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秋天的紅葉8829407
-
2 # 千古名將英雄夢
李陵投降匈奴後,漢武帝大怒,在滿朝文武中,很快分成了四派,各自表明自己的態度與立場,為主上分憂,以效款款愚忠。
值此敏感時刻,表忠心是對的,但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站錯隊,否則會死的很慘。
第一隊是察言觀色體迎聖意見風使舵落井下石派,這隊的人數是最多的。
當初陳步樂說李陵很好很強大,武帝因而很開心,所以大家當然也要跟著開心,不開心也要裝出開心的樣子來,將李陵誇到天上去,然後置酒祝賀,以示興奮。
現在李陵戰敗投降了,武帝因而很生氣,所以大家當然也要跟著生氣,不生氣也要裝出生氣的樣子來,將李陵打翻在地,然後再狠狠踩上兩腳,以示痛心。
你眉頭開了,所以我笑了;你眼睛紅了,我的天灰了;你快樂所以我快樂;你悲傷我感同身受——這就叫做與領導保持高度一致,明哲保身升官發財之不二法門。
李陵叛國求榮,李陵辜負聖恩,李陵厚顏無恥,李陵喪心病狂,李陵罪大惡極,李陵怎麼不去死呢?
什麼叫做群起而攻之,這就叫群起而攻之,我想大家對於這種政治批鬥會,應該並不陌生,不用我過多描述,應該也很有畫面。
第二隊就是借題發揮打擊報復派,這隊人可比第一隊人高明多了。他們想這不就是政治清算的大好機會嗎?還等什麼?於是他們立刻發難,說李陵的堂弟李禹自恃受寵於太子驕恣橫行,並陰謀叛逃匈奴,跟李陵一起做漢奸,說不定這次軍事行動就是他們倆兄弟早就策劃好的,目的就是勾結匈奴欲行不軌之舉,陛下不可不防。
如此漏洞百出的告發,虧他們說的出口,再加上太子劉據力保,所以漢武帝將它放在一邊,不予取信。但內心已經有了警惕。
顯而易見,這幫人正是太子劉據的政敵,他們後來還導演了非常著名的巫蠱大案,再次誣陷李禹欲逃亡匈奴而將其冤殺,從而斬除了劉據的重要羽翼,逼得劉據不得不鋌而走險,最後身死家滅。
看來,李陵投降事件竟是一個導火索,其間隱藏的是宮廷中你死我活的爭儲鬥爭,武帝的老婆(衛子夫)、兒子(太子劉據,皇子劉旦、劉髆)、兒媳(史良娣)、孫子(史皇孫劉進)、女兒(陽石公主與諸邑公主)、大舅子(李廣利)、連襟(公孫賀)、外甥(公孫敬聲、侄子(衛伉)等人都將被牽涉於其中,可憐武帝竟然還沒有察覺,還認為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第三隊就是緘口不言保持沉默派,這隊人就是李陵的好友霍光上官桀等人,他們雖然深知李陵的性情深明他的苦衷,但更知道里面的水有多深。所以也只能不發表任何意見,這已是他們身為好友能做到的極限了,在這樣群情激昂共討叛逆的氣氛下,珍惜生命遠離李陵是為官者最好最明智的選擇。
第四隊人就是路見不平出嘴辯護派,這派人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的太史公司馬遷。
據太史公寫給好友任安的信中講,他跟李陵雖曾為宮中同事,但純屬面熟,並不像霍光等人那樣與李陵有多深的交情,但這時他卻獨自站出來給李陵辯護了,這是怎麼回事兒?
我只能說,太史公雖為一介文人,但其實滿身都是俠氣,文章裡也滿都是俠風。一個文人有這樣的俠骨很好,一個史官有這樣的正氣更是古風浩浩,但是他對武帝說的話實在有欠斟酌。當然這也是他性子使然,他不這樣也就沒有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史記》版本了,這是他的不幸,卻是歷史的大幸。
太史公是這樣說的:“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櫱其短,誠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鬥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此國士之風,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於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
第一段話,說滿朝罵李陵的高官重臣都是明哲保身之輩,還說這樣的行為令人很痛心。
第一隊人就這樣被太史公一棍子給打翻在地了。替李陵辯護就罷了,但也用不著得罪大家吧,太史公的耿耿俠骨當真令人心驚肉跳。不過我想太史公說這話其實還是留了餘地的,以他的性子,這種見風使舵、曲意逢迎的行為不僅令他痛心,簡直是令他寒心、噁心!
