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橙子姐的橙子
-
2 # 快樂私家車
不主動聯絡跟感情冷淡沒有太大的瓜葛,不聯絡不是決定感情的,有時候我們給自己的時間太少,需要去做某些事情,所以往往減少了對心愛的人的關心,但這不代表沒有感情了。而是有因,對方不溝通,不聯絡,你如果有時間可以主動聯絡,這都是相互的。不要因為對方一時的不聯絡而去下一些定論,那是不可取的做法。
-
3 # 丁梅英說心理
一
從不主動聯絡不是情感冷漠,而是缺愛的表現。有的人不主動聯絡是因為,怕被拒絕。有的人不主動聯絡,是為了免去應對關係的麻煩。也有人總擔心被人批評,所以不主動聯絡人。
你說“我們疲憊於社交和情感往來,獨處讓我們獲得能量。社交中, 我們對人對事不懂得拒絕,透過傷害自身利益來維持和他人的關係。”我猜測你在關係中是主動付出,委屈自己的那類人。
這種狀態背後的因素是一個人早年沒有被接納,所以,“我要讓別人高興,別人不高興,好像我沒有做好。”
二
客體關係心理學家肯伯格說:每一個人都會有三部分:自我映像,他人映像,情感色彩。
自我映像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讓別人高興,委屈自己就是“自我映像”出了問題。
他人映像是一個人感受到照顧者的態度,照顧者的形象。
情感色彩是指這個人經常體驗到的情緒,比如愉悅,興奮,幸福,沮喪,自責,鬱悶,憤怒,平靜。
假如一個人早年被很好的照顧,餓了,媽媽來餵奶;困了,媽媽來哄睡;幫媽媽掃地了,媽媽感謝他分擔家務。孩子會認為“我是好的,我是有價值的”“媽媽是溫和的,信任我的”,他在關係中會是輕鬆做自己,適當照顧別人的狀態。
以下舉幾個例子,說明“自我映像”出了問題。
第一種情況:媽媽本來是情緒暴躁的狀態,孩子出生之後,媽媽不喜歡孩子,所以孩子餓了,困了,哭了,媽媽要麼無視孩子,要麼粗暴地對待。孩子長大一點,他想做點事情,媽媽總是指責否定他“你什麼都做不好,要你什麼用?” 天長日久,孩子心中形成一個信念:“我是不好的”“別人不高興,是我的責任,我需要做點事情,讓別人高興。”他經常感受到無力,沮喪,抑鬱,焦慮,憤怒,委屈。
這種情況是由於媽媽的人格性格缺陷導致孩子為別人的情緒負責,讓別人高興。
第二種情況:母親生了孩子,家族裡無人照顧這個產婦,媽媽身體的痛,加上心理的痛,得了產後抑鬱,或者媽媽已經有了大點的孩子,這個新產婦剛生完孩子還需要照顧別的孩子。她沒有體力,精力照顧這個小寶寶,所以,寶寶有需求的時候,是被無視的,孩子同樣會內化一個信念:“我是不好的”“我要多做事情,讓別人關注到我,我才有資格在關係中活下來”
這種情況是家族的環境不好,繼而媽媽的狀態不好,導致孩子形成“在關係中主動照顧別人”的模式。
第三種情況:
孩子出生之後,媽媽是愛孩子的,但是,媽媽是粗線條的,不太會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況。孩子上了小學,有一天,在學校因為沒交作業被老師批評,遭到同學的恥笑,孩子很痛苦。媽媽沒有發現孩子的異常,於是孩子每天頂著同學的恥笑,捉弄去上學。這個情況一直沒有被家長和老師干預,日久天長,孩子有了這個信念“我是不好的”“我得主動做點什麼,別人會對我友好一些”
PS:上面的“媽媽”不單指“媽媽”一個人,代指所有的照顧者。
不能輕鬆做自己,是“自我映像”出了問題,心理發育停滯,人格是有缺陷的,感受到幸福的能力是受損的。
三
這類人可以進行自我療愈,有一本《認知治療技術,從業者指南》上面有100多種技術,可以直接對自己的情緒進行工作。比如:
1 區分事實和想法。你可以問自己,“別人不喜歡我,這是一個事實還是一個想法?”
