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巴克隊長16
-
2 # 別摸我的嬰兒肥
川菜、粵菜、魯菜、蘇菜、閩菜、浙菜、湘菜、徽菜看到這個我第一反應是給鄭州新東方烹飪學校打電話他們的鈴聲,黃渤說的很快,一口氣下來的,打了幾次電話,我知道了8大菜系
-
3 # 哈尼白
中國菜主要有八大菜系:川菜、徽菜、浙菜、湘菜、粵菜、蘇菜、閩菜、魯菜。
中國菜已經歷了四五千年的發展歷史。 它由歷代宮廷菜、官府菜及各地方菜系所組成,主體是各地方風菜。其高超的烹飪技藝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堪稱世界一流。 在古代,就有不少文人墨客不惜舍千金只為一壺美酒,一道美食。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人們生活習慣、經濟文化發展狀況的不同,在飲食烹調和菜餚品類方面,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 到了清末時期,隨著飲食業的進一步發展,有些地方菜愈顯其他獨有特色而自成派系,這樣川菜、徽菜、浙菜、湘菜、粵菜、蘇菜、閩菜、魯菜成為“八大菜系”,以後再增京、滬便有“十大菜系”之說。 儘管菜系繁衍發展,但人們還是習慣以“八大菜系”來代表中國多達數萬種的各地風味菜。 接下來就請大家欣賞一下“八大菜系”代表作吧;
川菜-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的特色在於麻、辣、燙、香、酥、嫩、鮮、活八字,稱之為八字箴言。
麻,指豆腐在起鍋時,要灑上適量的花椒末。花椒要用漢源進貢朝廷的貢椒,麻味純正,沁人心脾。
辣,是選用龍潭寺大紅袍油椒製作豆瓣,剁細鍊熟,加以少量熟油海椒烹膾豆腐,又辣又香。
燙,就是起鍋立即上桌。
香,聞不到制豆腐石膏味,冷浸豆腐的水鏽味,各色佐料原有的難聞氣味,只有勾起食慾的香味。
酥,指煉好的牛肉餡子,色澤金黃,紅酥不板,一顆顆,一粒粒,入口就酥,沾牙就化。
嫩,指的是豆腐下鍋,煎氽得法,色白如玉,有楞有角,一捻即碎,故住宅大多用小勺舀食。
鮮,指全菜原料,俱皆新鮮,鮮嫩翠綠,紅白相宜,色味俱鮮,無可挑剔。
活,是陳麻婆豆腐店的一項絕技:豆腐上桌,寸把長的蒜苗,在碗內根根直立,翠綠湛蘭,油澤甚豔,彷彿剛從畦地採摘切碎,活靈活現,但夾之入口,俱皆熟透,毫無生澀味道。
徽菜-臭鱖魚
徽州名菜臭鱖魚,那是當年某徽商坐船回家探親,因為路遠天熱,攜帶的桂魚未儲存好發臭了,妻子賢惠捨不得丟棄,用濃油赤醬處理了一下,沒想到歪打正著,發臭的桂魚經過料理,味道竟然好極了。
徽商借此推廣,村裡鄉親紛紛仿效,不經意間,臭桂魚居然成了徽州招牌菜,竟然成了徽菜經典,竟然有了“魚不臭不吃”的風俗。
浙菜-龍井蝦仁
龍井蝦仁,是活大河蝦和清明前後的龍井新茶烹製。
相傳當年乾隆來杭州西湖遊玩,時值清明,乾隆到龍井茶鄉時,天忽下大雨,只得就近步入一位村姑家避雨。村姑好客,拿出新採的龍井,用山泉沏了一杯好茶,招待乾隆。乾隆喝茶後感覺香馥味醇,喜出望外,就想帶一點回去慢慢品嚐,可又不好開口,便趁村姑不注意,悄悄抓了一把,藏在便服內的龍袍裡。
一會,雨過天晴,乾隆告別村姑,繼續遊山玩水,到了太陽下山了,又餓又渴,便在西湖邊一家小酒店入座,點完菜,忽然想起帶來的龍井茶葉,於是撩起便服,邊取茶葉,邊叫店小二泡茶。店小二接茶葉時,瞥見乾隆便服內穿著龍袍,嚇了一跳,趕緊跑進廚房面告掌勺的店主。店主正在炒蝦仁,一聽聖上駕到,心裡一慌,忙中出錯,竟將小二拿進來的龍井茶葉,當成切細的蔥花,撒進了鍋中,蔥花拌蝦仁,變成了茶葉燴蝦仁。
這盤菜端到乾隆面前,乾隆聞了下,清香撲鼻,盤子裡蝦仁鮮嫩晶瑩,嚐了一口,頓時覺的美味可口,禁不住連聲稱讚,“好菜!好菜!”正是:乾隆無意露龍袍,廚師出錯成佳餚。
從此龍井蝦仁聞名於世。
湘菜-剁椒魚頭
據說,清朝文人黃宗憲為躲避文字獄,逃到湖南一個小村子,借住農戶家。
這家人很窮,買不起菜,幸好晚上吃飯前,農戶的兒子撈了一條河魚回家。於是,女主人就在魚肉裡面放鹽煮湯,再將辣椒剁碎後與魚頭同蒸。
黃宗憲覺得非常鮮美,從此對魚頭情有獨鍾,魚頭的味鮮和剁椒的辣簡直融合的不要太完美!
