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博士和你談健康

    小劑量阿司匹林可以預防缺血性心腦血管病,在臨床上用於這個目的也用了30多年了。現在很多人也都知道了長期吃阿司匹林的重要性了,可是有人擔心長期吃阿司匹林,會不會像有些抗生素一樣,經常用細菌出現耐藥就不起作用了,阿司匹林會不會也有類似的現象?

    那麼,阿司匹林到底有沒有藥物耐受而不起用了呢?不會的,下面李博士就給大家仔細分析一下。

    阿司匹林長期口服預防缺血性心腦血管病,主要是由於它能抑制血小板的環氧合酶,從而減少了血小板表面血栓烷素的生成而產生抗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栓形成的作用。阿司匹林對血小板聚集的這個抑制作用,一旦產生就是不可逆的,會維持在血小板的終生。

    血小板是我們血液中參與凝血的重要成分,它的平均壽命是7-10天(也有說是8-9天),也就是說,其實每天我們的身體中都有新生的血小板,每天吃阿司匹林其實是用來抑制每天新生的血小板的,所以每天都是新一輪的治療,當然不會因長期服用而耐藥了!

    不過,阿司匹林在不同的用藥個體之間,作用效果可能非常不同。研究發現,大約有百分之一(也許更多一點,不同研究的結論不完全一樣)的人吃阿司匹林起不到抗小板的作用,這個現象叫做“阿司匹林抵抗”,這個和耐藥是兩回事。這種情況下就要換用其他的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藥物了!

    出現阿司匹林抵抗,主要是沒有了預防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效果,不能減少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發生,不會對人體產生額外的不良影響。

  • 2 # 外科醫生Kris

    阿司匹林(Aspirin)自發明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人類歷史上最經典的藥物之一。作為非甾體類抗炎藥的代表,它可以抑制環氧化酶COX-1和COX-2而發揮解熱鎮痛消炎的作用,用於退熱、緩解疼痛和治療風溼性關節炎,此外,今年還發現其可以抑制血栓素A2(TXA2)的形成,從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這使得它在心腦血管疾病領域又煥發出新的生機。

    目前,指南推薦對於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腦卒中、肺栓塞、深靜脈血栓、動脈介入或開放手術(如PTCA、CABG、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動靜脈分流術)後的患者,可以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以改善生存期及預後。

    那麼,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會不會耐藥呢?

    答案是:一般而言不會,但是要辨證來看

    因為阿司匹林與抗生素和抗癌藥物不同,前文已提到它的作用靶點是人類自身細胞內特定的酶,透過抑制酶的活性來發揮藥效,不存在因靶點突變而使得藥物失效的問題。

    不過,現代“遺傳藥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人類基因自身的特異性可以影響自身對於包括阿司匹林在內的非甾體類抗炎藥的敏感性。

    舉個例子,同樣是感冒發燒,有的患者吃退燒藥效果特別好,有的卻需要更大的劑量才能發揮療效(亦有“阿司匹林抵抗”一說);服用同樣劑量的非甾體類抗炎藥,有的人沒有任何副作用,有的人卻有可能發生肝腎損傷,胃潰瘍等併發症。以往,這類問題會被歸為個人“體質”的原因,但隨著遺傳藥理學研究結果的不斷深入,這些謎題會被逐一解開。

    (阿司匹林抵抗的流行情況)

    (我的母校:中南大學臨床藥理學和遺傳藥理學研究所 周鴻灝院士,是國內該領域研究的領軍人物,傳送門:http://www.csupharmacol.com/jyjx/yjsjy/dsjs/620.html)

    再來,我們看看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帶來哪些副作用:

    目前已記錄的副作用包括:

    1.胃腸道症狀:如胃潰瘍、胃出血、胃腸道功能紊亂等,導致出現上腹痛、腹脹、黑便等症狀,因此,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應定期檢查大便隱血試驗,避免聯用其他損害胃黏膜的藥物(如酒精、糖皮質激素),必要時加用護胃藥(米索前列醇、奧美拉唑等);

