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romanticjq
-
2 # 世界史圖鑑
常規的就不說了
始皇的歷經刻苦在歷代君主中確實是罕見的,如今始皇的後宮依然不為人所知。至於其中的緣由雖然眾說紛紜但不可否認的是,嬴政確實將自己全部的經歷獻給了這一初創的帝國。無論國事的大小,嬴政都親自檢視。文牘批閱從無止境,在12年中嬴政不僅從無尋花問柳之態,更無享受富華之實(後世抹黑者及文學創作除外)。在位期間有5年巡行在外,嬴政覺得自身的辛勞無非就是換取黔首的康寧,但在這之前要做的就是儘快平息六國遺脈對於大統一的否定以及六國復辟之心,為此嬴政從各個方面進行了堅苦卓絕的努力。
首先就是六國軍隊的問題,對於亡國之軍統一的帝國是無法利用的。因為沒有人認可統一,他們只記得滅國之恨,為此將他們部分遣返大部作為苦力修建證明秦帝國封功偉業的長城馳道百餘處水利工程。當然這些並不只有這些六國軍隊的參與,但若說民工之中全部都是商人罪犯和黔首也並非事實。六國的統一併非是秦始皇功業的完成,更是嬴政功業的開始,之後防守西垂戎狄,北擊匈奴,南平百越。用於這些戰爭的秦軍傷亡人數遠遠超過了掃平六國的代價。
這不是秦始皇傻,已不是秦始皇好戰。根本原因還在於秦始皇不會容許在華夏統一以後,這個世界上還存在任何可以成為華夏族群威脅的可能存在,包括擴目光所到之處的廣大嶺南地。南嶽各族雖然沒有威脅華夏的實力,但卻有六國復辟貴族的身影,為防止任何復辟事件的發生,即便南越煙瘴之地不通王化秦始皇依然與兵擊之。絕不給任何人以任何可能,但唯一的不足就是太快了,六國沒有秦國商鞅變法的基礎與根基,貴族依附民的現象並沒有徹底解決,相反六國並未被遷徙走的貴族與當地官吏曲解秦法使秦法十餘年不得深入人心。
嬴政唯一的遺憾就是志向無而生命有限,歷史沒有給他足夠是時間。只讓嬴政完成了大一統文明的建設,卻沒有給他時間去完善期間的細枝末節。終於由於去世後災難性的政變以及六國不死的復辟之心而掩蓋,一個建設中華民族脊樑的帝王被後世極盡汙衊之能事。他們可以玷汙始皇帝,但他們的謊言正不斷為考古發掘所推翻,還始皇以清白。
-
3 # 睛採視界pro
公元前221年,這一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為不平凡的一年,沒有之一。一個偉大的帝王開創了一個偉大的國家,一個偉大的國家成就了一個偉大的帝王。
嬴政統一了六國,稱始皇帝,華夏大地第一次實現大一統。而此時嬴政面對的是並不是一味的欣喜,如此廣袤的土地生活著不同的人群,人們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如何有效的統治管理才是身為秦國國君嬴政的頭等大事。丞相王綰建議採用周王朝的分封制,將君王子嗣和有功的臣屬分封到各地成為諸侯。廷尉李斯建議採用秦國本土實行的郡縣制,選拔任用有能力的人做地方長官。嬴政認同的李斯的建議,決定在秦國統一的其他土地採用郡縣制管理,取消以往的分封制。從此華夏從“王國”時代邁向了“帝國”時代。但是這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嗎,答案是不能。巨大的變革起源於法度,如何撫民心、立新政,嬴政給出了在那個時代看來近乎瘋狂的改革。
土地改革
打土豪分田地。土地改革看來是所有新的朝代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法令規定在秦國的疆域內,每個人都可以得到一塊土地用於耕種,並且國家會給予最大限度的保護。這樣就保證了作為農民的生產的積極性,國家也將獲得更多的糧食物資。面對這樣的誘惑,人們紛紛舉家遷往秦國。據《商君書》記載,當時有上百萬的人前往秦國定居。我們知道在那個時代,人口是一個國家強盛的重要指標,也是承載國家執行的重要動力。但同樣問題又一次擺在的嬴政的面前,如此浩大的疆域,如此龐大的人口數量,怎麼樣才能做到行之有效的管理那?如果不能安撫住這些人,那麼到來的不是強盛,而是災難。
行政區劃-縣制
