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吾評武願

    古人送禮,從電視上看都是求人辦事、婚喪嫁娶、過年、官員之間互贈等場合。沒在電視上看見表現七夕送禮的橋段呢?

    如果古代華人在七夕盛行送禮之風,這麼有噱頭的日子電視劇編劇會不表達?宋江送閻婆惜首飾的情節,不改編成七夕那天送的。

    其實我真不知道七夕要送什麼,也沒查資料,神話故事哪有資料啊。但是有一點我肯定:七夕是2-14西方情人節被當代華人過夠了遭抵制以後才炒起來的。

    中國古代不過2-14,也不知道七夕是情人節,只知道七夕是神仙鵲橋相會的日子,而中國古代敬重神仙,一般不會模仿神仙的事蹟,因此就更不會搞什麼送禮了,人家仙女兩口子見面都沒送禮物,你送你老婆禮物,像話嗎像話嗎像話嗎(取自少侯爺口頭語)。

  • 2 # 海佑講史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的七夕節,也是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七夕節由來已久,是中國最具有浪漫色彩的節日,更是被現在的年輕人譽為“中國情人節”。

    在七夕節這一天,很多年輕男女紛紛結伴出行,男女之間互訴衷情,情侶去看電影,吃大餐,好不浪漫,但是古人是如何過七夕節呢?其實在古代,七夕是一個非常濃重的節日,七夕這幾天也非常熱鬧,年輕女孩子,還有很多浪漫的慶祝方式。

    插畫 | 牛郎織女

    一、穿針乞巧

    七夕節又叫做乞巧節,在這一天的少女們都手執五色絲線在月光下快速穿過連續排列的九孔針,穿過的速度最快者稱為“得巧”,“得巧”的女孩子會受到其他女孩子們的羨慕。

    到了唐朝年間,這一習俗得以快速發展,皇宮裡面,唐太宗與妃子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則各自乞巧。而到了宋代,這一習俗達到鼎盛,不只是女子出來乞巧,從七月一日開始到七夕前三日,街上都是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當然,這也和宋朝鼎盛的經濟有關係。

    圖:穿上漢服的現代女孩

    二、投針驗巧

    投針驗巧這種習俗是到了明清時期才興盛起來的,人們在中午的時候,把一碗水放在日頭下面,然後將手中的針扔到水中,看水波在水中的倒影,如果水波的倒影像花鳥魚蟲諸般景象那麼就是意味著討到了巧,而如果波紋特別粗糙,水中倒影亂七八糟的話就意味著沒有討到巧。這種討巧的方式真的很浪漫。

    插畫 | 古代女性慶祝七夕

    三、為牛慶生

    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自然和牛郎織女有關,傳說牛郎之所以能夠飛到天上去,是因為披了他的老黃牛的牛皮,所以這一天的人們對於牛這種動物也是格外的關注,兒童會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為牛慶生。在農耕時代,牛是必不可少的牲畜,所以人們也會選擇一天作為牛的生日來好好的犒勞一下它。

    圖:現代農村的老黃牛

    四、吃巧果

    宋朝時,巧果就已經聞名於世,使用牛奶將麵粉、酵母、白砂糖和成麵糰,然後用木模壓制成型,用鐵鍋烙熟,一般在宋朝的街道上就會有賣的。如果一個少女有心上人的話,也會製作出巧果送給小夥子。

    五、染指甲洗頭髮

    雖然現在的女孩子沒事兒去做個美甲,做個頭發,但是在古代女孩子們洗頭髮都是一件困難的事,而平時染指甲這種事情都不會經常去做。而到了七夕這一天,在中國南方的一些地區則流傳染指甲的習俗,而進行染指甲的大多都是未婚女子,也象徵著對愛情的美好期盼!

    圖:穿漢服的現代情侶

    六、拜七孃媽

    拜七孃媽是閩南和臺灣地區的習俗,在閩南地區,七夕節又是七孃媽的誕辰,七孃媽是保護孩子平安和健康的象徵。所以,在閩南和臺灣地區在七夕節這一天大多數都有母親領著孩子拜七孃媽。

    因為在閩南地區古代有很多人出海謀生,甚至漂洋過海到他國經商,他們所面對的是波濤洶湧的大海,很多母親對於孩子未來的希望都寄託在了七孃媽身上,希望七孃媽保佑他們的孩子平安歸來,所以在閩南沿海地區,拜七孃媽這一習俗非常興盛。

    圖:拜七孃媽在福建依然非常興盛

    七、拜織女拜魁星

    七夕節不僅是少女們的節日,在這一天她們望天祭拜織女,希望有一雙靈巧的雙手,也渴望擁有美滿的愛情,而且對於讀書人們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因為在7月7日這一天,據說是魁星的生日,古代的讀書人大多想要高中狀元,所以他們也對魁星進行祭拜,希望魁星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高中魁首。

