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聯盟老玩家
-
2 # 國風新色
據統計,元帝國統治時間為97年(1295年-1368年)共更換了10個皇帝;
元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一個封建王朝,僅僅經歷了97年,就面臨國家滅亡的命運,究其原因,和皇帝的頻繁更換是分不開的;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說明:
1 蒙古族的世代繼承習俗:
作為草原民族,基於其生活的特殊性,需要騎馬射箭統治天下,一個乳臭未乾的兒皇帝繼位是很難想象的,在王位的傳承上,自古以來都是弱肉強食,沒有規則制度可言,因此我們看到大多數的草原民族的王位都是兄終弟繼,而一旦弟弟這一層級的人員消亡以後,誰來繼承王位,就自然成為戰爭發動的理由,勢必造成動亂,這一繼承習俗已經根深蒂固;
2 以民為主的政治理念缺失:
漢民族歷經無數的戰爭動盪和平,文化變遷集聚的智慧,在草原民族來看不可理喻,他們的傳統中只知道打天下而不會治理天下,遊牧民族的本性絕對了對於反抗,就是武力鎮壓;試想這樣一個理念的統治者如何能夠為百姓謀福利,搭建帝國賴以長存的基礎;
3 元帝國重武輕文
元帝國建立嚴格的等級制度,而在中國歷史上承擔重要角色的文人,被放置在第九等,比乞丐高一個等級,元朝提倡蒙古至上主義,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科舉制度去選撥人才,元朝儒士地位大幅下滑,文人作為歷朝歷代安邦定國的工具,元帝國從本質上沒有認清文人及人才的重要性;
由以上可見,一個馬上得天下的民族,雖然因為因緣際遇,採用武力征服了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但在國家的治理方面,因循守舊,保守固執,狹隘的民族意識及未進化的政治理念決定了其走向滅亡的命運!
-
3 # 草原baihong
元朝壽命短,地域遼闊,因元朝實行森嚴的等級制度,任用蒙古人當政(四個等級,蒙古人居首,色目人其次,漢人第三,南人最後),一方面任用庸才,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政治昏聵,貪汙腐敗,皇帝更換頻繁,奸臣當道,專政,加速了元朝的滅亡;另一方面,除元世祖外,其餘統治者均實行歧視漢人政策,激起了,蒙漢統治者,蒙古人與漢族人的矛盾,導致了元末農民大起義,元中都被紅巾軍焚燬,元朝很快被農民起義的大浪吞滅,從而證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成吉思汗實行分封制,把他四個兒子認命為四大汗國,擁有自主權,規定在多林選舉新大汗,至窩闊臺起,就埋下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四大汗國不僅不相容,而且常常自我發生大規模的戰爭,造成嚴重內耗,也是導致皇帝多政權短的原因,從這方面看元皇帝更換頻繁加速滅亡原因正是來自於自己本身。
元朝又多擴張,窮兵黷武,也是導致元朝經濟凋敝,人民生活困難 皇帝更換頻繁,滅亡加速的原因。
-
4 # 關東俠客
元朝是蒙古人繼承中原王朝法統建立的國家,中原王朝皇帝傳承有嚴格的宗法制度,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度或兄終弟及。蒙古人立繼承人實行忽裡勒臺製度(諸王推選制度),即實行皇帝選舉制度。皇帝臨終時選接班人,如果得不到諸王認可便登不上皇位,從而引起戰爭。
1258年大汗蒙哥在四川合州釣魚臺下病逝,四處征戰的諸王紛紛撤兵競爭大汗位子。忽必烈回燕京時在擁護的諸王擁護下繼位,建元中統。漠北諸王在和林召開忽裡臺大會,擁立阿里不哥為蒙古大汗。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哥倆開始幾年戰爭,忽必烈依靠漢地雄厚財力和眾多的人口打贏了戰爭。
忽必烈靠武力奪取大汗之位,西部諸王都不支援走上各自發展的道路,忽必烈的大元朝只包括西藏地區,漢人地區和蒙古本土。忽必烈在位35年由皇太子真金第三子鐵木爾繼位,在位十三年。鐵木爾當皇帝時也挺困難,他的母親闊闊真在上都召開庫裡臺大會,鐵木爾和長兄晉王甘麻刺展開激烈角逐。
