。 陳勝派兵遣將分頭去接應各地起義,他們節節勝利,佔領了大批地方。但是因為戰線長,號令不統一,有的地方被六國舊貴族佔了去。起義不到三個月,趙、齊、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著恢復六國的旗號,自立為王。

      陳勝派出周文率領的起義軍向西進攻,很快攻進關中(指函谷關以西地區),逼近秦朝都城咸陽。秦二世驚慌失措,趕快派大將章邯把在驪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隸放了出來,編成一支軍隊,向起義軍反撲。原來的六國貴族各自佔據自己的地盤,誰也不去支援起義軍。周文的起義軍孤軍作戰,終於失敗。吳廣在滎陽被部下殺死。起義後的第六個月,陳勝在撤退的路上被叛徒殺害了。

      陳勝、吳廣雖然死了,可是由他們點燃起來的反抗秦朝的那把火正在到處燃燒。在南方的會稽郡(治所在今江蘇蘇州),聲勢更大。在會稽郡起兵的是項梁和他的侄兒項羽。項梁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兒子。楚國被奏國大將王翦攻滅的時候,項燕兵敗自殺。項梁老想恢復楚國。他的侄兒項羽身材魁梧,又挺聰明,項梁親自教他念書識字。可是項羽才學了幾天,就不願學下去。項梁又教他學劍,項羽學了一陣子,也扔下了。

      項梁很生氣,可項羽滿不在乎地說:“唸書識字有什麼用處?學會了,不過記記自己的名字;劍學好了,也只能跟幾個人對殺,沒什麼了不起。要學,就要學打大仗的本領。”項梁聽他的口氣不小,就把祖傳的兵書拿出來,給他學。項羽一聽就懂,可是略略懂得個大意,又不肯深入鑽下去了。項梁本是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因為跟人結了冤仇,避到會稽郡吳中來。吳中的年青人見他能文能武,都很佩服他,把他當老大哥看待。項梁也教他們學兵法,練本領。

      這回兒,他們聽到陳勝起義,覺得是個好機會,就殺了會稽郡守,佔領了會稽郡。不到幾天,拉起了一支八千人的隊伍。因為這支隊伍裡大都是當地的青年,所以稱為“子弟兵”項梁、項羽帶著八千子弟兵渡過江,很快打下了廣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蘇揚州市),接著又渡過淮河,繼續進軍。一路上又有各地方的起義隊伍來投奔項梁,和他們聯合起來。第二年,有一支一百多人的隊伍,由劉邦帶領,來投靠項梁。

      劉邦本來是沛縣(今江蘇沛縣)人,在秦朝統治下,做過一名亭長(秦朝十里是一亭,亭長是管理十里以內的小官)。有一次,上司要他押送一批民伕到驪山去做苦工。他們一天天趕路,每天總有幾個民伕開小差逃走,劉邦要管也管不住。但是這樣下去,到了驪山也不好交差。

      有一天,他和民伕們一起坐在地上休息。他對大家說:“你們到驪山去做苦工,不是累死也是被打死;就算不死,也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回鄉。我現在把你們放了,你們自己去找活路吧!”民伕們感激得直流眼淚,說:“那您怎麼辦呢?”劉邦說:“反正我也不能回去,逃到哪兒是哪兒。”當時,就有十幾個民伕情願跟著他一起找活路。劉邦同十幾個民伕逃到芒碭山躲了起來。過了幾天,聚集了一百多人。

      沛縣縣裡的文書蕭何和監獄官曹參知道劉邦是個好漢,很同情他,暗暗地跟他們來往。趕到陳勝打下了陳縣,蕭何和沛縣城裡的百姓殺了縣官,派人到芒碭山把劉邦接了回來,請他當沛縣的首領。大家稱他沛公。劉邦在沛縣起兵以後,又招集了兩三千人,攻佔了自己的家鄉豐鄉。

      接著他帶了一部分隊伍攻打別的縣城,不料留在豐鄉的部下叛變。劉邦得到這個訊息,要回去攻打豐鄉,可是自己的兵力不足,只好往別處去借兵。他到了留城(今江蘇沛縣東南),正好張良也帶著一百多人想投奔起義軍。兩人遇在一起,很談得來。他們一商量,覺得附近的起義隊伍中,只有項梁聲勢最大,決定去投奔項梁。