    2.抗凝血相關副作用:如增加腦出血、面板粘膜出血的可能性,由於阿司匹林的不可逆性抗凝血作用,使其列為外科手術的禁忌藥,手術前應停藥1周以上;

    3.肝損傷:發生在長期藥物累積效應之後,也可能發生於短期超劑量服藥後引發爆發性肝損傷甚至肝衰竭,表現為無症狀轉氨酶升高、黃疸、上腹部不適等;

    4.腎損傷: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增加腎小管細胞內鉀外逸,增加尿酸的排出,有可能發生間質性腎炎、腎乳頭壞死、腎功能減退,甚至誘發腎盂腎癌;

    5.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臟毒性:通常在大劑量使用阿司匹林後發生,包括以頭痛、眩暈、耳鳴、暈厥為表現的“水楊酸反應”,以及大劑量時對心肌的直接毒害作用和外周血管擴張冠脈供血不足的間接作用;

    6.瑞氏綜合徵:部分兒童在感冒和水痘時使用阿司匹林可發生以急性腦病和肝臟脂肪浸潤為表現的綜合徵,目前病因不明,但對於兒童的病毒感染應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7.過敏反應:部分患者可能發生皮疹、瘙癢、血管神經水腫等反應。

    此外,隨著製藥技術的進步,作用於新的靶點的阿司匹林等效藥物不斷被研發出來,如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謝藥類(雙嘧達莫、西洛他唑)、ADP受體P2Y12拮抗劑(氯吡格雷、替格瑞洛)、GPIIb/IIIa拮抗劑(阿昔單抗、替類羅非班)、水蛭素類其他類(吲哚布芬、苯磺唑酮、氯貝丁酯、前列環素)。它們給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 3 # 醫患家

    (特約回答: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平原醫院臨床藥學室 高麗麗)

    阿司匹林為非甾體類消炎藥和抗血小板藥,能解熱、鎮痛、抗炎及抗血小板聚集。其中小劑量阿司匹林(75-150mg/d)可用於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和外周動脈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那麼,長期吃阿司匹林會不會有抗藥性?會對身體有哪些影響呢?

    首先,從抗藥性含義來看:

    抗藥性(耐藥性)是指因各種抗菌藥的廣泛使用,各種微生物為了加強其防禦能力,透過改變自身代謝途徑或產生相應的滅活物質來抵禦抗菌藥的侵害,而使得各種微生物對抗菌藥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

    其次,從阿司匹林特點來看:

    部分人群長期口服阿司匹林會出現對本藥的抗血小板治療不敏感現象,即阿司匹林“抵抗”,此時雖長期口服阿司匹林治療但仍會發生血栓栓塞事件。其發生機制與患者的順應性、年齡、性別、疾病因素、藥物相互作用、遺傳變異性等有關。

    因“抵抗”是指藥物不能作用於特定的靶點,而血栓栓塞事件的發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血小板的啟用和聚集僅是其主要發病環節之一。因此阿司匹林“抵抗”時需重新對患者進行評估,並控制其他相關危險因素如戒菸、降脂、降壓、降糖等;需確保患者的依從性,堅持長期與規範的服藥;需避免同時服用其他NSAIDs類藥物;可增加阿司匹林的劑量;可換用或加用其他抗血小板治療藥物。

    由上可知,長期吃阿司匹林可能會有阿司匹林“抵抗”,因而可能會有血栓栓塞事件發生的風險,出現這種情況時應及時找出原因,並按上述策略處理。

    參考文獻:

    1阿司匹林在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2016)[J].中華內科雜誌,2017,56(1):68-75

    2林偉斌等.阿司匹林抵抗的現狀與展望[J].醫藥導報,2015,34(12):1618-1619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民辦高校報到率真的很低嗎?如果被錄取,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