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f98715
-
2 # 鯨落poppy
不請自來
首先外向愛說話不是代表好,內向不愛說話也不代表不好,兩種人存在不是相互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人是獨立的個體,擁有人類的共性也擁有人個性,無論是個性張揚還是個性內斂,他們心中都自有溝壑,都有所熱愛,所追求
-
3 # 會燕閣
父母的語言對孩子的數學能力,空間推理,自控能力,以及品德的形成都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想讓孩子的數學能力,空間推理比較好,那麼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大量使用數學語言,把數學運用到生活之中。數學包括數量,體積,形狀,方位,時間等。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數數,數樓梯、飯碗、繪本上的圖畫等;每天早晨起來,告訴孩子是幾點鐘,還可以拿小鬧鐘指給他看;和孩子堆積木時,可以給他說形狀,大小,顏色等;看到月亮,可以告訴孩子在是在東方還是西方等等。在生活中多數數學詞彙,讓孩子有概念。上小學,很多的數學題,其實都是和生活相關的,這樣孩子接觸起來就比較容易。
如果想讓孩子有成長性的思維,你就要讓孩子多多誇孩子努力,偶爾誇孩子智慧。我自己小時候,媽媽一直就說我特別的努力,雖然我聽著有點貶義,因為她誇別人的孩子聰明,但也讓我感覺到,雖然我不聰明,但是隻要我努力,我一樣可以取得那個聰明女孩一樣好的成績。多誇努力,再加點誇智慧,孩子就會非常自信又努力。
如果要孩子自控能力和執行能力比較好的話,那就要要用建議、提示的語言,而不是用命令、要求、威脅的語言。比如,孩子玩具玩的滿地都是,該收拾玩具的時候,你可以說,“你的玩具該怎麼辦?我們是不是要送玩具寶寶去睡覺?” 孩子就會說出他自己的想法,他想怎麼做。不是說,“你去把玩具收起來,不收拾好,不許吃飯?”
下面是《父母的語言》這本書裡提到的和孩子交流的三個技巧:共情關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輪流談話 (Take turns)。這也被稱為3T技巧。
一,共情關注
共情關注就是要孩子關注什麼,你也關注什麼,把孩子的情緒、感受講出來,表達和解釋出來 。比如講繪本的時候,孩子看哪一頁,你也看哪一頁,也可以引導性性地帶著他看。比如說我今天陪我女兒看《百變天氣》這本書,她哪一頁都不看,就是看有晚霞的那一頁。我就每次都會翻開這一頁給她看。在看完了,我也會引導她看別的內容。當孩子轉移到另一個地方的時候,你又關注她關注的點。主要是以孩子為主,並且解釋出她要表達的意思。比如我女兒,她指著繪本上的一個風箏,然後你就給他看,說,“原來你喜歡看這個風箏。然後介紹那這個風箏長什麼樣子的等。他可能又看到另外的風箏不一樣,那你就解釋風箏的不一樣在哪。
二,充分交流。
1、描述行為和活動。 當你在做什麼的時候,和孩子講你在做什麼。比如,今天我在切苦瓜,我的女兒對苦瓜很感興趣。我就講我怎麼把苦瓜切開,然後用鹽醃製等。再描述苦瓜的樣子,告訴女兒苦瓜長哪裡?讓她用小手去把那個裡面的種子摳出來。
2、不用代詞,多用名詞,準確的詞。 比如,你不說“去把那個東西拿過來”,而是說,“去把那個桌子上紅色的蘋果拿過來,我來削皮”。再比如,我經常會說,“幫媽咪把鑰匙經常放在房間拐角處的櫃子上。“ 而不是說,“把這個放在那去。” 孩子執行起來就不會茫然而是順利。
3、訓練脫離語境的語言。 當一件事情並沒發生在身邊,但是你可以讓孩子去聯想或回想那件事情。比如今天炒蓮藕,我告訴孩子蓮藕長在池塘的淤泥裡面。正好我們以前到過一個公園,那個公園有一個蓮花池塘。我就和她一起聯想,裡面很多的蓮花,荷葉,蓮蓬,就是這樣詳細的描述,孩子她就可以想象到那個情景。
4、擴句。 當孩子說出一個詞或簡單句子,你把它擴充套件開來,你把一些形容詞,動詞,連詞加上去。比如,孩子說“要抱抱”,那你可以說,“哦,寶貝困了,你要媽媽抱一抱。” 再比如,女兒給我拿了一本筆記本,封面上有一頭梅花,梅花鹿在一棵柳樹下。我擴句,說“一隻可愛漂亮的梅花鹿站在一棵枝葉繁茂的柳樹下面乘涼。“ 女兒非常愛聽的,覺得很新奇,就一直讓我講,而且這句話重複性的講,她也很愛聽。
四,輪流談話
當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不單單問“這是什麼顏色?這是什麼?” 。這樣非常簡單的詞彙,這個不利於豐富孩子的詞彙量。你需要丟擲問題,問“怎麼辦?為什麼?”這樣開放性的問題。孩子就會不斷地想,不斷地說。我經常就會問,“為什麼呀?” 我女兒天天都會問很多“為什麼?” 講很多很多話。
希望這些方法能幫到你!