3 多種可能性技術,比如一個人瞥了你一眼,你第一感覺是他不喜歡我,但是還有第二種可能是他平時就總這樣看人,他有這個習慣。也有第三種可能是他今天和妻子吵了一架,他心情不好,看誰都不順眼。
不過,這種自我療愈因為只在意識層面工作,不能作用到潛意識層面,所以無法在性格,人格方面有所改善。
想要在性格,人格層面改善和提升,你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
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會對你進行人格評估和診斷,結合你的目標,形成一套適合你的治療方案。
四
這樣案例的治療可長可短。如果他來求助,我會讓來訪自己選擇,他是單純消除這個症狀,想要人際正常,還是想要在人格層面改善自己。
如果來訪想消除症狀,我會告訴他,這需要短程治療。大概20,30次就可以達到。
如果來訪不僅僅想消除症狀,還想改善自己的人格,我會告訴他這需要100次以上的長程治療才會達到。因為人格改善需要在潛意識層面工作,那麼諮詢起效果其實是內化一個新形象(接納,理解自己的形象)代替舊形象(他成長中內化的那個批評,不接納自己的照顧者形象。)
當然,也有來訪想消除症狀,等症狀消除之後,他覺得很滿意,他想繼續諮詢,提升人格狀態。
總之,答案是開放的,諮詢師是穩定的。
還有,20,30次以消除症狀為目的的治療通常會用到認知行為治療。而100次以上的長程治療通常是精神分析或人本治療。
五
我個人在這2者之間更推崇精神分析。
舉個例子;來訪說“我諮詢的時候,媽媽總進我的房間來”
人本的諮詢師會說;“媽媽進你的房間,你在諮詢中,被打擾了,你很煩的”------共情。
精神分析自體派的迴應是:“ 媽媽進你的房間,你在諮詢中,被打擾了,你希望媽媽看到,你需要一個安靜的空間,不被打擾”-------共情+願望的表達
也就是,人本的諮詢師更節制。所以迴應會待在無力的位置上。
精神分析自體派的迴應更主動,落腳點放在他希望別人怎麼對他。
這有什麼不一樣嗎?前面來訪聽完之後,感覺被理解了。後者來訪聽完之後,感覺被理解了,他還有了自我安撫的功能。下次生氣,他知道自己為什麼生氣。會有一天,他對媽媽說:“我在做諮詢,我需要不被打擾,你可不可以在這一小時裡不進我的房間?”
當諮詢師看到來訪的需要,拉出來給他看的時候,來訪就被滋養了,他會對自己更瞭解,也會有力量表達自己。
一個人能夠輕鬆做自己的時候,他就不需要回避關係了。
-
4 # 看見陽光就微笑
這種情況只有一個答案,不夠喜歡!
真正的喜歡是,分分秒秒都想和Ta呆在一起!
真正的喜歡是,時刻刻都想知道Ta在幹什麼!
真正的喜歡是,你的快樂憂傷都想和Ta分享!
真正的喜歡是,還未分開就想下次何時再見!
真正的喜歡是,洗澡帶著手機怕錯過Ta來電!
喜歡的喜歡是,你在Ta身邊純淨的像個孩子!
真正的喜歡是,你想讓所有的人都知道你們!
真正的喜歡是,你願為Ta修改所有愛的條件!
真正的喜歡是,沒有Ta你覺得世界沒了顏色!
真正的喜歡是,想到Ta你的嘴角上揚三十度!
真正的喜歡是,遇見Ta你覺得生活如此美好!
喜歡是一種很美妙的感覺,是愛情產生的前提條件。如果在感情裡,不想聯絡對方,那不是天性冷淡,不是故作矜持。只能是不夠喜歡!如果對一個人連喜歡都沒有,不想聯絡Tα,不關心Ta的一切,只能是因為你覺得這和你沒有任何關係!你的喜怒哀樂在你的世界,他的歡喜憂愁你根本無意觸碰!
回覆列表
是的 肯定是 如果喜歡一個人在乎一個人 時刻都想知道Ta在幹什麼 有點空都想打個電話發個訊息問一下 即使再忙 也會抽出吃飯上廁所的時間 不主動聯絡表面上敷衍的原因可以有很多 工作忙 加班累 應酬多 家裡有事 但是根本原因有且僅有一個 那就是不在乎不想聯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