再看第二段話,太史公推言李陵苦戰之功,還說他跟老一輩的帝國“叛徒”韓信一樣都是國士,這樣的人就算投降,也應該是“欲得當以報漢”。
這樣第二隊人又被太史公一棍子打翻在地了。李陵的才幹既然超越古之名將,其戰績還“足暴於天下”,好嘛天下人都知道他厲害了,那比他軍銜高、仗卻沒他打的好的李廣利算什麼?還有,李陵投降是“欲得當以報漢”,那麼李禹被告是怎麼回事兒,難道告發他的人其實是在挾私報復、政治傾軋?
這世上可有律師在替罪犯辯護時,順道把法官、公訴人以及陪審團,全都埋汰一遍的?
所以說,太史公的這番話殺傷力太大,打擊面太廣,武帝就是想饒他都不行。何況劉徹本來就在氣頭上,太史公卻還要語帶譏諷,這樣要是他在史書裡替叛徒李陵高唱讚歌,並大罵海西侯李廣利無能,諷刺天子用人偏頗,那還了得?
李廣利此次作戰,軍隊損失了六七成,還差點全軍覆沒,如果李陵有罪,那麼李廣利也應該有罪,這事兒其實大家都知道,但不能說啊,因為李廣利是漢武帝的大舅子嘛!可太史公卻明著暗著把這層窗戶紙給捅破了,這還是一個掌握千秋話語權的史官捅破的,你叫劉徹怎麼辦?
這就叫做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說,於是太史公的罪名就這樣定了:司馬遷妄自詆譭忠臣良將李廣利,為漢奸叛徒李陵開脫,這是欺君罔上罪,罪當處死。
而按照漢律,死罪是可以拿錢糧贖免的,但問題是司馬遷官任太史令,秩不過六百石,怎麼湊也湊不出那免死的五十萬錢,不過漢律中還有一條“死罪欲腐者許之”的補充條款,即死刑犯如果不想死的話就必須去受一種更可怕的痛苦與屈辱:扒光衣服,綁起來用竹片抽打,然後割去生殖器。(詳見太史公《報任安書》)
隨即武帝又下令,將李陵一家大小滿門抄斬。上到李陵寡居的老母,下至他的妻子兒女,一個個被拉到了菜市場上,但見屠刀飛舞,一群老弱婦孺倒在了血泊之中。
圍觀的群眾都在指指點點竊竊私語:看,這些就是漢奸的家屬,呸!死不足惜!
李廣的兒媳、李當戶的未亡人、李陵的老母仰面望天,雙目流淚道:“我自嫁入李家,先有家翁因失道而不堪受辱自殺,後有我夫君英年早逝,再又有小叔於甘泉宮觸鹿而死,今竟因妾教子不善,竟使李家逢此大禍!妾乃不詳人哉!?死而無顏見李氏列祖列宗矣!”說罷,引頸就戮。
唐朝時,李世民部將契必何力被部下裹挾而入薛延陀,群臣皆言契必何力已降,李世民全然不信,後又用公主遠嫁薛延陀,換回了契必何力,並提升為右驃騎大將軍。
同樣是在唐朝,郭子儀愛將僕固懷恩遭讒言投降吐蕃,甚至為洩私憤,主動引兵攻唐,行徑類似李陵與契必何力,且更為可惡。然而唐代宗竟為之隱惡,前後下制,皆未言其反。及懷恩死,群臣以聞,代宗為之憫然曰:“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
如果我讓你穿越,你是願意去當漢武手下的將軍,還是唐皇手下的將軍呢?
回覆列表
我認為對
首先,文中關於李陵的戰績引用的是史記,屬於司馬遷自己說的,還須漢書佐證
李陵投降是有證可察,而詐降並無實際行動,說李陵詐降又是司馬遷的話
三當時漢匈正在決戰,衛青霍去病相繼去世,漢朝土氣低落,如果前線大將投降那麼會對整個戰局產生不利影響,必須極時遏制
司馬遷今然為叛國者喊冤是對漢武帝對外政策的嚴重挑戰,也代表了以太子劉據一黨的停戰論,甚至威脅到漢武帝的權威和皇位
最後,漢匈戰爭打到最後,誰咬牙咬到最後,誰最終獲得戰爭勝利,這個時候為投降者叫屈就顯得極為刺耳
漢武帝一生對內嚴酷,司馬遷又對他的政策產生質疑,是不會放過他的,但漢武帝卻偏偏放過他和他的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