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奇遇遠方

    在你心中,

    “美好瞬間”這四個字

    有沒有獨一無二的定義?

    是和家人一起度過的時光,

    還是獨自漫步於街巷?

    是人生的重大突破,

    還是每天一點點小進展或成就?

    正如撰稿人Janne Willems女士所想,

    所有這些都很「美好」,

    但你肯定想不到,

    她可以就此做一件與眾不同的事——

    她想要近距離地瞭解它們,

    瞭解每一個人心底的小確幸,

    收集、記錄、分享。

    就像這樣:

    讓人更想不到的是,

    她一直在全球各地尋訪。

    在她的旅程中,

    她會給遇到的人一張索引卡,

    並要求他們用繪畫和文字的方式

    將生命中被觸動的一個瞬間描繪下來。

    有一天,她剛上了荷蘭的火車,

    就開始請求乘客們創作,

    結果乘客們全都嗨了起來!

    快樂顯而易見:他們開始互相攀談。

    要知道,這在荷蘭火車上是挺罕見的事兒。

    “既然如此,emmm...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Willems爽快地說。

    從那時開始,

    Willems共去了四個大洲,30個國家,

    邊走邊數著數,為她的專案積累著作品。

    這個專案的名字就叫做——

    “抓住屬於你的瞬間”(Seize Your Moments)。

    這並不是心血來潮,

    Willems想的很清楚,

    她要去環遊世界,目標是:

    每塊大陸收集1000個瞬間!

    要說這個專案的靈感,

    其實是來自於她自己的生活。

    多年來,她一直用速記本

    持續追蹤著屬於自己的美好瞬間。

    原因還要從Willems小時候講起。

    在她成長的小鎮裡,

    小Willems經常遭到取笑甚至霸凌,

    當她長大後有機會去了大城市上學,

    她就決心把生活中的每一點美好都記錄下來。

    最初這只是個有趣的愛好,

    但當Willems的母親重病時,

    這些記錄就變成了黑暗中的光,

    時時提醒她振作。

    陪伴母親的五個星期內,

    她寫完了三本日記,

    母親去世後,

    她也將這個習慣延續了下去。

    她認為:

    這幫助她度過了一些艱難的時光,

    並帶來了快樂。

    所以,如果這對她有幫助,

    那也會對其他人有效吧?

    Willems好奇的是,

    給大家心底注入能量的,

    究竟是什麼樣的時刻和情境呢?

    於是三年後,

    拿到碩士學位的她開始了計劃。

    至於為什麼選擇繪畫而不是寫作的形式,

    Willems的文章中也作了詳細論述:

    寫作會讓你對經歷過的事進行系統的分析,

    而繪畫則是一個再體驗的過程,

    你甚至能體會當時的氣味、聲音和觸感,

    這更加能讓你快樂起來。

    開始的兩年間,

    Willems只在荷蘭的列車上開展她的專案。

    幾乎所有人都挺喜歡這個話題,

    而且有一半以上的人都畫了畫。

    當專案擴充套件到全球範圍時——

    從澳洲到馬其頓,

    Willems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人,

    但其中體現出的人性中的共通之處

    卻最讓她觸動……

    友誼、愛情、家庭,

    是迄今為止最熱門的畫作主題。

    其他反覆出現的還有自然和空閒時間。

    她反思道:

    既然很多美好瞬間都產生於閒暇時刻,

    那我們為什麼還在沒完沒了地工作?

    令Willems印象很深的一次,

    是她曾在荷蘭列車上碰見的一位乘客,

    他的作品集中體現了這些記憶片段的多面和複雜。

    這讓她明白,

    「美好瞬間」並不總是代指「快樂」。

    有一次,

    她選中了一個小男孩,

    他在下車之前把素描遞給了她。

    那幅畫裡,

    一個女人躺在醫院病床上,

    而一個男人則站在她旁邊哭泣。

    病床上的女人說:

    “我不想跟你回家,

    這對你來說太難了,

    而我是如此愛你。”

    Willems第一次剋制不住地哭了,

    不僅是因為這幅畫面多麼漂亮,

    多麼地觸動人心,

    更因為她意識到這個男孩懂她。

    “「美好瞬間」都有兩副臉孔,

    其中有笑有淚有苦有樂,

    而他選擇和我分享這一個,

    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饋贈!”

    現在,她把收集這些瞬間當作自己的全職工作,

    並把它視作一項奇妙的優勢和特權——

    她有機會深入觀察和了解全世界普通人的生活。

    Willems現在人在美國,

    2016年的總統大選時她第一次來到這裡。

    一種「分裂」的感覺擊中了她:

    這個國家有太多不同的群體了。

    所以突然間,

    這個專案不再僅僅關於

    讓人們更加快樂這個事兒了。

    它更關乎如何讓人們聚集到一起,

    並再次團結起來。

    在芝加哥和達拉斯的低收入社群裡,

    Willems與學校裡的年輕孩子交換美好時刻,

    讓那些走過艱難時光,

    有著各種各樣背景的孩子都意識到:

    美好總是存在的。

    而他們可以從中獲取力量,

    這真是太重要了!

    回望過去的幾年,

    她的腦海裡儲存了太多太多的畫面:

    在紐西蘭,她遇到了柯林(Collin)。

    在他的畫裡,他收到了父親節賀卡,

    寄件人是已經疏遠多年的女兒,

    那是他第一次收到卡片。

    在尼泊爾加德滿都山谷的一個小村莊裡,

    一個叫Bishnu的男人筆下,

    一隻蝴蝶正在破繭而出。

    在澳洲的叢林裡,

    一位老奶奶和她的孫子,

    畫上是他們那裡種植的香蕉。

    在越南胡志明市,

    一個年輕女孩認為自己總是害羞,

    甚至因此感到恐懼。

    而Willems則鼓勵她逃出自己的牢籠,

    讓她和自己一起加入專案,

    去與陌生人交流。

    來自悉尼的Raoul,

    畫的是自己的日常游泳課:

    來自德國科隆的一對好夥伴:

    希臘塞薩洛尼基,

    作者剛剛目睹的一場騷亂:

    ………

    Willems仍然步履不停,

    致力於及時地記錄和珍藏。

    她還沒有去過非洲和南美,

    因此希望在不久的將來,

    她可以在這兩塊大陸留下自己的足跡。

    “我還想進監獄看看,

    因為通常來說我們都覺得,

    那裡不存在什麼所謂的美好,

    但我認為那裡是有的。”

    Willems說。

    歸根結底,Willems一直執著於

    建立一座信任和聯絡的橋樑,

    這座橋可以跨越一切鴻溝,

    包括地域和文化之間的差異。

    “我確信,只要我開始相信美好存在,

    其他人也會不約而同地開始相信的。”

    這就是Willems的信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HA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