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洪歌
-
2 # 格格愛豆豆
項羽,名籍,字羽,(公元前232年--202年)僅僅活到三十歲就死了,可謂英年早逝啊......不過,就算他再不想死,劉邦也肯定容不下他,連韓信那樣的重功之臣,最後都落了個“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更何況是他項羽呢?對於劉邦來說,他簡直就像個定時炸彈,活一天劉邦就得鬧心一天,劉家的江山就多一份危險,又怎會容他殘喘?劉邦心裡非常清楚他能夠坐擁天下,還要多虧了當年鴻門宴上,項羽一時心慈手軟地放虎歸山,而如今,他可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給項羽這樣的機會了。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滾滾烏江河畔,四面楚歌陣陣,項羽,這位天生“重瞳子”,豪氣蓋世,英勇善戰的西楚霸王;這位鐵血柔情,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性情漢子;老天的過多寵愛給他的人生中建起了一座座豐碑,本該成為馳騁沙場的勇士卻陰差陽錯地做了王位,最終功虧一簣,無顏面對江東兄弟,以自己年輕的生命向家鄉父老謝罪,孰錯?孰對?看著自己心愛的女人捨命相隨,人間難得幾回真,阿房宮熊熊烈火中燃燒著一場生死相許的真愛無悔,孰是?孰非?我欲長刀所向,笑看天下英雄!個人認為:項羽---是個真爺們兒!
-
3 # 我的乾坤
雖然司馬遷因為自身的遭遇在寫項羽本紀的時候傾注了大量的同情,但他並沒有因為這種同情就失去了對項羽的客觀評價—這也是史記偉大的地方,司馬遷偉大的地方!
司馬遷最後的評價是:“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遂亡其國,自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戰之罪也”,豈不謬哉!”
應該說這個評價是非常客觀而中肯的,項羽的失敗最主要的就是兩點:“奮其私智”和“以力征經營天下”。
項羽太自負,太迷信武力和暴力。
在項羽的整個政治生涯中,軍事征戰佔了絕大部分。而在軍事鬥爭中,他的屠城殺戮可說是非常駭人聽聞。很多迷戀項羽的人總是替他開脫,說什麼當時的情況怎麼樣怎麼樣,當時的情況到底是怎麼樣呢—是經過秦朝的短暫統一,而後的關中分封和楚漢之爭,人們對原來的國別身份已經非常淡漠了。就如項羽後來攻入梁地,他又要屠殺外黃的老百姓—幸好出現了那位十三歲的小英雄,才給了歷史對比的機會。又如,劉邦對於關中百姓來說應該也是一個外來統治者和侵略者吧,可他們不是照樣很快很容易就接受了他?
項羽對老百姓的屠戮怎麼說都是不可原諒的。
我們不否認項羽對推翻暴秦的巨大作用,同樣也不否認他在軍事領域的天縱之才和曠古建樹。但就他個人的綜合素質而言,他只適合做一名將軍罷了,可他的悲劇就在於他還有一顆奄有天下的雄心。
項羽坑秦卒,屠咸陽,可謂不仁;殺義帝,逐范增,可謂不義;不能用韓信陳平等有大才者,可謂不智;毀關中之約,私分天下,可謂不信。不仁不義,不智不信,又缺少那份開國之君應有的悲天憫人之情懷,項羽何以執掌天下!
惜哉,項羽!
悲哉,項羽!