現在的人們出門在外稱呼來自同一個地方的人為“同鄉”,這個詞就是來自秦始皇的改革。秦國統一六國後,全境共建縣三十一個,縣令全部由親王派任,直屬中央。縣制的普遍推行是為了把全國政權、兵權集中到中央,以便於鞏固統治,發展小農經濟。這一點是非常有開創性的,之後的地方官員如縣令、長丞都是不能繼承的,都是根據個人的能力由朝廷指派的。這也是中國之後的幾千年的郡縣制的基礎。而郡縣制的設立,是中國先秦時代最為徹底的一次體制變革,中央集權制度從此出現了雛形。
權利系統-三公九卿
面對這麼龐大的秦國,像之前諸侯國一樣的管理是不行的,有效的管理要從權利的劃分入手。秦國開創三公九卿制度,分丞相(百官之首,負責政府全部工作)、太尉(軍事最高長官,負責全部軍事事務)、御史大夫(副丞相級別,負責監察)。舉一個不算恰當的例子,相當於現在的總理、軍委主席、副總理兼監察部部長。而九卿是指中央政府的多個高級別官員,並不一定是九個人,指代的是政府官職的完善。簡列一下有哪些官職: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吏、少府。這個制度影響了後世一千多年,直至隋朝建立三省六部制。
依法治國-秦法
法家思想在秦朝時是被廣泛推崇的,在統一戰爭中,新徵服的土地就是由懂秦法的官兵直接轉換成當地官吏。統一六國後,秦國培訓了大批的懂秦法的官員到各地郡縣上任,他們不但要管理民眾,還要普及秦法,推廣帝王的治國之道,進而控制人們的思想。秦法是一部非常細緻的法律,包括臣民的行為舉止、日常生活,甚至對於農民什麼時間開始耕種,種什麼,犁地要犁多深等等都進行了規範,可以說是事無鉅細。
文化統一
在統一六國之前,華夏大地上遍佈著眾多的諸侯國。根據史料查詢各個諸侯國的文字都是不同的,如果沒有統一的文字,國家的政令怎麼傳達。如果中央的決策其他郡縣看不懂,怎麼實現統治。公元前221年,李斯上書秦始皇,提議禁用其他諸侯國沿用留下的古文字,統一以秦國的小篆為統一書體。秦始皇欣然同意,全國推廣。伴隨著文字的規範統一,嬴政隨即開始統一全國的度量衡和車軌尺寸。以秦國現有的為基礎,推廣至秦國所有的疆域。
秦國發跡於西部,對於東方六國來說屬於蠻夷之地,長期受到鄙夷。戰國末期,東方六國已經形成了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齊魯文化,受北方遊牧民族影響粗狂豪邁的燕趙文化,以及南方崇尚巫術鬼怪的楚文化。而秦國自商鞅的到來,利用法家思想富國強兵,成為不可小覷的大國。秦國自下而上推崇以法為教,以吏為師,致使秦國尚武卻無學。
嬴政是一個特別務實的皇帝,他知道文化才是能夠直抵內心的利劍,之後嬴政以謙卑的心態接納了六國的文化,並在此基礎上發展了一套適用於秦帝國的“秦文化”,同時還建立了一套名為“博士”的制度。這個“博士”和現在的博士是不同的,“博士”制度招納各國博學賢能之人,不只是研究學術,還要上朝議政,為國家的發展進言獻策。同時也是利用各地名仕來影響一方民眾,逐漸接受秦帝國的統治。
嬴政想要統治好這個偌大的帝國,他做出了很多新的舉措,對於人民的生計也以法律的形式給出了指導。但廢除了分封制,土地分配給個人,中央任命官吏,這些都觸動了龐大的貴族群體的既得利益,這些人是不會輕易接受秦始皇制定的約束。
回覆列表
貢獻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就3個。
一 統一文字,這是最重要的貢獻,中華文明能夠一直延續下來文字是最重要的載體。
二 郡縣制,這和之前的分封制有本質區別,此制度促進了中國的統一。沒有郡縣制,中國有可能到現在都是很多小國,歷史上也不可能有好幾個強大的大一統王朝
三 三公九卿制,這個制度的影響不如前兩個,但是他是郡縣制在中央的重要補充。
至於很多人說的長城,我不覺得是多大的貢獻。我覺得看貢獻應該從是否給人民,給國家,甚至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好處來看。長城是一個急政,它拖垮了國家的經濟,但是對防禦匈奴起的作用並沒有那麼大。相對而言他的貢獻不如靈渠,不如直道。
長城只是現代人用來感嘆的工具,其實他對於古代而言還是現代都沒有太明顯的作用。比如京杭大運河的作用就遠超它。
最後我想說始皇帝的貢獻就郡縣制和統一文字絕對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