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產品評測
-
2 # 古雨姐綠農
食用菌栽培技術主要有三點。第一點:生長溫度控制在24-27度最好;第二點:原木要乾燥,以乾燥後沒有萌芽力為度,或者以接種打洞時樹液不滲出為宜,含水量在40-45%;第三點:塞好棉塞後豎直放入高壓滅菌鍋內滅菌,一般在1.5公斤/cm²壓力下維持30分鐘最好。
食用菌怎麼增產?
1、騷菌促蕾
在菌料長滿菌絲後,用乾淨的竹掃把在料面上輕輕來回掃動,除去或破壞表層徒長的老菌絲,待露出新菌絲後,及時噴水和覆蓋薄膜保溼保溫,7天左右即可現蕾。此法不僅可以促進出菇,而且可增產10%左右。
2、壓力刺激
用舊報紙、麻袋片、細土等覆蓋在食用菌培養料面上,透過壓力刺激和保溫保溼,可促進菌絲迅速生長。採用此法,一般可增產15%左右。
以上就是食用菌栽培技術的相關介紹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3 # 喬幫主HD
主要材料馬廄肥、牛糞、麥秸、稻草、棉籽殼和雜木屑。
在室內、室外栽培均可。熟料栽培、生料栽培都可以。可以袋栽,也可箱栽、床架式栽培,目前農村精準扶貧大力推廣。
-
4 # 愛尚豐溪
迄今為止人工栽培真菌幾乎全部是腐生型種類,腐生型別約佔大型真菌的30%以上。食用真菌栽培技術
1.熟料栽培
栽培菌棒的製作與栽培種相同。將培養好的菌袋脫袋後橫排或豎排放入畦中,菌棒間間隔2~3釐米,填以肥土,每平方米排放30個菌棒,排放完後,再覆土3釐米左右。如果土壤太乾,可稍噴水,然後蓋上事先用5%來蘇爾液浸泡過的聚乙烯塑膠薄膜。
科研人員曾對菌棒橫排或豎排做過對比試驗,表明豎排出菇較快,生物學效率較高。覆土宜分兩步進行,先在菌棒間填滿土,澆透水後再在菌棒表面覆土約3釐米厚的細土,用噴霧澆水,以避免土層板結,而利於出菇。覆土以厚度0.5~1釐米的為主,不要大於2釐米。?保持栽培房內空氣相對溼度在85%~90%,溫度調節至16~22℃。室外或大棚應有遮陽措施,避免強光照射。一週後,菌絲恢復生長並連結成塊,每天掀開塑膠薄膜噴水,同時增加通風,以刺激菌絲體紐結,形成菇蕾。菇蕾破土後,在管理上以通風、增溼為主。經10余天精心管理,子實體迅速長大,約七成熟,即應及時採收。
2.生料栽培
用生料栽培雞腿蘑比熟料栽培雞腿蘑更有實用價值。實踐證明,北方和南方都可以推廣。
(1)培養料準備
①棉籽殼或落地廢棉100公斤、生石灰2~3公斤(有的再加0.1%的多菌靈或甲基託布津),含水量60%~65%。
②棉籽殼100公斤、磷肥2公斤、尿素0.5公斤、石灰2公斤、水160公斤。
④稻草(切段或粉碎)40公斤、玉米秸粉40公斤、馬糞(幹糞並打碎)20公斤、尿素1公斤、磷肥2公斤、石灰3公斤、水150公斤。
⑤金針菇菌糠80公斤、牛馬糞20公斤、尿素1公斤、磷肥2公斤、石灰4公斤、水150公斤。
(2)栽培與管理
將培養料充分拌勻,堆積料高1米,寬1.2~1.5米,長度不限。蓋上塑膠薄膜保溫,在60~70℃保持10小時後翻堆,當溫度又達到60~70℃,再保持10小時,發酵結束。攤涼後鋪於事先整好的畦面上,料厚10~20釐米,分3層播種,用種量為培養料的15%。播種完畢,平整料面,稍加壓實,最後蓋上5釐米厚的壤土或先蓋上塑膠薄膜保溫、保溼。待菌絲長好後去掉塑膠薄膜覆土,先覆粗土(事先用石灰水預溼,土厚0.8~1.2釐米),然後再覆細土,噴水保溼。
露天栽培時,在覆土之後,畦面上還應搭拱形塑膠小棚加以保護,小棚高30~40釐米。
南方室外栽培從9月份播種到第二年5月份採收結束,應注意氣溫、雨量、風力等變化。華北地區為保溫、保溼宜用塑膠大棚栽培,除酷暑期間外,可常年生產。
-
5 # 大嶺老謝
食用菌是我們生活中見得比較多的大型真菌,口語化也就是蘑菇。食用菌營養價值高、口感比較好,富含安甲酸和蛋白質,秒殺很多蔬菜和水果,特別適合老人和小孩食用。-般不同地方、不同種類的食用菌生長條件是有所區別的。那食用菌的種類有哪些?栽培技術要點主要有什麼?
