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乒乓球速度過快,導致觀賞性極差,而且對於鍛鍊的效果也差。
12
回覆列表
  • 1 # 微乒乓

    觀賞性越來越差?

    恕我直言,個人認為這是個不懂乒乓的人所提問題!

    首先說,乒乓球現在的真實情況是,世界級的比賽,觀賞性極強!因為現代乒乓球技術越來越精細並符合運動的本身特點,職業選手的弧圈球已幾乎將乒乓球的旋轉、速度、力量練到了極致!題主所說的觀賞性,大約應該是兩個對手水平相差太大而導致吧。

    難道我打球會不好看嗎?

    乒乓球是一個技術性非常強的體育運動,別說水平相差巨大,就是相差一點點,在回合方面就會相當少,往往一發球,對方就一個暴衝,這回合結束了!

    但是:即便如此,也不是沒有觀賞性的!單對於暴衝來說,一個不懂球,不打球的人,是無法體會其美感的!

    真正的世界級的比賽,其精彩程度可謂是絕倫的!像世乒賽馬龍與樊振東的七局對決,被業界盛讚為教科書般的經典!尤其是打到決勝局最後關鍵球,你來我往的得分,算計,控制,進攻、勇氣!這些過程,絕非偽球迷所能體會的!

    現在乒乓球比賽直播,網路上已經有非常專業的網站,但凡遇到重大比賽,憑我的記憶,單場最高人數幾乎能夠破千萬。比如劉國樑作解說的世界盃團體比賽,就達到了這個線上記錄。專業的解說,精彩的比賽,球迷如飲甘霖,實在是一種享受!何來觀賞性越來越差?

    是你不會看,而已!

    另外:關於將球擴大說一下。

    不是沒有擴大,國際乒聯是一直在擴大!

    客觀地說:乒乓球擴大後,對增加回合是有效果的,這樣可能在現場觀球的觀眾看起來,可能更過癮。但,如果只是單純追求回合,那將是乒乓球運動的悲哀!亞洲的直板前三板技術,何等精妙!將智慧與技術融為一體,一擊致命!這豈能是無味的拉鋸戰能替代的?

    朋友您認為呢?

  • 2 # 乒乓球804

    不是乒乓的觀賞性越來越差,而是你的欣賞能力越來越差!一隻小雞怎能理解鴨鵝水中捉魚的快樂?

    至於為啥不把乒乓球再變大?可能原因是:球再變大後,速度就會變慢,影響比賽的精彩程度。

  • 3 # 逍遙181016915

    我覺得這個提法就不是事實,不知道別的國家怎麼樣,乒乓球在中國始終是非常受歡迎的,現在的乒乓球比賽回合多,技術多樣化,引人入勝。特別是日本的崛起,更加引起球迷的極大關注,我感覺現在的乒乓球比賽越來越精彩,而且像原來的乒乓球不發達地區如巴西甚至於印度都出現幾個好手,除了中國一國獨大,其他可以說群雄並起,非常有利於乒乓球運動的普及發展,現在根本沒有必要對球或者是規則做什麼修改,經常改動不利於發展。

  • 4 # 楊磊談乒乓

    樓主的問題可以歸結為“把球擴大,乒乓球的觀賞性就可以增強?”事實果真如此嗎?試著分析一二。

    第一,乒乓球的觀賞性到底是什麼?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通俗易懂,寓意非常深刻。在外行人和內行人眼中,乒乓球觀賞性的內涵完全不同,甚至是天壤之別。比如說,外行人看來,只要回合多,比如連續放高球、對拉幾板之類,就會拍案叫絕,覺得精彩不得了。只有內行人,才會對一個發球直接得分或者是電光火石的一兩板發球搶攻,鼓掌稱好。如何兼顧外行與內行,說實話,非常非常之難。

    第二,具體來說,如果是為了照顧外行大眾。把球尺寸加大,進一步削弱旋轉,增加回合。我認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乒乓球的觀賞性,行之有效。

    第三,如果是側重內行球友,比如中國乒乓球球迷群體,一味擴大乒乓球的尺寸,只會弄巧成拙,丟失掉乒乓球最精髓的旋轉,進一步降低乒乓球的魅力和觀賞性。球大了之後,力量型的選手更佔上風,只會讓原本藝術的乒乓變的簡單粗暴化。為什麼好多資深球友覺得現在的乒乓球不如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有味道,從38毫米到40毫米再到40+,球的不斷加大,罪過最大。

