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廣龍子真
-
2 # 小奔說史
當然不能。
中國古代封建帝制的核心就是“家天下”,皇位的傳承,關係著王朝興衰治亂,因此被稱為“國本”。
在漢朝以前,王位傳承有兩種辦法,一是“兄終弟及”,二是“父死子繼”。
不過秦始皇沒有搞好王位繼承製度,導致二世而亡。漢高祖劉邦汲取秦朝教訓,明確規定了“嫡長子繼承製”,只要同時滿足“嫡”和“長”兩個條件者無論賢愚都當立為太子。
此後,除了一些個別的特殊情況,“嫡長子繼承製”的皇位繼承製度基本上被各朝各代所沿用(滿清雍正搞了“秘密建儲”制)。
唐高祖李淵一共生了21個兒子,其中嫡妻竇皇后一共生了四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
按照“嫡長子繼承製”,除非這四個兒子及其後代全部死了,其他17個兒子根本沒有資格繼承皇位。
四個嫡子當中,李玄霸早逝,有資格的只有其餘三個。在這種情況下,長子李建成順理成章被立為太子。
《漢書·叔孫通傳》中寫道:“太子天下本,本一搖天下動。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太子為國本,如果沒有極其特殊的情況,輕易絕不可動搖,更改。
從實際情況來看,歷朝歷代廢立太子的事情並不是常見現象,除非因為皇帝本身無後(宋哲宗)、或者皇室遭遇極大變故(靖康之難,北宋宗室幾乎被金人一網打盡)、或者發生血腥的權力鬥爭(呂雉死後立代王劉恆,即漢文帝)等等。
我們知道,太子李建成既是長子,又有五個兒子,按照正常繼承製度,皇位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輪到李世民。
根據《舊唐書·太宗紀》記載,李世民任秦王時“數平劇寇,功冠天下”,高祖李淵“屢許以為太子”。
問題是這樣的事情幾乎不可能發生,雖然經過李世民的竄改,但從其他歷史記載來看,李建成不僅在李淵奪取天下的過程中立下大功,而且太子期間表現完好,同樣是《舊唐書.建成傳》中,說建成當了皇太子後,“高祖憂其不嫻政書,每令習時事,自非軍國大務,悉委決之”,意思就是讓建成主持日常工作,學習做皇帝。
況且,李淵是隋朝重臣,親身經歷了隋文帝廢太子楊勇,改立次子楊廣,楊廣繼位後天下大亂,二世而亡的先例。
對他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更不可能隨意改立太子,破壞皇位繼承製。
李世民也就根本不可能成為皇帝!所以,李世民正因為無望繼位,才鋌而走險孤注一擲發動“玄武門政變”,李建成正因為繼承皇位順理成章,才忽視了李世民發動武裝政變的冒險可能。
-
3 # 蕭湘居士__
殺性為君,孺弱為蠢是古話,社會現實沒有假,古今一律一個樣。李世民,趙光義,朱棣如不血醒革命那來天下奉送?他們不但殘忍,而且血醒屠斬方成天下。也有邏輯:打天下者萬骨枯,奪天下者百人亡何奇之有?
-
4 # 戒榮耀的歷史官
富商老李身家上億,按照嫡長子繼承製,長子李大會繼承家產。
偏偏李二特別能幹,為老李的商業帝國鞠躬盡瘁,打下大片基業。
李二漸漸有了異心,想染指家族繼承權,老李和李大對此心中有數。
↑李世民除了武力解決問題,沒有其他問鼎皇位的方法↑
導致李二有此動機的關鍵原因,在於繼承製度。
老李家的繼承製度是贏者通吃,長子繼承之後,不但擁有家族絕大部分財富地位,而且可以代代相傳。反觀李二,只能從龐大家產中得到很可憐的一小部分,如果李大對他忌憚,想剷除他也是分分鐘的事情。
如此局面,怪誰呢?怪繼承製度?怪老李不能選賢傳承?怪李大無情?還是怪李二太能幹。總之,刺激李二走上決絕反擊之路的,還是在於人性與皇權體制深層的原因!!
