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覺紅囈

    陶淵明《飲酒》二十首中,意象群主要有鳥、松、菊、蘭等。此組詩透過所描繪的生活盡顯其意象特徵,透示出陶淵明內心情感與人生追求,以及由此形成的廣闊深遠意境,這一探索的目的,是透過陶詩意境的構建發現詩人的精神家園及其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1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的詩人。他的《飲酒》組詩二十首所表現的是對當時現實生活的一種詩化,詩中透過對鳥、松、菊、蘭等諸多意象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深邃思考和對寧靜生活的追求,顯露了詩人的率真性情和真淳的心境,突出其淡洎寧靜品格;組詩所形成廣闊深遠的意境,成為了後世文人的精神家園。

    2

    《飲酒》詩透過陶淵明當時生活的真實抒寫,展現其日常生活的詩化。如其九:“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2]清晨詩人聽見有人敲門,連衣服都來不及穿好便急忙跑出來開門。“倒裳”二字十分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詩人匆忙起身開門的畫面,道出其急欲見到友人的心情。再如其十四:“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3]寫的是鄰里鄉親們帶著酒與詩人到松樹下把酒言歡,既醉之後,更是隨意言笑,歡顏自得的場面,凸現了詩人與鄰里的融洽關係和對勞動人民感情的真摯。這樣生動形象的生活畫面在《飲酒》詩中比比皆是,是陶淵明真實生活的詩化。

    3

    酒、菊、鳥、松、蘭這些日常生活中十分平常的事物,卻成為《飲酒》詩的重要意象,這些意象看似平淡無奇,然卻創造了高遠拔俗的藝術境界,其中酒和菊已成為陶淵明的象徵。

    4

    鳥在陶淵明《飲酒》詩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意象。陶詩中的鳥是詩人思想自由的隱喻,是他自我形象的藝術化身與人格精神的體現。如“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飲酒》其五);“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飲酒》其七)。詩人以鳥自況,表明自己遺世獨立,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的志向。

    5

    除了酒、菊、鳥之外,松、蘭這些象徵高潔品格的意象也常為陶淵明所用。如“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飲酒》其八),用松比喻自己,表明了自己的高潔和受到小人排擠的現實。再如“幽蘭生庭前,含薰待清風” (《飲酒》其十七),用蘭的高潔表現自己的志趣。

    6

    《飲酒》詩中處處可見陶淵明對生活的熱愛:“這‘平淡’的特徵就在於徹悟人生的苦難,但又不否棄現世的人生,而仍然率真、質樸地肯定現世人生有美好可親的東西,從日常生活中去尋找心靈的滿足和慰安。它相當典型地表現了中華民族以超越道德、宗教的審美境界為人生最高境界這一特徵。”[13]可以說,《飲酒》詩中所帶給人們的那種清淡平和、淡泊寧靜的積極心態是這些詩意境的精華所在。正因為如此,陶淵明的灑脫恬淡、質樸率真、醇厚善良,還有他對現實人生所作的深沉思考,連同他的作品一起,都成為了後世文人的精神家園!

  • 2 # 超越1933202637212

    《飲酒二十首》是陶淵明創作的一組五言詩。這二十首詩借酒為題,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現實以及對生活的感觸和看法,抒寫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充分表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組詩以酒寄意,詩酒結合,使作者自然坦露出生命深層本然狀態,體現出一種獨特的審美境界。現在我就把膾炙人口的第五首與諸君分亨。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譯文:

    將房屋建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世俗交住的喧擾。問我怎麼能這樣,只要心志高遠,自然不會感覺住的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下釆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暱簾。傍晚時南色景緻甚佳,飛鳥結伴而還。這裡面蘊含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辯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陶淵明在歸隱後,在他的詩上賦予了鮮活的自然氣息。“釆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詩中的這些自然景物不再作為簡單的物象進入詩歌,而成為蘊含詩人情感、心態的意象,從而使他的詩得到了昇華。