  • 5 # 騎馬寺的少年

    小球時代,由於遮擋發球和有機膠水的使用,中國男、女乒在速度、旋轉以及前三板上的優勢幾乎呈壟斷性的局面。隨著歐洲瓦爾德內爾等一批優秀選手的退役,整個國際乒壇的水平差距越來越大。“大魔王”張怡寧為避免讓對手尷尬吞蛋,還對福原愛不得不採取故意發球失誤來讓分。那麼球變大之後是否縮小了球員之前的水平差距?失掉觀賞性了呢?

    11分制和大球使用,讓偶然性增大,國外選手有了爆冷擊敗國乒的可能。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同樣是打國乒,伊藤能屢屢在劉詩雯等主力身上品嚐到勝利,而福原愛則被虐到哭。這裡邊一個非常大的因素就是:球體變大,旋轉減弱造成的。對乒乓球來說,速度和旋轉是一對互相制約的因素,旋轉越強對生膠的剋制作用越大,你就很難彈出具有更大殺傷力的速度。這也是當年福原愛總難以翻身的重要原因。

    1.如果再打21分,伊藤張本完全沒有可能贏國乒。21分打的是實力,而11分則增加了非常大的偶然性。就像鄧亞萍在央視解說提到的那樣:“伊藤的發球變化非常多,你吃她幾個發球,再被她發球搶攻後搏幾個,11分眨眼之間就玩完了。”如果再重回21分,那以伊藤、張本搏殺的穩定性和相持環節的能力,他們兩個是很難在21分下贏下國乒的。

    為了破除國乒的一家獨大,採取單局更少的分數,讓外國選手有“以弱勝強”的可能,國際乒聯將賽制改為了11分制,但這還遠遠不夠,增大球體直徑,讓球變大這也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2.40+球的使用,讓丁寧朱雨玲幾乎喪失職業生涯。40mm球的使用和無遮擋發球直接導致了劉國樑的退役,而球從40mm再到40+僅增加了0.6毫米,卻讓丁寧、朱雨玲這種防守反擊型打法球員的水準一落千丈。丁、朱二人都是靠增加旋轉打相持,等待對方失誤來得分。而40+球是採用的塑膠材質,比之前的賽璐璐球更重,旋轉也明顯減弱。

    失去“旋轉”這一根本性的制約之後,伊藤美誠可以肆無忌憚地打穿丁、朱二人的防守。朱雨玲2次慘敗伊藤失掉了東京奧運會競爭資格,丁寧作為大滿貫更是被伊藤史無前例地打出了11:0。丁寧在面對媒體採訪時曾直言:“大球對我自己技術打法的影響超過了50%以上。”

    球體並非越大觀賞性越強,大球時代已將乒乓球的“暴力進攻”展現淋漓盡致。

    正如題主所問:乒乓球觀賞性越來越差,為何不將球變大呢?那麼試問一下:乒乓球如果變成橄欖球、籃球那麼大,是否就具備了更好的觀賞性呢?答案是否定的,40+球已經是乒乓球的直徑極致了。

    1.反手暴力美學風靡,超強對攻頻頻上演。在張繼科的反手“霸王擰”出現之前,乒乓球都是以“得正手者得天下”。然而,隨著球體變大,旋轉減弱,運動員可以採取反手臺內擰的辦法,將球直接擰起來實現直接對攻。像王曼昱、孫穎莎等新生代女子球員也都可以運用這樣的技術。正是反手臺內技術的發展,也讓許昕傳統直板在臺內擺短等優勢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則是從接發球開始,就是樊振東的反手暴抽、張本智和的反手臺內快撕。

    這種速度、力量、旋轉和落點兼具的超強對攻,實際上也實現了國際乒聯改革的初衷:一個是削弱國乒的霸主地位,另一個大球也發揮了歐洲球員人高馬大的力量優勢,“攻勢乒乓”、“暴力乒乓”也成為現在最主要、最先進的技術潮流。相比起小球時代實力懸殊、毫無懸念的比賽,11分賽制和大球的超強對攻已經把乒乓球的觀賞性、刺激化上升到最大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為公公婆婆的原因跟老公離婚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