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對於曹操來說,一個未能得到證實的諸葛亮並不重要。

    曹操缺乏人才嗎?

    當然不缺。何況諸葛亮只是行政組織方面的人才。並不長於軍略。

    其次,曹操在北方已經形成既得利益集團,文武兼備。宗親,武將,寒門,世家,各有各的小圈子,一個外遷荊州的諸葛家族很難得到這些既有官員集團的推薦與認可(諸葛亮也不願意從基層開始幹)。

  • 2 # GeOld5

    劉備三顧茅廬,可以延深到營銷學——諸葛亮在向劉備推銷自己!

    諸葛亮真的足不出戶便可三分天下,這怎麼可能?資訊來源呢?其實諸葛亮時刻關心著時局變化,並自比管仲、樂毅,其志向何等遠大,怎能甘心“躬耕於南陽”?而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劉備進入了諸葛亮的視野,從而有了奠定劉備軍事路線的“隆中對”!諸葛亮看中的是劉備的為人,但更重要的是看中劉備的身份——漢室宗親劉皇叔,這是一張顯赫的名片,足以幫助諸葛亮實現政治抱負的砝碼,所以水鏡先生的“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以及徐庶的“走馬薦臥龍”也就順理成章了。借別人之口把自己推銷出去,這就是諸葛亮的高明之處!

    而曹操,當時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漢賊”,不是諸葛亮的菜!

  • 3 # 陽海子

    很多看了《三國演義》的人都會想,憑曹操的實力,如果先於劉備請到了諸葛亮,是不是天下早被他收入了囊中?只是歷史不能假設,諸葛亮最終輔佐的是劉備,實現了三分天下。那為什麼愛才如命,求才若渴的曹操不在劉備之前請諸葛亮呢?

    也許有人說,當時諸葛亮只是個20出頭的“宅男”——“臥龍先生”,只懂“躬耕於隴畝”,特別一點的地方只是“好為梁父吟”,曹操可能不知道他。其實並不然。諸葛亮家族是士族,且與當地大族黃家聯姻,在荊州交遊很廣,有很深的人脈,社會上早有“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的共識,曹操不可能不注意到他。

    在野史中,曹操為請諸葛亮也是曾經“三顧茅廬”的:經投靠自己的諸葛亮叔伯兄弟諸葛誕推薦,第一次曹操派了使臣帶了許多金銀財寶去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在門口貼了“求知己進,送珠寶者莫入”拒絕了。第二次是曹操親自修書表達求賢之心讓諸葛誕帶去求請。據說諸葛亮是動了心的,無奈事有不巧,其父當晚病逝,諸葛亮便回覆要等49天孝期滿後再考慮。第三次是曹操手下大將典韋神煩諸葛亮架子大,自告奮勇要去將他“綁”來。但他輸了與諸葛亮“你奈何不了一根汗毛”的打賭,只得怏怏而歸。等後面曹操抽出時間來想親自去一趟,卻聞劉備已捷足先登,只能捶胸頓足,懊悔不已。

    民間野史雖經不起推敲,但卻反映了曹操的一個性格缺點——愛面子。你是人才,我可以不計較你的出身,不管你是主動投靠來的,還是被俘虜來的,甚至是曾經以我為敵的,只要你有才能,都能得到重用。但要曹操低聲下氣去求請一個人,似乎那不是他的“範”。這或許與他當時已經權高位重,與他帳下已經人才濟濟有關。我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多你一個少你一個真沒那麼重要了。

    不過從諸葛亮這邊來說,他不願投靠曹操,主要是與曹操“三觀”不符:諸葛亮是有政治抱負的人,他以漢朝為正統,一心要找一個政治集團,實現匡復興室的夢想,而曹操在他心目中,早被看穿為託名漢相,實為漢賊,即使曹操也象劉備一樣“三顧茅廬”誠心來請,他又怎能違背初心,為虎作倀呢!