闊闊真和權臣玉昔鐵木爾堅決擁立鐵木爾繼位。"武宗海山是元朝第三任皇帝,真金的孫子,在位三年,31時駕崩。海山以軍事實力奪取帝位,政治較英明,國內較為和平。仁宗愛育黎撥力八達在位十年,他是武宗的弟弟,權力過渡屬於漢人的兄終弟及。仁宗推廣儒家教育恢復科舉制是元代有作為的君主。
英宗碩德八刺是仁宗兒子,在位四年。屬於中原王朝的父死子繼。英宗重用漢人實行新政遭到舊勢力抵抗,他在避署時被刺殺。泰定帝也孫帖木爾是真金的孫子,在位五年。他上臺後把參與刺殺皇帝的大臣全部處死。泰定帝死後權臣開始亂國,左承相倒沙刺在上都立九歲皇太子為帝。知密院事燕帖木爾在大都擁元武宗次子圖帖木爾繼位,即元文宗。
大元出現兩個朝庭。最後元文宗取得絕對軍事優勢包圍上都,左承相倒沙刺出城投降。這個時候元武宗長子和世懶在和林北部稱帝,即明宗。元文宗只得遜位迎哥哥登基,明宗一行走到半路時被迎接的元文宗和權臣燕鐵木爾用藥毒死,在位八個月,年僅30歲。圖帖木爾不會治國,只會搞權術,元朝經濟到了崩潰邊緣。
元文宗圖帖木兒29歲時駕崩,他臨死前良心發現遺詔立明宗次子懿磷質班為帝,在五十三天,七歲夭亡。接著是元朝第十一帝妥歡帖木爾,即元惠宗,元順帝,在位36年。元順帝地位較特殊,妥歡帖木爾是大元最後一任皇帝,北元第一位皇帝。元順帝是明宗的長子。
元寧宗死後,太皇太后主張立妥歡帖木爾為帝,左承相燕帖木爾堅決反對。他把妥歡帖木爾流放到高麗和廣西桂林,經過一翻激烈內部鬥爭,妥歡帖木爾才成功登上帝位。元朝十一帝中,只有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順帝在位時間較長。其他九個皇帝有西個非正常死亡,一個早夭。原因是蒙古人好酒無度病逝的早,另一個原因是制度不夠完善,權臣容易干政,引起權力過渡時混亂。
-
5 # 青史精蘊
元朝皇帝的短命,概括起來就八個字:驕奢淫逸、爭權奪勢。
元朝皇帝大多沉迷酒色,不理政務,驕奢淫逸的程度也是超越常人想象。其中元順帝就堪稱“學霸”級別。
據說元順帝的經典之作就是和尚破處,意思就是他的女人在第一次與之共寢前,必須由專門的和尚進行破處,僅此一點,就令眾多男人汗顏。
元朝皇宮裡爭權奪勢的程度也暴力到讓人咋舌,對皇帝直接進行暗殺、下毒藥,乾脆利落,比較符合現在流行的那句話:能動手解決的別動嘴!
造成這種亂象的原因,我覺得還是和元朝統治者本身的民族文化有關。
蒙古帝國的文化屬於草原部落文化,中央權利相對分散,擴張性、掠奪性比較強。元朝連年的對外戰爭失敗,不但讓百姓的生活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也讓元朝的經濟受到重大損失。國家經濟不景氣,苛政、腐敗、暴亂等等不安定的社會現場就會趁機滋生,命運就可想而知了。
忽必烈是“紅三代”,算是文化人了,他與阿里不哥分道揚鑣實際就有漢人的功勞,他留給後世蒙古皇帝的,除了民族特有的彪悍以外,更多的是漢人的朝堂文化。朝堂文化講究集權,講究謀略,講究教化,而這些東西恰恰與部落文化相差較多,所以元朝皇帝們按此做了,卻怎麼也做不好,說到底,咱儒家那套東西,別人不是隨便就能玩的!
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元朝的鬧劇匆匆收場,徹底退出了中國歷史舞臺。
回覆列表
元朝中期頻繁更換皇帝,僅在1307年(大德十一年)至1333年(元統元年)就更換36個皇帝,在位都很短。全由權臣擺弄下詔或頒佈詔令。皇帝成為傀儡,不能決策大事。宮廷紛爭連續不斷,爾虞我詐時時出現。再加上經濟落後,廣大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中原地區農民尤其悲慘,飢寒交迫,其嚴重程度已達到再也不能忍受的地步。這樣,人民群眾被迫起來反抗,農民舉行起義,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將矛頭指向元朝。 元朝末期的妥歡帖睦爾在位較長。他從1333年(元統元年)六月至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七月,共35年的時間,是處在農民起義軍的進攻與元朝軍的抗擊時期。可是,在這樣長時間內元軍之敗,其原因不在將帥無能,士兵不勇,而是元朝政權不修政治,不興經濟,無休止的內部爭權奪利,互相殘殺的結果。尤其順帝是個昏君,朝令夕改,出爾反爾,不得從臣之心。所以,宋王及地方勢力首領,在危急時刻拒絕帝詔,不遣兵參戰,造成四分五裂。無論哪個朝代,其被滅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