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季我努學社
-
2 # 蒼茫大地顧煒斌
明朝一條鞭法是張居正主持的,下面我介紹一下這位大明最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大明名義上的首輔,實際上的攝政(代理皇上)。
一、天資聰慧,官場久練成鋼。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出生於嘉靖四年(1525年)的湖廣荊州府江陵縣,父親是窮秀才,出世時不喜歡說話的爺爺張誠開口啦:前不久做過一個夢,夢見一隻白龜,就以此為名吧!於是他被命名為張白圭(龜)。張白圭一歲多會說話,五歲進私塾,過目不忘、下筆成文,十二歲考中秀才第一名,被荊州知府稱為“國器",並親自替他改名為張居正,何等榮耀。蒼茫大地的名字是我們小街上以故的主任取的,主要是父輩的交情,我也為此自豪了小半輩子!十三歲居正去考舉人,顧璘巡撫問了他幾個問題、對了幾個對聯,隨後從腰間解下貴重的犀帶送給他,一本正經地說:你將來要系玉帶的,這條只能委居你暫時系一下!玉帶,一品所繫,太師太傅級的!藍玉掃平蒙古,也未能當上太師!滿腹牢騷也白搭!當年,顧璘怕居正少年得志故意讓他名落孫山。嘉靖十九年中舉人,嘉靖二十六年,他高中二甲前幾名,考中翰林院庶吉士,成為徐階的學生。後來他親眼目睹了老師徐階、同學楊繼盛等與嚴嵩、嚴世蕃的驚心動魄的鬥爭,目睹了王世貞作為同學、好友處理楊繼盛的後事,慘遭嚴嵩報復,王世貞的父親王忬竟然被嚴嵩報復命喪九泉,目睹了老師徐階為鬥倒奸賊嚴嵩,竟把孫女兒嫁到嚴家為妾,所以這一切導致了張居正的迅速成熟。到嘉靖三十九年,張居正升右春坊右中允,兼管國子監司業。即管理太子來往公文兼帝國大學副校長,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升右春坊右諭德,成了裕王的回大講官,前程一片輝煌。老領導高拱也在啊!再後來,嚴嵩倒臺,徐階任首輔。再後來,徐階致仕(退休),高拱利用徐階提拔重用的海瑞收拾了徐階,高拱任首輔後,張居正早已入閣,高拱有識人之能,用潘季馴治水,用殷正茂打仗,用王崇古升宣大(宣府、大同)總督,均勝任!高拱把內閣的陳以勤、趙貞吉、李春芳、殷士儋一一趕走!作為久經考驗、胸有大志的老牌政治家,張居正下定決心把牛人首輔高拱趕走。
太監馮保原是司禮監的一員,隆慶(裕王)登基,他升東廠提督太監兼御馬監管事太監,馮公公要求進步,想做掌印太監。前任掌印正好下課,首輔高拱竟然不做順水人情,讓管倉庫的陳洪頂上(與馮保無怨無仇,想獨裁,不想掌印太監太強)。不久陳洪下課,高拱又扶孟衝上位,馮保狂怒了。於是張居正和馮公公結成政治同盟。
隆慶六年,皇帝要掛了,當高拱氣喘籲呀趕到寢宮時,皇后、太子朱翊鈞、太子生母李貴妃、張居正、馮保到齊。遺詔上說:著令司禮監掌印太監與內閣大學士輔政。第二天,第二條遺旨頒佈:原司禮監掌印太監孟衝退休,由秉筆太監馮保接任。高拱又犯了個錯誤,在內閣和他以為的戰友、實際的政敵張居正及高儀說了句: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
高拱彈劾馮保,把馮保逼上絕路,於是馮保在張居正幫助下,找到皇帝,說高拱圖謀不軌,把高拱原話改成“十歲孩童,如何做天子"!張居正透過皇帝老媽李太后,解決了高拱。帝國步入張居正時代。
張居正成了首輔、帝師,在李太后、掌印太監馮保全力支援下,大膽改革。
最著名的改革成就是實行了清丈田地,推行一條鞭法。
明朝中期,大量土地被皇親國戚、豪強地主兼併,農民貧困,賦稅收不上來。張居正在全國丈量土地,清理皇親國戚、豪強地主多佔土地,開闢賦稅來源,嚴厲打擊抗拒者,在全國清出隱瞞土地一百四十七萬頃。張居正將地方賦稅、勞伇合併,按照實際佔有的土地,摺合成銀兩徵收,就像將幾根繩子編結在一起,所以叫“一條鞭法",實施國家賦稅增多、農民負擔減輕了。
張居正用潘季馴治理黃河、淮河,減輕水患,使運輸、農業生產受益。
張居正還用“考成法"考核官吏,獎勤罰懶,獎能懲庸,官場風氣為之一震。
經過張居正的改革,國庫存糧銀兩可以支用十年。
但張居正的改革嚴重損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人無完人,張居正也有專橫跋扈、腐敗貪圖享樂的一面。他從北京回湖北老家竟坐著三十六人抬的大轎!加上明神宗成年,張居正仍遲遲不交權讓他清政。終於惹怒了皇上。
張居正生前就到太師、太傅,正一品!創造了官場奇蹟。
公元1582年,張居正病逝。以萬曆(神宗)、首輔張四維為首開始對張居正反攻倒算,張居正家慘遭抄家,張家子孫十餘口,被抄家者關在空屋裡餓死。張居正的改革,除“一條鞭法"外,全部廢除。張居正長子張敬修在遺書中發出血淚控訴:有便,告知山西蒲州相公張鳳盤,今張家事已完結,願他輔佐聖明天子於億萬年也!張鳳盤即張四維!張四維正好死了爹,回老家守制去了。申時行成了首輔,老申正直厚道人,連夜上書萬曆,萬曆這才收手。張四維守孝兩年暴亡,給人無限遐想!
