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作為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為什麼寫出了隋唐才漸漸成型行書字型?而且絲毫沒有隸書筆意。難道真如郭沫若先生所考證的,蘭亭序是後人增擴書寫的託偽之作。最有可能的是王羲之七世孫,智永和尚所為。您怎麼看?
9
回覆列表
  • 1 # 李雅彬

    1965年,歷史學家郭沫若在《文物》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的文章。郭沫若在文中認為《蘭亭序》貼是智永訪王羲之字型偽造的,此言一出,立刻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隨後圍繞著蘭亭貼真假之爭的“蘭亭論辯”開始了,一直到現在,爭論還在繼續著……

    既然郭沫若說蘭亭序是智永所寫,真假與否,比對一下便可知道。以現在的科技水平來說,書帖印刷品很多,隨處可見,電腦、網路也很發達,使比對工作簡便易行。經對比《蘭亭序》中部分字確實與存世的《智永真草千字文》的部分字高度相似。

  • 2 # 尤年1

    其實,好多專家對郭沫若的定論是不服的,但郭沫若權高位重,無人再應就此也就不了了之了。

    愚之見,《蘭亭序》作為歷史上優秀書法經典,是研習書法的不二選擇。至於它的真假,那是學術上的事情,有專人研究取證。我們完全可以不必理會它的出身、它的血統,只專心的領會學習就是了。

    有句話說的好,假亦真時真亦假,真亦假時假亦真。

  • 3 # 騎破車磕瓜子

    郭沫若在世時這個觀點很流行,郭沫若死後這個觀點也死了。現在有人重提這件事如同說秦檜不應該再跪著了,就是為了刷流量,炒熱點,就是為了出名臭不要臉而已。

  • 4 # 千千千里馬

    所謂是《蘭亭序》真假,不是真跡不真跡的問題,而是王羲之時代有沒有這種書法存在的問題。

    當時提出這個問題的理由,是因為在南京出土了兩個東晉的墓誌。

    一個是《郭琨夫婦墓誌》,一個是《王興之夫婦墓誌》,這兩個墓誌都是隸書書寫的。據考證,王興之就是王羲之的同輩人。這就引起郭沫若的學術敏感和重視。

    《王興之夫婦墓誌》之一。隸書的體沒有改變過來,但是,已經與漢隸不同了。

    郭沫若認為,《蘭亭序》為什麼一點隸書的筆意都沒有?這不可能是真的。

    於是就產生了一次曠日持久的《蘭亭序》真偽大論戰。

    郭沫若認為,《蘭亭序》的書法,根本不可能在王羲之時代產生,而應該在隋代產生。

    於是,他就認為《蘭亭序》是智永偽造的。

    郭沫若的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如果智永偽造了王羲之的書法,那麼,智永的書法來自何處? 難道智永創造了《蘭亭序》這種書法?

    東魏《敬史君碑》。請看“杖”字的木字旁,已經是行書寫法的筆意。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書法憑空而來,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

    如此成熟的《蘭亭序》行書寫法,一個人根本無法完成。

    那麼,王羲之到底有沒有可能寫出《蘭亭序》這種書法?

    我們今天的回答是,肯定可以!

    這不是我們以信念-代事實,而是事實證明就是這樣。

    我們舉例兩個事實。

    一個事實是1909年,日本探險家大谷光瑞,他派未滿20歲的弟子橘瑞超和野村榮二人,在新疆Murano發現了一個西涼國時代的《李柏文書》。

    這個《李柏文書》的書法,基本上就是《蘭亭序》風格。當然,比不上《蘭亭序》這樣精彩。

    《李柏文書》之二。

    但是,我們可以推測的是,西晉以後,像李柏寫這種字型的人,應該不是隻有李柏一個人。

    西涼國時代的《李柏文書》之一。書法已經是行書。大約寫於328年至346之間。

    李柏比王羲之要大20多歲,大約就是王羲之的上一輩人。那麼,李柏以後的30年,王羲之才登上書法舞臺,我們完全可以肯定,王羲之是能夠學出比李柏更好的行書的。

    第二個證據是大家比較陌生的《敬史君碑》。

    這個碑立於東魏興和二年,是公元540年。

    這個碑學者歸於魏碑書法。但是,這個碑不同凡響的地方是,有很多字是行書筆法,字型屬於王羲之這個體系。

    《敬史君碑》距離王羲之去世80年左右,立碑的時候,應該智永還沒有出生。所以,這些資訊證明,王羲之寫出《蘭亭序》是完全可能的。

    東魏《敬史君碑》。“河”字的寫法,也是一個行書筆意。這樣的字,在《敬史君碑》中還有不少。

    此外,如果《蘭亭序》是假的,那麼唐代初的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等,他們的行書怎麼產生?他們的書法為什麼與智永不是一模一樣的?

