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史拾遺

    姜維肯定不是諸葛亮指定的繼承人。諸葛亮內定的繼承人是蔣琬。

    諸葛亮在去世前,曾經秘密給劉禪上書,表示:"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這是明確制定了蔣琬是繼承人。

    諸葛亮將蜀國國政集中於丞相府。諸葛亮後期常年在外征戰,蔣琬留守相府,擔任參軍、長史,負責蜀國內政、後勤等。這正是諸葛亮以前所擔負的責任。

    諸葛亮對於姜維,主要是欣賞他的軍事才華,以及對漢朝的忠心。諸葛亮時,姜維的職務是中監軍、徵西將軍,只是把他作為高階將領看待。

    作為繼承人,首先是要精通內政,其次是軍事。所以諸葛亮更看重蔣琬。姜維只是純粹的軍人,對內政是毫不瞭解的。諸葛亮是不會放心的把蜀國交給他的。姜維的地位還一直不如費禕。

  • 2 # 九州歷史

    諸葛亮事必躬親,就妨礙了接班人的成長。姜維深受諸葛亮重用是不錯,但是說接班人太勉強。皇帝是劉禪,誰是接班人由他說了算;諸葛亮去世後,連丞相之位都被撤了,劉禪親政。

    但劉禪確實按諸葛亮遺囑安排了接班人,第一人蔣琬、第二任費禕,兩人共掌權十九年,這期間姜維沒能北伐;費禕去世後,姜維實現了北伐夢想,但是蜀漢政治也越來越混亂,折騰幾年就亡國了。

    諸葛亮確實看重姜維,但是這個人能力並不突出,不僅在戰略佈局上與魏國差得遠,臨陣也打不過鄧艾。諸葛亮為何選擇他呢?

    首先是政治需要。蜀漢政權錯綜複雜、暗流湧動,有劉備帶來的荊州系,是政權核心,不過在夷陵大戰損失慘重;有劉璋帶入川中的“東州士”;還有益州土著。對諸葛亮來說,不僅提拔誰,都會受到另外兩派的反對,但是用空降兵就不一樣了。姜維出身高、能文能武,在蜀漢沒有根基,用著也安全。

    第二,是諸葛亮的政治志向需要。蜀漢文武大多主張偏安,支援北伐者很少,諸葛亮多年北伐都靠自己的意志撐著。姜維北伐意志堅定,一直貫徹武侯遺志,諸葛亮並沒有選錯人。在武將裡面,姜維年輕、精通兵法,綜合素質很高,跟其他平庸的將領相比,可能是“瘸子裡面挑將軍”的無奈選擇。

  • 3 # 汐水柔情

    姜維是諸葛亮唯一徒弟,是否擁有諸葛亮的才能呢?姜維能力不及諸葛亮,但是其能力也不低,也不枉是諸葛亮的徒弟,具體瞭解如下: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

    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綜合上述,姜維的戰績完全是拿得出手的,姜維帶領弱小的蜀國與魏國抗衡,足見其才能不低,至於北伐成功,諸葛亮在世都沒有成功,更別說姜維了,姜維的才能在三國名將裡面絕對是排的上號的人物!

  • 4 # 亭殿閣
    諸葛亮臨終遺言

    第五次北伐之時,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留下“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的遺言,以這個遺言看來,諸葛亮並沒有將軍權交給姜維,只是讓姜維輔助魏延斷後,而主持蜀漢軍隊撤退的,則是另一個人——楊儀。至於蜀漢治國的接班人,諸葛亮依次選擇了蔣琬、費禕、董允,唯獨沒有選擇姜維。

    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諸葛亮就算再信任姜維,再賞識姜維,即便有民間傳聞姜維是諸葛亮的徒弟,依然改變不了姜維是魏國降將的事實,作為一位剛剛投降不久的將領,也沒用多少實際的軍功,即使諸葛亮願意,後主及蜀漢群臣怎麼可能放心把軍權交給他呢?何況姜維在軍中資歷不足,如果給予軍權,勢必引起蜀漢老將的不滿,而且諸葛亮也會被人認為任人唯親,這樣是得不償失的。因此,姜維最終掌握蜀漢軍權,並非因為諸葛亮,而是他自身的努力。那麼姜維又是如何一步一步掌握蜀漢軍權的呢?