      項梁見劉邦也是一個人才,就撥給他人馬,幫助他收回豐鄉。從此,劉邦、張良都成了項梁的部下。陳勝、吳廣等主要起義領袖死了以後,由於各地起義的領導權都落在舊六國貴族手裡,彼此爭奪地盤,鬧得四分五裂。秦國的大將章邯、李由,想趁機會把起義軍一個個擊破。

      在這個緊要關頭,項梁在薛城召開了會議,決心把起義軍整頓一下。為了擴大號召,項梁聽了謀士范增的意見,把流落在民間的楚懷王的孫子(名叫心)找了來,立為楚王。因為楚華人對當年楚懷王受騙死在秦國,一直為他抱不平。為了提高號召力,大家把他的孫子仍稱作楚懷王。

    劉邦與他有八拜之交,昔年也曾多次在戰場上支援過他。雖然他知道劉邦已然有了稱王的野心,但絕不能因為懷疑就妄下“誅心之論”。他明白的知道,當時的天下,各地仍然有各地的勢力,他所能掌控的無非就是屬下的那些項家軍。而劉邦原本也屬於楚國的勢力,此時如果他們彼此相鬥,最有可能得利的還是其他的諸侯。所以,對於劉邦,他只能加強防範,而不能直接殺掉,更不能用宴會暗殺的卑鄙手段殺掉。鴻門宴對劉邦的威懾已經達到了他的目的,憑他的本事,也沒必要將劉邦非得殺掉,反而成就了對方的名聲。

    所以,項羽沒有殺掉劉邦,並非是什麼婦人之仁。而是出於掌控天下的深層考慮。也正是基於此,才使他順利成為真正的霸王,控制了整個天下的格局,並將劉邦困在了巴蜀之地。從這點來看,他絕對是一個具有大智慧的真英雄。

    劉邦對於人們比向羽更善良,他被大量的人才所包圍,如蕭何,韓信,張良等。這些人文可以治理國家,吳能敵人的垮臺在劉邦迪的建立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項羽一直是自給自足的,不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這是他在劉邦手中輸球的主要原因。

  • 2 # 小劉解讀

    項羽和劉邦的關係一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親密”的戰友。

    劉邦在最初起兵反秦,遭遇了打擊挫折後,為了避免“被吞併”,投靠了項梁這個大集團。劉邦和當時的項羽就是項梁的侄子曾經“並肩作戰”。在閒暇無事的時候,也曾經“花前月下”,把酒言歡;也曾經喝酒喝大了,牛皮吹上天……所以,廣武對峙時,劉邦的一番話令項羽打消了烹煮劉太公的想法:你我曾經是兄弟,我老爹就是你老爹,今天你想煮了你爹,那麼好,煮熟了別忘了分給我一碗肉!

    第二,相互“猜忌”階段。

    劉邦和項羽履行“懷王之約”,分兵西進。劉邦的“活兒”比較輕鬆順利,直接西進;項羽的“活兒”比較繁重,先救援趙國,然後回頭向西。而救援趙國就必須與當時秦國的“主力”章邯軍團和王離的長城軍團正面交鋒。項羽心想:老大哥劉邦肯定會等著我一起進入咸陽的。誰知劉邦不但直接進入了咸陽,還派兵駐守函谷關,不讓項羽進入。接下來的“鴻門宴”,成了劉邦與項羽鬥智鬥勇的專屬名詞。最後劉邦迫於項羽的壓力,受封漢王。

    第三,徹底決裂。

    劉邦迫於項羽壓力,受封漢王。漢王和“懷王之約”中的“關中王”在領土上差的遠了,所以劉邦很生氣。在項羽把秦國的財寶美女“打包”到彭城之後,劉邦爆發了。打出旗號“分贓不均”,號召各地心裡不平衡的諸侯王反抗項羽,楚漢之爭拉開序幕……

  • 3 # 使用者1144933595662

    項羽有稱霸一方的才幹,也有一統天下的實力,可惜沒有坐擁天下的磅礴氣概!

    他能和劉邦成為朋友,拜把子成為兄弟一是因為他們當時都是秦王朝下的流寇和反抗者;二是因為項羽需要劉邦這樣的小民起義的支援,前有陳勝吳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號召,讓他看到了草根民眾的號召力不比他這位落魄貴族的號召力小!

    從這兩點上可以看出,劉邦是值得項羽扶持的,因為今後的反秦鬥爭中,劉邦這樣的農民起義者還是有價值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一次坐飛機,什麼東西不能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