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藏

    白地黑花“朝天子”長方形枕

    枕面開光內楷書:“得閒且閒,已過終年限,寧交別人上高竿,卻交別他人看。邯鄲長安,皆屬虛患(幻),論漁樵,一話間。江山自安,那裡也,唐和漢。左難右難,枉把功名幹,煙波名利不如閒,倒大無憂患。積玉堆金,無邊無岸,限來時,悔後晚。病患過關,誰救的,貪心漢。朝天子。漳濱逸人造。”小令中提到“邯鄲”,頗具地方特色;並將“邯鄲”、“長安”兩座古都相提並論,嘆息昔日繁華如過眼雲煙,,終成漁樵閒談古今的話題。作品揭露了當時社會中爭名奪利的醜惡現實,諷刺了那些守財奴和醉心於名利的人,反映了元代文人否定事業、功名,逃避現實社會,尋求避世隱居的普遍心態。種族歧視政策籠罩下的文化韌性

    元朝的大統一結束了五代以來300餘年間各民族紛爭戰亂的局面,出現了民族空前的融合,進一步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但是,文人即使是進士出身,也是官職卑微。從前看作是上品的儒生,在參與國家治理方面失去了宋金時那種優越的地位,甚至還有“九儒、十丐”的說法。

    所以元代散曲中始終瀰漫著一種空幻感和淒涼感,表現了落魄文人對政治的遠離、對功名利祿的鄙視以及人生的無奈。這種思想在多件磁州窯瓷器上都有體現。

    白地黑花“石慶東原”長方形枕

    枕面開光內書:“終歸了漢,始滅了秦,子房公到底高如韓信。幼年間進身,中年時事君,到老來全身,為甚不爭名,曾共高人論。石慶東原。”與詩詞相比,為了適應即興抒情和演唱的需要,散曲的形式和語言以俗為美。散曲的語言,特別是襯字,主要是口語、俗語,因而散曲的語言更自由輕靈,更適宜於表達即興的。這首散曲否定了封建歷史上的功名富貴,表達出元代知識分子功成身退、趨利避害的人生哲學,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元代的社會現實。

    白地黑花“山坡裡羊”長方形枕

    此枕三面書寫文字。枕面開光內楷書:“風波實怕,唇舌休卦(掛),鶴長鶴(鳧)短天生下。勸魚(漁)家,共樵家,從今莫說賢魚(愚)話。得道多助失道寡,漁(愚)也在他,賢也在他。山坡裡羊。”這段文字是陳草菴存世的26首《山坡羊》小令之一。枕面書寫的曲牌名襯了一個“裡”字。這首小令告誡世人莫以口舌議論他人,以免惹是生非,元蒙統治者的成敗結局,就應該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來決定,不用去評論他的賢或愚,這也反映出作者對元蒙統治不滿但又無可奈何的心情。枕面開光內繪一幼者跪地揖拜,一老者駕雲昇天的圖案。枕前立面開光內繪折枝牡丹紋,後立面開光內行書:“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白地黑花“劉殷行孝”長方形枕後面

    這首詩被選入了小學語文教科書,運用極其誇張的手法,來形容山寺中的樓非常高,幾乎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如果大聲說話恐怕會驚動天上的仙人,因此不敢高聲談論。元代的工匠把這首詩寫在瓷枕上,和《山坡裡羊》可謂異曲同工,也是告誡人們不要隨意談論“仙人”—統治者,否則就會惹禍上身。盛世和諧景象記錄下的田園農家

    因為蒙古族以前的生活方式大多以遊牧為主,生產力較低。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自忽必烈以來,歷代元朝統治者都以農業生產代替了畜牧生產,所以元朝的農業有了極大的發展,生產技術、墾田面積、糧食產量、水利興修以及棉花種植等都超過了前代。

    白地黑花題詩文四系瓶

    缸胎,上半部施白釉,下半部施黑釉,光澤圓潤,黑色唇口,短束頸,頸部有四個葉形系,圓肩收腹,圈足。腹部題詩文“春夏秋冬及四時,閒觀書畫共琴棋”,反映了當時人們浪漫愜意的生活。

    白地題“清風細雨”文字盤

    口徑17.9、底徑8.2、高4.1釐米。侈口圓唇,淺腹圈足。外壁沿下施醬釉,釉不到底。盤中三道旋線內書寫文字“清風細雨,黃花紅葉”。寥寥8字,描寫了一幅風輕雲淡雨如絲,樹葉轉紅,菊花盛開的美麗秋景。封建禮教約束下演繹的風花雪月