粵菜-廣州文昌雞
相傳明代有一文昌人在朝為官,回京時帶了幾隻雞供奉皇上。皇帝品嚐後稱讚道:“雞出文化之鄉,人傑地靈,文化昌盛,雞亦香甜,真乃文昌雞也!”文昌雞由此得名,譽滿天下。 文昌雞出名的說法還有:1936年,當時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宋子文回鄉探親,準備在文昌召開一次全島性大會,各縣選送佳餚。恰逢“西安事變”,大會未開成,但宋子文把部分美食帶回廣州,供眾“官員”品嚐,文昌雞由此傳揚東南亞。 另一種說法:傳說清朝海南錦山地區一人在江浙做大官,某年春節回家探親,將要離家時,到文昌潭牛鎮天賜村拜訪老學友。這位學友用正宗的文昌雞款待他,還選幾隻較好的文昌雞讓其帶回江浙,款待親朋好友,文昌雞從此出名。
蘇菜-松鼠鱖魚
傳說,乾隆下江南時,一次曾信步來到松鶴樓酒樓,見到湖中游著條條桂魚,便要提來食用,當時那魚是用作敬神的祭品,不敢食之,但聖命難違,當差的只好與廚師商量,最後,決定取魚頭做鼠,以避“神魚”之罪。
當一盤松鼠桂魚端上桌時,只聽魚身吱吱作響,極似松鼠叫聲。尺把長的桂魚在盤中昂頭翹尾,魚身已去骨,並剞上花刀,油炸後,澆上番茄汁,甜酸適口,外酥裡嫩,一塊入口,滿口香。乾隆吃罷,連聲叫絕。
閩菜-佛跳牆
清朝道光年間,福州官錢局的官員宴請福建布政使周蓮。席間有道叫做“福壽全”的菜、是用雞、鴨、羊肘、豬蹄、排骨、鴿蛋等以慢火煨製成的。周蓮吃後很滿意。
回家後即命廚師鄭春發依法仿製在原菜基礎上,減少了肉類用量,又加入了多種海鮮,使成菜內容更加豐富,鮮美可口。
後來,鄭離開布政使衙門,到福州東街上開了一家“三友齋”菜館(今福州“聚春園“菜館的前身),在一次文人聚會的筵席上送上此菜。
文人們品後紛紛叫好,有人即席賦詩曰:“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從此,這道菜就叫做“佛跳牆”。
閩菜中的佛跳牆那簡直就是中國打出國門的一道菜,不只是華人知曉,就連外華人也是一樣。佛跳牆別名福壽全,名字也是非常的帶有祝福之意了,味道上自然是沒話說,看它用的材料就知曉,它的味道自然不會差到哪兒去!
魯菜-德州扒雞
提到魯菜,就一定要說德州扒雞,去到德州,那就更是要吃德州扒雞!這似乎已接近成了人的既定思維,救下行駛到了北京一定要吃北京烤鴨一樣,德州扒雞全身色澤紅潤,面板光亮,肉質肥嫩,雞皮還不能破碎,簡直就是色香俱全!
回覆列表
菜系一方一俗,是地地域的文化,特色。從理論上文字上去看各大菜系,其實意義不大,可作為學習研究之用。真正會做飯的師傅,一般學歷都不高,通俗講就是學習成績不好的,擁有一個做學問的腦袋的人,一般來講不會成為真正的大廚。所以,實際上就從口感來探討就可以了。每個菜系都有做的非常精美的菜,但是隻是好看而已,這是廚師另一種水平的展現。川菜,湘菜,口味是最重的,目前來講,全世界範圍內,不管什麼人種,只要適應了重口味的菜,基本上就很難回到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