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溫房網
-
2 # 峰燭影片
成本低
城市管理鬆散
世界上大量的低中端商品在此銷售
宜居? 指不太費力氣的生活嗎?
-
3 # 君君事業一靠幹二靠創
吸引人的無非幾點。第一是環境的優美,空氣質量優,沒有環境汙染;第二是消費水平不高,消費成本比較低;第三是城市建設和管理比較人性化,適合人們居住;第四是社會保障比較健全,工作壓力不大。
-
4 # 世事參贊
溫哥華是加拿大的一個城市,加拿大位於北美洲,是個移民國家,國土面積大,人口較少。為了吸引世界各地移民,政府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溫哥華環境秀麗,城市規劃完善。是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溫哥華四季溫度溼潤,空氣清鮮。遊覽公園.生態公園.地質公園等環境優美。北部靠緊美國。居住旅行便捷。各國移民大都把它當成去向地。
-
5 # 加拿大留學移民小貼士
溫哥華連續多年被評為世界前五最宜居都市,在這裡,雪山,大海,森林,湖泊,都市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由於氣候極好,夏天涼爽,冬天溫暖,來自世界的富人扎堆,溫哥華成為了北美平均房價第二高的地方,僅次於舊金山的矽谷。同時由於收入跟房價比例差異較大,溫哥華也是世界房價最難負擔的城市第二名,僅次於香港。本文從大家廣泛關注的房產方面講述下溫哥華。
照理說如果一個城市收入相對低,房價久而久之會回落的,但是溫哥華房價仍然多年居高不下,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大量國內以及印度,伊朗,中東等國家過來的富豪新移民,他們來這裡往往就是已經退休的或者半退休的狀態的, 所以報稅賬面上每年收入較低,但是資產卻頗豐。
溫哥華downtown高層
這裡的城市結構與中國不同,downtown是城市的中心,高樓大廈,高層公寓,高階商場只有再這裡才能看到,當然大溫地區下面還有不少衛星城,每個衛星城也有屬於自己的小downtown。 這裡的房產以獨立屋,聯排為主,downtown或者城市次中心才能看到中國常見的高層公寓。與華人喜歡住在市中心的思想不同的是, 這裡的人更願意住在郊外。由於高度城市化以及免費便捷的高速公路體系,這裡農村城市差異不大,農村城市化,城市農村化。所以只有未婚的年輕人普遍願意租住在公共交通發達, 地鐵便利的市中心的高層,成家後尤其有了孩子後,大部分都會搬到城市的郊區也就是衛星城購置有前後院的house安居樂業。這一點從之前火遍全球的美國情景喜劇friends我們也能清晰看出,第一季開始,3男3女共同租住在紐約曼哈頓的公寓裡,工作,交友,娛樂,好不快活。第9季第10季,一個個一對對開始依依不捨地搬離昔日溫馨並充滿回憶的小公寓,開始生孩子養娃過上正常的美國中產生活。孩子在此無憂無慮的快樂成長,接受教育直到考取大學,開始工作才搬離家裡。
典型的溫市風格house
這裡的house大小方面通常會有兩個指標,比如說某某房子地大10000尺,房子4000尺,1平方米=10.76平方尺,所以也就是說這個房子前後花園加房子總共1000平左右,建築面積400平左右。這裡的house,公寓都沒有所謂的公攤面積,拿在中國較為普遍的共管物業公寓或者聯排來對比,這裡的車庫,陽臺,小花園,屋頂露臺等都不能計入實際面積。我目前生活的區域算是大溫地區價效比較高的,平均來講,600平土地,400平建築面積的house也只有150萬加幣左右,按照目前匯率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是750萬左右,相比起北上廣深 5-8萬一平的均價,還是親民很多,如果再對比人居環境,生活品質的話,這裡價效比毫無疑問會完勝國內一線城市。不過由於華人的大量湧入,大量購買本地物業,造成溫哥華房價飆漲20年,本地年輕人人苦不堪言,不斷向政府施壓,致使目前溫哥華海外買家需要支付20%的海外稅以及最近兩年NDP省政府剛出臺的空置投機稅,此舉加上本地銀行收緊貸款以及中國政府收緊國外匯款,嚴防資金外流的政策,最近的溫哥華房地產總算降溫了,銷量和價格都有不小的鬆動。