李淵及李建成李世民父子三人,就陷入了以上的博弈困局。
↑李淵低估了李世民的權力野心↑
如果你是李世民,你也會不服氣!憑什麼立功無數,到頭來卻只能像李孝恭那樣把生命歲月荒廢在酒色中?
更何況,李孝恭的自甘墮落,已經是萬幸了,一旦李建成登基之後忌憚李世民的能力,那麼,李世民面臨的局面是全家不保。
李世民前半生拿命在拼,後半生被人索命,這種結局是李世民這樣的強者絕對不會接受的,管他親哥親爹,一起掀翻!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正是因為他徹底喪失了繼承皇位的可能。在李世民的授意和杜淹的算計下,李世民一夥差點透過楊文幹事件把李建成推下太子之位,可惜功虧一簣,李淵及時洞察真相,沒上李世民的當。
↑楊文幹事件讓李世民認清了殘酷現實↑
楊文幹事件導致了兩個結果:
1、李建成保住了太子之位,而且對李世民秦王集團更加仇視;
2、李淵公開支援李建成,並且勸李世民死心。
這就意味著,李世民沒有回頭路了,他要想獲得這份家產,成為擁有絕對權力的皇帝,就必須動刀子了。
李世民長年征戰並且屢屢得勝的經歷,讓他不喜歡失敗,他絕不會接受自己出局的命運,然而李淵和李建成等人,都低估了李世民的決心,對他性格深處的特點並不是很瞭解。反觀李元吉,他常常作為副統帥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他很瞭解李世民的性格——這個同胞哥哥的求勝心實在是強的可怕,你可以殺死他,但你不能擊敗他。
↑李元吉也有自己的政治野心,可惜對手是李世民↑
也正因此,李元吉多次鼓動李建成先下手為強,除掉李世民。就在玄武門之變之前,李元吉也憑直覺建議李建成不要去宮裡,而是留在太子府觀察情況變化。
但李建成並不以為意,他和李淵一樣,認為自己勝算在握,他甚至多次設想過登基之後如何處置李世民,給他一個李孝恭那樣的人生,或許這個能力超強的弟弟能夠滿意吧。
李建成畢竟沒有經歷過血雨腥風的考驗啊,李世民比李建成多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我把你們都殺掉,我活下來,我不就贏了?
看似很絕的方法,卻很不幸也是唯一的方法。
如果李世民不殺掉李建成,就很難控制住李淵,因為李淵會有主心骨——李建成不死,李世民再怎麼鬧,最後也會輸。
↑李建成必須死,因為李世民要當皇帝↑
整個大唐帝國,還掌握在李淵的手中,而李建成也是根基雄厚。
可是,李建成被李世民殺死了,連帶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們,全部被殺死了,李淵知道他再也沒有別的選擇,他的內心被徹底擊潰。
同樣被擊潰的,還有太子府的人,李建成苦心經營多年培養的勢力,也一下子失去了效忠的方向,除了投靠李世民,只能死,或者被迫離開這個舞臺。
魏徵等人不怕死,但他們怕沒有舞臺施展自己的抱負,也因此,在李建成死去之後,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勢力迅速達成了交易——我給你空間施展才華,給你榮華富貴,而你要效忠於我。
還有別的選擇嗎?沒有了,李淵只能當太上皇,魏徵還要當他的諍臣名臣,而李世民再也沒有競爭者。
歷史的舞臺,從玄武門之變這一天,從公元626年7月2日這一天起,完全屬於了李世民。
而歷史向李世民索要的供奉——就是他同胞兄弟以及親侄子們的鮮血人頭。
回覆列表
不可能成為皇帝,兩兄弟已經將李世民視為攻擊目標,要到李淵處告狀。李淵雖然不會處置李世民,但是會打壓李世民,消減其勢力,這樣李世民再也不會對太子產生威脅。
而且李淵為了日後太子順利登基,避免皇子爭鬥,還會繼續為太子掃除障礙、鋪平道路,李世民會被進一步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