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昊童說歷史
-
2 # 子龍威武
中國曆代皇帝,真正施行仁政,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不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而是宋仁宗,非常親民的好皇帝。
宋仁宗趙禎,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42年。
宋仁宗的仁,是歷代皇帝不可比擬的。
他對下人非常仁慈。一天,宋仁宗在後花園散步,過了很長時間,手下發現他頻頻回頭張望,卻什麼也不說。
回到宮裡,他急切地說:“好渴,快幫我端水來。”
宮女很奇怪:“陛下為什麼不在外面喝水,而讓自己渴了這麼久呢?”
宋仁宗說:“我回頭找了多次,沒看見掌管茶水的當值宮女,又不方便問,怕讓她在烈日下多跑一趟,還要受到責罰。”
有一次用膳,他吃到沙子,牙齒很痛,急忙吐出來。他小聲對身邊的侍女說:“千萬別聲張,否則是死罪呀。”
他對自然非常敬畏。有一天早上,宋仁宗起床以後說:“昨天晚上批奏摺很餓,特別想吃烤羊肉。”
侍臣問:“為什麼不讓人做了送來?”
宋仁宗說:“每次宮裡有什麼需要,坊間便以為成為定規,紛紛製作。我擔心我吃烤羊肉以後,老百姓會夜夜宰羊,長此以往必然會暴斂天物,我怎麼能不忍一時之飢,而開啟無窮殺戮呢?”
他對百姓非常仁愛。宋朝一直實行宵禁制度,天黑以後不允許人們出門,老百姓非常不方便。
宋仁宗體察民情,取消了宵禁制度,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坊市合一,形成了夜市和早市。為了安全,他又在市內設立了消防隊和觀景樓臺,整治城市私搭亂建現象,讓城市變得充滿活力,欣欣向榮。
有一年汴梁城發生地震,之後瘟疫流行,老百姓缺醫少藥,苦不堪言。
宋仁宗手裡有一把通天犀角,非常珍貴。他毫不猶豫地拿出來,讓御醫磨成粉送給百姓分服。
有大臣不解地問:“皇上這麼珍貴的寶物,那些賤民怎麼配得上呢?”
宋仁宗說:“朕的子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我留著這對犀角像寶貝一樣供著有什麼用呢?還不如拿出來救他們的性命。”
他對言論非常寬容。四川一個舉人給成都知府寫了一首詩:“把斷劍門燒棧道,西川別是一乾坤”。
意思是隻要守住劍門關,用火燒掉入川必經棧道,西川就能割據一方。這明顯是一首鼓吹獨立造反的反詩,如果在清朝肯定要興文字獄,將這個舉人株連九族。
知府看了大怒,馬上將舉人捆綁進京,讓宋仁宗處置。
宋仁宗看了詩以後哈哈大笑說:“這不過是老秀才急於求官而做出的荒唐事,不足以治罪。可安排他去偏遠小郡,出任司戶參軍一職。”不僅沒有治罪,還給他封了一個小官。
1057年,蘇轍與哥哥蘇軾同登進士科,年輕氣盛的蘇轍在試卷裡寫道:“我在路上聽人說,宮中美女數以千計,皇上終日歌舞飲酒,紙醉金迷,既不關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們商量治國安邦的大計。”
這如果在康乾盛世,蘇轍一家早被滅族了。
他對大臣非常仁厚。在宋仁宗時代,由於他舉賢任能,湧現出一大批名臣。如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包拯、蘇軾、富弼、韓琦、狄青、文彥博、呂夷簡、龐籍、呂公著、呂公弼、韓維、韓絳、韓縝、張方平等。
有一次,宋仁宗最寵愛的張貴妃提出想讓她的叔父當宣徽史,宋仁宗答應了。沒想到包拯堅決反對皇帝這種任人唯親行為,吐沫星子濺了宋仁宗一臉,宋仁宗只好無奈地用手拂去。
回到後宮,宋仁宗沒好氣地對張貴妃說:“你只知道要宣徽史,宣徽史,你不知道包拯是御史嗎?”