    因此,一個不誠心請,一個不違心出,臥龍先生最終就是被瞌睡遇到枕頭,對上了眼神的劉備“三顧茅廬”請走了。

  • 4 # 目淵

    《三國志》中這樣描述諸葛亮出山前的,“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人莫之許也”,就是說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世上人都不敢相信,只有諸葛亮的好友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認為一定是這樣。當時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已經投效孫權,周瑜在柴桑,後來招攬的是龐統;孫權、周瑜都沒有邀請諸葛亮,說明江東對諸葛亮在一開始的時候沒興趣。

    急需人才的劉表、孫權、周瑜都不看重諸葛亮,要曹操看重一個年輕人就太難了;劉備不一樣,當時寄人籬下,幾乎每個位置都缺人,只要是人才都會用,才會慕名而往,三顧茅廬。

  • 5 # 一貳一橙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話是水鏡先生說給劉備聽的,在徐庶和水鏡先生的推薦下,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出了諸葛亮,從此一路運氣爆棚,直到建立了蜀漢政權。

    那為什麼在當時同樣思才若渴的曹操會不知道諸葛亮這條臥龍,不同樣去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白白便宜了劉備呢?這就需要從當時的形勢來細細說明了。

    時間與地理原因導致錯失諸葛亮

    劉備在公元207年十二月正式請出諸葛亮,並且確定了以後數十年的戰略規劃,就是著名的《隆中對》。此時的曹操卻自公元201年在中原和袁紹爆發了官渡大戰開始,直到207年大概九月,公孫康把兩袁的頭顱送到許昌,這段時間曹操自身“尚且不保”,又怎麼會去關注遠在千里之外的一個不知名小夥子呢?

    當然還有就是地理原因了,當時劉備在新野,曹操在官渡,河北甚至遼西,位置上來看曹操離諸葛亮太遠了,而相比之下劉備倒是近在咫尺,這也是劉備能從眾多渠道知道諸葛亮這位當世俊傑的原因(如司馬徽,徐庶等)。

    曹操個人原因

    先不說曹操重不重視諸葛亮,單單說曹操知道諸葛亮這個人嗎就是一個很大的疑問,在曹操得到荊北之後得到了很多荊州人才,其中就有“不喜得荊州,喜得異度”的蒯異度,還有蔡瑁這位荊州第一豪族的當家以及劉表的親兒子劉琮。

    協助劉表穩定荊州,也是劉表最倚重的三個人,兩個已經被曹操收入麾下了,其他人要麼逃跑,要麼投靠,而諸葛亮也是逃跑大軍中的一員。

    諸葛亮當時最響的名氣也不過就是岳父黃承彥和劉表是連襟這種八竿子才打得著的關係而已,若要論號召力,又有誰能比得上劉表的親兒子呢?我認為要是諸葛亮不毛遂自薦的話,估計曹操看都不會看諸葛亮一眼吧!

    諸葛亮個人原因

    老實說諸葛亮是看不起甚至痛恨曹操的,“託名漢相,實為漢賊”這可是諸葛亮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的。諸葛亮出身官吏之家,家族是琅琊望族,是實實在在計程車族階級。

    三國時期其實說起來就是士族和寒族的鬥爭,諸葛亮是士族,曹操是寒族,兩人之間的敵對其實從出生那天起就定了下來了。所以曹操殺孔融,敗袁紹,諸葛亮扶劉備,聯孫權,這種種事件都是士族的合作對抗崛起的寒族政權的表現。

    三足鼎立

    曹操沒請諸葛亮是有原因導致的,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也是代表皇族(劉備)開始尋求士族(諸葛亮)的合作來抵抗崛起的寒族(曹操)的一個重要轉變,後面還拉攏了名族(孫權),三國鼎立之勢自此開始,直到三國歸晉,士族(司馬一族)才又開始輝煌了起來。

  • 6 # 上將噯福斯

    在南征荊州之前,曹操很可能並不知道諸葛亮這個人。當然不會去請諸葛亮了。第一,諸葛亮出名較晚,而且他的名聲主要侷限於荊州地區。

    劉備三顧茅廬是公元207年,也就是曹操南征荊州的前一年。

    劉備在荊州待了七八年,前幾年都不知道諸葛亮,最後一年才知道。

    劉備都不知道,曹操當然就更不知道了。

    那麼前幾年諸葛亮在幹什麼呢?當然是在讀書了,在沉澱,在醞釀,在努力成為無雙國士!直到諸葛亮準備好以後,他身邊的荊州豪族集團,才有計劃的宣揚他的名聲,將他推薦給劉備。

    等到曹操南征荊州的時候,諸葛亮已經跟著劉備跑了。

    第二,曹操並不是特別需要諸葛亮。

    曹操的手下有一幫智謀百出的謀士,這些人忠誠可靠,久經考驗。所以,對於諸葛亮這樣的人才,曹操並不像劉備那樣,求賢若渴。

    說句不好聽的,曹操可能覺得,有諸葛亮不多,沒諸葛亮不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說,土耳其向敘利亞派兵,目標不會僅限於伊德利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