    死諸葛走生仲達

    楊儀等整軍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將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於是儀結陣而去,入谷然後發喪。宣王之退也,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漢晉春秋

    在正史中,姜維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展現自己的軍事才能是在諸葛亮病逝以後的斷後途中,由於魏延拒絕斷後,蜀漢軍暴露在魏軍追軍之下,原本作為輔助斷後的姜維,此時不得不承擔了斷後的任務,司馬懿即將追上蜀漢軍隊,這時候是姜維想到了一個計策(演義中是諸葛亮遺計,正史是姜維自己想出的),讓蜀漢軍隊得以全身而退,轉危為安。他讓場儀將旗幟反向,鳴起戰鼓,假裝要主動進攻司馬懿,司馬懿害怕中計,主動撤退,不敢逼近蜀軍,於是蜀軍得安然無恙的撤退,從此留下“死諸葛走生仲達”的諺語。實際上並非死諸葛走生仲達,是姜維妙計退宣王。

    偏師入羌,郭淮破走

    又昔偏軍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長短,以為事首,宜以姜維為涼州刺史。若維徵行,銜持河右,臣當帥軍為維鎮繼。——三國志

    回到成都以後,姜維被任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但是很快,姜維的機會來了。姜維面對的第一個對手,就是在漢中之戰,在夏侯淵陣亡以後果斷率領主力撤退,並且推舉張郃為主將,避免了魏軍更大的損失,多次西征橫掃羌胡,北原之戰和陽遂之戰,兩次識破諸葛亮的計策(司馬懿都差點中計了,被郭淮識破了)的魏國名將——郭淮。姜維領軍第一戰,便是這個讓諸葛亮都為之忌憚的郭淮,歷史上並沒有對這場戰爭的過程詳細記載,但是我們依然從史書中看到了結果——偏師入羌,郭淮破走。姜維因此升任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蜀漢總兵力不過10萬,既然三國志說的是偏師,證明兵力不會超過1萬,而姜維以不到一萬之偏師,居然能夠深入魏境,打敗魏國名將郭淮,可見其軍事才能之強。

    費褘制約下的偏師北伐

    費禕謂維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且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以為希冀徼倖而決成敗於一舉。若不如志,悔之無及。”——漢晉春秋

    延熙十年(247年),姜維遷升為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表面看來,姜維的軍職進一步提升了,但是實際上,姜維麼軍權反而降低了。因為費褘,是反對北伐的,費褘認為,我們的軍事才能遠遠不如丞相,丞相暫且不能恢復中原,何況我們呢?但是姜維認為就算這樣也不能坐以待斃,還是堅持要北伐,費褘只好同意姜維北伐,但是,費褘每次允許姜維出征用的兵力不超過1萬。在費褘制約之下的偏師北伐,雖然取得過打敗夏侯霸、接應胡王的小勝利,但對於魏國而言,只不過是蜻蜓點水式的騷擾襲擊,自然也沒有取得什麼大的戰果,但是姜維以不到1萬的偏師,竟敢在魏國境內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而且也取得過一兩次小勝利,已經很了不起了。

    洮西大捷——姜維的巔峰

    復出隴西,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進圍襄武,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維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後十八年,復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三國志

    費褘被刺殺以後,姜維終於能夠率領蜀漢主力進行北伐了,兵力增加到數萬的姜維取得了接二連三的勝利:降李簡、斬徐質,取河關,破王經。姜維最終取的了北伐以來的最大勝利——洮西大捷,姜維也因此功,被任命為大將軍。

    因此,姜維最終能夠擔任大將軍,完全是因為自己的努力,不是因為諸葛亮。

    參考文獻:

    《三國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0歲應留在家裡工作,陪伴父母,還是應外出打工,再拼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