宋仁宗13歲繼位,因為年少,便由劉太后垂簾聽政。太常博士程琳為了巴結劉太后,竟讓她效仿武則天,廢除少帝,取而代之。被劉太后嚴詞拒絕。
宋仁宗親政後,有人據此彈劾程琳,宋仁宗一笑置之,說程琳不過是為了向太后表達忠心罷了。不僅如此,他還認為程琳“有才器,能斷大事”,連連提拔重任為三司使、吏部侍郎、參知政事,不計前嫌。
這位劉太后便是“狸貓換太子”的那個太后,宋仁宗對她沒有追究,最後仍然以最高的規格,以孝子禮儀送走了劉太后。
宋仁宗也以仁政治理國家,頒佈了很多惠民政策,讓百姓休養生息,鼓勵發展生產。我們國家的四大發明,有三大發明活字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就誕生在宋仁宗時期。
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佔了六家。這六家都處於宋仁宗時代。
宋仁宗在位之時從未打仗,因為他十分厭惡戰爭,認為戰爭會給國家和百姓帶來巨大傷害。他每年都會給周邊國家一些金錢支援,以換取和平。
公元1063年,54歲的宋仁宗去世,百姓痛哭了三天三夜,舉國哀悼。連北宋的鄰國遼國的人民都跟著落淚,皇帝耶律洪基也痛哭不已,只說了一句:“四十二年不識兵戈矣。”
耶律洪基還專門為宋仁宗建造了衣冠冢,悼念這位明君。
比起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宋仁宗不知道好上千百倍,是古代難得的仁愛之君。
-
3 # 萬曆
隋煬帝可稱一位雄主,儘管他是亡國之君。文帝在位時,消滅偏安南方的陳朝,完成統一大業。他躬行儉樸、唯才是舉、寬簡刑法,在經濟方面尤有建樹,社會呈現繁榮景象,是為開皇之治。
煬帝即位後,以“大業”作為年號,從此可以看出煬帝是想轟轟烈烈地幹一番大業。經濟方面,他下令修建大運河,使南方的糧食得以輸往北方,緩解北方人口巨增而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更為後世南北經濟交流發展奠定基礎。政治上,他改革官制,頒《大業律》,對文帝末年一些嚴酷的法律進行了改革。遷都洛陽,亦是政治、經濟形勢決定的。軍事上,他出兵消滅吐谷渾,使隋朝得以重新控制河西走廊。征討契丹突厥,對其造成一定程度的打擊。征討流求等對外戰爭使得隋朝的疆域不斷擴大。但是,自三國後期以來,遼東被崛起的高句麗佔據,中原受到其嚴重威脅,於是煬帝出兵欲將其攻滅。三次高句麗戰爭,隋朝並未取得勝利,併為此損失慘重,國力終被拖垮。
煬帝之“大業”,為唐朝所繼承,非昏誤,實為操之過急,以致國力耗盡。但我認為他並不該“煬”,而為“明”。
回覆列表
要說從秦朝到清朝最喜歡誰,對於我來說想都不用想,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始皇帝陛下!
原因也很簡單
第一,沒有始皇帝就沒有現在的中國,我們出個省甚至出個市都得辦簽證,你說麻煩不麻煩。
第二,始皇帝橫掃八荒,一同六合,完全可以效仿周朝分封天下,讓自己的子孫後世都能享盡榮華富貴。但始皇帝為了讓自己的江山能流傳萬世不惜採用了李斯建議的郡縣制,為的就是能讓統一這個理念深入人心。
第三,始皇帝的善良。說到善良肯定會有一些不怎麼了解歷史的人噴我,說暴君還善良。請大家仔細瞭解一下,始皇帝統一天下後可曾殺過一位功臣?就連六國宗室也只是象徵性的殺了幾個頑固分子,對於大多數宗室都是採用懷柔政策,而這個恰恰是導致秦朝滅亡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善良沒有殺了那些六國餘孽,所以才導致後期農民起義成燎原之勢,不然各位真的以為劉邦項羽陳勝吳廣這些人能打敗威名赫赫的秦軍?
第四,始皇帝的高瞻遠矚。都說焚書坑儒是始皇帝的汙點,在我看來凡是說出這些話的人一定都是歷史不及格的人。始皇帝坑殺的那些儒全部都是方士,就是那些鼓搗這煉丹煉藥的人,這些人中可能也有些儒家,但絕對都是反對秦朝國策的人,試問,你反對國家政策,統治者難道還要護著你?焚書就更是扯淡,始皇帝每決定焚燬一種書都會在咸陽宮留下一本孤卷,而且焚燬的全部都是六國的歷史,風俗,這些都是統一道路上不得不拔除的隱患,而且對於那些有益於民生的書籍根本就沒有禁止過!
至於車同軌書同文,秦直道這些就不說了,試問千古以來誰能與始皇帝相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