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南方】的意義是怎麼產生的?
11
回覆列表
  • 1 # 小漢字見大歷史

    「南」的「本義」和「字理」有多說法並存,我只說目前學術界三種最典型的解釋,供題主參考。

    -----------------------------------------------

    林義光——「南、栠」古今字

    《說文》釋「南」是一個形聲字:

     《說文》:「南,艸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從,聲。,古文。」有些冷僻字可能在手機上無法顯示,我用截圖:

    林義光先生據《說文》認為「南」為「栠」之本字,「栠」也即「荏」之異體字,本義是「柔弱的枝條」,引申表示「柔弱貌」:

    引:漢語大字典,第二版,頁1286

    根據「娘日歸尼」的古今音變關係,「南、栠」的古音是很近的。

    那麼,表示「南方」就假借,其實「南」還假借表示過「男人」之「男」:

    引:漢語大字典,第二版,頁74

    -------------------------------------------------------------------------

    郭沫若——「南、鈴」古今字

    《說文》以小篆為本,有少許的孔壁古文和傳抄古文字,更古老的殷商、西周文字許慎都沒有看到。

    從商代的甲骨文看,完全看不出《說文》所謂的「從,聲」

    更多的甲骨文字形,完全看不出《說文》所謂的「南方艸木枝條」:

    所以郭沫若先生認為《說文》說法不可靠。

    他認為「南」從甲骨文象形來看,是一種類似「鈴鐺」類的樂器,「南、鈴」古音很近。詳細的論證有幾千字,我只簡略的說一下:

    青銅鈴鐺可能不像鼎、簋那樣令人熟知,但其實這種東西從二里頭遺址一直到整個商周、秦漢都有出土。

    這是【青銅器型別學】對先秦「青銅鈴」外形的歸納,一共有二十三種類型:

    圖引自:朱鳳瀚,《古代中國青銅器》,第四章,第一節

    「南」全字像「繩索懸鈴」之形,甲骨文「南」中間那個圈圈就是鈴鐺的「鈴舌」或一粒「鈴丸」,撞擊發出聲音:

    有的鈴並沒有鈴舌,跟鍾一樣的打擊樂器,作為打擊樂器的鐘和鈴的區別並不是很大,鍾大一點,鈴小一點。

    所以有的甲骨文沒有表示鈴舌的筆畫:

    郭沫若認為《詩經》中「以雅以南」的「南」就是表示樂器:

    《詩經.小雅.鼓鐘》:「鼓鍾欽欽,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

    「以雅以南」中「雅、南」對舉——

    鄭眾注《周禮》對「雅」的解釋是一種類似「漆筒」的敲擊樂器:

    《周禮.春官宗伯.笙師》:「笙師掌教龡竽、笙、壎、鑰、簫、篪、篴、管,舂牘、應、雅,以教祴樂。」鄭司農注:「雅,狀如漆筩而弇口」。

    這句經文的意思是王室的樂師之一:笙師,掌管並教授吹奏竽、笙、壎等管樂器,「牘、應、雅」等打擊樂器。

    在《禮記》中有記載樂師敲擊「南」這種樂器:

    《禮記·文王世子》:龠師學戈,龠師丞贊之。胥鼓南。

    「胥」是樂師,「胥鼓南」表示「胥敲擊南」這種樂器。

    經典有所謂「其南笙鍾」,郭沫若認為古代的「鍾、鈴」一類樂器通常放置在正南方,所以能引申表示「南北」之「南」:

    《儀禮·大射禮》:樂人宿縣於阼階東,笙磬西面,其南笙鍾,其南鑮。

    因此,「南」象形殷周「鍾鈴」一類的打擊樂器,是「鈴」之初文,因「鍾玲」陳設在正南,故引申表示「南方」。

    另外,唐蘭先生和加拿大漢學家明義士認同「南」的本義是樂器,但他和郭沫若的區別是,認為「南」不是金屬樂器,而是「石、瓦」一類的樂器。

    從「磬」的甲骨文和金文可證。

    《說文》:「磬,樂石也,從石、殸,象縣虡之形,殳擊之也。古者毌句氏作磬。殸,籀文省,硜,古文從巠。」

    「磬」是古代的打擊樂器,「磬」古文字的「殸」有兩種字形,一種是敲「石」,一種是敲「南」:

    從「殳」從「南」的「磬」——像手持棍棒敲擊懸掛的「南」樂器

    (唐蘭先生也將這個字釋讀為「䍍」,「磬」的異體字)

    從「殳」從「石」的「磬」——像手持棍棒敲擊懸掛的「石磬」樂器

    「聲」其實就是從「石」從「系」,像「繩索懸掛石磬」之形「殳」其實就是從「手」從「丨」,像「手拿棍棒打擊」之形。

    綜上,此說之「南」,如果不是郭沫若說的金屬打擊樂器,就是唐蘭說的石瓦打擊樂器。

    -------------------------------------------------------

    陳獨秀——「南」為「遊牧民族帳篷」之象形

    陳獨秀同志曾是北大的文科學長,愛因斯坦在給常凱申的公開信稱其為「中國的文曲星下凡」,陳獨秀同志是無所不通的學問家,「訓經解字」也略通一二。

    陳獨秀同志認為「南」像「行帳」,也即「蒙古包」之形,「行帳」坐北朝南,以取光照,故有「南方」之義。

    華夏古先民與羌人同源,從西北、北亞草原遊牧到中原,「南」是華夏族的遠古記憶,在漢字中體現出來。

    我個人覺得這種說法有些牽強,「南」像「蒙古包」嗎?

    但這是陳獨秀在抗日後方所撰的《小學識字教本》中的文章,學術界評價很高,我也不敢隨便造次貶低。

    我原文引用,有無道理,各位看官可以自行審閱。

    以上釋「南」字諸說出處:《古文字詁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第6 冊,第 87頁

    -----------------------------------------------

    應該說郭沫若的「南」為「打擊樂器說」是獲得最多認同的,包括唐蘭、馬敘倫、明義士等人,最新的工具書也都都採用這種說法,但結論都說的是「可能」,因為證據力度還不夠。

    李學勤先生編《字源》和季旭申先生的《說文新證》都說「南」的本義可能是「樂器」,但和郭沫若有點區別,是認為「南」表示「南方」是「假借」:

    《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頁552)《說文新證》(福建人民出版社,頁519)

    -----------------------------------------------

    最後總結性的回答題主的問題:

    1、漢字【南】的本義是什麼?

    2、【南】的字理怎麼講?3、【南方】的意義是怎麼產生的?

    在三種說法中,我比較傾向郭沫若的解釋:

    「南」的甲骨文可能表示一種「打擊樂器」,應該是「鈴」的本字,「南、鈴」一聲之轉,象形初文與後起字形聲字的關係。

    所以「南」本義為「鍾鈴」,字理就是「象形」,「南」表示「南方」應該就是假借。或由殷周「樂器陳南」的習慣,引申表示「南方」。

    當然這不是定論,以上只算一個【文獻綜述】,我的轉述可能存在主觀偏差,你如果不同意,請參閱我給出的資訊源,自行閱讀原文判斷。

  • 2 # 考霸秘笈楊文如

    字的層面,南通難,所以南京也是難京,福禍相依,也是中國的陰陽之道。方位上是上北下南,但古代是上南下北,南方多是紅色土地,已經裡對應五臟是心的位置,也是跳動頻率最高的地方,所以頻率最高的方位也基本都是南方

  • 3 # 哲學卜卜為贏

    南,下也。低處也。小人(民眾百姓)所居之地也。天所覆蓋之所也,太陽籠罩之處也。如《詩》:“面南”,“南山”,“南召”,“節南山”,“終南山”,“南有喬木”……均指百姓大眾及百姓大眾所居往所聚集所生活之處也。

  • 4 # 黃草山人jq8g

    南〈離〉坎北,從羅盤上看,<已,丙,午,丁,未>方皆屬南,如〈南山〉其形必為火字形,見〈附圖〉。

    多見有人姓名,其號有〈南〉字,其人四柱八字五行〈金木水火土〉水多,欠了火,如鍾南山,<丙子歲〉生肖屬鼠,鼠屬子,又屬水,為何其名號南山,皆因上言,南山屬火,以南山之火,去鎮化其命中四柱之水重而火之不足也!

    也許,有人說此乃迷信,當然了,也許也有人言,此屬於真正的中華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酸菜酸辣椒的泡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