    圖:現代人放河燈

    古代的七夕節,可以說是包含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所有期盼,包括少女們對愛情的嚮往,婦女們對靈巧雙手的渴望,士子們對高中榜首的期盼,母親們對孩子未來的希望等等。

    如今的七夕節已經不再是以前的七夕節了,隨著外來洋節日的興盛,中國最古老的情人節也隨之沒落了。近些年,隨著網路的興盛,似乎七夕節的熱度又有所回升,但也僅僅是對於情侶們來說了。

  • 3 # 擺擺故事匯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七夕節啦!各位男朋友女朋友們都有所準備嗎?沒有男朋友的你又是怎麼過的呢?

    不論古今,在七夕這一天送禮物都毫無疑問的是一道送命題!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在古代的人們會送什麼七夕節禮物?

    一、首飾品

    自古女子皆愛美,這首飾自然是不可少的,首飾品包括戒指、簪子、玉鐲等物。

    經歷史研究表明,大約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中國就已有人贈送戒指的傳統。秦漢時期,戒指作為裝飾品深受婦女喜愛;東漢時期,民間就出現了用戒指作為定情之物的傳統,在每年的七夕情人節,青年男女都會彼此贈送指環表達雙方的愛慕之情;到了唐代,贈送戒指表達愛意的行為更加流行;在宋代由李昉等人編著的文學《太平廣記》中就明確記載著:“捻指環相思,見環重相憶。願君永持玩,迴圈無終極”希望贈送的戒指能讓心愛之人時時刻刻想著自己,也時長交換戒指互訴相思之情。

    二、梳子

    梳子由黃帝的妃子方雷氏發明,一開始只是打理毛髮的工具,到了秦漢後期,梳子的含義在文化的底蘊上逐漸豐富了起來,有的地方會在新婚之前用梳子給新娘子梳頭,“一梳梳到頭,富貴不用愁;二梳梳到頭,無病又無憂;三梳梳到頭,多子又多壽;再梳梳到尾,舉案又齊眉;二梳梳到尾,比翼共雙飛;三梳梳到尾,永結同心佩”。從那時起,贈送梳子就包含了“與卿舉案齊眉”“與郎白頭到老”的含義。所以七夕節的時候,男女雙方會互贈梳子,用那雕刻精緻,題有情詩的木梳或者牛角梳寓意:“我想同你歲歲相守不相離”。

    三、香囊

    古人的香囊皆是貼身之物,將貼身之物相贈,可見情誼十足。在唐玄宗時期,因楊玉環美若天仙,使得玄宗留戀美人屋不問朝綱,後來眾軍起兵內外紛亂,導致楊貴妃死於馬嵬坡。臨死前貴妃將自己的頭髮放入香囊中,交給玄宗後依依不捨的赴死。而玄宗將香囊貼身儲存,時刻思念去世的愛人。

    香囊的材質有很多,文人常在香囊中放香料;淑女名媛則採集花瓣放入;一些用於養生防蚊的功效型香囊,會在裡面放置中藥或者驅蚊植物。香囊的外層裝飾是古代女子們大顯身手之地,贈與情人的香囊不僅香氣沁人心脾,其樣式也是栩栩如生,好看至極。所以在又名乞巧節的七夕,女子們贈送自己精心縫製的香囊荷包,即美觀應景,又能體會女子的心靈手巧,實在是七夕禮物上品!

    四、玉製品

    七夕贈送的玉製品包括玉簪、玉佩、玉枕、玉扣、玉扳指等裝飾品。玉在中國的文明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詩經》裡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之句。《五經通義》說玉"溫潤而澤,有似於智;銳而不害,有似於仁;抑而不撓,有似於義;有瑕於內必見於外,有似於信;垂之如墜,有似於禮。"可見玉製品在古代人民心中有著純潔高雅的形象,所以七夕送玉製品,可見接受者在贈送人心中的地位如玉石一般純潔高雅。而稱頌人如玉一般的外貌與內心,在中國可以說是很高的評價了。

  • 4 # 大佬的歷史

    古代七夕送禮物最常見的,肯定是手工藝品。

    七夕名為乞巧節,意思是乞求智巧。就是女子做的精緻工藝品,比如刺繡,繡花,肚兜,布鞋,花紋,衣服,束帶,香囊,吊墜,或者雕刻的人像木偶,以及在當時很有象徵性的藝術品。

    而且多半是自己親手做的。各種玩意兒,可以開開腦洞,古人聰慧的腦袋,也許會有我們完全想不到的手工製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光二極體和二極體的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