  • 3 # 油膩的而立之年

    陶淵明的詩,在上學的時候讀過,也背過。但是說實話那時候真的沒什麼感覺,只記得老師讓我們翻譯,默寫,記住中心思想。

    現在,讀老陶頭的詩,真的感覺很不錯。寫的是一種意境,《飲酒》就是擺脫了世俗之後的感受,欣賞南山的美好晚景,悠然自得,樂在其中。讓人感覺舒服昇華了。

    這裡我還看到了,老陶頭有著禪宗的意境在裡邊。身處人來人往之間,卻不會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擾。這是何等的心境,只因為內心偏遠了,遠離了官場遠離了建功立業。內心脫離了世俗,不論身在哪裡也會超凡脫俗。

    這就是禪宗所說的“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用現在的話來說“身未動,心已遠”。

  • 4 # 竹林吟曉1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生於公元三六五年(晉哀帝興寧三年),卒於公元四二七年(宋文帝元嘉四年)。卒後友朋私諡“靖節。”早年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鼓澤縣令等職。當時,朝廷腐敗,政治黑暗,官場汙濁,他不滿於此,又恰逢需恭迎一小人督郵,便掛冠而去,退隱鄉間,過著普通農人的生活。

    他的《飲酒》詩共二十首,不是一時所作。內容描寫歸隱農村的耕讀生活,抒發澹泊的情懷,寄寓很深的人生感慨。

    根據題主的題意,這裡我就其《飲酒》詩描寫了什麼樣的生活畫面作答:

    在遠離朝廷官場都市的偏遠地帶,山青水秀,有一座建造簡陋的茅舍,有田數畝,環繞其間。庭院稍然獨立,毫無塵囂、車馬滋擾,十分清靜。庭院內外,房前屋後,栽種著以菊花居多的各種花草樹木。這裡居住著夫妻兩人及五、六個孩子。一家人溫飽自足,出出進進,說說笑笑,恬適自得,其樂融融。

    家庭主人早已脫去官服,一副農人打扮,三絡鬍鬚,飄拂胸前,不失儒者風度。他荷鋤攜鏟,早出晚歸,及時稼穡,務盡農事,與鄉鄰農夫有共同的生活和同樣的耕作,其思想感情幾無差別,建立了真摯的友誼。閒遐之時,夜長之季,引觴自酌,即興賦詩,陶然而醉;或閉步庭院內外,賞玩秋菊,見東籬秋菊在夕陽映照下,更加燦爛輝煌,精神煥發,神采奕奕;俯身釆摘一枝在手,抬頭南山(廬山)在目。山之所立,人之所望,物我兩忘,悠然自得。斜射的夕陽,把金黃色的光芒,投落在聳立的青山翠峰之上。青山翠峰泛起亮晶晶的瑩光,生氣盎然,碧玉泛綠,新鮮明亮,觀之心怡,更加可愛。萬里長空,秋高氣爽,“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暮鳥歸林,相伴而至,自如自在,心無旁騖,如田間夫妻臨暮而歸,妮喃細語,走進家門。世界是如此的遼闊空曠而充滿靈氣。詩人完全陶醉在這自然、恬靜、閒適的環境之中,深刻的體會到了這自然之美、獨立之美、自由之美的境界。悟出了人生的真締就在這裡,想對人說,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了。

    有時候,也有相處友好的農民朋友來訪。這些農民朋友,質樸自然,誠懇淳厚,沒有虛情假意的繁文縟節和什麼講究,乘興而來,盡興而散。這不!剛剛天亮,主人還未起床,就有一位,滿懷美好的心情,攜酒而來探望。惹得主人連衣服也沒有穿好就急忙前去開門迎接。朋友見他衣服襤褸,茅簷簡陋,生活畢竟不如官家的鐘鳴鼎食,有些寒傖,便好心勸他憑自有的優越條件,反回官場,過錦衣玉食房屋巍峨的生活,不要管什麼清濁,先把自已的日子過好。他誠懇的感謝朋友的一片好意,但想到返回汙濁官場,豈不是迷失了自已?對客人說:咱們就且飲酒共樂吧,官場我是堅決不去的。於是與友把酒言歡,其樂無窮。

    《飲酒》詩描寫的就是這樣的一副歸隱農村的生活畫面,營造出一種自然、平和、清素、淡雅的意境,表現出作者崇尚真實自然,追求獨立自由,堅決不與官場同流合汚的思想感情,其高風亮節令人敬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青蛙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