食用菌的種類有哪些
食用菌的種類非常多,其中我們比較熟悉的有香菇、木耳、猴頭菇、松茸等。
食用菌栽培技術要點
1、選擇合適的菌種
具體要栽種什麼品種的菌類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等選擇合適的優質品種。
2、注意滅菌操作
不管任何一步,原料、工具、菌袋等都需要做好滅菌處理,以防出現各種病菌感染。除此之外,也要搞好菇房裡面的衛生。
3、孕育菌
不同種類的食用菌生長條件是有區別的,所以要提前瞭解清楚其生長需要的溫度、光線、溼度等,平時要注意通風換氣,以免環境溫度過高,影響菌類的生長。
4、施肥
菌類的生長也是需要施肥管理的,這樣長出來的菌類更加肥厚,尤其是出菇的高峰時期,需肥量比較大,可以噴灑合適的溶液。
總結:食用菌的種類非常多,不同種類的菌對於溫度、溼度、水分、肥料等條件都是有所區別的,必須掌握好各類菌種的栽培技術要點才行。
-
6 # 菸絲雪茄
食用菌栽培是一系列複雜操作的工作程式,包括種菇選擇、母種選育與儲存、菌種製備、出菇管理及市場銷售等,每個程式都有至關重要的細節操作。但育種是這些工作中首要的一項工作,沒有優良的菌種,不管其他工作程式準備及管理得多麼好,都會造成減產或失敗。
一、自然選育自然選育是最古老、最簡便、應用最廣的選種方法。它是先分離和收集各地的有關菌株,然後透過生產試驗比較各菌株的生產效能,選留最優者。
為提高產量,要將引進的多個菌株,進行系統的栽培比較,特別是對各菌株的菌絲生長速度,對環境的抵抗力,出菇早晚,產量高低,菇形大小,香味濃淡,苦味程度等各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評比,最後評選出優良品種。只要我們經常注意菌種的選育,不斷淘汰劣等菌株,選留優秀菌株,就能使生產豐收,質量穩定。
-
7 # hgfhhcgjuggcb8888
答:種植平菇前對種植場地進行消毒、滅菌處理,再引進菌種,培育原種後將菌袋放置發菌,發菌後放至種植場,每3至5天噴水一次,保持菌袋溼潤度,通常一週左右即可出菇。
-
8 # 彩虹的微笑1114
種植平菇前對種植場地進行消毒、滅菌處理,再引進菌種,培育原種後將菌袋放置發菌,發菌後放至種植場,每3至5天噴水一次,保持菌袋溼潤度,通常一週左右即可出菇。
回覆列表
食用菌的種類比較多,但是栽培方法基本大同小異,一般主要包括培養料製備、滅菌、發酵接種、發菌、出菇、收穫等幾個過程。
1、配置培養料
食用菌栽培技術培養料的配置,也就是第一步需要配置食用菌栽培所需要的培養料,然後進行發酵一般在7到15天。
2、滅菌
食用菌栽培技術滅菌接種,一般採用常壓滅菌,水燒開後保持開鍋6~8小時,再悶一夜,待袋內料溫降至25℃以下時,將菌種接種於袋兩頭。接種應在無菌條件或接近無菌狀態的房間進行,菌種應選用活力旺盛、健壯、無雜菌汙染的適期菌種。
3、發菌期管理
接種後將栽培袋放入乾淨的培養室內發菌培養,室內溫度保持22℃~25℃,正常情況下,接種後10~15天菌絲可伸入培養基20~25mm。如果發菌順利,接種後20~25天內菌絲可覆蓋整個料面,此階段要求挑出雜菌,並將發菌袋未滿的排在一起繼續發菌。
4、搔菌及催蕾
發菌結束後要立即進行搔菌,把接下去的菌種塊挖掉, 使子實體從培養基表面一齊發生,如果培養基表面很乾,可以採用刮搔,即把老菌種種皮和5~10mm 培養基一起成塊刮掉,菌絲受搔菌的機械刺激和低溫刺激可形成原基,要保持空氣溼度90%~95%並加強通風,可抑制搔菌後袋錶面氣生菌絲的形成, 有利於催蕾出菇。此期空氣相對溼度應保持在95%左右為宜,溫度控制在10℃~15℃為宜,用報紙覆蓋或蓋膜保溼,以誘發出菇,一週後,陸續長出尖狀菌蕾,蕾頭白色為正常。
5、出菇管理
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通風,加大空氣溼度,保持空氣乾淨,減少病蟲害。
6、適期採收
每種食用菌採收時間不同,需根據品種和使用範圍來確定採收期。
食用菌栽培技術
栽培食用菌應選擇合適場所,在培育好原種後進行發菌,破口後噴水保溼,促進出菇。
食用菌生料栽培技術
種植食用菌前先搭建菇房,將菇房進行佈置與消毒,配製好養料後接種播種,並控制好溫度與溼度,注意光照與通風,促進出菇。
食用菌的種植方法
食用菌在接種後移入發菌室進行培育,並控制好室溫與溫度,並加強通風促進轉色,出菇後根據情況潑水通風,提高品質。
食用菌平菇栽培技術
種植平菇前對種植場地進行消毒、滅菌處理,再引進菌種,培育原種後將菌袋放置發菌,發菌後放至種植場,每3至5天噴水一次,保持菌袋溼潤度,通常一週左右即可出菇。