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冬青裡的駱駝草

    我最近也在想這個問題,並且查閱了很多的資料和實地走訪了一些種養殖大戶。我現在大致總結了一下,如果想要做好這些工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擴大自己的朋友圈,開網路直播平臺對種養殖基地的現場進行實時直播,將自己的種養殖過程和捕獲過程全程開放,讓其他電商或者是批發商、消費者能夠直觀全面地瞭解整個基地的生產過程,引起他們的興趣和關注。

    第一是把自己產品的特點和優勢儘可能地全部進行展示並傳播出去,儘可能地範圍要廣,以先期取得一定的知名度,為後面開啟市場和進入市場做好準備;

    第二是要給自己的產品準確定位,這有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對客戶的精準定位,這就要求自己想辦法採取優惠和鼓勵的措施,先固定下來幾名一級銷售商,然後再發展其他的客戶群,或者是先發展客戶群再固定其他一級經銷商;

    二是對價格的精準定位,要把價格定在消費者理想的能夠接受並易於推廣的區間之內,這樣才能有利於推廣自己的產品;

    三是對物流的精準定位,一切工作都如果都做好了,如果物流做不好,也會前功盡棄,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要盡最大能力安排好物流工作。

  • 2 # 俺不想種地啊

    可以做供應鏈,包裝 快遞運輸 發貨 售後 一條龍做好來,比如你是中柑橘的,市場老闆來收果是2塊一斤,你可以聯絡好快遞 一般5公斤以內5.5左右一件,紙箱2塊一個,包裝網套人工成本1.5左右一件,2塊的果你可以去網上淘寶京東拼多多的店對比一下他們售賣價格,一件降個5塊左右供貨給他們.

  • 3 # 阿米巴雲剪輯

    基地一般出通貨,你說的這種很難對接,品質按照渠道分四級吧,高階商超大酒店,中檔個體消費電商,低檔飯館餐廳,最低檔團餐,你基本對接的是批發市場,不然你其他貨可能就是損耗,現在批發市場擔任的是分級的功能,單價不能反映基地的盈利情況,你出產的品質是全渠道的

  • 4 # 鑫西蘭

    這是很多基地和產地老闆都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主動找銷路這個是要肯定的,我正好在吉林長白山腳下的一個藍莓基地和老闆合作網上推廣銷售,談談我的看法吧。

    第一、評估自己的產品和利潤

    不是所有農產品都適合做生鮮電商的,這個我們一定要清楚。季節性太短的農產品比如黃桃,除非是有很成熟的電商運營作為鋪墊,否則剛開始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黃桃的下果期就只有一個星期。另外像一些葉菜類,因為保鮮期的問題也少適合做電商。

    我們現在操作的藍莓,在淘寶上賣基本是虧本的。果價現在13元一斤,包裝、冰袋、人工加起來算5元,順豐快運首重就是25元。但是沒有辦法,我們要熟悉電商的運營規則,最重要的是測試客戶對產品的需求。

    第二、給電商平臺和超市供貨要注意的事

    現在像阿里、京東、蘇寧幾乎都有自己的採購基地或是自己的種植基地,新的產品想要打入需要一定的公關能力和費用。我們是人際關係社會,這個是不可避免的。

    還有特別要注意的是他們的賬期和損耗率二個問題。農產品講的是快銷快結,一般人是承受不了賬期的。特別是老百姓,拿到現金才是最重要的。還有就是損耗率,這個在合作之前就要談清楚。

    並不是你給電商平臺和超市供貨了,他們的價格就會便宜。消費者還是一樣要多花錢。

    第三、真正做到基地直採、真供、真銷

    自己有基地、自己有產品,只要是有點想法都想自己做。在評估了產品和利潤之後,我們不妨從小開始試起。

    但是現在高昂的快遞費佔據了一半的成本,消費者很難滿意!