本地的地產行業從業人民,房產剛需人群,投資人群無一不在緊密關注著這裡房市的後續走向。有人繼續唱衰,有人呼籲目前已經到了抄底時刻。觀點各異,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話又說回來,正是由於最近15年海外買家,以及新移民的湧入,才托起了溫哥華的經濟,也使得BC省政府成為全加拿大經濟增長率最高,失業率最低的省份,房地產業當仁不讓的成為BC省最大經濟推動力。不過20%海外稅的出現,也間接的造成了筆者從事的移民行業的火爆,比如說一個華人想買溫哥華一套100萬加幣的房產,由於海外稅的存在,他需要支付120萬,而且後續賣房的時候還有諸多投機稅款,自己和子女也享受不到任何加拿大的福利,這個時候一個人其實很容易想通只要拿出多出的20萬加幣左右的差額,辦理身份,拿到BC省提名的那一刻便無需支付20%的海外稅,況且全家醫療和小孩教育從此無需操心,再加上孩子從拿到身份起一直可以領到18歲的牛奶金(最高一個孩子每月750加幣左右),可謂移民辦理的穩賺不賠。
下面講下華人最喜歡聊起的學區房,加拿大的小學數量相對其人口可謂非常之多,分佈的非常分散,很多house,townhouse區域也都會沿著學校而修建,所以大部分家庭距離學校通常只有0.5-3公里,可謂相當方便,很多家庭甚至可以步行上下學,加拿大也有的所謂的學區房,根據房產位置劃分學校,但是住在學區房並不意味著你必須擁有此處房產,有租約,甚至只是租了house裡面的一間房屋憑租約,都可以在此校讀書。學校周邊房產錯落有致, 有適合年輕家庭小型townhouse,中小house,也有建在僻靜處的幽深大宅。加拿大的公校教育完全隸屬於政府,每年省政府會將所有公校根據各種指標打出平均分數和大溫地區排名,但是公校的教師和校長卻會根據上級安排,在公校間來回調動。 所以這樣一想,其實每個學校間也沒有太大的差異。不過如果從投資角度考慮,買在著名學校周邊的房產永遠沒錯,既保值又易賣且易租。
在我看來,本地的老年人(baby boomer一代)是最幸福的群體,他們是二戰結束後出生的一代人,小時候社會蒸蒸日上,經濟發展,住在爸媽的大房子,快樂成長;長大後,努力工作,隨便一個小藍領,小白領的收入就能貸款買個大house,提前享受生活;退休了,把昔日50萬買的房子350萬,450萬加幣賣給新移民。揣著幾百萬存入銀行,從此再也不問人間事,相對年輕點的帶著老婆周遊世界,錦衣玉食,年齡大點的住進高檔老年公寓,臨走的一刻留一部分給孩子,一部分捐獻給教會或者慈善事業。真可謂人生贏家,一生過的圓圓滿滿。
當然總有些老人是想不開的,眾所周知,溫哥華西區是本地著名豪宅區,總有些白人大爺大媽打著橫幅,上街遊行,抗議無力支付日漸增長的房產稅。原來他們幾十年前購買的房產只有幾萬或者幾十萬加幣,如今一幢幢house政府估值都是幾百萬加幣, 由於這裡房產稅是根據每年的政府評估價而繳納,他們就開始叫苦連天,守著大幾百萬的家產向政府哀嚎彷彿自己是人間最痛苦的人。此舉當然遭到本地年輕人,和周圍新移民鄰居的不齒,年輕白人拿著一個月幾千的check,新移民一個月揹著1萬多加幣的貸款,默默地看著大爺大媽們氣勢洶洶的上街遊行。很多人看到這裡第一反應肯定是:為何不賣掉房子呀?揣著幾百萬,搬到BC東部腹地或者溫哥華島上幾十萬買個高檔公寓安享晚年多好呢?老人們的回答是:這個房子是他們一生的所有,在這裡有他們甚至是他們兒孫所有珍貴的回憶,這個房子是跟他們無法分割的,也是無法用錢來衡量的。
回覆列表
在十個來自中國內地的移民中,有七個都選擇了溫哥華,從此可以看出溫哥華吸引了大量中國移民。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溫哥華這座城市優美,自然風景秀麗,空氣好節奏慢,適宜人類居住,其次之前的移民政策也比較寬鬆,大多數華人喜歡把家安在這裡是因為生活便利,不用說英語也不用強迫自己融入當地社會也能生活的很好,衣食住行上都跟國內差別不大。加拿大也是一座移民國家,多元的文化政策,開放的社會環境,使得各個種族都能在這裡生活的很好,受到公平待遇。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移民選擇定居在溫哥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