    關於愛情婚姻和家庭生活,這是歷代文學都非常重視的主題。在元代多元文化交流空前活躍的大背景下,人們的道德思想、價值觀念,特別是愛情婚姻習俗都受到了影響。現存元代散曲作品也有很多描寫男女風情的,由於禮教觀念的淡薄,元代散曲在愛情題材的描寫和表現上十分大膽和直白。當然,磁州窯博物館藏的這兩件器物上的文字描寫還是非常文雅的。

    白地黑花“落梅風”長方形枕

    枕面開光內楷書:“愁如醉,悶似痴,悶和愁養成春睡。珠簾任誰休捲起,怕鶯花笑人憔悴。落梅風。”這首小令與一般元散曲的直白不同,較為“雅化”,細緻曲折地描寫出閨中少婦思念愛人的淒涼心境和真摯情感。《全元散曲》中也收錄了

    白地黑花“山坡裡羊”長方形枕

    枕的後立面開光內書寫文字:“春將暮,風又雨,滿園落花飛絮。夢迴枕邊雲渡事,一聲聲道,不如歸去。”上述瓷枕後牆所書小令很像由馬致遠這兩首小令糅合、演化而來,且語句、格式亦大體相同,為元曲常見題材。這首詞的作者眼望春將逝去的蕭瑟,催生了思念心上人的滿腔愁情,發出了早日歸家的呼喊。輕儒偏農思想助長的商業貿易

    在元代商業發展的過程中,中小商人功不可沒。他們或跋涉販運,或開店坐肆,為數眾多、遍及城鄉。其中,有很多店鋪也會定燒一些瓷器。

    白地黑花題“仁和館”四系瓶

    這種元代的四系瓶是一種酒器。它小口短頸,兩端溜圓內收,肩頸處有四個扁系,中腹長圓,短底圈足。瓶身的下三分之一處為醬釉,中上部題寫“仁和館”。“仁和館”應該是當時一個酒館的館名,這件四系瓶就是這個酒館定燒的。這充分說明元代社會商業氣息特別濃郁,強調自己的名號,折射出元代中國北方街衢市井商貿繁榮的氣象。我們見到的類似題“仁和館”的四系瓶還有很多,如“八仙館”、“永和館”、“太平館”、“同樂館”等20多種。

    白地黑花題“招財利市”梅瓶

    元代梅瓶與金代梅瓶相比發生了兩方面的變化。一是造型,瓶身變的細長,腿部較長,近足處略微外撇如魚尾翼狀。瓶體細瘦修長。又因整個瓶體如魚尾立,所以民間又稱之為魚尾瓶。二是裝飾,雖然還是繼承了“白地黑花”技法,但金代常見的纏枝花紋不見了,我們看到的是團狀的花朵和隨意的花卉草葉紋,再就是元代的梅瓶上出現了文字裝飾。

    白地題“梨花白”文字罐,兩件

    1976年7月磁縣南開河村東沉船出土。一件(左)口徑14.5、高12.5、底徑8釐米;另一件(右)口徑16.2、底徑6.8、高5.5釐米。整件器體上大下小,卻無頭重腳輕之感,器形舒展端莊,優美的曲線舒緩向上,開合有度,有一種婉轉沉靜而又雅正挺拔之美。兩件文字罐的腹部一側都有仰覆蓮圖案,內題“梨花白”款識。磁州窯文字書法裝飾與酒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由於產品中有很多為盛酒器物,所以產品上寫有大量與酒有關的文字。不僅有酒館名字,還出現了酒名,如“梨花白”,在宋代就已經是一種美酒的名字了,另外還有“竹葉青”、“羊羔酒”、“金波玉液”等等。

    白地題“酒”文字盤

    除了上述器物,和酒有關的還有兩件文字盤,都是1987年3月觀臺磁州窯遺址出土的。一是白地題“酒”文字盤,口徑16.8、底徑7.4、高3.2釐米。盤中褐書“酒”字,一氣呵成,很有氣勢。另一是白地題“一色好酒”文字盤(下圖),口徑16.8、底徑7.4、高3.2釐米。盤中寫有“一色好酒”四個字,書寫則較為潦草。

    白地題“一色好酒”文字盤

    以上對元代磁州窯文字器的簡要描述和闡釋,只是從整體層面上進行的一種分析和研究,還有更多的書寫刻畫在器物上的包含農業、感情及生活百態的文化資訊,不盡其中,不一而足,值得大家去體味,去品評,去探究。

    每一件元代磁州窯文字器都凝聚了古代先賢的智慧,器物上的每一個文字都濃縮了一段記憶,每一首詩詞都講述了一個故事。它們不用嬌柔奢華的文辭來裝飾,也沒有庸俗地故作深沉,只是用質樸生動的語言反映了尋常人家的生活狀態,表達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情調,濃縮了一個時代的風姿。而這種真實鮮活的感受恰恰是一般的詩詞作品中所難以獲取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最開始形成的時候是男的、還是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