-
4 # 平凡小夥兒
說起項羽先來了解一下這個人的人物介紹和事蹟。
項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區)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傑出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之孫。
早年勇猛好武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率軍渡河援救趙王歇。鉅鹿之戰,擊破章邯和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領軍滅亡秦國。自稱西楚霸王,定都於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大封滅秦功臣將領,擁立六國貴族後代為王。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掀起歷時四年的楚漢之爭。項羽在正面戰場屢破劉邦。彭越不斷後方破壞楚軍補給。韓信統一了黃河以北,揮師南下。項羽剛愎自用,猜疑亞父范增,終為劉邦所敗。公元前202年,項羽退守垓下(今安徽靈璧縣),突圍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最後霸王別姬,自刎於烏江旁。
項羽這個人從小就喜好武功,也因身材高大,力大無窮,有霸王舉鼎的故事流傳。作戰勇猛,經常衝鋒陷陣,受人們愛戴。從小就有反秦暴政的意識,也是在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後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起義。歷史有名的鉅鹿之戰就是其領導的,此戰大破秦軍,也直接導致了秦朝的滅亡了,
當時項羽劉邦分兩路進攻秦朝,因項羽勢大,秦朝將主力放在進攻項羽一方,因此戰爭焦灼沒有進展。項羽於是率軍渡過漳水後,下令把船全部鑿沉,把做飯的器具全部毀壞,只帶著三日糧草與秦軍作戰,項羽身先士卒以必死之心奮勇向前,項羽軍因此戰鬥力得到大幅提升,個個以一擋十,殺的諸侯軍人人膽寒,最終,取得鉅鹿之戰的勝利,破釜沉舟的典故由此而來。後來劉邦因為受到反抗小,所以一路高歌猛進進攻順利,率先攻破秦朝首府咸陽。此事傳到項羽耳中,項羽大怒,引軍前來與劉邦對峙,劉邦此時實力沒有項羽大,後來雙方進行和談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宴上范增建議殺掉劉邦,結果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劉邦藉機跑掉項羽丟失機會。後來經過彭城之戰、亥下之戰等幾次戰役,項羽最終兵敗,四面楚歌,後來烏江自刎。項羽勇敢無畏,有一定的計謀,善於領軍但作為領導者,剛愎自用,目中無人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若是當時聽從建議殺掉劉邦可能歷史就改寫了! -
5 # 磊先森
項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通常被稱作項羽,中國古代傑出軍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秦末起義軍領袖。下相(今江蘇宿遷)人。秦末隨項梁發動會稽起義,在前207年的決定性戰役鉅鹿之戰中大破秦軍主力。秦亡後自立為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後在楚漢戰爭中為漢王劉邦所敗,在烏江(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項羽的勇武古今無雙(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他是中華數千年曆史上最為勇猛的將領,“霸王”一詞,專指項羽。
1、目光短淺、自滿自得 足勇少智、缺乏寬宏大量的國君氣質
細讀史書可知,項羽性格中存在著極為嚴重的缺陷:他空有高志卻目光短淺;愛慕虛榮,不乏自滿自得的小農意識;凡事勇在先,智在後,殘忍有餘,仁善不足;缺乏從諫如流、寬宏大量的國君氣質。這就決定了他的一生,只宜做一名叱吒風雲的將軍,卻不具備一種帝王的胸懷。他真正的失誤不在於殺沒殺劉邦,而是誤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點上,就算他於鴻門宴上殺了劉邦,以後也一樣會敗於張邦、王邦、李邦。
2、殘忍有餘,仁善不足;缺乏從諫如流、寬宏大量的國君氣質。且看一下《史記》中的幾個小片斷:
新安。章邯率部歸降。項羽不是對降兵善加督導,化為己用,反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
-
6 # 華夏問長安
不可惜,這樣的人成為帝王並非老百姓和國家之福。首先,太過彰顯個人實力,那麼必然以個人為中心,剛愎自用,不能容人,嗜血好殺,不懂懷柔,這樣的人如何治理天下?
-
7 # 揚生解史
項羽,起兵八載,歷經七十餘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威鎮天下。自稱西楚霸王,分封天下諸侯。
雖勇冠三軍,但剛愎自用,終被漢王所破,烏江自刎。
縱觀項羽,鴻門宴有機會殺劉邦而不決斷,鴻溝和議後,被劉邦離間致亞父范增去世,敗局己現。後劉邦撕毀盟約致有垓不之困。所謂兵不厭詐,霸王不諳此道。
成王敗寇,秋風掃落葉,霸王之死很壯烈,但己註定失敗,因為,他的對手更強!
回覆列表
我來回答。
現代社會對項羽的人物史料不多,以《史記》中的本紀為主。人們對項羽的深刻印記無外乎:力大無比、有勇無謀、猛將一枚、鴻門宴失策、烏江自刎、霸王別姬等等。
由於史料的不完善,再加上《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是西漢的官員和史學家,不是歷史的見證人,他撰寫史書時有其時代背景和立場,肯定要把劉邦的西漢政權作為天命正朔,與之對立面的項羽註定以失敗者的面目出現。當然,事實上項羽也的確失敗了。
可以說目前史料中記載的項羽與實際情況有多大差距我們無從知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項羽的失敗沒啥可惜的,因為性格決定命運,如其說是他自己導致的失敗,不如說是歷史淘汰了項羽。
唯一可惜的是虞姬(如果這個人物真實存在的話),用現代的話講: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