    要有電產思維,但不能盲目,合理的評估和理性的市場分析是最需要的。

  • 5 # 大學生新農人
    1、有了種植基地,不等於可以供貨對接生鮮電商或者商超渠道

    如果基地種植的是水果的農產品,那麼很多人就想到生鮮電商的渠道。要想能夠跟這些渠道合作,我們更多討論得是基地的供應鏈是否成熟或者能夠匹配生鮮電商渠道。

    舉個例子,我們廣東這邊河源連平地區的鷹嘴桃上市了一段時間。真正能夠托起對接線上電商渠道的估計就那麼一兩家基地,大部分因為供應鏈跟不上銷售的需求。我們這邊對接的一個基地渠道,能夠做到每天發5000單以上,平均每單在7斤左右(有5斤斤裝和8斤裝的),這樣算起來每天需要出貨大概3萬斤左右,還不能基地的打包人工包裝等一系列的操作,而且是要持續大概半個月到一個月左右的發貨時間,這個就需要50萬-100萬左右的鷹嘴桃。這不是一般的種植基地能夠完善做得好的。更不用說我們的廣東的荔枝需要冷鮮供應鏈的操作了。

    以上是有關基地對接線上電商或者商超渠道的一些見解,關鍵是完善好自己的供應鏈。

    關於種植基地對接社群團購

    社群團購,我們基地種植的蔬菜也對接過社群團購和社群生鮮連鎖店。首先這些都是要壓貨週期比較長的,我們公司規定不能壓款時間太長,因為擔心對方走路或者壞賬,得不償失。就好像這幾天說道的浙江的“鮮生有請”爆雷,坑慘了很多大媽大爺一樣。所以大型的社群團購我們基本就不合作,因為他們押款至少一個月的,只能一些小型社群生鮮店合作,幾天借款一次的方式。減少自己不確定的風險性。

    關於種植基地直接對接到消費者

    這估計是很多消費者和生產者最想要的關聯。但是事實上是比較難的,畢竟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你是生產基地,更多是做好基地的種植和產品的品質,而對接消費者的自然有渠道去做。自己是不能生產、銷售、售後都做了,自己不是大型集團企業或者平臺。

    我們曾經和連鎖超市談過一種合作,因為我們基地所在地區的山水環境好,所以種植出來的農產品都很好,連鎖超市可以提供一個專屬的地區展位,專門賣我們當地的農產品,透過售賣區域品牌的品牌產品,直接對接終端消費者的形式,價格可以自己定。但是超市需要抽取售賣的16%作為佣金,自己需要有專人在展位做促銷和服務,其實算下來也是需要不少的成本。但是這種模式是可以值得一試,因為對自己產品品質的信任,顧客吃過肯定會認區域的,從而帶動當地其它的產品銷售。

    以上就是對於問題的一些分析見解,不管是什麼渠道一定要先分析自己的優勢在哪裡,是不是有很強的供應鏈,或者自己的優勢資源是否能夠匹配這些銷售渠道。選擇自己能夠承受的渠道是最好的。

  • 6 # 夢中翔之夢

    這是一個“穿新鞋、走老路”,延續“農超對接”、“產地直供” 的話題。

    農超對接,指的是農戶和商家簽訂意向性協議書,由農戶向超市,菜市場和便民店直供農產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為優質農產品進入超市搭建平臺。

    這是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做法,即以大型連鎖超市為基礎,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相結合,建立新型農產品流通渠道,促進連鎖企業產業鏈的延伸和農產品供應鏈的整合。在市場經濟改革的浪潮中,市場“資源配置”延續了“計劃經濟”產、供、銷的傳統思維,由於中國農產品的的標準化,品牌化的滯後,許多農產品認證方面存在著缺陷。

    這個市場上充滿著“劣幣驅良幣”的現象。流通環節各經營者適者生存的經營價格已經完全市場化。

    市場在“資本逐利”的情況下,“假冒偽劣”品牌農產品,能賣出高價,優質品牌“綠色食品”農產品,推廣銷售舉步艱難己是“家常便飯”,經常發生農產品產地“難賣”、滯銷城市價高的情況。

    市場是“無情”的,也是“殘酷”的。在這個市場內,實體店相互之間,電商、網店相互之間,實體店與電商網店之間,為了各自生存,都在爭奪這有限的市場。

    農產品是一個“薄利多銷”的副食品,在實踐運營中,農超對接只是一個 “美麗的傳說”,產地直供只是一個 “溫柔的謊言”,我們被流通程式層層加價的理論,整整誤導了幾十年。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鄉村振興,全民致富”政策環境下 “法有禁止不可為,法無禁止皆可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感冒後,嗓子腫痛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