    好了,我們已經可以大膽自信,《蘭亭序》是王羲之寫的。

    《蘭亭序》的真偽,絕對不是一個書法作品真偽的問題,而是一個書法體系真偽的問題。

    行書早在漢末已經產生,但是,也不是很多人都寫行書。

    從漢末到王羲之時代,絕大多數人還是寫隸書的。所以,才會有王羲之時代的《郭琨夫婦墓誌》和《王興之夫婦墓誌》是用隸書寫的事實。

    《王興之夫婦墓誌》之二。

    《蘭亭序》論戰雖然證明了郭沫若否定《蘭亭序》沒有道理。

    但是,也糾正了中國書法歷史的錯誤。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王羲之時代已經是楷書、行書和草書流行的時代了。

    事實上,像王羲之寫楷書、行書和草書的人還不是太多,王羲之時代,可以說還是一個隸書時代,但是,王羲之時代也產生了《蘭亭序》。

  • 5 # 沉默5536954717262

    蘭亭序是王羲之在公元353年,濃歷三初三,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41人,在紹興蘭亭禊時,眾人飲酒賦詩,匯詩成集,當時天時地利人和王羲之藉著酒興揮毫記述了文人雅集的情景,發揮到極致,才寫下此貼28行,324字,:(蘭亭序:)為草稿,據說王酒後醒想改,可是怎麼改都不如草稿之神韻。其中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的:(蘭亭序:)不僅在當時稱第一,也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他的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如,唐代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顏真卿,柳公權,,五代楊凝式,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而他享有:(書聖:)美譽。

    所以說,王羲之的:(蘭亭序:)已是歷代之現在已之以後書法界公認的天下第一,:(蘭亭序:)為書法界的楷模,受到書法愛好者的欣賞臨墨,個人認為……我們應該帶著敬仰崇拜,而不在去探它的飄渺。

    .

  • 6 # 常偷半日閒

    在王羲之生活的晉代,也許隸書還是主流,但楷書與草書已經很完備了,這點應該勿庸置疑,前有楷書宗繇,草書張芝,行書的出現是順理成章的。羲之楷書學於衛夫人,《黃庭經》《樂毅論》草書也流傳著許多範本,現在雖然只有《蘭亭序》行書流傳,但在隋唐應該是有很多行書手札流傳的,不然也不可能有《聖教序》集字

    至於傳說中唐太宗李世民得到的並且藏於昭陵

    原《蘭亭序》是不是羲之親筆,其實這種探究毫無意義,就算原《蘭亭序》是智永書寫,那智永也是摹的羲之原帖

    可以肯定的是,羲之寫的《蘭亭序》不可能是隸書或別的字型

  • 7 # 橙哥雜說

    有這個質疑的原因,大概是漢代隸書的盛行。可是,在漢朝,不僅隸書蓬勃發展,章草也發展成了較為成熟的一種字型。王羲之對於漢、魏書跡,只推崇曹魏的鐘繇和東漢的張芝兩家,其餘皆不足觀。他說,他的書法跟跟鍾、張兩人相比,能與鍾繇抗衡,或者可以說超過他;但張芝草書就像大雁飛行一樣,筆法精熟,即使自己像他一樣沉迷學書,使池水盡墨,也未必能達到他的境界。

    對於張芝的書法,連書聖王羲之都自嘆弗如。

    張芝,是東漢時期的書家,初擅長章草,後來脫去舊習,省減章草點畫、波桀,成為"今草"。他的“今草”“天縱穎異,率意超曠,無惜事非。若清澗長源,流而無限,縈迴崖谷,任於造化”。字勢一筆而成,形斷意不斷,氣脈相連,貫通隔行,如行雲流水縈繞不斷。張芝的創新,已脫去了隸書筆意;何況,王羲之又如此的推崇他的書法,必會精心觀摩學習,《蘭亭序》中絲毫沒有隸書筆意,何足為奇哉!

    再看與王羲之一同雅聚蘭亭的名士謝安的書法。謝安曾跟王羲之學書,以隸書和行、草書為妙,行書作品為多,故最工於行書。他的書法縱逸自在、淡雅古樸、有龍盤虎踞之勢。最重要的是,謝安的行書也脫去了隸書筆意,已衍化成成熟的行書字型。

    因此,以《蘭亭序》中絲毫沒有隸書筆意來斷言是“託偽之作”,簡直荒天下之大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字【南】的本義是什麼?【南】的字理怎麼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