-
4 # 玫瑤老師說育兒
Hi,我是一名蒙特梭利教育工作者,經過國際蒙特梭利協會(AMI)0-3歲的專業培訓。我想我可以和你分享一些我的觀點。
我之前遇過一個小孩,印象特別特別深刻,那個小孩2歲多來我的託班環境裡,但是孩子極少說話,能表達的語言特別少。當我和爸爸溝通,想要試圖找到原因時,我才瞭解到:孩子是一個單親家庭,爸爸平時要外出工作,平時就是爺爺帶,而爺爺是個啞巴!我頓時就明白原因了。想象一下孩子出生後的前兩年時間裡,幾乎都在一個“無聲的”環境裡,缺乏一個豐富的口語的環境,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怎麼會沒有影響呢?口語發展的遲緩還會直接影響到孩子與他人的社交、自信心(情感情緒)的發展。所幸孩子後來以前入園,在一個口語環境豐富的班級集體環境裡,到3、4歲的時候,已經變成一個活潑快樂善於表達的孩子了。
語言是很抽象的東西,人類是唯一一個把語言發展,並把它作為一種溝通工具的。其他的物種像鳥、猴子、海豚等等也有透過聲音、動作進行交流的,但是不會發展出口語、書寫、閱讀的表達能力來表達想法、能力、情緒和概念。蒙特梭利發現了人類在出生的前6年裡有許多敏感期,而語言的敏感期從出生下來就有,並且持續到出生後的6年: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個新生兒,當我們在孩子清醒的時候,和他說話時,你會發現他會非常專注地觀察你的嘴巴,你的嘴唇、牙齒、舌頭、臉部的肌肉是怎麼同時運作發出聲音的。雖然這個時候他還沒有真正發展出口語,但是從出生的那一刻他就在觀察、吸收、內化。他透過吸收環境裡所有的感官印象,理解概念,逐漸理解到:詞是用來表達和命名這個世界的。環境裡一切的聲音都被他通盤吸收,以用來建構他自己,成為一個人。
而如果環境中的成人對一個新生兒發出的聲音,給予興趣並回應,嬰兒就會開始充滿喜悅的對話,刺激你更多的對他說話!新生兒為了發展,他是多麼的機智!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5歲前對背景的噪音是不能過濾的,他們還沒有發展出這樣一種能力。這個觀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證實。在《小腦袋的秘密》Lise Eliot: What’s Going on in There: How the Brain and Mind Develop in the First 5 Years of Life 這本書裡也有提及到,我們成人或許很習慣於開啟收音機、播放音樂、或者開著電視,同時做其他的事情。而這對5歲前的孩子的話卻很難。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做初期的英語啟蒙時,經常給孩子在環境裡一直播放英文歌曲,但其實這並不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相反使用過度可能會成為一個語言的障礙。比如我們在孩子吃飯的時候播放背景音樂、磨耳朵,這對口語的發展產生了一個障礙。聽音樂應該是一個孩子積極參與的過程,我們透過互動高效的讓孩子理解音樂裡想表達的意思、情感等,應該透過正向的強調讓孩子理解,僅僅作為背景音樂的方式孩子是很難吸收的、低效的。
因此多多和你的孩子說話吧,讀故事書、唸詩歌、唱童謠、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語言的魅力,這些聲音都會被他吸收,並且在恰當的時機用他自己的方式被“創造”和表達出來!
回覆列表
多帶他出去和小朋友們交流,父母多多陪伴孩子,平時和孩子多交流,和他一起看他喜歡的動畫片,讓後慢慢讓他給你說看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