張居正的改革使明朝有十年的餘糧餘錢,自己家卻被餓死、逼死十餘口,寫到這兒,蒼茫大地沉默了!
望文友們斧正!
回覆列表
說起“一條鞭法”,就不得不提及這樣一個人。他是明朝萬曆朝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開創了“萬曆新政”;他是一位著名的改革家,當國十年,所攬國之大權;他是“通識時變,勇於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謂非幹濟才。而威柄之操,幾於震主,卒致禍發身後。”他就是張居正。而我們所要提及的“一條鞭法”也正是由張居正所廣泛推廣的。
“一條鞭法”
“一條鞭法”是明朝所實現的賦稅徭役制度,它最初的提出者並不是張居正,而是桂萼在嘉靖十年所提出的,後由張居正廣泛推廣實施。那麼關於“一條鞭法”的具體內容又是什麼呢?史料記載道,“一條鞭法”改革的具體內容是:“一條鞭者,總括一州縣之賦役,量地計丁,丁糧畢輸於官。一歲之役,官為僉募,力差則計其工食之費,量為增減;銀差則計其交納之費,加以增耗。凡額辦、派辦、京庫、歲需與存留共億諸費,以及土貢方物,悉併為一條,皆計畝徵銀,折辦於官,故謂之一條鞭。”一條鞭法是指將各州縣的田賦徭役等合為一條,統一按照銀兩進行徵收,按畝折算繳納。萬曆六年張居正下令清丈全國土地,限三年完成。萬曆九年採用一條鞭法,作為全國通行的制度。萬曆十年張居正病死,一條鞭法也走向了末路。
張居正
那麼這樣一種制度它有何具體意義?它對於明朝又有什麼積極意義呢?一條鞭法的實行,簡化了明朝的賦役制度,平衡了貧民與地主豪強之間的賦役負擔,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緩解了經濟危機,減輕了人民的負擔。是中國賦稅制度歷史上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一次社會變革。它的意義是十分深遠的。雖然"一條鞭法"是封建統治階級實施的經濟措施,但依然可以為中國當前稅收制度改革所借鑑。
一條鞭法實行圖
關於“一條鞭法”走向失敗,美國曆史學家黃仁宇認為:“一條鞭法的失敗還有技術上的原因。中央政府既沒有建立一個區域性的銀庫,也沒有一個通常的採買機構。儘管地方政府的後勤保障能力有所提高,卻仍然不足,還必須由民眾無償應役。稅收解運仍然是由專門的接收部門對應專門的供應部門。一條鞭法簡化了稅收徵管但是並未簡化稅務結構,雖然納稅人可以按易知由單上總的稅額繳納稅銀,但在地方政府的賬目上,所有稅目卻一一保留、無法化簡,官方文移更為複雜。但根本的原因是國家沒有足夠的能力在與利益集團的鬥爭中推行法律。”作為賦稅制度層面的改革,它不可能觸動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更不可能觸動封建社會的生產關係,所以不可避免地帶有階級和時代的侷限性。
參考文獻:
1.《“一條鞭法”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施他
2.《古代賦役改革比較與借鑑——以明代“一條鞭法”與清代“攤丁入畝”為例》陳永成
3.《論明代一條鞭法的實施與推行——以山東地區為中心》朱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